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叶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姣娟 黄克瀛 +1 位作者 龚建良 马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82-86,共5页
用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测定了油茶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芦丁、二丁基羟基甲苯(BHT)进行了比较,在波长517nm、反应时间40min的条件下测定了DPPH.的清除率为50%时抗氧化剂的质量浓度(EC50)值。结果表明,油茶叶乙醇提取物... 用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测定了油茶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芦丁、二丁基羟基甲苯(BHT)进行了比较,在波长517nm、反应时间40min的条件下测定了DPPH.的清除率为50%时抗氧化剂的质量浓度(EC50)值。结果表明,油茶叶乙醇提取物对DPPH.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随着油茶叶乙醇提取物纯化程度的提高,其清除能力也相应增强。测得油茶叶粗提物、油茶叶精提物、芦丁和BHT清除DPPH.的EC50值分别为12.19、6.765、9.481和37.53mg/L,清除DPPH.能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油茶叶精提物>芦丁>油茶叶粗提物B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乙醇提取物 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油茶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姣娟 龚建良 +2 位作者 周尽花 陈丛瑾 李水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96,共4页
用正交试验法探讨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采用烘箱法测定油茶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并与芦丁和BHT(二丁基羟基甲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按照固液比1:20(g/mL),在8... 用正交试验法探讨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采用烘箱法测定油茶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并与芦丁和BHT(二丁基羟基甲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按照固液比1:20(g/mL),在80℃条件下提取2h,连续提取2次,总黄酮得率为4.87%。油茶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大和纯度的提高,抗氧化效果明显增强。油茶叶粗黄酮、精制黄酮、芦丁和BHT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BHT>油茶叶精制黄酮>芦丁≈油茶叶粗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总黄酮 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微波法提取川桂叶总黄酮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姣娟 黄克瀛 +1 位作者 龚建良 陈丛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75,共5页
首次利用微波法提取川桂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探讨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川桂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65%... 首次利用微波法提取川桂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探讨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川桂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65%乙醇按照固液比1∶20,在85℃条件下提取9min,连续提取2次,总黄酮得率为22.36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提取法 川桂叶 总黄酮 最佳提取工艺
下载PDF
川桂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姣娟 周尽花 +1 位作者 戴瑜 黄克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5-128,132,共5页
用DPPH.自由基检测法测定了川桂叶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生物活性。在波长为517 nm,反应时间45min的条件下测定了川桂叶总黄酮、芦丁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值。结果表明,川桂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用DPPH.自由基检测法测定了川桂叶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生物活性。在波长为517 nm,反应时间45min的条件下测定了川桂叶总黄酮、芦丁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值。结果表明,川桂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川桂叶总黄酮、芦丁和BHT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4.145 mg/L、9.650 mg/L、37.91 mg/L,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川桂叶总黄酮>芦丁>B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川桂 总黄酮 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
下载PDF
果壳活性炭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蓉 赵芳 苏燕艳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0年第5期74-76,83,共4页
研究了果壳活性炭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接触时间、温度、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果壳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约6 h即已趋于平衡,去除率达到96.63%。该吸附过程受温度影响不显著;溶液pH... 研究了果壳活性炭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接触时间、温度、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果壳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约6 h即已趋于平衡,去除率达到96.63%。该吸附过程受温度影响不显著;溶液pH值对吸附量影响较大,酸性至中性条件下苯酚的吸附效果更佳。在给定吸附剂浓度条件下,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均能较好拟合平衡吸附数据,动力学试验数据则与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壳活性炭 苯酚 吸附 等温线 动力学
下载PDF
香豆素的合成、应用及其理论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丽 胡云楚 +1 位作者 唐智勇 苏燕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64-269,共6页
香豆素的骨架合成除了Perkin法外,还有Reimer-Tiemann法;采用间苯二酚与3-乙氧亚甲基乙酰乙酸乙酯在乙醇钠存在下环合得到3-乙酰基香豆素,再与取代尿素缩合,可以得到一系列3-取代香豆素;Pechmann反应法是制备4-取代香豆素最常用的方法... 香豆素的骨架合成除了Perkin法外,还有Reimer-Tiemann法;采用间苯二酚与3-乙氧亚甲基乙酰乙酸乙酯在乙醇钠存在下环合得到3-乙酰基香豆素,再与取代尿素缩合,可以得到一系列3-取代香豆素;Pechmann反应法是制备4-取代香豆素最常用的方法。离子液体应用于香豆素类化合物合成,产品易于分离;固体超强酸和负载型催化剂,以及微波用于香豆素的合成,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反应效率,而且无需使用溶剂、后处理简单,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密度泛函理论已成功用于预测反应动力学特性和香豆素的电子结构和光谱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香豆素合成和应用中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合成 应用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水中痕量苯酚的微波萃取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谭晓燕 黎国兰 +1 位作者 李松 赵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67-1069,共3页
A method of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e phenol in water was established.The conditions of microwave extraction and derivation were optimized.Acetone-cyclohexane(1∶1... A method of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e phenol in water was established.The conditions of microwave extraction and derivation were optimized.Acetone-cyclohexane(1∶1) mixture was used as extracting agent for water sample containing phenol and acetic anhydride was employed for the direct acetylation of phenol.Petroleum ether was used as the extracting agent to extract the derivative of phenol.Dete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GC-FID equipped with DB-17(30 m×0.53 mm×1.0 μm) capillary column.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found to be 0.01μg.L-1.Recoveries were in the range of 86.8%~99.2% with RSD of 4.2%.This method has proved to be high sensitive,efficient and accu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微波萃取 苯酚
下载PDF
木材及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梅 胡云楚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4-109,共6页
木材阻燃机理主要有覆盖理论、热理论、不燃气体冲淡理论、自由基捕集理论、炭量增加和挥发物减少理论;人造板阻燃处理主要是在生产工序中添加阻燃剂和成板处理两种方法,高压处理法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业化方法;以FRW阻燃剂、BL-环保阻燃... 木材阻燃机理主要有覆盖理论、热理论、不燃气体冲淡理论、自由基捕集理论、炭量增加和挥发物减少理论;人造板阻燃处理主要是在生产工序中添加阻燃剂和成板处理两种方法,高压处理法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业化方法;以FRW阻燃剂、BL-环保阻燃剂为代表的磷-氮-硼系阻燃剂仍旧是木材阻燃剂的主流。对于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般采用对木纤维和基体分别阻燃的手段;研制高效膨胀型木材阻燃剂和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木材阻燃剂制造,开发阻燃效率高、低烟、低毒、环境友好等多功能复合阻燃剂将是今后阻燃剂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人造板 木塑复合材料 阻燃
下载PDF
双酚A及四溴双酚A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汤林 赵群金 +2 位作者 胡云楚 孙汉洲 王赛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3,共4页
采用热分析方法(TG,DTA)、热分解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等联合手段,对双酚A(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和四溴双酚A(2,2-二[3,5-二溴-4-羟基苯基]丙烷)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的稳定性和分解机理与取代基性质、... 采用热分析方法(TG,DTA)、热分解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等联合手段,对双酚A(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和四溴双酚A(2,2-二[3,5-二溴-4-羟基苯基]丙烷)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的稳定性和分解机理与取代基性质、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有明显关系,并对其稳定性、热解机理从电荷分布出发进行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双酚A 四溴双酚A 热分解 TG DTA 动力学
下载PDF
用活性染料对泡桐单板仿红木进行染色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廖齐 邓洪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5,共4页
采用活性染料对预处理后的泡桐单板进行了仿红术染色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对泡桐有较好的易染性,泡桐单板经染色后能达到红木商业用材的自然效果;活性染料染色时,由于上染和固色是分开进行的,固色前染料可以充分进行扩散移染,... 采用活性染料对预处理后的泡桐单板进行了仿红术染色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对泡桐有较好的易染性,泡桐单板经染色后能达到红木商业用材的自然效果;活性染料染色时,由于上染和固色是分开进行的,固色前染料可以充分进行扩散移染,从而有效避免泡桐单板表芯色差现象;通过控制染色温度、时间以及促染剂和固色剂用量,可得到满意的染色效果.试验得出的染色工艺条件为:温度70-80℃,时间3h,促染剂元明粉40g/L,固色剂纯碱2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材染色 活性染料 泡桐单板 工艺
下载PDF
川桂叶总黄酮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姣娟 戴瑜 +1 位作者 周尽花 黄克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以过氧化值为指标,采用烘箱法研究了川桂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加热回流法和微波法两种不同方法提取的川桂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川桂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大,... 以过氧化值为指标,采用烘箱法研究了川桂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加热回流法和微波法两种不同方法提取的川桂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川桂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大,抗氧化效果明显增强。加热回流法提取得到的川桂叶黄酮样品I、微波法提取得到的川桂叶黄酮样品II、芦丁和BHT对猪油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BHT>黄酮样品I>黄酮样品II>芦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桂叶 总黄酮 猪油 油脂抗氧化
下载PDF
微波法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龚建良 李姣娟 陈丛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372-11374,共3页
[目的]为油茶资源的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微波法提取油茶叶中的总黄酮,探讨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目的]为油茶资源的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微波法提取油茶叶中的总黄酮,探讨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油茶叶总黄酮得率随微波作用时间的增加先升后降,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过高温度会使得率降低。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微波法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50%乙醇,固液比1∶20,在80℃条件下提取8min,连续提取2次,总黄酮得率为48.53mg/g。[结论]微波提取法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总黄酮 微波提取 最佳提取工艺
下载PDF
无水AlCl_3催化氯苯胺与丙烯腈的加成反应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莹 叶翠层 +1 位作者 李姣娟 杨志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8-441,共4页
报道了无水AlCl3催化邻、间、对氯苯胺三种异构体与丙烯腈发生催化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N_氰乙基邻氯苯胺、N_氰乙基间氯苯胺、N_氰乙基对氯苯胺和N,N_二氰乙基邻氯苯胺、N,N_二氰乙基间氯苯胺、N,N_二氰乙基对氯苯胺。结果表明,AlCl3是... 报道了无水AlCl3催化邻、间、对氯苯胺三种异构体与丙烯腈发生催化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N_氰乙基邻氯苯胺、N_氰乙基间氯苯胺、N_氰乙基对氯苯胺和N,N_二氰乙基邻氯苯胺、N,N_二氰乙基间氯苯胺、N,N_二氰乙基对氯苯胺。结果表明,AlCl3是一种对该类反应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下,用3%~10%(占氯代苯胺的摩尔百分数,以下同)的AlCl3,主要获得单氰乙基产物,最高收率为88%~92%;在较高的温度下,用30%~100%的AlCl,主要获得二氰乙基产物,最高收率为76%~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L3 N-氰乙基氯苯胺 N N-二氰乙基氯苯胺 氰乙基反应
原文传递
杨木前处理对活性染料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邓洪 廖齐 刘元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1,共4页
染液在木材中的移动和渗透是木材深度染色的关键.分别采用热水浸提、烧碱、过氧化氢等试剂对染色前的杨木进行染色前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都可以不同程度提高杨木的染色深度,其中烧碱对提高染液渗透深度影响最大.较优前处理... 染液在木材中的移动和渗透是木材深度染色的关键.分别采用热水浸提、烧碱、过氧化氢等试剂对染色前的杨木进行染色前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都可以不同程度提高杨木的染色深度,其中烧碱对提高染液渗透深度影响最大.较优前处理工艺条件为:烧碱用量8g/L,碱液温度90-95℃,前处理时间2h.与未进行前处理的试件对照,染料纵向渗透深度提高48.0%,横向渗透深度提高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前处理 活性染料 染色 渗透性
下载PDF
树脂催化合成桐酸甲酯-马来酸酐加合物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尽花 杜勋军 +4 位作者 吴宇雄 叶翠层 孙汉洲 章怀云 谭晓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141,155,共5页
桐油是我国重要的林产生物质资源,开发桐油下游产品,提高桐油经济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桐油经酯交换合成了桐酸甲酯,采用树脂催化法在溶液中合成了桐酸甲酯-马来酸酐加合物(MEMAA),考察了不同催化树脂种类、树脂用量、反应时间、物... 桐油是我国重要的林产生物质资源,开发桐油下游产品,提高桐油经济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桐油经酯交换合成了桐酸甲酯,采用树脂催化法在溶液中合成了桐酸甲酯-马来酸酐加合物(MEMAA),考察了不同催化树脂种类、树脂用量、反应时间、物料配比等因素对MEMAA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T-851为桐酸甲酯与马来酸酐加成反应的适宜催化树脂,当桐酸甲酯用量为20 g时,桐酸甲酯与马来酸酐摩尔物料比为1∶1.3,催化树脂用量为4 g,反应介质甲苯用量为100 mL,回流反应10 h,所得MEMAA总收率为76.9%(以桐油计)。树脂催化溶液法合成MEMAA具有收率高、产物易分离纯化、反应条件温和、树脂可反复使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桐酸甲酯-马来酸酐加合物 桐酸甲酯 催化
下载PDF
安化黑茶水溶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定量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斌 邓慧芸 +4 位作者 吴茂 郭亚平 邓斌 马强 谢练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25-130,共6页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研究湖南安化黑茶指纹图谱,并对安化黑茶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湖南安化黑茶的成分分析与鉴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2个安化黑茶样品与4种外省黑茶(云南普...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研究湖南安化黑茶指纹图谱,并对安化黑茶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湖南安化黑茶的成分分析与鉴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2个安化黑茶样品与4种外省黑茶(云南普洱茶、湖北青砖茶、广西六堡茶、四川土司黑茶)为实验材料,采用梯度洗脱(A相为0.17%乙酸溶液,B相为乙腈),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 L/min,建立安化黑茶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了相似度评价与主成分分析,确定共有色谱峰。结果:22个安化黑茶样品具有19个共有色谱峰,这些黑茶样品在共有模式下的相似度为0.783~0.958,而广西六堡茶、四川土司黑茶、湖北青砖茶以及云南普洱茶与安化黑茶相似度很低(<0.3);定量分析表明,安化黑茶中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明显高于4种外省黑茶,而广西六堡茶中的咖啡因和云南普洱茶中的没食子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安化黑茶;此外,茯砖素A仅在安化黑茶中检出,可作为安化黑茶的标志性成分。结论:根据所构建的安化黑茶HPLC指纹图谱及找到的标志性成分茯砖素A,可用于安化黑茶的鉴定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化黑茶 水溶性成分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化学模式识别
下载PDF
5-羟甲基噻唑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殷作虎 肖红波 +2 位作者 姜沛灵 吴斌 孙汉洲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8年第3期12-14,共3页
5-羟甲基噻唑是合成第二代抗AIDS药物利托那韦的中间体。综述了近二十年来5-羟甲基噻唑的合成工艺。
关键词 5-羟甲基噻唑 合成工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AlCl_3催化对位取代苯胺与丙烯腈加成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莹 叶翠层 +1 位作者 谭晓燕 杨志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3-647,共5页
报道了无水AlCl3催化5种对位取代苯胺与丙烯腈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N-氰乙基对位取代苯胺、N,N-二氰乙基对位取代苯胺,结果表明,AlCl3对该类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丙烯腈稍过量、较低温度、少量AlCl3催化剂的催化下,主要生... 报道了无水AlCl3催化5种对位取代苯胺与丙烯腈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N-氰乙基对位取代苯胺、N,N-二氰乙基对位取代苯胺,结果表明,AlCl3对该类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丙烯腈稍过量、较低温度、少量AlCl3催化剂的催化下,主要生成N-氰乙基对位取代苯胺,收率达88%~90%;在丙烯腈过量较多、75~85℃及较多AlCl3催化剂的催化下,主要生成N,N-二氰乙基对位取代苯胺,收率达88%~91%.当加入Lewis碱NaOAc作助催化剂时有利于提高N-氰乙基对位取代苯胺的选择性和收率;当加入Lewis酸ZnCl2作助催化剂时则有利于提高N,N-二氰乙基对位取代苯胺的选择性和收率.并对合成的5种N,N-二氰乙基对位取代苯胺用TG-DTA,UV,IR,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物性和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L3 N-氰乙基对位取代苯胺 N N-二氰乙基对位取代苯胺
下载PDF
富硒豆腐生产过程中硒分布特性及废水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叶翠层 赵良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8-173,共6页
目的:确定以不同含硒量的大豆为原料生产豆腐过程中硒分布特性;研究利用黄浆水乳酸发酵法生产富硒豆清蛋白酸菌乳饮料的可行性。方法:硒分析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富硒豆清蛋白饮料生产采用乳酸菌发酵法。结果:以硒含量分别为0... 目的:确定以不同含硒量的大豆为原料生产豆腐过程中硒分布特性;研究利用黄浆水乳酸发酵法生产富硒豆清蛋白酸菌乳饮料的可行性。方法:硒分析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富硒豆清蛋白饮料生产采用乳酸菌发酵法。结果:以硒含量分别为0.697、2.561、2.801mg/kg的大豆为原料生产得到的豆腐、黄浆水、豆渣的硒含量分别为:0.082、0.205、0.138mg/kg;0.462、0.760、0.507mg/kg和0.532、0.764、0.542mg/kg。豆腐生产过程中,以低硒大豆为原料生产豆腐,硒总回收率为75.59%,采用富硒大豆为原料生产,硒的回收率分别达到87.37%、87.20%,生产过程中豆腐、黄浆水和豆渣中硒含量占总回收硒的比率分别为39.1%~49.7%、23.92%~29.89%、26.1%~30.92%。利用富硒大豆为原料生产豆腐过程中产生的黄浆水可生产出富硒乳酸豆清蛋白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腐 分布特性 富硒乳酸豆清蛋饮料
下载PDF
木质素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宇雄 周尽花 +1 位作者 叶翠层 孙汉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5-209,共5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程序升温的方式制备了木质素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LS-g-P(AA-co-AM))高吸水性树脂,测定了树脂的吸水性能,采用红外、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对树脂进行了表征。红外确证了木质素与丙烯酸-丙烯酰胺的接枝,该树脂形成了多孔...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程序升温的方式制备了木质素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LS-g-P(AA-co-AM))高吸水性树脂,测定了树脂的吸水性能,采用红外、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对树脂进行了表征。红外确证了木质素与丙烯酸-丙烯酰胺的接枝,该树脂形成了多孔海绵状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树脂的平衡吸蒸馏水倍率为1 156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122g/g。该木质素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开发提高了吸水性树脂的耐盐性能,同时为木质素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木质素磺酸盐 木质素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