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何炳松对历史教育的贡献──兼论《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草案》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何炳松对历史教育的贡献──兼论《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草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金相成何炳松(1890~1946)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潜心研究中学历史教育并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史教育家。他所撰写和译述的《历史教授法》(《教育杂志》第17卷第2、3号...
作者
金相成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30,共3页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程
历史教育
何炳松
标准草案
历史教学法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中国史
教学方法
世界史
分类号
K825.4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8
1
陈辉.
民国时期普通中学历史课程设置述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4):128-133.
被引量:2
2
严志梁.
我国的历史教育和历史教科书[J]
.课程.教材.教法,1995,15(10):39-42.
被引量:5
3
何炳松 刘寅生 房鑫亮编.《历史研究法》[A].刘寅生,房鑫亮编.《何炳松文集》[C].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64页.
被引量:5
4
何炳松.《历史教授法》,刘寅生,谢巍,房鑫亮编校.《何炳松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被引量:4
5
何炳松.《复兴教科书高中外国史》,选自刘寅生、房鑫亮编.《何炳松文集》第五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242页.
被引量:2
6
何炳松.《复兴教科书初中外国史》,选自刘寅生、房鑫亮编.《何炳松文集》第五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3页、3页.
被引量:1
7
何炳松.《西洋中小学中的史学研究法》,选自刘寅生、谢巍、房鑫亮编.《何炳松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26页、26页.
被引量:1
8
刘寅生,房鑫亮.何炳松文集:第4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被引量:1
9
刘寅生,房鑫亮.何炳松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被引量:1
10
张天明,赵海红.
何炳松历史教科书选材思想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8):57-6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朱煜.
论中学历史教科书习题的改革[J]
.历史教学问题,2000(6):47-48.
被引量:1
2
张天明.
何炳松论历史教育的学科性[J]
.教育评论,2010(2):153-155.
被引量:2
3
张天明,赵海红.
何炳松历史教育目的观探析[J]
.教育探索,2011(1):6-8.
被引量:5
4
朱煜.
中学历史教材习题创新浅议[J]
.课程.教材.教法,2001,21(1):52-55.
被引量:8
5
杨红波.
试论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演变[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3):198-204.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冯晓梅.
近几十年来何炳松史学研究概述[J]
.黑龙江史志,2013(23):13-14.
2
何成刚,马千里.
感受历史的智慧——1937年蔡丐因编著《初中新本国史》课后习题读后札记[J]
.历史教学,2004(8):47-50.
3
王世光.
活动式课文初探[J]
.课程.教材.教法,2007,27(6):53-58.
被引量:3
4
汪永臻.
谈谈中学历史教材的建设[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1):65-67.
5
周静.
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若干思考[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5):686-690.
被引量:7
6
廖胜,罗建军,张天明.
高师历史专业“一元多维”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8-10.
被引量:1
7
张天明.
回顾与展望:新课改以来我国历史教科书编制研究[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6(4):67-71.
被引量:1
8
李怡佳,郑林.
基于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习题设计研究述略[J]
.历史教学问题,2014,0(4):117-120.
9
张天明.
如何看待新课程改革中学科教育的“学科性”[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4):42-46.
被引量:9
10
吕百利.
刍论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J]
.理论导刊,2015(8):71-73.
被引量:1
1
路运洪,王金柱.
“动、思、解、学、活”历史教学法[J]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3):132-133.
被引量:1
2
冯一下.
社会史对中学历史课程的挑战[J]
.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9(3):11-14.
3
上海市文化局试行“从废铜中抢救文物的范围与标准”草案[J]
.文物,1956(5):20-20.
4
中青年著名学者——聂幼犁[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6(8):81-81.
5
胡逢祥.
何炳松与鲁滨逊的“新史学”[J]
.史学史研究,1987(3):31-37.
被引量:3
6
庞卓恒.
唯物史观与《史学概论》教学[J]
.史学理论研究,1992(1):66-68.
被引量:3
7
告读者[J]
.历史教学,2003(8):9-9.
8
白秀萍.
日本关于制定生物燃料国际标准的提案[J]
.世界林业动态,2009(9):10-10.
9
徐来军,施维平.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的一点设想[J]
.安徽史学,1985(4):81-81.
10
张维.
江山信美即吾土——试论李绂对清代广西文化建设的贡献[J]
.东方丛刊,2007(3):158-169.
被引量:1
课程.教材.教法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