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汉时期的“中国观”
1
作者 刘洁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共8页
“中国”一词在秦汉时期最普遍的用法是与“四夷”并称。以地理范围而论,“中国”或指“京师”,或指“十二州”,但主要指“中原”或者“北方”。语境的差异导致了“中国”含义的不确定性,但“中国”本质上是一种“优越性”,即当以“中... “中国”一词在秦汉时期最普遍的用法是与“四夷”并称。以地理范围而论,“中国”或指“京师”,或指“十二州”,但主要指“中原”或者“北方”。语境的差异导致了“中国”含义的不确定性,但“中国”本质上是一种“优越性”,即当以“中国”自居时,必然会产生“差序”。至汉代,“汉”作为“领有天下之号”的王朝之名,其统治的合法性不仅囊括了整个华夷,而且在超越了“汉国”的同时,也高居于“中国”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四夷 地理范围 王朝 汉国
下载PDF
“中国”词义究考——以《史记》为例
2
作者 冯宏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42-48,共7页
“中国”一词作为我国固定的国家名称,在3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含义有所不同。《史记》之前的文献资料可见“中国”的地域意义、族群意义,指称京师、中原地区、中原人及具体的诸侯国等。司马迁所撰《史记》“中国”的使... “中国”一词作为我国固定的国家名称,在3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含义有所不同。《史记》之前的文献资料可见“中国”的地域意义、族群意义,指称京师、中原地区、中原人及具体的诸侯国等。司马迁所撰《史记》“中国”的使用频次高且意义丰富;《史记》传承了古代“中国”的含义,且扩展了该词的意义,增加了文化与国家含义,为《史记》之后该词的意义固定奠定了基础。除《史记》之外的二十四史对该词的渐次更为频繁的使用说明对它的含义的认可。古代对“中国”一词的使用意义非常丰富,而现代我国的辞书对该词的辑录或缺失,或不够翔实与系统,需要增补或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词义 《史记》 辞书
下载PDF
基于知识建构与话语塑造的概念对译反思——以《史记》里的“中国”英译为例
3
作者 付添爵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148,共9页
现代中国具有鲜明的翻译色彩,其记忆与形象离不开概念译名的承载与塑造。《史记》里不同的“中国”涵义在知识建构与话语塑造下化约为“中国—China”这一在本民族语者那里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概念对译,实际上是将历史上复杂的“中国”... 现代中国具有鲜明的翻译色彩,其记忆与形象离不开概念译名的承载与塑造。《史记》里不同的“中国”涵义在知识建构与话语塑造下化约为“中国—China”这一在本民族语者那里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概念对译,实际上是将历史上复杂的“中国”内涵用一个英译词China予以掩盖,其制造的记忆和刻画的形象使得关于“何以中国”的论述变得更为艰难与迷离。因此,摆脱语言文字层面的翻译穷争,聚焦于作为一种知识建构与话语塑造的对译如何对其他概念进行潜在式记忆消弭与形象重建,反思日用不知的概念对译,进而唤起并建立属于自身谱系与脉络的记忆与形象,为传统与现代的联结作有益补充,为“中国形象”提供记忆的历史谱系与源流,以正视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对译 知识建构 话语塑造 《史记》英译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华”一词的概念史研究
4
作者 张宏超 苍铭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2期37-53,172,共18页
“中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首要词源,也是影响中国人的核心概念。“中华”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的表述有差异性,历经诸多的语境嬗变。“中华”一词由“中国”“华夏”两个关键词结合而成,经魏晋南北朝“夷入中华”的拓展,唐宋... “中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首要词源,也是影响中国人的核心概念。“中华”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的表述有差异性,历经诸多的语境嬗变。“中华”一词由“中国”“华夏”两个关键词结合而成,经魏晋南北朝“夷入中华”的拓展,唐宋辽“混一中华”的整合,元明清“中华一统”的强化,于清末国家转型被正式确立为国名。“中华”概念的历史记述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在”共同体交往融合的发展形态和政治、文化、民族、国家等共同体内涵,呈现了各民族共创并认同“中华”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华夏 中华 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夏王朝从“祖形”逐渐扩大的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平势隆郎 韩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5-149,共5页
先秦纪年存在着诸多矛盾,因此,必须全面系统地比较该时代的史籍,并充分利用出土文物进行编年。利用先秦史籍,就必须对各种史籍进行细致地分析对比,从而判明它们的性质及其反映的地域。通过对《左传》等史籍的分析,可以看出“夏”和“中... 先秦纪年存在着诸多矛盾,因此,必须全面系统地比较该时代的史籍,并充分利用出土文物进行编年。利用先秦史籍,就必须对各种史籍进行细致地分析对比,从而判明它们的性质及其反映的地域。通过对《左传》等史籍的分析,可以看出“夏”和“中国”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还可以了解大禹治水传说是如何产生并同夏王朝结合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王朝 中国
原文传递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hinese Scholars of World History: Zhongguo Shehui Kexue and the Study of World History in the New Era
6
作者 Yu Pe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年第3期38-46,共9页
Modem Chinese study of world history bega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in theme of the times, that of saving the nation from subjugation and ensuring its survival. Its chie... Modem Chinese study of world history bega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in theme of the times, that of saving the nation from subjugation and ensuring its survival. Its chief feature was that it was attuned to the pulse of the times; in all historical periods, the main current of its research has never deviated from the main theme of the times, showing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society.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reflected in fundamental adherence to the direction of serving the people and soci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y of world history in China Chinese historiography zhongguo ShehuiKexue
原文传递
“中国热”:China zeal还是China fever?
7
作者 孙丽冰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1,共3页
本文探讨了"中国热"一词的两个不同英译法:China zeal和China fever。通过分析zeal和fever的语义和搭配结构,搜索英文平行文本,检索这两个译法在海外主流媒体的接受度和传播度,得出结论:"中国热"的通行译法是China ... 本文探讨了"中国热"一词的两个不同英译法:China zeal和China fever。通过分析zeal和fever的语义和搭配结构,搜索英文平行文本,检索这两个译法在海外主流媒体的接受度和传播度,得出结论:"中国热"的通行译法是China fe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热 China zeal China FEVER 接受度
原文传递
建构“中国”的方法论之思--基于“他者”出场视角
8
作者 李红亮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2-66,共5页
对"中国"的理解需要一种以"他者"作为参照系的方法论。传统中国的"天下政治"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展开的政治想象,在逻辑上只是设定出"自我",并未设定出"他者"。真正称得上遭遇"... 对"中国"的理解需要一种以"他者"作为参照系的方法论。传统中国的"天下政治"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展开的政治想象,在逻辑上只是设定出"自我",并未设定出"他者"。真正称得上遭遇"他者"并引发人们对"中国"思考的情况出现在宋代。正是在与"他者"的交往、对照乃至碰撞中萌发出"中国"的意识并不断地获致"中国"的含义。当今全球化时代是"他者"与"中国"互动所展现出的进程,对"中国"而言就体现为在多元的"他者"中建构"中国"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中国 天下政治 民族国家 全球化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中国大妈”和“中国式X”解析——基于认知及社会文化维度
9
作者 徐敏 《铜陵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3-86,共4页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中国大妈"和与其结构类似的"中国式X"的网络流行语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代表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的"中国式X",本身就是一个语言模因,它的各种次生语言形式在模因的作用下得以在...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中国大妈"和与其结构类似的"中国式X"的网络流行语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代表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的"中国式X",本身就是一个语言模因,它的各种次生语言形式在模因的作用下得以在社会大众之间广泛繁殖和衍生。我们既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重叠和概念整合角度对"中国大妈"的形成及其所隐含的调侃语义进行解读,也可以从社会文化学领域的模因论视角对"中国式X"的传播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妈” “中国式X” 概念重叠 概念整合 模因 zhongguo Dama” zhongguoshi X”
下载PDF
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 被引量:43
10
作者 胡军生 王登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387-390,404,共5页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构建人格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横向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19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主效应,社会支持主要是通过同期心理健康以及后...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构建人格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横向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19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主效应,社会支持主要是通过同期心理健康以及后期社会支持两种方式对后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人格不仅可直接预测心理健康状况,而且也是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结论:社会支持主要是通过人格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两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人格 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 心理健康
下载PDF
试论金人的“中国观” 被引量:39
11
作者 赵永春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共12页
金人进入中原,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他们并没有将辽、宋排除在"中国"之外,实际上萌生了多统意识,即比较宽泛的"中国"意识,或称"大... 金人进入中原,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他们并没有将辽、宋排除在"中国"之外,实际上萌生了多统意识,即比较宽泛的"中国"意识,或称"大中国"意识。后来,金章宗虽然想放弃继辽之统,但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继辽、继宋以及不论所继等不同意识在金人中仍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之上,修端等人提出了以辽史和金史为《北史》、北宋史为《宋史》、南宋史为《南宋史》的修史方案,正式提出了宋、辽、金均为"正统"的多统思想,为元朝宋、辽、金"各与正统"思想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人 中国 正统
原文传递
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崔红 王登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采用性别角色形容词评定量表,检验中国人的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根据339名被试对性别角色形容词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行为抑制量表和SCL-90的评定,比较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结果:男性... 目的:采用性别角色形容词评定量表,检验中国人的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根据339名被试对性别角色形容词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行为抑制量表和SCL-90的评定,比较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结果:男性化和女性化特点都与心身症状、行为抑制及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双性化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最低,其次是女性化和未分化个体,最好的是男性化个体。结论:双性化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低于性别角色刻板化的个体,尤以男性化个体适应水平最高。但由于形容词评定方式的限制,本研究中男性化与女性化特点与问卷评定的结果存在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形容词评定量表 心理社会适应 性别角色类型 双性化
下载PDF
“中国”与“天下”的重合: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六 被引量:39
13
作者 李大龙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5,共15页
本文主要从不同时期的疆域分布状况和观念变化等方面对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一词并非单纯的地域或文化观念,也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其中围绕"中国"形成的"中国"为"天下"... 本文主要从不同时期的疆域分布状况和观念变化等方面对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一词并非单纯的地域或文化观念,也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其中围绕"中国"形成的"中国"为"天下"中心且据之可以成为正统王朝的观念对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众多民族尤其是汉和北疆民族建立的王朝或政权不断争夺"中国",在导致现实中疆域分布格局不断出现分裂和统一反复交替的同时,直至清代理想中的以"中国"为核心大一统的"天下"和现实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终于实现了重合,古代中国的疆域也由此完成了凝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下 古代中国疆域 形成轨迹
原文传递
330例颈源性头痛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石良 韩峰 张辰宇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通过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特征的总结,进一步完善诊断标准。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以头痛为第一主诉的448例患者按照改进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进行筛选,符合诊断标准者399例,其中330例资料完整,男97例,女233例;年龄14~76岁,... 目的:通过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特征的总结,进一步完善诊断标准。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以头痛为第一主诉的448例患者按照改进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进行筛选,符合诊断标准者399例,其中330例资料完整,男97例,女233例;年龄14~76岁,平均46.1岁;病程0.33~50年,平均13.4年。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头痛特点,查找压痛点位置及出现放散痛的范围等,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颈源性头痛占头痛患者的比例为89.1%(399/448);男女之比为1∶2.4;78.8%(260例)的患者年龄在21~60岁,尤以41~50岁居多;97.3%(321例)的患者头痛呈阵发性,只有2.7%(9例)的患者呈持续性。多数患者的头痛性质呈胀痛(181例,占54.8%)或跳痛(135例,占40.9%),这两种性质的疼痛可能并存,其他类型的疼痛均为少数。多数患者的头痛部位为枕部、头顶、颞部,约1/3可波及到前额、眼眶、或眼球,极少数波及到耳、鼻翼及鼻梁等处。76.4%(252例)的患者为全头痛或双侧头痛,只有12.1%(40例)为单侧头痛。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枕神经卡压表现,其中73.3%(242例)为枕大、小神经混合受累;82.7%(273例)的患者枕部受到按压时出现向头部的放散痛。结论:①颈源性头痛占头痛患者比例较高;②现有诊断标准尚不完善,有必要改进;③按压颈枕部特定位置出现放散痛是其重要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颈椎 诊断 疼痛测定
下载PDF
“中国梦”英译研究再思考——兼论政治术语翻译的概念史研究方法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润泽 魏向清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06,共8页
作为当代中国政治话语的显著标记,"中国梦"凸显了政治术语所具有的观念性和社会性特征。这种术语概念类型的特殊性对于"中国梦"的译介具有重要影响。但在现有的"中国梦"英译研究中,这一点并未得到充分重... 作为当代中国政治话语的显著标记,"中国梦"凸显了政治术语所具有的观念性和社会性特征。这种术语概念类型的特殊性对于"中国梦"的译介具有重要影响。但在现有的"中国梦"英译研究中,这一点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利用。本文所借鉴的概念史研究方法是以社会政治概念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德国史学研究范式。它能够从历时衍化和共时比较的双重维度对"中国梦"概念认知的复杂性做更全面的描述,从而有利于对该术语跨语传播与接受的问题展开更深入的探讨。这种基于历史文本语境对政治概念进行深度解读的研究方法对于其他政治术语的翻译研究亦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参考价值,从而对于当代中国政治话语的建构和跨语传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英译 概念史 政治术语翻译
原文传递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探索——中国人个性量表与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交互验证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登峰 崔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6,共12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人个性测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内容的相容性分析,探讨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因素结构并验证中国人人格七因素模型的稳定性。2000余名被试同时完成了中国人人格量表和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相关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与中...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人个性测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内容的相容性分析,探讨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因素结构并验证中国人人格七因素模型的稳定性。2000余名被试同时完成了中国人人格量表和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相关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与中国人人格量表相比,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因素结构中“多出”了类似西方的神经质维度,而缺少了中国人人格量表中的情绪性维度(QX)。两个量表项目的合并因素分析支持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以及中国人个性测量表中缺少情绪性维度的假设。文中讨论了西方的神经质人格维度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没有独立出现的原因,以及从本土角度探讨中国人独特人格结构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人格结构 七因素模型 中国人个性测量表 中国人人格量表 本土化(中国化)
下载PDF
论西夏对中国的认同 被引量:21
17
作者 史金波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3-115,M0005,共14页
西夏与同时代的宋、辽、金三个王朝一样,对中国表现出高度认同。传统历史文献记载,西夏攀附元魏,追认唐朝,以宋、辽为宗主国,尊称宋朝为“大汉”,以唐尧、汉祖为榜样。近代出土的西夏文献记录了西夏对中原王朝不同场合以民族、地域方位... 西夏与同时代的宋、辽、金三个王朝一样,对中国表现出高度认同。传统历史文献记载,西夏攀附元魏,追认唐朝,以宋、辽为宗主国,尊称宋朝为“大汉”,以唐尧、汉祖为榜样。近代出土的西夏文献记录了西夏对中原王朝不同场合以民族、地域方位或朝代名称呼,反映出中国内部各王朝共存的现实,同时显示出西夏对外自量、境内自尊的心态。西夏对古代中国帝统的认可,证明其自认为是中国历史的继承者之一。特别是西夏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学习、继承——包括尊崇儒学,实行科举;继承中华法系,仿效中原官制;继承德运传统,设置年号、尊号等;借鉴汉文创制西夏文,翻译中原典籍和佛经;学习中原文学艺术、礼仪习惯;弘扬中原科学技术等——表现出对中国的高度认同。西夏还淡化“华夷”界限,把党项族纳入“中华”范畴。辽夏金对中国的认同加强了民族间的大融合,为元朝高度认同中国,并以中华正统身份承袭中国做了思想、理论和实践的准备,打下了厚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中国认同 文化认同 西夏文献
原文传递
再谈椎体成形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被引量:15
18
作者 阮狄克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6期403-404,共2页
自1984年法国医生Dera—mond首次应用经皮穿刺向椎体内注射充填骨水泥治疗颈椎侵袭性血管瘤以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以后又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自1984年法国医生Dera—mond首次应用经皮穿刺向椎体内注射充填骨水泥治疗颈椎侵袭性血管瘤以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以后又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发展与应用。我国在本世纪初应用PVP和PKP以来,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腰椎
下载PDF
小针刀对肌张力增高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P物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金荣 王永志 +3 位作者 董福慧 钟红刚 王德龙 王萱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9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骨骼肌受压后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递质(substance P,SP)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的合成、脊髓中枢端末梢的释放机制,观察小针刀针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股薄肌70kPa受压模型。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 目的:探讨骨骼肌受压后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递质(substance P,SP)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的合成、脊髓中枢端末梢的释放机制,观察小针刀针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股薄肌70kPa受压模型。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压迫组、针刀组。除空白组6只外,其余18只大鼠左侧设为压迫组,右侧设为针刀组,组内分1、2、3d不同组,每组6只。两组同时进行70kPa压强压迫,每天压迫1次,每次2h。同时于造模后对针刀组股薄肌进行小针刀针刺。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股薄肌受压后及针刺后背根神经节和相应脊髓节段内P物质的表达变化。结果:在DRG中,空白组针刀侧阳性反应明显强于对侧,P<0.01;针刀1、2d组SP表达整合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较压迫组低,P<0.05。在脊髓中,与压迫组比较,针刀1、3d组SP阳性表达area和IOD数值较高,P<0.01;2d组两指标则低于对侧。结论:小针刀针刺可明显减低骨骼肌受压后DRG内疼痛物质SP的合成,SP在中枢末梢的释放在短期内(3d)未见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神经节 脊髓 疼痛 小针刀
下载PDF
试论唐朝的“中国”与“天下”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方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20,共11页
唐代“中国”一词大体用于追述前代和议论当朝。唐代“中国”有地域、文化、民族及政权的含义,可以用来指代朝廷直接统治区域、中原为核心的地区或内地,是“天下”的核心或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天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天... 唐代“中国”一词大体用于追述前代和议论当朝。唐代“中国”有地域、文化、民族及政权的含义,可以用来指代朝廷直接统治区域、中原为核心的地区或内地,是“天下”的核心或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天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天下”指唐朝实际统治的范围即唐朝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这是唐朝“天下”的主要含义。此“天下”与“军国”、“邦国”基本同义,但各有侧重。“军国”最郑重,一般用于中央最高决策机构首脑的职掌范围;“邦国”更普通,主要用于官府和中央事务的层面;“天下”更广泛,一般用于中央和地方、官吏和百姓两方面事务的层面。广义的“天下”则指以“中国”为核心,以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狭义“天下”)为政治实体,包容其他国家的世界体系和政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中国天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