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兄弟》(上)的生存意识与叙事伦理 |
林霆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2
|
先秦台文化内涵的演进与增衍——兼论《诗经》“台”诗的文化意蕴 |
陈鹏程
刘生良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3 |
2
|
|
3
|
简论《诗经》中的“桑树”意象 |
陈鹏程
|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4
|
小城人物:被挟裹的命运——论韩东小说《英特迈往》 |
林霆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5
|
由“灵的颂歌”到“欲的高扬”——从三位美国诗人看上帝与人之间关系之演变 |
陈书平
曾思艺
|
《绥化学院学报》
|
2007 |
1
|
|
6
|
当文学审美遭遇网络批判——写在读车延高《向往温暖》之后 |
高建伟
|
《阅读与写作》
|
2011 |
1
|
|
7
|
《欢喜冤家》反映的媒妁群体与媒妁形象的艺术表现功能 |
陈鹏程
|
《焦作大学学报》
|
2013 |
0 |
|
8
|
直等到各新分子都到齐了--莫言文学世界的生成 |
张莉
|
《大家》
|
2013 |
0 |
|
9
|
冯牧的财富 |
张莉
|
《大家》
|
2013 |
0 |
|
10
|
"像雨中行路时自然想到的那把伞"--徐怀中与莫言 |
张莉
|
《大家》
|
2013 |
0 |
|
11
|
身份焦虑与身份认同——也谈《地下室手记》 |
曾思艺
|
《俄罗斯文艺》
CSSCI
|
2017 |
0 |
|
12
|
求真·向善·超美——世纪之交论广告与文明 |
谭汝为
|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
2000 |
0 |
|
13
|
让你的论据丰富起来 |
李志刚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4
|
记忆与阅读效率 |
伊道恩
|
《湖北招生考试》
|
2009 |
0 |
|
15
|
《边城》:日常生活的悲剧 |
张治国
|
《学语文》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