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塔·博古斯拉夫斯卡-塔菲斯卡博士是波兰知名生态语言学者,现任教于波兰罗门查国立应用技术大学(Lomza Stat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英语语言学系。她的语言学研究集中在语言科学、生态符号学(biosemiotics)、科学哲学(...玛塔·博古斯拉夫斯卡-塔菲斯卡博士是波兰知名生态语言学者,现任教于波兰罗门查国立应用技术大学(Lomza Stat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英语语言学系。她的语言学研究集中在语言科学、生态符号学(biosemiotics)、科学哲学(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和扩展性教育范式(the extended educational paradigm)等领域,主要探究这些领域的后经典现实模型(postclassical models of reality)。基于此,她的生态语言学研究主要围绕作为生命过程的语言交际(communication as a life process)这一核心议题和新兴范式展开,代表性专著有《语言、交际与心智的生态转向》(Towards an Ecology of Language,Communication and the Mind,2013)、《生态语言学:融合生命的交际过程》(Ecolinguistics:Communication Processes at the Seam of Life,2016)等。以博古斯拉夫斯卡-塔菲斯卡为代表的波兰生态语言学作为国际语境下的新兴力量,积极探索新议题、新主张和新范式,参与国际交流互动,加强中西学术对话,值得在中国学界引介推广。展开更多
南海南部低海平面时期巽他陆架陆源碎屑的物源区变化,对于研究海陆变迁过程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巽他陆架外缘对海平面变化影响非常敏感的氧同位素3期岩心记录(18282-2孔),开展高分辨率陆源碎屑粘土矿物分析,以期获得海平面变化...南海南部低海平面时期巽他陆架陆源碎屑的物源区变化,对于研究海陆变迁过程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巽他陆架外缘对海平面变化影响非常敏感的氧同位素3期岩心记录(18282-2孔),开展高分辨率陆源碎屑粘土矿物分析,以期获得海平面变化影响下的物源区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在氧同位素3期44.5~36.0 cal ka BP期间,巽他陆架外缘含有较高的蒙脱石(29%~44%)与中等含量的高岭石(21%~27%)、伊利石(19%~27%)和绿泥石(14%~20%).物源区分析表明,这个时期的蒙脱石主要由苏门答腊岛和泰国中部河流提供,高岭石主要由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西部河流提供,而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由湄公河提供.在此期间,海平面长时间位于-80 m以下,巽他出露陆架上发育的大型古河流(北巽他河、古昭披耶河及古湄公河)可将来自周边物源区的陆源碎屑物质直接输送到陆架外缘.研究岩心的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与海平面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当海平面下降时,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增大;反之亦然.这一现象表明海平面变化是影响巽他陆架外缘氧同位素3期沉积环境演化的最重要因素,即海平面升降引起的海陆格局变化,特别是古岸线的迁移可显著影响古河流与研究站位间的搬运距离,从而导致周边物源区对陆架外缘的陆源碎屑物质相对贡献量发生变化.展开更多
文摘玛塔·博古斯拉夫斯卡-塔菲斯卡博士是波兰知名生态语言学者,现任教于波兰罗门查国立应用技术大学(Lomza Stat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英语语言学系。她的语言学研究集中在语言科学、生态符号学(biosemiotics)、科学哲学(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和扩展性教育范式(the extended educational paradigm)等领域,主要探究这些领域的后经典现实模型(postclassical models of reality)。基于此,她的生态语言学研究主要围绕作为生命过程的语言交际(communication as a life process)这一核心议题和新兴范式展开,代表性专著有《语言、交际与心智的生态转向》(Towards an Ecology of Language,Communication and the Mind,2013)、《生态语言学:融合生命的交际过程》(Ecolinguistics:Communication Processes at the Seam of Life,2016)等。以博古斯拉夫斯卡-塔菲斯卡为代表的波兰生态语言学作为国际语境下的新兴力量,积极探索新议题、新主张和新范式,参与国际交流互动,加强中西学术对话,值得在中国学界引介推广。
文摘南海南部低海平面时期巽他陆架陆源碎屑的物源区变化,对于研究海陆变迁过程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巽他陆架外缘对海平面变化影响非常敏感的氧同位素3期岩心记录(18282-2孔),开展高分辨率陆源碎屑粘土矿物分析,以期获得海平面变化影响下的物源区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在氧同位素3期44.5~36.0 cal ka BP期间,巽他陆架外缘含有较高的蒙脱石(29%~44%)与中等含量的高岭石(21%~27%)、伊利石(19%~27%)和绿泥石(14%~20%).物源区分析表明,这个时期的蒙脱石主要由苏门答腊岛和泰国中部河流提供,高岭石主要由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西部河流提供,而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由湄公河提供.在此期间,海平面长时间位于-80 m以下,巽他出露陆架上发育的大型古河流(北巽他河、古昭披耶河及古湄公河)可将来自周边物源区的陆源碎屑物质直接输送到陆架外缘.研究岩心的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与海平面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当海平面下降时,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增大;反之亦然.这一现象表明海平面变化是影响巽他陆架外缘氧同位素3期沉积环境演化的最重要因素,即海平面升降引起的海陆格局变化,特别是古岸线的迁移可显著影响古河流与研究站位间的搬运距离,从而导致周边物源区对陆架外缘的陆源碎屑物质相对贡献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