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海洋法前沿值得关注的十大问题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惠康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19年第1期5-24,共20页
当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阶段,制度性权力和未来秩序主导权之争成为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博弈的主战场,涉及岛礁归属和海洋划界等海上热点问题多发频发,且呈常态化、多边化、司法化之势,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竞争激烈,极地形势... 当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阶段,制度性权力和未来秩序主导权之争成为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博弈的主战场,涉及岛礁归属和海洋划界等海上热点问题多发频发,且呈常态化、多边化、司法化之势,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竞争激烈,极地形势更趋复杂。海洋法规则制定和实施正在走实走深,围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公海保护区和国际海底资源开发等前沿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新的形势要求我国国际法学界紧密跟踪海洋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发展,不断提高运用海洋法服务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的能力,丰富和强化我国海洋权益主张的法理依据,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引下,努力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海洋法律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解释和适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海洋法 海洋国际治理 前沿问题
下载PDF
论海法的统合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世涛 《时代法学》 CSSCI 2011年第2期3-10,共8页
国家海洋战略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重大课题,其法律形式为统合的海法。在法律框架内,存在着独立于陆法之外的海法,这是海法实现统合的逻辑基础。海法的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统合方式是国际海法的国内化;海法国内法体系的统合的现实选择是消... 国家海洋战略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重大课题,其法律形式为统合的海法。在法律框架内,存在着独立于陆法之外的海法,这是海法实现统合的逻辑基础。海法的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统合方式是国际海法的国内化;海法国内法体系的统合的现实选择是消解海法纵向与横向冲突;海上执法机构的统合意味着中国从分散到统一的海上执法模式的转变。传统海洋强国、周边临海国家及台湾地区在海洋战略推动下的海法统合经验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战略 海法统合 国际海法 国内海法 海法体制
下载PDF
海洋法与国家海洋安全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忠海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0-67,共8页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真正渊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调整和支配全面利用海洋及其资源的规则,建立起一种全面、公平和可行的世界海洋新秩序和法律制度,是海洋法的新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杰出贡献。它的许多规则和原则已经成为习惯国际...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真正渊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调整和支配全面利用海洋及其资源的规则,建立起一种全面、公平和可行的世界海洋新秩序和法律制度,是海洋法的新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杰出贡献。它的许多规则和原则已经成为习惯国际法,为世界各国所遵守。但是,由于国际法是动态的,是谈判折中、相互妥协和协商一致的产物,海洋法公约在扩大沿海国的管辖权和缩小公海自由的调整过程中留下了余地和空间,也就是海洋法中的剩余权利问题。当今的海事安全挑战日益增多,包括更多非传统的威胁,例如针对航运的恐怖主义行为、贩运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海盗行为和海上持械抢劫、非法贩运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和核物质以及偷运人员和武器。自然资源的耗竭、海洋环境的恶化以及自然灾害也与安全议程直接相关,因为这些问题能够破坏数百万人赖以为生的自然基础,并对海上贸易以及渔业和旅游业等主要产业造成负面影响。海事安全的大多数挑战均波及全球,往往相互联系,并可能损害人类安全。为此,我们应认真研究和探讨,以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海洋法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洋法 剩余权利 海上安全 国家海洋安全
下载PDF
历史性捕鱼权的习惯国际法效力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付玉 黄硕琳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93,共11页
历史性捕鱼权是国际法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个命题。历史性捕鱼权属习惯国际法范畴,是由于长期的、连续的"使用"而应被尊重的一项既有权利,是历史性权利中的一项常见权利。即使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专属经济区制度之后... 历史性捕鱼权是国际法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个命题。历史性捕鱼权属习惯国际法范畴,是由于长期的、连续的"使用"而应被尊重的一项既有权利,是历史性权利中的一项常见权利。即使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专属经济区制度之后,历史性捕鱼权仍具备国际习惯的构成要件,是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历史性捕鱼权应继续在渔业资源分配和海域划界实践中发挥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捕鱼权 习惯国际法 国际海洋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现代海洋法的发展--以“BBNJ国际协定”的制订为视角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传良 张晏瑲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3-85,共13页
“BBNJ国际协定”是现代海洋法的最新制度进展,在该协定的谈判过程中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凝聚国际共识的现实需要。从利益、价值和责任三个维度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现代海洋法中具备理论根基;从“BBNJ国际协定”的海洋遗传... “BBNJ国际协定”是现代海洋法的最新制度进展,在该协定的谈判过程中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凝聚国际共识的现实需要。从利益、价值和责任三个维度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现代海洋法中具备理论根基;从“BBNJ国际协定”的海洋遗传资源及其惠益分享问题、划区管理工具措施、环境影响评估以及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四个核心议题出发进行分析,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纳入“BBNJ国际协定”具备制度基础。在直面现有海洋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思想来凝聚国际共识,从而构建具有良法属性的“BBNJ国际协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海洋法 “BBNJ国际协定” 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 全球海洋治理 国际法治
下载PDF
国际法框架下中国南极旅游规制的立法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昕畅 邹克渊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6,共10页
国际社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保护南极生态系统的国际法体系,其中就有专门针对南极旅游活动的规制。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南极保护法律体系。中国的南极立法尚不成熟,2014年6月出台的《南极考察活动... 国际社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保护南极生态系统的国际法体系,其中就有专门针对南极旅游活动的规制。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南极保护法律体系。中国的南极立法尚不成熟,2014年6月出台的《南极考察活动行政许可管理规定》是中国首部南极立法,但是,该法的适用范围仅仅局限于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并不涉及南极旅游。近年来,中国公民赴南极旅游人数不断增加,而缺少相应的立法进行规制和管理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中国亟待出台规制南极旅游的法律法规。本文重点对中国南极旅游立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洋法 南极旅游 南极条约体系 中国南极立法
下载PDF
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的法理依据及其完善 被引量:3
7
作者 史春林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3年第1期51-72,I0003,共23页
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具有复杂性、广泛性与跨界性等特征,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治理。现有涉海洋废物处置的国际公约以及东北亚区域内相关双边与多边协定和文件,为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法理依据。但由于东北亚区域内有关海... 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具有复杂性、广泛性与跨界性等特征,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治理。现有涉海洋废物处置的国际公约以及东北亚区域内相关双边与多边协定和文件,为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法理依据。但由于东北亚区域内有关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缺少专门协定,只是在相关条款中有所涉及,再加上区域内各国国内法授权的差异,造成相关立法及合作机制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影响有关合作开展及其效果。东北亚相关国家应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完善有关海洋废物处置的国际法规则体系,以便更好地为区域内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积极参与东北亚有关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的规则建设,为维护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的良好秩序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废物处置 东北亚 合作治理 法理依据 国际海洋法
下载PDF
论清代近海管理制度的变迁及其法律意义
8
作者 张诗奡 《国际法研究》 2024年第2期67-79,共13页
现代海洋法领水制度的正式定义和关键要件确立于20世纪50—80年代。在此之前,各国对于领水的法律性质和领水的空间范围等长期未有共识。在历史中,中国对于近岸水域存在管理意识与管辖实践。在近代西方国际法传入之前,清代中国实施了近... 现代海洋法领水制度的正式定义和关键要件确立于20世纪50—80年代。在此之前,各国对于领水的法律性质和领水的空间范围等长期未有共识。在历史中,中国对于近岸水域存在管理意识与管辖实践。在近代西方国际法传入之前,清代中国实施了近岸水域的“内外洋”管理制度,将海洋划分为“内洋”“外洋”等不同形态,展开了复杂的制度性管理。虽然该制度在法律上与现代国际海洋法领水制度的要件不尽相同,但历史学者基于对“内外洋”制度的丰富研究,已就其实施形态与制度内涵达成了有共识的学术意见。考虑到与“内外洋”制度同一时期,西方各国亦未就近岸水域管理制度达成一致,其国家实践亦仅体现出领水制度的初期实践特征。因此,“内外洋”制度作为中国对周边水域实施的历史性管辖实践,应与同时期各国实践具有相同的法律意义。19世纪中后期,因历史背景的变化,清政府尝试基于当时的西方国际法规则与各国开展外交,并尝试以西方国际法概念来描述中国的近岸水域。虽然这些描述略存差异,但其表述的权力与权利主张并未中断。这对于中国论述周边海域中存在的历史性权利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洋法 清代 领水制度 “内外洋”制度 历史性权利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对国际海洋法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6
9
作者 姚莹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54,236,共12页
世界上主要大国的崛起有其内在原因与共性要素,但几乎所有的大国均为海洋大国。总结主要大国崛起的经验,立足中国的现实需要,有助于更清晰地梳理中国共产党海洋战略的演进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海洋防御战略、... 世界上主要大国的崛起有其内在原因与共性要素,但几乎所有的大国均为海洋大国。总结主要大国崛起的经验,立足中国的现实需要,有助于更清晰地梳理中国共产党海洋战略的演进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海洋防御战略、海洋开放战略、海洋强国战略。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所体现的核心理念,很好地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与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价值观,包括"求同存异"理念、"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理念、"和谐世界"理念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助力了国际海洋法的理念创新。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在国际海洋法制度形式、海上安全制度、海洋公域开发制度、海洋环境保护制度以及和平解决海洋争端制度等方面,促进了国际海洋法的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海洋战略 国际海洋法 海洋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在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制度的适用和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汉玉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年第4期70-75,共6页
文章阐述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提出和确立过程,从不同角度论述该原则在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制度的适用和发展;我国应在阐释、适用和发展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参与深海治理和深海国际规则构建以及规章制定和制度设计等方面谋取长远利益。
关键词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国际海底区域 深海资源 大洋勘探 国际海洋法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新疆域国际法:演进、挑战与因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忠法 王钰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3年第3期20-29,共10页
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精进,使得深海、外空、极地和网络等新疆域被开拓出来。如今,新疆域成为当前大国角逐的战略制高点,亟须新的国际法加以规制。基于对科学技术和国际海洋法协同演进的历史分析,可以探索出科技发展与新疆域国际法演进的... 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精进,使得深海、外空、极地和网络等新疆域被开拓出来。如今,新疆域成为当前大国角逐的战略制高点,亟须新的国际法加以规制。基于对科学技术和国际海洋法协同演进的历史分析,可以探索出科技发展与新疆域国际法演进的内在联系。虽然联合国框架内已形成了国际海底区域和南极的国际法治理体系,并开始外空国际法立法的初步尝试,但现行国际法滞后性问题突出,拥有先发技术优势的国家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碰撞频仍,科技发展对新疆域国际法治变革带来了严峻挑战,也为它提供了立法动力和发展机遇。我国应积极参与当下新疆域内软法治理机制的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平、主权、普惠、共治为治理原则来应对国际法面临的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新疆域 国际海洋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逻辑实质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得懿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9,79,共11页
作为威胁海上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本质在于游离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之外,凭借其海上优势地位而实现本国的海洋政策与战略诉求。在认知美国实施该行动对国际法治产生的挑战与破坏的同时,亦应认识到... 作为威胁海上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本质在于游离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之外,凭借其海上优势地位而实现本国的海洋政策与战略诉求。在认知美国实施该行动对国际法治产生的挑战与破坏的同时,亦应认识到其在构建海洋话语权实力上的诸多经验。在国际海洋法逐渐发展即条约解释、海洋体系性以及国家实践的进路之下,系统地洞察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动机、程序与目标,有利于沿海国构建具有前瞻性和韬略性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自由行动 海洋战略 国际海洋法 南海
下载PDF
国际法视域下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模式转型与中国贡献
13
作者 冯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41,共15页
18个“区域海”的分布确立了海洋生态环境区域治理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国家治理维度,在近半个世纪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表现出高度依存性和渗透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流露出综合性与复杂性。因此,寻求整体论... 18个“区域海”的分布确立了海洋生态环境区域治理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国家治理维度,在近半个世纪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表现出高度依存性和渗透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流露出综合性与复杂性。因此,寻求整体论下的全球治理模式,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从理论上来看,新模式以全球共治理论、“新区域主义”理论和全球公民社会理论为溯源,将“条块”治理转向“系统”治理;从规范上来看,它基于《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法,聚拢了生成条件。在转型时,区域利益让位于全球利益是基本逻辑,从“中心—边缘”走向“去中心”为内部结构,多边主义下的规则建构是法律支撑,从单向指令走向双向互动为合作秩序。作为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将在“全球—区域—国家—地方”四级治理体系下,一方面推动“海洋生态环境命运共同体”之构建,探索全球利益关照下的区域利益与国家利益观,另一方面优化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对现有海洋法律体系予以完善,将国家治理融入全球治理,以实现治理共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区域治理 全球治理 国家治理 国际海洋法
下载PDF
国际海洋法法庭释放渔船的司法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利江 《南洋问题研究》 2002年第2期86-93,共8页
联合国海洋法法庭自成立以来审理的案件中有很大部分都涉及渔船立即释放的纠纷,本文在具体考量法庭审理的有关这方面的案件后,认为法庭的司法实践体现了“从速审判”的特点,加剧了国际法主体多元化的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相关国内... 联合国海洋法法庭自成立以来审理的案件中有很大部分都涉及渔船立即释放的纠纷,本文在具体考量法庭审理的有关这方面的案件后,认为法庭的司法实践体现了“从速审判”的特点,加剧了国际法主体多元化的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相关国内法提出了修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洋法 海洋法 法庭 渔船释放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法的挑战及应对原则——以国际海洋法为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南翔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24-30,共7页
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不仅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变革,也深刻影响着国际治理机制的发展进程。人工智能技术赋予了非国家行为体拥有可比拟于国家的权力,塑造了海洋生产与生活的... 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不仅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变革,也深刻影响着国际治理机制的发展进程。人工智能技术赋予了非国家行为体拥有可比拟于国家的权力,塑造了海洋生产与生活的新行为,并进一步推动海洋治理体系的变革。应对人工智能对国际法的挑战应坚持体系融合原则、技术穿透原则和法律技术化原则。从此层面,我国应积极探索法治原则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约束作用,加强道德、伦理与技术的融合,并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际法 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海洋法 挑战 原则
下载PDF
机构改革背景下中国海警船的法律属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裴兆斌 曲亚囡 +1 位作者 翟姝影 杨斯婷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8期49-51,共3页
为保障我国海上维权执法行动的顺利开展,解决海警船法律属性的争议问题,文章分析机构改革背景下中国海警船的法律属性。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船舶和军舰分别具有明确定义且被明确区分,中国海警船属于军舰的观点依据不充分;中国海警队伍虽... 为保障我国海上维权执法行动的顺利开展,解决海警船法律属性的争议问题,文章分析机构改革背景下中国海警船的法律属性。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船舶和军舰分别具有明确定义且被明确区分,中国海警船属于军舰的观点依据不充分;中国海警队伍虽由武警部队领导指挥,但其权力来源、执法依据和职能任务不符合军队性质,中国海警船具有政府船舶的性质;中国海警船在性能、装备和指挥官设置等方面与军舰有明显不同,且不具备海上作战经验和能力,因此不属于军舰;中国海警船执行海上维权执法任务不应被视为动用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警局 政府船舶 军舰 海上维权执法 国际海洋法
下载PDF
维护南海权益的法理基础和政治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阜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9,共9页
维护我国南海权益的现实命题即实现专属经济区最大化。然而面对严峻的挑战:菲律宾、越南拥有分布南海两厢漫长的海岸线;实际控制实属我国固有领土的两大岛屿;我国981钻井平台作业受到干扰;国际海洋法仲裁法庭可能就"九段线"... 维护我国南海权益的现实命题即实现专属经济区最大化。然而面对严峻的挑战:菲律宾、越南拥有分布南海两厢漫长的海岸线;实际控制实属我国固有领土的两大岛屿;我国981钻井平台作业受到干扰;国际海洋法仲裁法庭可能就"九段线"问题作出对我国不利裁决。我国应当在国际法框架下采取审时度势对策:在2020/2022年之前,适时收复中业岛、南威岛;在我国控制的若干岛屿上加紧生活设施建设;进而,连同台湾地方当局实际控制的太平岛,共同构成贯穿南海的"中轴线"岛链;依托该中轴线岛链向东、西两厢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政治策略: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订立两岸和平协议进而联手收复两岛;美、日"协防台湾"战略框架随之瓦解;且台湾国民党人可能由此赢得2016年选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法 专属经济区 南海困局 中轴线战略
下载PDF
《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前景展望与中国的应对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勇 周勍卿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4-64,共11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磋商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具有各国持积极态度、南海合作正在积极推进、磋商已取得积极进展等有利因素;同时,也面临着南海仲裁案的负面影响、东盟国家存在内部分歧、美国等域外国家持续干预唱衰、案文磋商争议较大等不利... 中国与东盟国家磋商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具有各国持积极态度、南海合作正在积极推进、磋商已取得积极进展等有利因素;同时,也面临着南海仲裁案的负面影响、东盟国家存在内部分歧、美国等域外国家持续干预唱衰、案文磋商争议较大等不利因素。对于《南海行为准则》的后续磋商,应当看到磋商进程将在曲折中前进,案文必然在酝酿成熟后才能推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必将共同把握《南海行为准则》的后续磋商进程。中国应将磋商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与建设中国-东盟国家的命运共同体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南海行为准则》后续磋商进程中的外交应对策略、法理斗争策略和舆论应对策略,既发挥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又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积极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行为准则 南海仲裁案 海洋法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国际海洋法学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筱璐 余敏友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18年第6期27-44,共18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作为发展中海洋大国,始终是国际海洋法的积极维护者、构建者和推动者,中国的国际海洋法研究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海洋法实践,服务于国际海洋法的发展需求和中国利益。四十年波浪式的发展历程,总的来看,曾出现过三个高潮...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作为发展中海洋大国,始终是国际海洋法的积极维护者、构建者和推动者,中国的国际海洋法研究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海洋法实践,服务于国际海洋法的发展需求和中国利益。四十年波浪式的发展历程,总的来看,曾出现过三个高潮,基本上具有四大特点,但始终存在三大隐忧。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比较全面地检验了中国的国际海洋法实力。而陆海统筹、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则标志着中国国际海洋法研究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国际海洋法研究,不仅由此获得了持续发展的总动力,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四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 国际海洋法 海洋法发展 海洋法研究
下载PDF
战后“蓝色圈地运动”的滥觞:“杜鲁门公告”的单方面宣布及其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曲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32,共16页
1945年9月,杜鲁门政府发布两项公告,宣布了美国的大陆架政策和近海渔业管辖区政策。尽管公告把美国的近海管辖权和控制权界定为职能性权力,而非主权性权力,但难掩其追求海洋利益最大化的本质;而有名无实的国际磋商和政策的单方面宣布,... 1945年9月,杜鲁门政府发布两项公告,宣布了美国的大陆架政策和近海渔业管辖区政策。尽管公告把美国的近海管辖权和控制权界定为职能性权力,而非主权性权力,但难掩其追求海洋利益最大化的本质;而有名无实的国际磋商和政策的单方面宣布,进一步“坐实”这一本质。“杜鲁门公告”引发新一轮全球范围内的“蓝色圈地运动”,并反过来损害了美国界定的海洋自由权利。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政策评估中,“杜鲁门公告”遭到否定和抛弃。与此同时,“捍卫海洋自由原则”被确立为美国遏止“蓝色圈地运动”和参与国际海洋法编纂进程的根本立场和政策目标,预示了此后国际海洋政治领域内两种海洋秩序观的激烈竞争和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鲁门公告” “蓝色圈地运动” 海洋自由 近海管辖权 国际海洋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