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的翻译与传播——《诗经》在英国的经典化路径探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燕华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3,95,共6页
《诗经》为中国五经之首,千年传诵,也是深受英国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1871年,理雅各《诗经》全译本在英国发行,开启了它在英国经典化的历程。在《诗经》经典化的过程中,控制文学系统的专业人士和赞助人为《诗经》在英国的翻译和传播提... 《诗经》为中国五经之首,千年传诵,也是深受英国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1871年,理雅各《诗经》全译本在英国发行,开启了它在英国经典化的历程。在《诗经》经典化的过程中,控制文学系统的专业人士和赞助人为《诗经》在英国的翻译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内外部条件,二者合力促成了《诗经》在英国的经典化。译者作为专业人士,在不同时期对《诗经》的翻译是《诗经》在英国传播和接受的前提,是《诗经》在英国经典化的基础环节和基本路径之一。掌握话语权的评论家对原作和译作的正面评论对《诗经》在英国的翻译和传播起到催化作用,成为《诗经》经典化的舆论向导。作为赞助人代表的出版商,通过不断地出版不同版本的《诗经》译本,成为《诗经》经典化的重要渠道。赞助人借助教育机构中教师对《诗经》的讲授以及课程设置等,促进了在校学生对《诗经》的阅读和理解,是《诗经》经典化的快速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翻译 传播 英国 经典化
原文传递
浅析中国古代自然崇拜对《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曹然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1-94,共4页
《诗经》中有着大量的植物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从自然崇拜与植物意象的基本概念出发,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研究自然崇拜对于《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响。自然崇拜通过对作者思想意识的影响从而对《诗经》中植物... 《诗经》中有着大量的植物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从自然崇拜与植物意象的基本概念出发,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研究自然崇拜对于《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响。自然崇拜通过对作者思想意识的影响从而对《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形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自然崇拜如何通过三种语境:神话、神明和祭祀,来具体影响《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诗经》 植物意象 自然崇拜
下载PDF
《诗经》和《楚辞》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志群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0-42,共3页
《诗经》和《楚辞》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分别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诗经》女性外貌形体具有实用性审美色彩,性格上具有阳刚性特征,气质上属于世俗型风格;而《楚辞》女性具有纯审美色彩的外... 《诗经》和《楚辞》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分别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诗经》女性外貌形体具有实用性审美色彩,性格上具有阳刚性特征,气质上属于世俗型风格;而《楚辞》女性具有纯审美色彩的外貌形体,阴柔型性格特征和浪漫性个性气质。二者作为文学的两大源头,分别奠定了后世女性描写的不同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楚辞 女性形象 外貌形体 性格特征 个性气质 原因
下载PDF
理雅各重译《诗经》中的翻译修改研究——以《国风》英译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8
4
作者 冯全功 董文洁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0-169,共10页
本文选取理雅各1871年散体版和1876年韵体版《诗经·国风》中的160首诗的英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理雅各《诗经》重译中的翻译修改。在宏观层面,理雅各删除了散体版中所有的中文和脚注,将182页的前言缩减到57页,韵体版皆有韵脚,... 本文选取理雅各1871年散体版和1876年韵体版《诗经·国风》中的160首诗的英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理雅各《诗经》重译中的翻译修改。在宏观层面,理雅各删除了散体版中所有的中文和脚注,将182页的前言缩减到57页,韵体版皆有韵脚,并对译诗的格式作了调整,采用了不同的缩进和对齐格式。微观层面的修改主要包括同一意象的不同翻译、"兴"体的显化处理以及修辞格的主动添加,并对典型例子进行了评析。理雅各之所以重译《诗经》主要在于他身份的变化、对大众读者的照顾以及自身诗学观念的调整。这种修改与重译有利于《诗经》在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及其经典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诗经》 重译 翻译修改
原文传递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诗经》译本的形美传递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玮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9-102,共4页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诗经》自编成以来在中华民族语言及其文化发展中就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诗经》英译本较多,各有千秋。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了《诗经》在形式上的美学因素,并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诗经》几个英译本在传递...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诗经》自编成以来在中华民族语言及其文化发展中就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诗经》英译本较多,各有千秋。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了《诗经》在形式上的美学因素,并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诗经》几个英译本在传递原文形式美学因素上的优点和不足,旨在摸索中国古籍翻译实践的普遍原则,并寻找新视角。对比研究表明,原文中的美学因素是否能以恰当的形式体现在译本中,是译本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翻译美学 形美
下载PDF
《诗经》与先秦两汉劝谏文化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长征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5-92,共8页
在上古时,国家政治结构中血缘的纽带比较重要,劝谏主要是以"直谏"的形式出现的。《诗经》里就有许多贵戚之卿直谏君王的作品。"献诗"和"采诗"是《诗经》干预政治的两种方式。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血缘纽... 在上古时,国家政治结构中血缘的纽带比较重要,劝谏主要是以"直谏"的形式出现的。《诗经》里就有许多贵戚之卿直谏君王的作品。"献诗"和"采诗"是《诗经》干预政治的两种方式。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血缘纽带松弛,君主专制加强,直谏越来越危险,人们越来越推崇讽谏。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汉代《诗经》学,形成了"美刺讽喻说"的方法论。这种理论把《诗经》中所有的篇章都附会于历史和政治,把很多本来没有讽谏用意的的诗篇,都解释成了谏书。"美刺讽喻说"对中国后来的诗歌创作、诗歌评论的影响都很深远。从政治史的角度来理解它形成的过程,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先秦两汉 政治 劝谏 直谏 讽谏 美刺讽喻说
下载PDF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女性形象之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鄂川秀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0-22,共3页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女性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恋爱方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至后汉,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诗中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
关键词 《诗经》 汉乐府 爱情诗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孔子论“智”与上博《诗论》简以“智”论诗 被引量:6
8
作者 曹建国 张玖青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3-88,47,共7页
上博《孔子诗论》简以“智”论诗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内涵?它与孔子“智”的思想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本文写作所关注的焦点。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上博《孔子诗论》简以“智”论诗反映了孔子“智”的思想。
关键词 上博简 《诗论》 孔子 《诗经》
下载PDF
从朱熹论“比”重新考察其赋比兴体系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万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9,共12页
长期以来,学者多热衷讨论"兴",一般不重视"比"。实际上,"比"这个概念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本文从朱熹论"比"入手,厘清了"比"既不是比喻句,也不是全篇譬喻,甚至不完全是"不说破&... 长期以来,学者多热衷讨论"兴",一般不重视"比"。实际上,"比"这个概念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本文从朱熹论"比"入手,厘清了"比"既不是比喻句,也不是全篇譬喻,甚至不完全是"不说破"。朱熹论"比"的本质在诗章的语脉,第一次将赋、比、兴三个概念放置在同等层次、同等标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每章语脉的原则,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解释体系。这个体系的关键不在直叙、兴起、不说破等概念,而在全章语脉的解读,它源自朱熹提出的"诵其本文,见其语脉"的阐释原则。本文在语脉说和赋比兴体系的基础上,解答了朱熹为何对结构看似相同的诗句有不同的标示、为何认为"比"有不说破和说破两种、《诗集传》又为何从未标过兴兼比与比而赋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诗经 比赋 比兴 语脉
原文传递
《诗经·国风》与“花儿”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玉梅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75-177,共3页
塑造女性美是各个时代文学的主题。《诗经》与“花儿”中的女性形象,均以自然健康、任性乐观的面目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和艺术的享受,使我们感受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民歌内在的创作规律,这也是人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审美积淀。
关键词 《诗经》 “花儿” 女性形象
下载PDF
京味影视特色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智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4,共4页
北京特色影视以京味文化作底蕴。其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兴起、发展、繁荣三个阶段。北京特色影视表现北京胡同、四合院平民生活;展示紫禁城、王府和大宅门的恩怨情仇;北京市井文化和风俗民情引人关注;京味语言和京味音乐耐人咀嚼。... 北京特色影视以京味文化作底蕴。其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兴起、发展、繁荣三个阶段。北京特色影视表现北京胡同、四合院平民生活;展示紫禁城、王府和大宅门的恩怨情仇;北京市井文化和风俗民情引人关注;京味语言和京味音乐耐人咀嚼。作为大都市的北京在蓬勃发展,北京文化在不断变化,北京特色影视也在不断变化。北京特色影视未来趋势如旭日东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特色影视 京味文化 北京影视走向
下载PDF
生趣盎然的对话镜头——《诗经》对话体诗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华亮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3-96,共4页
对话作为赋的一种重要且特殊的形式,在《诗经》中被广泛地运用着。在再现生活场景、突出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等方面,对话都有着特殊的作用。《诗经》中的对话体源于民间歌谣,并对后代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 《诗经》 对话体诗 表现形式 作用与影响
下载PDF
马礼逊《华英字典》与《诗经》的早期英译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中求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59-162,共4页
马礼逊的《华英字典》中有多处《诗经》的翻译,尚未引起《诗经》翻译研究者的重视。总结分析了《华英字典》中《诗经》翻译的情况,并分析了其参考文献系统及译文特点。《华英字典》中的《诗经》翻译多为《诗经》片段的翻译,翻译方法上... 马礼逊的《华英字典》中有多处《诗经》的翻译,尚未引起《诗经》翻译研究者的重视。总结分析了《华英字典》中《诗经》翻译的情况,并分析了其参考文献系统及译文特点。《华英字典》中的《诗经》翻译多为《诗经》片段的翻译,翻译方法上多用直译;文体上采用了诗体翻译的方法,重视分行但不重视节奏和韵律;名物翻译多用音译,个别地方采用意译或加注的方法。马礼逊《华英字典》中的《诗经》翻译,上承威廉·琼斯对《诗经》的转译和介绍,下启理雅各对《诗经》的专业译介和研究,在《诗经》早期英译史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礼逊 《华英字典》 《诗经》 翻译
下载PDF
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雪静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共3页
《诗经》中以郑、卫、陈三地的民歌在表现男女恋情方面最为大胆泼辣,热情奔放。三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发达的工商业经济是其别具一格的情诗之所以产生的外部原因,三国所代表的殷商部族文化传统和风俗则是这一独特文学现象所以产生的... 《诗经》中以郑、卫、陈三地的民歌在表现男女恋情方面最为大胆泼辣,热情奔放。三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发达的工商业经济是其别具一格的情诗之所以产生的外部原因,三国所代表的殷商部族文化传统和风俗则是这一独特文学现象所以产生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诗经》 恋歌
下载PDF
论《诗经》与《楚辞》中的“云”意象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岚岚 杨玉梅 《柳州师专学报》 2009年第5期28-30,34,共4页
意象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由于诗歌产生的地域、时代、社会风气及创作主体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作品各自所建立不同的意象群,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美学风格。通过对《诗经》和《楚辞》中"云"意象的分析,试图揭示出它们内在深刻... 意象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由于诗歌产生的地域、时代、社会风气及创作主体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作品各自所建立不同的意象群,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美学风格。通过对《诗经》和《楚辞》中"云"意象的分析,试图揭示出它们内在深刻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楚辞》 意象
下载PDF
《左传》所引《诗经》的音乐形式、结构与组合考
16
作者 申莹莹 《北方音乐》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左传》所引《诗经》是“歌诗”“诵诗”“赋诗”,均可归为声乐的诗乐形式。“歌诗”重在歌唱,多作礼制仪式用乐,由乐工表演,歌唱时有瑟作伴奏。“诵诗”与“赋诗”重在“吟咏”。这些乐诗涉及《诗经》中的《风》《雅》《颂》,而以《... 《左传》所引《诗经》是“歌诗”“诵诗”“赋诗”,均可归为声乐的诗乐形式。“歌诗”重在歌唱,多作礼制仪式用乐,由乐工表演,歌唱时有瑟作伴奏。“诵诗”与“赋诗”重在“吟咏”。这些乐诗涉及《诗经》中的《风》《雅》《颂》,而以《风》《雅》诗篇为主。从其唱词分析,《风》《雅》乐诗歌曲结构趋同,显示出俗乐对诗乐结构的影响。结合各类乐诗的组合使用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礼乐用《诗》的等级规制已被打破,呈现出礼乐发展的衰迟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诗经》 歌诗 诵诗 赋诗
下载PDF
錢坫《詩音表》語音性質獻疑
17
作者 王相帥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1期240-252,286,287,共15页
乾嘉年間錢坫的《詩音表》是清代研究上古聲母的重要著作,學界已對其古聲母研究成就有較多探討。本文從探討錢坫撰述《詩音表》的思路入手,分建立語音關係框架、選擇語音基礎、字組歸併入表三個層面來分析《詩音表》的語音性質。錢坫依... 乾嘉年間錢坫的《詩音表》是清代研究上古聲母的重要著作,學界已對其古聲母研究成就有較多探討。本文從探討錢坫撰述《詩音表》的思路入手,分建立語音關係框架、選擇語音基礎、字組歸併入表三個層面來分析《詩音表》的語音性質。錢坫依據當時語音理念分爲十一張表,選擇熟悉的吴語爲語音基礎,構建各類聲母相諧關係,進行字組歸併,在歸併過程中進行古音考證,從而呈現出上古聲母系統。“雙聲”表顯示的聲母系統實際是吴語聲母系統在上古的鏡像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詩音表》 上古聲母 吴語 《詩經》 語音觀念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本的海外接受研究——以《诗经》英文全译本为例
18
作者 李广伟 李宝虎 何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瑰宝,其英译工作和在海外的接受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重大。译者的诗学观念构成了译本接受的基础性要素;成熟的赞助人体系为译本接受的关键性要素;顺应受众需求则为译本接受的决定性要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 《诗经》 海外接受
下载PDF
鲁伯禽至鲁惠公在位年研究
19
作者 孙锐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65-68,共4页
关于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在汉代及之前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较为完整的记载见于《史记》和《世经》。然而,《史记》和《世经》记载的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相互之间却有歧异。研究清楚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对西周年代学的... 关于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在汉代及之前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较为完整的记载见于《史记》和《世经》。然而,《史记》和《世经》记载的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相互之间却有歧异。研究清楚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对西周年代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记载,以及考古学和天文学的成果,对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进行了研究。自鲁伯禽至鲁惠公,鲁国总共有13位国君,当总共在位305年(公元前1027年至公元前723年)。当然,笔者的结论也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绝对性,只希望能为将来西周年代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世经》 在位年 公元前 鲁伯禽 鲁惠公
下载PDF
庞德《诗经》译本改造之原因
20
作者 周若雯 周德波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19-426,共8页
作为意象派领袖和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埃兹拉·庞德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推崇儒家思想,在二战后被关押期间翻译了许多儒家经典,其中就包括《诗经》。在庞德译本问世之前,虽已有多部《诗经》的英文全译本,但庞... 作为意象派领袖和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埃兹拉·庞德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推崇儒家思想,在二战后被关押期间翻译了许多儒家经典,其中就包括《诗经》。在庞德译本问世之前,虽已有多部《诗经》的英文全译本,但庞德的译作与这些译本差别很大,与原作更是有较大的差异,甚至可以看作是他吸收中国古诗特点创作的全新的英文诗歌。通过对庞德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译文的分析,结合其诗人身份和思想倾向,可以看出庞德《诗经》译本改造的主要原因在于变革西方诗歌、探索东方文明和寄托自身的精神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诗经 西方诗歌 东方文明 精神与理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