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7,共4页
同被引文献9
-
1胡玉伟.“存在之光”的重寻——余华《兄弟》的一种解读[J].艺术广角,2006(2):24-25. 被引量:1
-
2刘郁琪.欲望视野中的生存困境——论余华小说《兄弟》中的“离合”“悲欢”[J].当代文坛,2006(5):57-60. 被引量:4
-
3王学谦.爱与死:在冷酷的世界中绘制欲望的图案——论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上)》[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1):134-139. 被引量:6
-
4张小芳.关于荒诞的叙事——解读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J].语文知识,2007(3):75-77. 被引量:2
-
5李捷汶.《兄弟夜话:这个时代最大的现实是超现实》[J].上海壹周,2006,3. 被引量:1
-
6贾平凹.《闲瞻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393—395页. 被引量:1
-
7孙见喜.《贾平凹前卷》第一卷,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525页. 被引量:1
-
8甘丹采写.《余华回应各界质疑坚称<兄弟>让自己最满意》,http://book.sina.com.cn2006年4月4日,11:06新京报 被引量:1
-
9(美)布莱恩·雷诺著,韩泰伦编译.福柯十讲[M].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
-
1姚晓雷.余华:离大师的距离有多远[J].南方文坛,2007(1):5-8. 被引量:5
-
2江飞,余昌谷.论新世纪小说的疼痛叙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6):87-90.
-
3赵倩.超越?乏力!——从《兄弟》看余华创作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的悖反[J].宿州学院学报,2008,23(1):90-93.
-
4王侃.《兄弟》内外(上)[J].当代作家评论,2010(5):40-57. 被引量:9
-
5宋立国.试析余华《兄弟》的创作困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4):23-25.
-
6熊前莉.余华小说《兄弟》中的人物特色语言[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5):123-124.
-
7高华.基于法兰西语境解读余华的小说《兄弟》[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5):125-126.
-
8孙萍萍.历史也是不变的“现实”——重读余华的《兄弟》[J].当代文坛,2019(4):62-66.
-
9朱静.原型批评视域下的《兄弟》探究[J].今古文创,2024(2):13-15.
-
1韩金龙.浅析先锋家族小说的叙事特点[J].青年文学家,2013,0(3X):9-9.
-
2王晴飞.人性隐微处的鬼气与先锋叙事的印迹——第六届“鲁奖”获奖中篇小说观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8):55-64.
-
3沙立玲.北村作品的先锋叙事探析[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7):106-107. 被引量:1
-
4苏芳,毕会英.暮光之城四部曲对哥特文学传统的创新与超越[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10):187-187. 被引量:2
-
5杨桂兰.论《呼啸山庄》中哥特主题的运用[J].校园英语,2012,0(24):176-176.
-
6陈国学.继承、变化、创新与超越:《聊斋志异》与唐传奇的比较[J].蒲松龄研究,2008(4):63-75. 被引量:1
-
7叶永胜.论家族叙事的悲剧化与喜剧化[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1):61-64. 被引量:1
-
8孙晓彦.论小说的“先锋叙事”——以余华作品为例[J].戏剧丛刊,2010(4):130-131.
-
9汤汉达.试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3(3):58-60.
-
10丁增武.先锋叙事:漫游与回归—潘军中篇小说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1):88-91.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