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享”——近代社会重组的催化剂 被引量:5
1
作者 门胁耕三 王也 许懋彦 《城市建筑》 2016年第4期12-19,共8页
到了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的社会体系以不可小觑的势头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日本既有的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大幅度的改变。但是之后"去工业化"的发展,以及2010年前后开始凸显的人口衰减,迫使已经历过现代化改造的社会体系... 到了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的社会体系以不可小觑的势头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日本既有的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大幅度的改变。但是之后"去工业化"的发展,以及2010年前后开始凸显的人口衰减,迫使已经历过现代化改造的社会体系面临再一次的重大变革。现代化的构成思路是先将社会和城市分割成许多单一功能的板块,再将这些板块连接在一起,使得整体宛如庞大的机械一样进行高效率运转,然而这种思路在当今社会已遇到障碍,逐渐行不通了。现今,日本的建筑界围绕着"共享(share)"潮流出现了一系列自下而上逐步渗透的举动,目的在于消除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共享"就是为原本单一的组件赋予多样新功能的过程。现代化的社会体系和空间构造正在逐渐消解并被改造成新的结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过程真实地捕捉到"共享"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 现代社会 后现代社会 现代城市 日本现状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的科技治理:内涵、原理与理论指向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杨 孟溦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52-61,共10页
科技治理是一个被学界和实践者广泛使用的术语,用以区别于传统科技管理模式。然而,受制于“治理”的观点分野,科技治理的内涵与外延较为模糊,各理论构件呈现冲突性、碎片化特点。通过对我国科技建制历史的回溯发现,科技治理发轫于后现... 科技治理是一个被学界和实践者广泛使用的术语,用以区别于传统科技管理模式。然而,受制于“治理”的观点分野,科技治理的内涵与外延较为模糊,各理论构件呈现冲突性、碎片化特点。通过对我国科技建制历史的回溯发现,科技治理发轫于后现代社会科技创新活动特征变化所衍生的治理需求,体现了科技创新从“建制”到“解构”的历史趋势。因此,在“解构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将前沿治理理论与科技创新实践有机结合,从多个维度对科技治理进行阐释,指出科技治理以行动者网络作为行动结构,以后现代话语作为对话形式,以合作制组织作为组织形式,以行动主义作为互动形式,以良性、可持续创新生态作为发展目标。研究勾勒出后现代社会科技治理的理论图谱,可为我国未来科技治理改革实践提供方法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科技治理 解构主义 合作制组织 行动主义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视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积极社会心态培育
3
作者 刘传雷 李菲菲 陶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5-381,共7页
“后现代社会”呈现出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以及去组织化的总体特征,倡导差异、容忍、协商和参与原则。社会转型期人们面临的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心态特征变化明显。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要加强社会风险的应对意识、社会心态的引导意识、集体记... “后现代社会”呈现出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以及去组织化的总体特征,倡导差异、容忍、协商和参与原则。社会转型期人们面临的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心态特征变化明显。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要加强社会风险的应对意识、社会心态的引导意识、集体记忆的认同意识、制度设计的优化意识,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同时要改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机制,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构建积极的社会心理疏导体系,增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面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后现代社会 社会心态
下载PDF
生态电影的家园叙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启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7,共9页
生态电影是后现代社会形象化、空间化、反人类中心的社会文化表征。生态电影从"家园"叙事母题中衍生出来的基本主题,即生态家园的多样性、生态家园中各生物的"内在价值"、人类是破坏生态家园的罪魁祸首以及人类如... 生态电影是后现代社会形象化、空间化、反人类中心的社会文化表征。生态电影从"家园"叙事母题中衍生出来的基本主题,即生态家园的多样性、生态家园中各生物的"内在价值"、人类是破坏生态家园的罪魁祸首以及人类如何回归、重建生态家园等。人类最早和最后的家园都是自然,也只能是自然。人类想离家出走,最终只能是无家可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生态电影 生态家园 家园叙事
原文传递
社会的变迁与学校的回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良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2,共4页
社会正在发生转型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包括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崛起、电脑的普及以及信息化的浪潮和后现代思维的冲击。社会的转型迫使学校教育作出回应,以保证学校的毕业生不被社会拒绝。
关键词 全球化 信息化 后现代 社会变迁 学校变革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中的身体美学 被引量:3
6
作者 卫垒垒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6-94,共9页
21世纪初身体美学传入中国,引起美学研究领域中的身体转向,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分析了身体美学的价值、意义和缺陷。本文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一、身体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侧重于身体美学在中国所遭遇的理解和误解;二、关... 21世纪初身体美学传入中国,引起美学研究领域中的身体转向,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分析了身体美学的价值、意义和缺陷。本文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一、身体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侧重于身体美学在中国所遭遇的理解和误解;二、关于身体美学与消费语境的关系研究;三、关于身体美学的外延和内涵的研究;四、关于中西身体美学的对比研究;五、身体美学的问题和展望,重在介绍中国学者思考超越身体美学的可能性。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本文试图透视出身体美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理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后现代美学 身体 舒斯特曼 消费社会
下载PDF
从后现代主义艺术现象看传统文化的精神回归
7
作者 姜竹松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2年第3期12-14,共3页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现象的分析 ,可以清楚地看到 ,后现代主义是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化变革和社会思潮 ,是一种十分宽泛的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并非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 ,而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其目的是要把社会的现实与西方的...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现象的分析 ,可以清楚地看到 ,后现代主义是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化变革和社会思潮 ,是一种十分宽泛的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并非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 ,而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其目的是要把社会的现实与西方的传统文化重新连接 ,按照一种世界文明和多元文化的理想 ,重新恢复西方人道主义的文化价值。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艺术现象 传统文化 文化价值 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玄幻叙事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晓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7-52,共6页
玄幻叙事是当代中国青少年消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视角来看,中国当代玄幻叙事的出现,主要是受到西方玄幻文化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外发性特征;中国驳杂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为西方新神话主义的引介提供了便利,进而推动了玄幻叙事的发... 玄幻叙事是当代中国青少年消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视角来看,中国当代玄幻叙事的出现,主要是受到西方玄幻文化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外发性特征;中国驳杂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为西方新神话主义的引介提供了便利,进而推动了玄幻叙事的发展。而在消费文化的浸润下,当代玄幻叙事呈现出鲜明的消费化特征,其超长篇的叙事规模、模块化的叙事结构,以及对宗教元素的任意拼贴,都是这一特征的外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幻叙事 后现代文化 消费社会
下载PDF
后现代审美中的权力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倩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5期36-37,共2页
作为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后现代的审美在继承了后现代的主要特点"反本质、反中心"后是否真正的实现了审美上的无本质,即美就是生活、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后现代中的审美是否真正的把美从传统的美学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实现审美... 作为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后现代的审美在继承了后现代的主要特点"反本质、反中心"后是否真正的实现了审美上的无本质,即美就是生活、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后现代中的审美是否真正的把美从传统的美学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实现审美的自由。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后现代语境中审美背后的权力问题,更是审美由一个囚牢走向另一个禁锢的过程。虽然处在"反中心"的后现代,但是后现代的审美却在表征着自己的权力,编制着另一个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审美 日常生活 权力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现代与后现代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秋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当代哲学的发展去诠释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现代性的继续,又是创新;既是对后现代理论的借鉴,又是一种超越。实现工业化就是继承现代性的精神,而新就是要批判现代性的缺陷,对现代...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当代哲学的发展去诠释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现代性的继续,又是创新;既是对后现代理论的借鉴,又是一种超越。实现工业化就是继承现代性的精神,而新就是要批判现代性的缺陷,对现代性的批判也是后现代的任务。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现代与后现代的超越,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致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现代 后现代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存在主义的“后现代”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福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7期22-25,共4页
后现代社会尽管物象繁华 ,但是在“狂欢”的背后 ,仍然是存在主义者当初提出并关注的个体存在的基本问题 ,即以存在的荒谬为核心的情绪体悟。循此思路加以探究 ,并在存在主义及文学作品和后现代的现实间穿梭 ,而展开追问和思辨 ,分析了... 后现代社会尽管物象繁华 ,但是在“狂欢”的背后 ,仍然是存在主义者当初提出并关注的个体存在的基本问题 ,即以存在的荒谬为核心的情绪体悟。循此思路加以探究 ,并在存在主义及文学作品和后现代的现实间穿梭 ,而展开追问和思辨 ,分析了存在主义者的基本观点和对于现代社会的解读意义。我们应融合东西方的思想提出解决的思路。为此 ,应强调 :人作为存在的价值和受到关注的必要性 ;人与“周围世界”、人与“共同世界”的责任和权益的关系 ;肯定存在主义者对于“行动”“介入”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死亡的关注来引领人对生之热爱和精神的追寻 ;呼吁人们将目光投向“新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荒谬 后现代 人之道 新理性
下载PDF
论《光年》的无聊生活书写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3,共5页
当代美国作家詹姆斯·索特的小说《光年》再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婚姻家庭生活。作品聚焦无聊问题,刻画了娱乐、消费的无聊生活状况,揭示了人们精神无聊空虚的深层根源。后现代美国社会的无聊生活具有疏离、重复、碎... 当代美国作家詹姆斯·索特的小说《光年》再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婚姻家庭生活。作品聚焦无聊问题,刻画了娱乐、消费的无聊生活状况,揭示了人们精神无聊空虚的深层根源。后现代美国社会的无聊生活具有疏离、重复、碎片化的特征,人们企图通过发现新奇或越界行为消弭无聊,却仍无法与世界建立真实的联系,无法寻找到人生和自我的意义。小说对无聊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美国后现代时期丰裕年代的透视以及对人类主体存在意义的反思,具有存在主义的后现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索特 《光年》 无聊 后现代社会 存在意义
原文传递
格里芬的后现代社会观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启示
13
作者 贾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40-142,共3页
大卫·格里芬教授是美国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辩证地看待格里芬所设想的后现代社会,将其合理成分融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推进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卫·格里芬 后现代社会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歇斯底里:托马斯·贝恩哈德小说中的男性精神际遇
14
作者 霍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2-86,共5页
托马斯·贝恩哈德的小说塑造了不同于传统身份建构和道德标准的男性形象。小说主人公敏感、荒唐、扭曲、疯狂、病态甚至变态,这在《寒冻》《精神错乱》《石灰窑》和《修正》四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贝恩哈德以男性歇... 托马斯·贝恩哈德的小说塑造了不同于传统身份建构和道德标准的男性形象。小说主人公敏感、荒唐、扭曲、疯狂、病态甚至变态,这在《寒冻》《精神错乱》《石灰窑》和《修正》四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贝恩哈德以男性歇斯底里现象为介质,展现人物形象的精神际遇和心理疾病,试图披露工业社会文明压抑下的男性危机、身份困惑,揭示男性歇斯底里这一现象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根源与历史隐喻。对于男性歇斯底里的研究可以改变当今学界性别研究的不均衡状况,颠覆歇斯底里是女性专属代名词的话语霸权。关注后现代社会中传统男性形象的解构过程,把他们从限定的形象中解放出来,对于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审美形式和主旨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社会 后现代社会 男性 生存困境 歇斯底里
下载PDF
自身自然的退场:疫情重创体育的后现代文化隐喻
15
作者 郎玥 黄亚玲 张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9,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体育受到重创。面对全球性的灾难性事件,为何体育受到的影响尤其剧烈?笔者并非要分析其现实因素,而是将这一事件视作"隐喻":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自身自然"——这一体育实践与产业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体育受到重创。面对全球性的灾难性事件,为何体育受到的影响尤其剧烈?笔者并非要分析其现实因素,而是将这一事件视作"隐喻":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自身自然"——这一体育实践与产业的基础要素正受到重大挑战,甚至面临退场的危险。笔者借助身体哲学、技术哲学(媒介环境学)、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相关思想资源,简要回顾从古代到近代以来身体转向的历史过程,进而从4个方面探索自身自然退场的原因:自身自然的广延性被排挤,自身自然的有限性被遮蔽,自身自然的反抗性被驯化,自身自然的不完满性——自由性被压制。正是因为自身自然在后现代语境中找不到位置,甚至被视为拖累和可取代的,可能面临着退场的可能。不过,笔者也依然认为这并非自身自然的宿命,如果我们能承认自身自然的种种缺陷和不完满,依然能够找到自身自然和后现代语境结合的实践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自然 后现代 技术环境 符号结构 消费社会 规训
原文传递
论有机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社会的解构
16
作者 张健 《喀什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26-31,共6页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美国社会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新兴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有机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社会的解构,以对生态危机的研究为起点,以分析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为根本。在此基础上,我们集中讨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社会解构的主体内...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美国社会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新兴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有机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社会的解构,以对生态危机的研究为起点,以分析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为根本。在此基础上,我们集中讨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社会解构的主体内容和解决方案。有机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社会的解构直击后现代社会的要害,对当前中国改革开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同时我们也要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片面化和方案实施困难重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社会 自由市场资本主义 解构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范式下教育产业化的哲学思考
17
作者 刘兴顺 张静 魏建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0-53,57,共5页
在对教育产业化的多年的争论后 ,教育的产业化已经表现出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征 ,如何以哲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产业化 。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社会范式 转换 教育产业化 交互主体性
下载PDF
试论后现代社会的商业环境表达
18
作者 张明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334-338,共5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消费文化。如今鲜明的物质主义特征,使得消费品的象征(符号)意义超过其使用价值,通过物质的占有或消费来达到心理的满足等等,这些都代表着所谓"后现代社会"的消费理念。商业环境的营造离不开对这些理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消费文化。如今鲜明的物质主义特征,使得消费品的象征(符号)意义超过其使用价值,通过物质的占有或消费来达到心理的满足等等,这些都代表着所谓"后现代社会"的消费理念。商业环境的营造离不开对这些理念和文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商业环境 消费文化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发展视野下的海岸带管理
19
作者 任光超 杨德利 《中国发展》 CSSCI 2011年第3期69-72,共4页
海岸带作为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在后现代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该文从分析后现代社会的特性入手,探讨后现代社会与海岸带管理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后现代社会中推动海岸带管理的内核,最后着眼于海岸带管理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具体... 海岸带作为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在后现代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该文从分析后现代社会的特性入手,探讨后现代社会与海岸带管理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后现代社会中推动海岸带管理的内核,最后着眼于海岸带管理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具体实践,以期对进入后现代社会的中国的海岸带管理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后现代社会 海岸带综合管理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下的促销海报体裁——基于香港又一城购物中心的个案分析
20
作者 黄大网 朱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催生了话语间相互混杂性,而广告话语的创新性正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体裁间属性资源的移植。基于体裁分析的视野,通过香港又一城购物中心之个案,收集特定时间段内该中心内的所有商场促销海报,进而解构其体裁结构... 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催生了话语间相互混杂性,而广告话语的创新性正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体裁间属性资源的移植。基于体裁分析的视野,通过香港又一城购物中心之个案,收集特定时间段内该中心内的所有商场促销海报,进而解构其体裁结构、大量使用的多模态符号系统和该类语篇的体裁内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促销海报 体裁分析 体裁内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