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十年来林语堂作品在大陆的流传与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这是林语堂在《论语》时代的伙伴徐讦在《追思林语堂先生》一文中所发出的感概。
作者
施建伟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78-84,共7页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林语堂
大学学报
近十年
大陆
鲁迅研究
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
论语派
中西文化
幽默观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6
1
施建伟.
林语堂和幽默[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83-88.
被引量:1
2
施建伟.
把握林语堂中西溶合观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从《林语堂在海外》谈起[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69-73.
被引量:9
3
陈旋波.
古典文化的乌托邦:《奇岛》的阐释[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74-79.
被引量:1
4
施建伟.
文化选择的艺术表现——简谈林语堂的杂文:《萨天师语录》系列[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7-103.
被引量:1
5
陈旋波.
论林语堂的基督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104-111.
被引量:6
6
施建伟.
林语堂的“一团矛盾”和《八十自叙》[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106-11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唐弢.
林语堂论[J]
.鲁迅研究动态,1988(7):44-48.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4
1
林岚.
林语堂之“中西文化论”探析[J]
.作家,2012(4):143-144.
2
郑玮.
论林语堂译创过程中的读者意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2):139-142.
被引量:1
3
黎土旺.
文化取向与翻译策略——《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之比较[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53-55.
被引量:36
4
孙际惠.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1):112-115.
被引量:2
5
康健.
从《浮生六记》译本谈古典汉语散文之英译[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111-113.
6
郑玮.
林语堂译创过程中体现的读者意识[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2):122-124.
被引量:5
7
单原.
林语堂的中国文化外译——以《浮生六记》译本为例[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61-64.
被引量:3
8
崔学通.
林语堂翻译的读者意识及形成原因[J]
.海外英语,2018(23):126-128.
9
丛坤赤.
论中西会通语境下林语堂文化理想的构建[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8):8-15.
10
权绘锦,张欣.
全球化语境中林语堂的文学史意义[J]
.社科纵横,2016,31(10):134-138.
同被引文献
24
1
王宁.
现代性、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重构[J]
.文艺研究,2002(6):32-40.
被引量:25
2
高巍,武晓娜,张松.
简析《生活的艺术》中的翻译变体[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74-76.
被引量:3
3
王兆胜.
近几年林语堂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战线,1996(1):253-260.
被引量:11
4
杨柳,张柏然.
现代性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41-45.
被引量:31
5
秦建华.
语性理论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J]
.运城学院学报,2004,22(5):86-89.
被引量:2
6
傅文奇.
近十年来林语堂研究的统计与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02-105.
被引量:14
7
金宏达.《全球化:邀林语堂赴宴-代前言》,载子通主编,《林语堂评说七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第2页.
被引量:1
8
林语堂.《吾国吾民八十自叙》,《林语堂文集》第8卷,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第387页.
被引量:1
9
徐訏.《追思林语堂先生》,载子通主编,《林语堂评说七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第142页.
被引量:1
10
赵衡毅.《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人物》,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年,第93页.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吴慧坚.
重译林语堂——从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的翻译谈起[J]
.学术界,2008(6):194-199.
被引量:7
2
戴文静,任晓霏.
从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国俗语翻译看其翻译的现代性[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13-115.
被引量:5
3
郭红霞,张慧琴.
林语堂英文著作《生活的艺术》的汉译初探[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9(1):88-90.
被引量:1
4
李娜.
林语堂作品复译的原型论视角[J]
.山花(下半月),2011(8):140-141.
5
张秀燕.
林语堂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6(4):56-6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房晶.
从《吾国与吾民》到《中国人》——林语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两中译本描述性对比研究[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18(4):60-64.
被引量:1
2
郭红霞,张慧琴.
林语堂英文著作《生活的艺术》的汉译初探[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9(1):88-90.
被引量:1
3
吴慧坚.
重译林语堂与筛选积淀重译论——兼论翻译伦理问题[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97-101.
被引量:3
4
李德琼.
文化间性在林语堂作品中的体现[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48-50.
5
张秀燕.
林语堂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6(4):56-60.
被引量:2
6
梁满玲,胡伟华.
林语堂“解殖民化”的话语翻译策略:后殖民视阈[J]
.外语教学,2017,38(4):78-82.
被引量:13
7
王湘霁.
场域-惯习视角下《吾国与吾民》的翻译现象研究[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2):26-29.
8
陈文慧.
我国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研究综述[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1):90-98.
被引量:17
9
李勤,刘芹.
从词汇的语义和语用视角试析译文《中国人》中词汇翻译之失[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3):219-223.
被引量:1
10
杨春叶.
“听众中心论”视阈下国俗语外宣翻译策略研究[J]
.科教导刊,2019(7):73-74.
1
章琼.
徐訏研究述评[J]
.宜宾学院学报,2006,6(10):9-11.
被引量:1
2
梁羿.
风追李贺意 鲁迅遗墨香[J]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0(2):16-17.
3
王安忆.
城市与小说[J]
.当代作家评论,2006(6):158-159.
4
温伟.
论徐訏的都市小说[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2):7-8.
被引量:1
5
罗琼.
论徐的人生哲学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3):80-83.
6
余礼凤.
摩罗战士与月夜歌者——鲁迅与徐訏启蒙比较论[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5):111-117.
7
吴义勤.
徐訏的遗产——为徐訏诞辰100周年而作[J]
.文学评论,2008(6):125-131.
被引量:8
8
王庆华.
作为故事家的徐讦──从《鬼恋》到《风萧萧》[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99-102.
9
廉文澂.
论徐訏小说的精神境界及其浪漫主义特征[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2):1-8.
10
梁羿.
渐老渐熟 却造新奇——读鲁迅书赠徐讦的一条横幅[J]
.鲁迅研究月刊,2007(10):76-79.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