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理论特质及其价值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阐释了梁启超美学思想中趣味范畴的特定理论内涵, 探讨了梁启超趣味哲学思想与美学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 研讨了其趣味美学思想的中西思想文化渊源及其个性化创构, 论析了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理论特质与价值。
作者
金雅
机构地区
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梁启超
趣味
价值
特质
思想文化渊源
理论内涵
逻辑关联
哲学思想
个性化
范畴
创构
分类号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01
同被引文献
100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15
1
康德 宗白华译.《判断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0页,第39页,第46页,第40页,第41页,第79页,第80页,第130页,第48页,第160页,第64页,第35页,第189页,第31页,第66页,第76页,第78页.
被引量:3
2
席勒.《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33页.
被引量:54
3
梁启超.《美术与生活》[A]..《饮冰室合集》第5册[C].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4页.
被引量:11
4
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A]..《饮冰室合集》第5册[C].中华书局,1989年版..
被引量:11
5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A]..《饮冰室合集》第5册[C].中华书局,1989年版..
被引量:5
6
梁启超.《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A]..《饮冰室合集》第5册[C].中华书局,1989年版..
被引量:7
7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A]..《饮冰室合集》第4册[C].中华书局,1989年版..
被引量:16
8
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A]..《饮冰室合集》第4册[C].中华书局,1989年版..
被引量:9
9
梁启超.《治国学的两条大路》[A]..《饮冰室合集》第5册[C].中华书局,1989年版..
被引量:12
10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A]..《饮冰室合集》第5册[C].中华书局,1989年版..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01
1
刘彦生.
直觉思维的内涵要素及其创新性质分析[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48-51.
被引量:2
2
吴东胜.
中国美育形态的古今转换和历史变迁[J]
.求索,2004(7):147-148.
被引量:3
3
刘志山,余其铨.
哲学与真善美的互动与交融——解读西方哲人的真善美理念[J]
.现代哲学,2001(4):110-113.
被引量:2
4
叶世祥.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审美倾向[J]
.文学评论,2004(5):43-51.
被引量:3
5
李承贵.
传统文化价值的四类解读方式[J]
.现代哲学,2002(3):67-76.
被引量:6
6
金薇吟.
素质教育演变史:人的异化与复归[J]
.学海,2004(5):151-155.
被引量:1
7
谭容培,宋国栋.
想象理论新视域:自由的唤醒与物化的拯救[J]
.文学评论,2004(6):83-87.
被引量:6
8
曾繁仁.
走到社会与学科前沿的中国美育[J]
.文艺研究,2001(2):11-18.
被引量:44
9
杜卫.
美育:审美现代性话语的创建——重读席勒《美育书简》[J]
.文艺研究,2001(6):12-19.
被引量:27
10
罗志田.
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J]
.近代史研究,2000(6):56-106.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
100
1
郑元者.
蒋孔阳人生论美学思想述评[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4):30-36.
被引量:4
2
郑元者.
美的探寻与人生觉醒──蒋孔阳人生论美学思想述评[J]
.文学评论,1999(1):139-143.
被引量:6
3
皮朝纲.
论“味”——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与中国古代美学的本质特征[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12(1):46-51.
被引量:7
4
钟大丰.
论“影戏”[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5(2):54-92.
被引量:39
5
邱姣娇,王宗海.
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87-188.
被引量:22
6
杜卫.
论中国美育研究的当代问题[J]
.文艺研究,2004(6):4-11.
被引量:43
7
张玉能.
审美人类学与人生论美学的统一[J]
.东方丛刊,2001(2):36-52.
被引量:10
8
刘花弟.
“趣味性”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J]
.装饰,2007(1):126-126.
被引量:5
9
杨慧慧,石向实,郑莉君.
皮亚杰儿童认识发展理论述评[J]
.前沿,2007(6):55-57.
被引量:11
10
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0
1
田瑞.
审美艺术人生的张力汇通与意趣熔融——金雅人生论美学思想述评[J]
.中国美学研究,2022(2):317-334.
2
左剑峰.
“趣味”能否作为信仰?——论梁启超“趣味主义”对儒家孔颜之乐的现代重释[J]
.华中学术,2023(3):39-47.
3
冯学勤.
梁启超“趣味主义”的心性之学渊源[J]
.文学评论,2015(5):107-115.
被引量:5
4
谭小琴.
“理趣”:审美语境下提升大学生精神品质的思考[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5(12):80-82.
5
陶辉,何奕昂.
童装趣味性仿生设计的探析[J]
.服饰导刊,2020,9(6):89-96.
被引量:3
6
孙迎桐,任强.
美学视角下小学古诗词趣味教学探究——以王崧舟《枫桥夜泊》《长相思》课堂教学为例[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1,37(2):42-48.
被引量:4
7
唐久钞,高俊虹,董婧儒.
科普传播视域下草原植物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趣味化语言表达[J]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3,20(3):50-58.
8
吴晨玮,苏琳玉.
梁启超趣味美学思业海报设计的启示[J]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4(6):182-184.
被引量:1
9
郝嘉兴.
“恒转”与“业力”:梁启超的电影观念考古[J]
.电影评论,2024(2):31-42.
10
刘毅.
论包装的趣味性设计及美学价值[J]
.艺术科技,2014,27(10):120-12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左剑峰.
“趣味”能否作为信仰?——论梁启超“趣味主义”对儒家孔颜之乐的现代重释[J]
.华中学术,2023(3):39-47.
2
冯学勤.
从“主静”到“主观”——梁启超与儒家静坐传统的现代美育流变[J]
.文学评论,2016(6):59-69.
被引量:5
3
何珊君,包琳.
对休闲食品包装设计的趣味性结构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6(11):49-50.
被引量:2
4
吴泽泉.
梁启超“趣味”论探源[J]
.中国文学批评,2019(1):22-32.
被引量:4
5
杨光,郭焕苓.
梁启超“趣味”论美学的佛学因素[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4):58-64.
6
陈丽霞.
基于3~6岁儿童生理特点的童装结构设计[J]
.纺织报告,2021,40(6):53-54.
被引量:1
7
李洁,陈文成.
自然仿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羽毛元素为例[J]
.服饰导刊,2022,11(1):122-128.
被引量:4
8
宋雪梅.
趣味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成才之路,2022(16):119-122.
9
叶全省.
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15):190-192.
10
唐娟.
美学视角下的诗词伤感意象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7):170-173.
1
刘培元.
阳明心学致用浅识[J]
.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1996(3):32-35.
2
靳永茂,吕军利.
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现实基础与理论渊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6,0(11):5-7.
3
王俊.
企业社会责任的儒学思想渊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4).
4
聂中庆.
老子哲学的立体解读[J]
.中国图书评论,2002,25(2):44-45.
5
苏龙祥.
梁启超周作人趣味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4):135-136.
被引量:3
6
姚炎祥,徐国梁.
环境伦理学的产生是伦理文化史上的深刻变革[J]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20-26.
7
吴宁.
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评析[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2):38-42.
8
高鸿.
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及其困境[J]
.教学与研究,2006(12):53-59.
被引量:24
9
石立干.
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略论[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2):137-138.
10
范玉秋.
三教合一与全真道[J]
.管子学刊,2007(3):77-80.
被引量:5
文学评论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