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的概念·理论·文献——近30年研究成果述略 被引量:8
1
作者 姜姗 张大庆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044-2049,共6页
针灸研究中,对以人文方法进行的探索历来存在重视不足、研究领域边界不清的问题。基于对近30年来研究者所进行的针灸“概念”“理论”和“文献”探索成果的回顾,重点梳理其中对针灸关键概念术语辨析,针灸理论长久遗存问题的研究,使分属... 针灸研究中,对以人文方法进行的探索历来存在重视不足、研究领域边界不清的问题。基于对近30年来研究者所进行的针灸“概念”“理论”和“文献”探索成果的回顾,重点梳理其中对针灸关键概念术语辨析,针灸理论长久遗存问题的研究,使分属“针灸古今概念的溯源与理论纷争”和“针灸古代文献的考据”两个范畴的内容得以进一步明确。其中,对概念的综述,以“施治处”和“施术法”两个要素统之,对理论则分别从“脉”“穴”“针法”等角度回顾,文献研究则从经典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两大类回溯。认为目前针灸文献理论范围内有研究成果与实际传承内容脱节的问题,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人文 针灸概念 针灸理论 针灸文献
原文传递
针刺作用四大规律的统一与现代针灸学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少宗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7-68,73,共3页
探求事物的内在联系或内在统一性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目标。针刺作用的四大规律:针刺作用的双向调节规律、针刺手法作用的基本规律、针刺时间作用的基本规律、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其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但这四大作用规律在"机... 探求事物的内在联系或内在统一性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目标。针刺作用的四大规律:针刺作用的双向调节规律、针刺手法作用的基本规律、针刺时间作用的基本规律、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其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但这四大作用规律在"机能状态"这个基本环节获得了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作用规律 统一性 现代针灸学理论
下载PDF
浅解《黄帝内经》的补泻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晓明 鞠宝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7-1159,共3页
补泻是中医治疗的总原则,其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分散在各篇章之中,理清并汇总各篇章之中有关补泻的内容,分析《内经》中补泻的内涵十分重要。文章从文字学和医理的角度对《内经》中"补"和"泻"进行研究,来探求《内... 补泻是中医治疗的总原则,其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分散在各篇章之中,理清并汇总各篇章之中有关补泻的内容,分析《内经》中补泻的内涵十分重要。文章从文字学和医理的角度对《内经》中"补"和"泻"进行研究,来探求《内经》中补泻理论的原始内涵和核心思想。《内经》中补泻有两种内涵,而以"调均有无"为多见。在此内涵中,补的含义是"移气于不足",泻的含义是"去此注彼"。补泻即"调均有无"。"调均有无"的含义大多被后世医家所忽略了。针刺和药物只是治疗手段的区别,其治病的原理是一致的。中医治疗的根本大法是补虚泻实,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或选择药物治疗,或选择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补泻 五味补泻 针刺补泻
下载PDF
特定穴与根结、标本、气街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杰 李绍桂 张淑静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5期13-15,共3页
总结了根结、标本、气街及各种特定穴的内容,展现其间关系。四肢尤其肘膝远端有重要作用。361个经穴中特定穴129个,其中分布在根、本部(四肢)100个,肘膝以下98个,分布在结、标部(气街)29个,均在胸、腹气街处。根、本部腧穴不仅能治疗局... 总结了根结、标本、气街及各种特定穴的内容,展现其间关系。四肢尤其肘膝远端有重要作用。361个经穴中特定穴129个,其中分布在根、本部(四肢)100个,肘膝以下98个,分布在结、标部(气街)29个,均在胸、腹气街处。根、本部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还治疗头颈、躯干及全身疾病,体现四肢为根、为本的根结、标本理论。背俞穴、募穴的应用体现气街理论对针灸取穴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 根结 气街 特定穴 针炙理论
下载PDF
《灵枢·血络论第三十九》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6
5
作者 谢慎 葛君芸 +2 位作者 胡薇 刘雨儿 常小荣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5期1-2,共2页
总结概括《灵枢·血络论》的学术思想为:首次提出"邪气在络"的理论及治疗原则;运用经脉气血盛衰理论指导临床;提出血脉在体表盛衰的观察要领;阐述针刺后肉着的原理。其中刺络放血的方法,至今仍指导着临床治疗,对于正确认... 总结概括《灵枢·血络论》的学术思想为:首次提出"邪气在络"的理论及治疗原则;运用经脉气血盛衰理论指导临床;提出血脉在体表盛衰的观察要领;阐述针刺后肉着的原理。其中刺络放血的方法,至今仍指导着临床治疗,对于正确认识与传承针灸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血络论》 学术思想 针灸理论
原文传递
针灸文献理论的转化医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京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0,共3页
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倡导的基础与临床应有关系及双向转化研究模式,可启发、促进我们思考和解决针灸医学所面临的相应问题。针灸基础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因其学科特点应与临床应用密切联系,但目前却似乎脱节严重,笔者认为对此应把握... 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倡导的基础与临床应有关系及双向转化研究模式,可启发、促进我们思考和解决针灸医学所面临的相应问题。针灸基础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因其学科特点应与临床应用密切联系,但目前却似乎脱节严重,笔者认为对此应把握4个方面的认识: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关系;正确解读传统针灸理论的内涵;区分针灸理论中哪些是基于实践,哪些是文化观念的影响;区分现象与对现象的理论解释。另外,笔者提出转化研究中理念自觉的重要性与2个研究层次,以及建立有助于研究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理论 转化医学 基础研究 成果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针药一理说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失眠 被引量:1
7
作者 储水柔 孙培养 +1 位作者 李玮 胡伟 《光明中医》 2023年第9期1767-1770,共4页
新安医家吴崑在《针方六集》一书中强调针理与药理并无二致,导师孙培养教授深入学习和研究了新安医学学术思想,基于“针药一理说”这一学术思想,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疗效。现基于“针药一理说”探讨从辨经络阴阳、重脾胃升阳... 新安医家吴崑在《针方六集》一书中强调针理与药理并无二致,导师孙培养教授深入学习和研究了新安医学学术思想,基于“针药一理说”这一学术思想,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疗效。现基于“针药一理说”探讨从辨经络阴阳、重脾胃升阳、皆审气保元、三因制宜、有序有度这几方面将针刺与中药有效联合治疗失眠。并附1则验案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学 吴崑 针药结合 失眠 针药一理说 医案
下载PDF
从“气穴”谈针灸之气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沁怡 王继红 +1 位作者 梁铭悦 贺芳姿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158-1161,共4页
《黄帝内经》将“气穴”一词概括为“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后世对其理解有失原义,不利于临床对针灸调气的重视。以经释经,结合中医理论,认为气穴本义是针刺得气后的固定处,具有潜藏经脉脏腑之气的作用,气穴得刺才能疏通经气。同时,借... 《黄帝内经》将“气穴”一词概括为“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后世对其理解有失原义,不利于临床对针灸调气的重视。以经释经,结合中医理论,认为气穴本义是针刺得气后的固定处,具有潜藏经脉脏腑之气的作用,气穴得刺才能疏通经气。同时,借其字意发微,理解针灸“气”理论的气是气至的前提条件,气至是针刺起效的客观指征,并提出从“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法从手出,气随法调”“凡刺之道,气调而止”三个方面指导针灸临证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气穴 腧穴 针灸气理论 调气
下载PDF
针灸三大作用原理与方式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韵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2期77-79,共3页
针灸含射于中国文化中,以"整体观"、"恒动观"和"辨证论治"指导临床。从《黄帝内经》至文革前,历代医家沿用经络为主传统针法。近几十年八字针法、腹针、脐针、耳针、眼针、天乙针法、易理针灸学等特种针... 针灸含射于中国文化中,以"整体观"、"恒动观"和"辨证论治"指导临床。从《黄帝内经》至文革前,历代医家沿用经络为主传统针法。近几十年八字针法、腹针、脐针、耳针、眼针、天乙针法、易理针灸学等特种针法如雨后春笋相继产生,诸多针法作用原理归纳为三大途径:经络腧穴、太极―八卦、全息全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原理 经络腧穴 天人合一类针法 脉针法 八字疗法 易经八卦类针法 全息全像 理论探析
下载PDF
《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薇 葛君芸 +2 位作者 谢慎 刘雨儿 常小荣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6期1-3,共3页
《灵枢·逆顺肥瘦》论述了不同体质应有不同的刺法(即因人制宜)的针刺原则,并论述了脉之逆顺的规律。文中对针刺的方法提出了"针刺必守法则,针刺宜因势利导,刺法应因人而异"的规律。对今天针刺方法的应用、发挥和发展提... 《灵枢·逆顺肥瘦》论述了不同体质应有不同的刺法(即因人制宜)的针刺原则,并论述了脉之逆顺的规律。文中对针刺的方法提出了"针刺必守法则,针刺宜因势利导,刺法应因人而异"的规律。对今天针刺方法的应用、发挥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逆顺肥瘦》 学术思想 针灸理论
原文传递
腧穴协同作用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玲 蔡荣林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6期434-437,共4页
针灸组方配穴是针灸临床疗效得以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有关腧穴间配伍规律及协同效应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通过探讨腧穴协同作用的概念,古代常用腧穴的配伍,腧穴配伍的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提出... 针灸组方配穴是针灸临床疗效得以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有关腧穴间配伍规律及协同效应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通过探讨腧穴协同作用的概念,古代常用腧穴的配伍,腧穴配伍的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提出对今后腧穴协同作用研究的思考和展望,旨在进一步揭示腧穴间协同效应及选穴配伍的规律,以指导临床配穴,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学 配穴法 协同作用 腧穴配伍
下载PDF
“穴会”——针灸施治处理论的延伸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9-882,共4页
针灸临床上取治于体表非固定处虽是常法,但相对于固定施治处之腧穴,其理论提升却长期阙如。"穴会"概念始见于《素问》关于孙络之会、谿谷之会的功能和意义等论述中。笔者基于对相关文本的深入分析,认为其内容性质当属对针刺... 针灸临床上取治于体表非固定处虽是常法,但相对于固定施治处之腧穴,其理论提升却长期阙如。"穴会"概念始见于《素问》关于孙络之会、谿谷之会的功能和意义等论述中。笔者基于对相关文本的深入分析,认为其内容性质当属对针刺非固定处的理论认识,进而从针刺施治处认识的角度分析穴会与经穴等在理论及其表达方面的关联与异同等,提出有关穴会的论述,是对非固定部位的一大类针灸施治处经验的理论升华,应成为当今针灸理论构建的资源,丰富对针灸体表刺激部位规律与本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会 孙络之会 谿谷之会 气穴 腧穴 针灸理论
原文传递
《灵枢·行针》针灸学术思想浅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思安 常小荣 +2 位作者 钟欢 汪厚莲 呙安林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2期14-15,21,共3页
《灵枢·行针》是《灵枢经》的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会出现6种不同的反应,并对不同反应的原因和机理做了深刻的探讨。本文从整体审查,调和阴阳、体质各异,针感迥然、辨证施治,指导临床等方面浅析... 《灵枢·行针》是《灵枢经》的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会出现6种不同的反应,并对不同反应的原因和机理做了深刻的探讨。本文从整体审查,调和阴阳、体质各异,针感迥然、辨证施治,指导临床等方面浅析针灸学术思想,这些为指导后世针灸临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行针》 学术思想 针灸理论
原文传递
现代针灸学诊疗思路的系统科学解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少宗 朱兵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4期299-304,共6页
传统医学的整体观确保了针灸诊疗方向的正确性,但缺乏还原论补充下的整体论也有其明显的不足。系统科学提倡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根据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对于问题的研究和认识应当从"向下"和"向上"两个方向展开... 传统医学的整体观确保了针灸诊疗方向的正确性,但缺乏还原论补充下的整体论也有其明显的不足。系统科学提倡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根据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对于问题的研究和认识应当从"向下"和"向上"两个方向展开,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向进行探索,在系统各部分的联系性、动态性、相互作用中认识和把握整体。现代针灸学的辨病治疗立足于病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互动关系,而非拘泥于病灶本身,即明确病理过程各个环节的相互影响,并系统性地优化针灸治疗方案。现代针灸学诊疗思路充分体现了系统论"局部认识"和"整体认识"相统一的基本思想,系统科学原理也为深刻理解针刺调节作用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机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针灸学 系统科学 辨病治疗 取穴组方规律 针灸调节原理 整体论 还原论 系统论
下载PDF
张仲景针灸学说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刚 《针灸临床杂志》 2005年第7期1-1,i001,共2页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针灸药并重,针灸治疗中强调辨证为先,主张阳证宜针,阴证宜灸,阳盛阴虚,忌用火灸,并将针灸作为“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提出了很多针灸治疗伤寒杂病的具体方法,对后世针灸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针灸学说 浅析
下载PDF
王麟鹏教授针刺逐邪思想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旭 王少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1-423,共3页
总结王麟鹏教授应用逐邪思想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经验。根据中风患者的邪气性质(风邪、火邪、痰邪、瘀血、虚邪)、邪正关系,分清主邪与次邪的关系,确定不同针刺方案。分别应用常规毫针针刺、火针针刺、放血治疗等针刺方法达到逐风、逐... 总结王麟鹏教授应用逐邪思想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经验。根据中风患者的邪气性质(风邪、火邪、痰邪、瘀血、虚邪)、邪正关系,分清主邪与次邪的关系,确定不同针刺方案。分别应用常规毫针针刺、火针针刺、放血治疗等针刺方法达到逐风、逐火、逐痰、逐瘀、扶正等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针刺逐邪 名医经验 王麟鹏
原文传递
神奇“腹虫”在哪里——《针闻书》及其针灸特点与多元文化浅论
17
作者 姜姗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4期312-322,共11页
《针闻书》是成书于16世纪的日本医书,以丰富的图像和"腹虫"病因论为特色。在分析、呈现《针闻书》的成书背景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其"腹虫"致病的图像特点、观念以及相应治疗方法,指出该书对病因的理解和想象... 《针闻书》是成书于16世纪的日本医书,以丰富的图像和"腹虫"病因论为特色。在分析、呈现《针闻书》的成书背景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其"腹虫"致病的图像特点、观念以及相应治疗方法,指出该书对病因的理解和想象与中国医学的差异及原因,提出其针灸理论具有"缺失经脉""脏腑为纲""重视补泻"三方面特点,讨论与中医针灸理论的承袭关系,并初步推断书中所隐含的多元文化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闻书》 腹虫 茨木元行 针灸理论
下载PDF
周志杰治疗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经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瑶嘉 赵卫锋 +1 位作者 任媛媛 陆鹤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筋脉失养是其中枢环节,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西医学认为,α-γ环路活动性增强是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核心机制,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水平失衡是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另一路径。周志杰主... 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筋脉失养是其中枢环节,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西医学认为,α-γ环路活动性增强是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核心机制,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水平失衡是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另一路径。周志杰主任提出的“头四针”疗法选取百会、上星、第三穴(百会穴与上星穴连线中点旁开1.5寸)、第四穴(百会穴与上星穴连线中点旁开3寸),四穴合用使脑醒神清、气行血充、筋润脉通,共奏降低中风后异常增高肌张力之功。周老师认为,在疾病的治疗上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医患合作、治练结合,根据每一位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配套的锻炼方案,指导患者尽快、尽早进行正规康复锻炼,促进医患沟通,有利于患者身心治疗,使机体更快更好地恢复到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 “头四针”理论 阴阳失衡 筋脉失养 周志杰
下载PDF
西医院校以学生为中心开设针灸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探索
19
作者 寿崟 蒋君涛 +5 位作者 虎力 徐斯伟 张为 俞芳 张开勇 张必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16-19,共4页
针灸学属于西医院校本科生中医学必修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课程内容过多,与其分配的课时不匹配,缺乏相关课前辅导,概念非常抽象,使得大部分西医专业学生都感到难以理解,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且该问题长期无法得到圆满解决。文章从... 针灸学属于西医院校本科生中医学必修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课程内容过多,与其分配的课时不匹配,缺乏相关课前辅导,概念非常抽象,使得大部分西医专业学生都感到难以理解,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且该问题长期无法得到圆满解决。文章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出发,结合针灸学课程的特点和对授课对象五年制与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西医学生的学情分析,提出在西医院校开设针灸学理论与实践本科课程。通过对课程目标、课程安排、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使该课程内容能更好地契合学生特点,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针灸学理论与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 西医院校 本科教学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在《各家针灸学说》中的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国亮 荆秦 +3 位作者 苏妆 王威 戴俭宇 董宝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10,35,共3页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线上课已然成为高校的必备授课方式之一。随着后疫情时期的到来,将《各家针灸学说》改革为契合时代的教育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教学模式,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针灸这一瑰宝的全面继承,能够更好的实...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线上课已然成为高校的必备授课方式之一。随着后疫情时期的到来,将《各家针灸学说》改革为契合时代的教育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教学模式,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针灸这一瑰宝的全面继承,能够更好的实现《各家针灸学说》的教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家针灸学说 教学改革 混合式翻转课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