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英 安鑫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临床疗效及对病人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VP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临床疗效及对病人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VP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病人临床疗效、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 5%比71. 4%,P<0. 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UPDRS评分中的精神行为心境、日常生活活动、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均<0. 05)。观察组病人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在老年VPS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减轻氧化应激,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盐酸普拉克索 老年人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影像学脑白质病变及“燕尾征”改变的差异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绿明 万志荣 +2 位作者 韩旭 李继来 王培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与帕金森病(PD)影像学脑白质病变(WML)及"燕尾征"改变的差异。方法纳入53例PD、16例VP,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评价二组影像学WML特点及SWI序列"燕尾征"征象,计算两组WML程度的差异及黑...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与帕金森病(PD)影像学脑白质病变(WML)及"燕尾征"改变的差异。方法纳入53例PD、16例VP,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评价二组影像学WML特点及SWI序列"燕尾征"征象,计算两组WML程度的差异及黑质致密部背外侧区"燕尾征"的出现率和消失率。结果 VP组多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常合并认知障碍、球麻痹症状,但静止性震颤少见(P=0.000)。VP组Fazekas分级标准评分深部WML得分高于PD组(P<0.05);但脑室旁W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有84.9%的患者出现单侧或双侧"燕尾征"消失,而VP组仅有25.0%(P<0.05),且PD组"燕尾征"平均得分高于VP组(P<0.05)。结论通过计算头颅影像学WML程度及SWI序列"燕尾征"征象消失程度,有助于VP和PD的临床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 脑白质病变 磁敏感加权成像 燕尾征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齐江彤 查曹兵 +2 位作者 陈伟良 金海加 徐雷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对比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VP患者作为VP组;同期来我院治疗的70例PD患者为PD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现病史... 目的对比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VP患者作为VP组;同期来我院治疗的70例PD患者为PD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现病史(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临床症状(静止性震颤、行走困难、步态不稳、偏侧躯体感觉障碍),以及头颅影像学改变。结果 VP组和PD组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46%、52%、54%、40%、57%)、(30%、27%、28%、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以静止性震颤为主,与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P组以行走困难、步态不稳为主要表现,与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组老年性脑改变数量、梗死灶数量明显多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为VP的危险因素,VP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不同于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 临床特征 影像学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许琳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2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对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采取丹参川芎嗪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60例,均采取常规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安慰剂治疗,而联合... 目的观察对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采取丹参川芎嗪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60例,均采取常规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安慰剂治疗,而联合组采取丹参川芎嗪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对照两组患者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结果疗程结束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71.2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帕金森评定评分均可见下降,其中联合组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其中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而言,采取丹参川芎嗪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帕金森评分,改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 普拉克索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疗效分析
下载PDF
灯盏细辛对早期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董婷 杨文明 +5 位作者 王晓旸 汪瀚 汪美霞 韩辉 何望生 黄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59-1762,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对早期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用确诊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川芎嗪冻干粉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对早期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用确诊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川芎嗪冻干粉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UPDRS评分变化和Hoehn-Yahr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改良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早期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效果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早期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小玲 邢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7期79-8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接受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15例,观察组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静脉滴注...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接受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15例,观察组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美多芭口服治疗,对两组的UPDRS评分、疗效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UPDR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是93.33%,对照组的治愈率是53.33%,观察组的治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接受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和MRI对比分析要点构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东霞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22期58-59,164,共3页
目的:总结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以及MRI表现方面的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44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A组)与4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B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MRI影像学表现。结... 目的:总结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以及MRI表现方面的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44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A组)与4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B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MRI影像学表现。结果:A组年龄大于B组,A组合并各类基础疾病患者多于B组,两组患者在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偏瘫、球麻痹、静止性震颤、上肢连带运动减少等症状表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A组MRI检查中各类影像学改变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症状较相似,MRI检查可结合影像学表现对两者作出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原发性帕金森病 临床症状 MRI 鉴别要点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宗保 吴松鹰 《广西中医药》 2005年第4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与帕金森病(PD)中医证候的异同点,从而阐明VPS的发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特征。方法:临床收集VPS或PD病例共90例,进行临床证候学调查,并检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建立数据库,做统计学分析。结果:VPS...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与帕金森病(PD)中医证候的异同点,从而阐明VPS的发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特征。方法:临床收集VPS或PD病例共90例,进行临床证候学调查,并检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建立数据库,做统计学分析。结果:VPS组患者出现手部动作迟缓、颈肩僵直、步态不稳、表情呆板、智能障碍和锥体束征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多于PD组患者(均P<0.01);VPS组中医证候中气虚、脾虚、痰证和血瘀证多于PD组(均P<0.01);VPS组复合证型中脾肾两虚、痰瘀内蕴和气虚血瘀两型明显多于PD组(均P<0.01);VPS组患者血浆粘度、血沉、TG、CHOL、LDL-C显著高于PD组患者(均P<0.01)。结论:VPS与PD在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型等方面均明显不同,应建立VPS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证候及其中医诊断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 颤证 辨证分型
下载PDF
胱抑素C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沈慧楠 郭畅 +1 位作者 孙艺萌 王东玉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11期986-990,共5页
目的分析胱抑素C(Cys C)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锦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VP患者56例作为VP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帕金森病(PD)患者51例作为PD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分析胱抑素C(Cys C)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锦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VP患者56例作为VP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帕金森病(PD)患者51例作为PD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一般临床资料、血清生化指标,分析血清Cys C及其他血清指标与VP的相关性,判断其对VP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与PD组比较,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升高,且脑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患病率更高(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VP组血清Cys C、TG、LDL-C、Hcy水平明显升高,且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患病率更高(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梗死病史、Cys C、TG、LDL-C、Hcy是VP的危险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ys C、TG、LDL-C、Hcy、Cys C+TG+LDL-C+Hcy在ROC曲线分析中对辅助诊断VP的AUC分别是0.764(95%CI:0.671~0.857,P=0.000)、0.801(95%CI:0.718~0.884,P=0.000)、0.751(95%CI:0.657~0.844,P=0.000)、0.723(95%CI:0.627~0.818,P=0.000)、0.920(95%CI:0.870~0.969,P=0.000)。结论血清CysC联合TG、LDL-C、Hcy水平可能对VP有潜在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胱抑素C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磁敏感成像在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碧霞 张一攀 +1 位作者 郭少勇 黄丽玉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大脑内锥体外系各个核团的相位值及脑内微出血灶在临床应用中的鉴别诊断价...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大脑内锥体外系各个核团的相位值及脑内微出血灶在临床应用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方便收集于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PD组,n=3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VP组,n=28例),同时收集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同龄老人(NC组,n=28名)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行MRI的T2WI和SWI系列检查,比较3组患者壳核(PUT)、黑质致密带(SNc)、黑质网状带(SNr)、苍白球(Gp)、尾状核(CN)和红核(RN)的相位值,并记录脑微出血点(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数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PD组患者PUT、SNc、Gp相位值分别为(-0.409±0.008),(0.038±0.004),(-0.247±0.006)较VP组(-0.184±0.010),(0.060±0.034),(-0.130±0.004),对照组(-0.178±0.009),(0.062±0.004),(-0.126±0.008),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VP组PUT、SNc、Gp相位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PD患者及VP组患者进行Hoehn-Yahr分级,各级PD患者PUT、SNc、Gp相位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V级VP患者才出现SNc、SNr、Gp相位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N、RN相位值在各级PD、VP患者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组CMBs数目(7.11±2.657)个比PD组(0.53±0.973)个、对照组(0.25±0.585)个比较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D组与对照组CMBs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WI测量锥体外系各个核团相位值和记录CMBs个数对PD和VP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 磁敏感加权成像 相位值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颈动脉彩色超声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爱平 荣良群 +2 位作者 魏秀娥 邵长云 张峰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6期2-3,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多谱勒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血管性 帕金森综合征29例,帕金森病30例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谱勒检查,以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情况、狭窄程度的超声分级作为 评价颈动脉...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多谱勒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血管性 帕金森综合征29例,帕金森病30例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谱勒检查,以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情况、狭窄程度的超声分级作为 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 颈动脉彩色超声多谱勒显示二者的动脉硬化斑块致血管狭窄分级间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谱勒有助于鉴别VP、PD,且对揭示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彩色超声多谱勒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原发性帕金森病 狭窄程度 血管狭窄 动脉硬化斑块 颈动脉内膜厚度 脑血流动力学 患者
下载PDF
联合用药对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歌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多巴丝肼应用于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VP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多巴丝肼应用于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VP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0 d后抗氧化能力[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C)]、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血清CAT、TA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情绪、运动能力等维度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多巴丝肼治疗VP疗效显著,可增强抗氧化能力,减轻病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多巴丝肼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
下载PDF
颅脑MRI鉴别诊断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茸 张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7期94-97,共4页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PD患者作为PD组,30例VP患者作为VP组,3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颅脑MRI检查。比较三组的黑质致密带宽度(...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PD患者作为PD组,30例VP患者作为VP组,3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颅脑MRI检查。比较三组的黑质致密带宽度(WPCSN)、中脑直径、WPCSN/中脑直径;比较PD组和VP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WPCSN、中脑直径、WPCSN/中脑直径;比较PD组和VP组的颅脑病变检测结果;分析PD组和VP组的颅脑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PD组的WPCSN、WPCSN/中脑直径低于VP组和对照组(P<0.05);VP组和对照组的WPCSN、WPCSN/中脑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中脑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Ⅰ~Ⅱ、Ⅲ、Ⅳ级的WPCSN低于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基底节病变、皮层下白质病变、下丘脑病变、脑干损伤检出率低于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颅脑MRI影像学检查显示无特殊变化;VP组颅脑MRI影像学检查显示颅脑缺血性变化异常信号,T_(1)加权成像(T_(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_(2)加权成像(T_(2)WI)为高信号,主要区域为基底节区、侧脑室旁脑白质等。结论 颅脑MRI对PD和VP进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VP的脑损伤较PD更严重,影像学病理特征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温潜法针药并举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姗姗 《系统医学》 2020年第24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温潜法针药并举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分组表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50)、常规性西医治疗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温潜法针药并举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分组表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50)、常规性西医治疗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中医症候积分、UPDRS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性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86.0%(43/50),常规性西医治疗组为64.0%(32/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3,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2.0%(1/50),常规性西医治疗组为18.0%(9/5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5)。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温潜法针药并举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温潜法针药并举 临床疗效 中医症候积分 临床症状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21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3期26-27,共2页
目的分析21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有17例以肌强直和运动迟缓起... 目的分析21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有17例以肌强直和运动迟缓起病,3例患者以无力、少语、呆板起病,1例患者以吞咽功能障碍起病;应用头颅CT与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和脑蛋白质疏松症状;通过智能障碍检查发现其中14例患者存在智力障碍;对21例患者应用多巴丝肼、金刚烷胺等药物治疗有效率较低,仅有5例患者通过治疗有效。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以肌强直、震颤、运动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脑梗死,早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预防并发症以及加强护理是促进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脑梗死 CT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经颅多普勒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爱平 荣良群 +3 位作者 魏秀娥 王琦 邵长云 张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 (CDFI)联合检查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和帕金森病 (PD)不同结果的对比分析 ,进一步探讨VP和PD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 2 9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 30例帕金森病为对象 ,2组患者均行...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 (CDFI)联合检查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和帕金森病 (PD)不同结果的对比分析 ,进一步探讨VP和PD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 2 9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 30例帕金森病为对象 ,2组患者均行TCD检查及CDFI检查。以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情况、狭窄程度的超声分级作为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 VP组TCD异常率为 5 5 .17% ,PD组为 35 .18% ,2组的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DFI也显示 2组的动脉硬化斑块致血管狭窄程度分级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采用TCD及CDFI联合检查有助于鉴别VP、PD ,可揭示二者不同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为进一步探讨VP、PD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 经颅多普勒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 TCD CDFI VP PD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六经辨证葛根舒筋汤论治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吕金丹 黄希 +1 位作者 雷源 陈秀慧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20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舒筋汤在改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患者日常生活及运动方面的作用,及能否改善微循环。方法:随机将117例VP患者分为对照组、饮片治疗组、颗粒治疗组三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及多... 目的:探讨葛根舒筋汤在改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患者日常生活及运动方面的作用,及能否改善微循环。方法:随机将117例VP患者分为对照组、饮片治疗组、颗粒治疗组三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及多巴胺治疗,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饮片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葛根舒筋汤治疗。颗粒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单颗粒型的葛根舒筋汤混合成剂治疗。三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统一帕金森氏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Ⅰ-Ⅲ评分、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The 39-item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39)、中医证候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结果:治疗后,三组的UPDRS Ⅰ-Ⅲ评分、PDQ-39、中医证候评分、Hcy、TC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舒筋汤的饮片和颗粒剂在改善VP患者症状及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明显的优势,且Hcy的减少和TCD中大脑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提示葛根舒筋汤对血管损害因子有抑制作用,对血管痉挛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葛根舒筋汤 统一帕金森氏病评分量表 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太极六合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验案
18
作者 杨萍 王维春 朱庆军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11-713,共3页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是由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一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该病发病率也随着心脑血管病的增多而逐渐上升,然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手段,而中医针刺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文章介绍运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是由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一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该病发病率也随着心脑血管病的增多而逐渐上升,然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手段,而中医针刺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文章介绍运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验案,太极六合针法采取“四步通调”布针法,形成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取穴量少,疼痛刺激轻,通调全身气血经络,平衡脏腑阴阳,以驱疾患,疗效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震颤 太极六合针 针刺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脑诱发电位比较研究
19
作者 李玉连 许继平 王萍 《铁道医学》 2001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诱发电位 (brainevokedpotentials ,BEPs)对帕金森病 (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S)的诊断价值与区别。方法 测定 39例PD、32例VPS和 2 0例正常人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视觉诱发电位 (VEP... 目的 探讨脑诱发电位 (brainevokedpotentials ,BEPs)对帕金森病 (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S)的诊断价值与区别。方法 测定 39例PD、32例VPS和 2 0例正常人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视觉诱发电位 (VEP)、事件相关电位 (ERP)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组和VPS组的VEP和BAE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EP在PD组的异常率为 2 8.2 %,异常位置点主要是N50 、P60 ;在VPS组的异常率为 5 6 .3 %,异常位点有 5个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N50 、P60 差异更为显著。ERP在PD组的异常率为 6 4.1%,在VPS组异常率为5 9.4%,异常特点是前者在N2 、P3 位置点波幅降低和PL延长 ,后者N1、N2 、P3 位置点的波幅和PL均有改变。结论 在PD、VPS患者BEPs的检查结果中 ,SEP和ERP异常率较高 ,但两组的异常形式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脑诱发电位
下载PDF
头颈部CTA、颈动脉彩超在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综合征中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冀学红 岳术义 +5 位作者 李瑞莲 姚丽娜 李美杰 纪利利 时伟 张立娜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4期234-238,共5页
目的研究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颈动脉彩超在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与帕金森综合征(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VPS患者30例,VPS 1型15例作为VPS 1型组,VPS 2型15例作为VPS 2型组,另外同期选... 目的研究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颈动脉彩超在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与帕金森综合征(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VPS患者30例,VPS 1型15例作为VPS 1型组,VPS 2型15例作为VPS 2型组,另外同期选取老年PD患者30例作为PD组。对三组患者行头颈部CTA、颈动脉彩超、MRI检查,分析颈动脉病变、梗死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梗死灶部位上比较(P>0.05);VPS 1型组、VPS 2型组患者与PD组患者在有无颈动脉斑块溃疡、内-中膜(IMT)层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成、有无脑梗死、梗死面积、梗死数目上比较(P<0.05);VPS 1型组、VPS 2型组患者在有无颈动脉斑块溃疡、内-中膜(IMT)层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成、有无脑梗死、梗死面积、梗死数目上比较(P>0.05)。结论头颈部CTA、颈动脉彩超可作为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颈动脉彩超 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老年帕金森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