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教育家幼儿体育思想研究综述
1
作者 徐建宏 刘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5期258-259,264,共3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按照主题分类对我国教育家有关幼儿体育思想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显示,我国教育家幼儿体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全面教育思想、军事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注重父母和幼教人员对幼儿体育教育的思想、合理配...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按照主题分类对我国教育家有关幼儿体育思想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显示,我国教育家幼儿体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全面教育思想、军事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注重父母和幼教人员对幼儿体育教育的思想、合理配置体育器材和场地的教育思想等5个方面。根据现有研究情况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一是把不同幼儿体育思想辩证地运用到实践;二是加强中外教育家幼儿体育思想的对比研究;三是加深对我国现代教育家幼儿体育思想的研究;四是注重对我国幼儿体育政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幼儿体育 体育思想 综述
下载PDF
身体哲学范式与体育论旨间的互窥——以中国古代射艺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再林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0,共8页
一种以中国古老的射艺为原型的人类体育研究表明,在身体哲学范式与体育论旨之间存在着可以互为发明的一致性:二者都体现了诸如"知行合一"、"身德不二"、"体美兼济"、"身神合一"等鲜明的属性和... 一种以中国古老的射艺为原型的人类体育研究表明,在身体哲学范式与体育论旨之间存在着可以互为发明的一致性:二者都体现了诸如"知行合一"、"身德不二"、"体美兼济"、"身神合一"等鲜明的属性和特征。这一切意味着,寻本而追源,人类体育宗旨并非是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畸形的人、单向度的人,而是服务于身心灵一体、真善美兼综的"全人"教育,也即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因此,认识到这一点,不仅为我们指向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也使向真正的大学之道的回归成为今人所必须直面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身体哲学范式 体育论旨 知行合一 全人教育
下载PDF
走向具身:身体素养意涵及其在学校体育中的提升路径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黎 魏来来 +1 位作者 侯同童 李有强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2-55,共14页
为应对人类进入20世纪末以来由体育活动缺乏所引发的健康危机,身体素养(Physical Literacy)概念被重新诠释、凸显并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指向。身体素养的理论基础是典型的具身哲学,其概念主要基于一元论、现象学及存在主义,... 为应对人类进入20世纪末以来由体育活动缺乏所引发的健康危机,身体素养(Physical Literacy)概念被重新诠释、凸显并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指向。身体素养的理论基础是典型的具身哲学,其概念主要基于一元论、现象学及存在主义,其中一元论作为身体素养的本体论基础,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则构成身体素养的认识论基础。从概念界定角度而言,身体素养情感(动机和信心)、动作(运动模式和身体能力)、认知(知识和理解)等维度的发展与形成均具有鲜明的具身倾向。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只有充分理解身体素养的具身性,创设丰富的环境可供性使学生与之互动,从情感、动作、认知3个具身维度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养,才能促使学生通过“我可以、我掌握、我明白、我行动”的发展路径实现终身体育参与,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哲学 身体素养 学校体育 情感 动作 认知 终身体育
下载PDF
论体育是其所是:语言-哲学的维度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卓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0,共10页
借用一般语言-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并从"观念本体论"的维度,以有关体育的开端、本质和意义为主线,分析"体育是其所是"。其目的是力求证明体育"开端之伟大"、"本质之稳定"和"意义之明确"... 借用一般语言-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并从"观念本体论"的维度,以有关体育的开端、本质和意义为主线,分析"体育是其所是"。其目的是力求证明体育"开端之伟大"、"本质之稳定"和"意义之明确",以及三者之间的"粘连关系"。说"体育是其所是"无非是在强调体育本身存在的特质性问题,希冀在"体育是其所是"这一表述方式中的第2个"是"显明体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正是基于这种有别于相邻人文现象的"特质性",使得人们能够去寻找为体育的体育开端,认清体育就是针对身体的教育,其本有的功能和意义都是基于"育体"这一根本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语言-哲学 体育本质 观念本体论
下载PDF
身体哲学视域下学校体育边缘化现象之反思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慧智 高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6-109,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了"身心二元论"对人身心关系的错误认识,分析了这些错误认识对学校体育实践的消极影响,继而提出了提高学校体育地位的对策。研究认为:在本质上,人的身体是"社会化了的身体",而学校体育则是面向...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了"身心二元论"对人身心关系的错误认识,分析了这些错误认识对学校体育实践的消极影响,继而提出了提高学校体育地位的对策。研究认为:在本质上,人的身体是"社会化了的身体",而学校体育则是面向个人"社会身体"的整体教育,对教育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全人"有着特殊且重要的作用;"身心二元论"蕴藏着对"意识"的张扬和对"身体"的贬抑,它是学校体育走向弱势的思想根源;使学校体育重回其应有的核心地位,就要在教育观念层面完成对意识的祛魅,在教育制度层面,推动课程及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构建学校体育工作的全员参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身心二元论 体育教育 边缘化 学校体育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学校体育以体育人目标实现的理论困囿与纾解 被引量:8
6
作者 焦宗元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3,共6页
新发展阶段,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由“增强体质”转变为“立德树人”。本研究通过身体观和知识论视角对学校体育以体育人中的困囿进行审视,认为“抑身扬心”的身体观和“轻技重知”的知识论是现实中体育课地位偏低形成的理论成因。从“我... 新发展阶段,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由“增强体质”转变为“立德树人”。本研究通过身体观和知识论视角对学校体育以体育人中的困囿进行审视,认为“抑身扬心”的身体观和“轻技重知”的知识论是现实中体育课地位偏低形成的理论成因。从“我有”到“我是”的身体观转变以及默会知识较明述知识的优先性是学校体育育人价值回归的理论支撑。运用三个身体理论和默会知识理论对学校体育在身体教育和知识传授方面提出纾解路径:从身体维度来看,通过“勤练”促进学生自然身体健康行为的养成,通过“常赛”树立学生文化身体的体育品德,通过“教会”提升学生技术身体的运动能力;从知识维度来看,应在体育教学中突出情境、显性和亲知3个方面,即创造复杂的运动情境、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默会知识 学校体育 以体育人 运动技能习得
下载PDF
体育:一种“人化物”的延展 被引量:9
7
作者 高强 唐立琬 董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0,共7页
"人化性质""非必要性"与"追求卓越"是蕴涵在体育之中的3个重要特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巴里·艾伦的"人化物"理论的基础上对这3个特性进行哲学化的描述与定位,以哲学人类学的方法在体... "人化性质""非必要性"与"追求卓越"是蕴涵在体育之中的3个重要特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巴里·艾伦的"人化物"理论的基础上对这3个特性进行哲学化的描述与定位,以哲学人类学的方法在体育史的维度上梳理在古希腊体育、中世纪体育与现代体育中"人化性质""非必要性"与"追求卓越"这3个特性的或隐或显的历史传递,由此实现在"人化物"理论与舍勒"内驱力"理论襄助下对体育史和体育概念的重新解读,形成对体育内在价值的挖掘,并在重构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哲学人类学方法在体育史中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物 人化性质 体育哲学 知识 体育史 哲学人类学 身体教育 宗教仪规
原文传递
身体本体视域下学校体育的认识论框架及其实践理路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生旺 程传银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超越技术理性主义,回归身体本体意义,是新时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转向。身体在学校体育中具有本体论上的哲学意义,包含了作为自然存在与生命存在的教育意涵。身体本体视域下的学校体育实践充斥着身体认识论的哲学色彩,建立在身心一... 超越技术理性主义,回归身体本体意义,是新时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转向。身体在学校体育中具有本体论上的哲学意义,包含了作为自然存在与生命存在的教育意涵。身体本体视域下的学校体育实践充斥着身体认识论的哲学色彩,建立在身心一元、主客一体、交互对话与反思建构的认知逻辑之上,具有显著的具身认知特征与具身实践的教育学意义,构建了由“经验知识论、体验介质论、对话关系论、建构生成论”4个方面构成的认识论框架。提出学校体育应呈现“生命-实践”的教育学意义,包含着主动的身体、鲜活的体验、主体的交互与意义的建构4个方面的实践要素,并据此提出主体性认知、情境化教学、合作性学习与生成性产出的实践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身体哲学 本体论 认识论 体育教育
下载PDF
“幸福体育”何以确证?--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下体育的价值旨归与现实追寻 被引量:6
9
作者 于素梅 王晓燕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幸福体育”既是一个哲学命题,又是一个实践命题。体育与幸福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教育与人的本质研究的应有之义。体育是确保人的肉身身体(自然本质)充分发展、感性身体(类本质)自由发展、社会身体(社会本质)和谐发展不可或... “幸福体育”既是一个哲学命题,又是一个实践命题。体育与幸福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教育与人的本质研究的应有之义。体育是确保人的肉身身体(自然本质)充分发展、感性身体(类本质)自由发展、社会身体(社会本质)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和载体。工具性异化是现代体育异化的主要形式,包括主体的异化、过程的异化、目标的异化和关系的异化4个方面。体育异化造成人的幸福感丧失、体育与幸福关系疏离及幸福共同体的缺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幸福体育是现代体育价值复归的现实追寻。从实践路径看,构建幸福体育主要聚焦4个层面:价值层面上,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操作层面上,聚焦幸福体育的模式建构;动力层面上,打造“幸福共同体”的动力引擎;保障层面上,建立“协同共育”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体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体育异化 价值旨归
下载PDF
健美操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君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94-95,共2页
受事物发展中“相关性”的影响,健美操在发展中不断吸取相关的体育理论与艺术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运动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 健美操 相关性 体育哲学 创编意图 音乐选编
下载PDF
扭曲的身体与自然的体育——卢梭体育教育观的整体面向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永金 陆小聪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卢梭以其鞭辟入里的洞见和省察,为现代政治哲学的理智思考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也离不开其奠基性与开创性的思考。但作为哲人的卢梭,单一理路的思考并不能完全呈现其复杂思想的多重面向,因此把卢梭对于身体以及... 卢梭以其鞭辟入里的洞见和省察,为现代政治哲学的理智思考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也离不开其奠基性与开创性的思考。但作为哲人的卢梭,单一理路的思考并不能完全呈现其复杂思想的多重面向,因此把卢梭对于身体以及体育教育的思考带回体育哲学的思考之中,重新思索对于身体的关注在卢梭整个学术思想脉络中的恰切位置,显得必要而迫切。依据文本的分析,提出了对于卢梭体育思想的解释闭环:第一,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个体在遵循着抽象意见的同时,不仅败坏了人们的审美趣味,也损毁了人的气力、削弱了人的勇气。第二,面对这种败坏,爱弥儿似的自然教育无疑为培植强健身体、抵御民情败坏提供了可能。第三,卢梭把自然教育放在教育历程的基础性位置,并不仅仅是在强调培育强健身体之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而是意欲强调个体灵魂与意志力的孱弱,无法承受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偶然与变动,自然教育的深层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克制与坚韧,从而能够抵御舆论风尚和习俗的败坏,重归社会,从而使一种德性的生活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身体 体育教育 卢梭
下载PDF
从身体维度审视体育教育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川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4-87,共4页
身体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基点,也是体育教育的一个原点。自由而强健的身体引发了古希腊人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从而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开启了人类身体教育的序幕。在理性主义的推动下,体育教育成了一种对身体的教化过程,而文明社会形成的对... 身体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基点,也是体育教育的一个原点。自由而强健的身体引发了古希腊人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从而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开启了人类身体教育的序幕。在理性主义的推动下,体育教育成了一种对身体的教化过程,而文明社会形成的对抗更使体育教育的竞技化成为一个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身体哲学 体育教育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体育思想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雷美玲 唐永干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58-160,共3页
亚里士多德核心思想主要包括灵魂论、文雅教育以及均衡教育思想等。本文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分析古希腊当时的政治体制背景、经济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等对亚里士多德体育思想产生的影响;运用历史学科中的文明史、整体... 亚里士多德核心思想主要包括灵魂论、文雅教育以及均衡教育思想等。本文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分析古希腊当时的政治体制背景、经济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等对亚里士多德体育思想产生的影响;运用历史学科中的文明史、整体范式理论,认真分析文献史料,总结阐明亚里士多德体育思想的特点;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中的阶级斗争理论,说明当时古希腊奴隶主阶级对当时的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亚里士多德时期的体育是一种古朴的原汁原味的体育,研究他的思想有助于我们逐渐向原生态体育思想靠近以探求对体育最为基础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体育思想 哲学 真善美 灵魂体育教育
下载PDF
技术哲学视域中体育学方法论的形态表征、内在逻辑与发展启示
14
作者 郑旗 王俊辉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6,共8页
体育学方法论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丰富与发展,如何提升伴生成长于科技的体育学研究方法使用水平,既是关乎体育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性问题,更是哲学问题。研究发现,(1)技术哲学所承载的认识论功能、解释性工具价值以及方法论意义,对于进... 体育学方法论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丰富与发展,如何提升伴生成长于科技的体育学研究方法使用水平,既是关乎体育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性问题,更是哲学问题。研究发现,(1)技术哲学所承载的认识论功能、解释性工具价值以及方法论意义,对于进一步认识与深化体育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价值;体育学方法论随着技术进步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并逐渐形成了以技术为中介环节,实现主体与客体、认知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系特征。(2)从技术哲学的理论体系来看,体育学方法论呈现出显性机械体形态的哲学表征,即强调体育学方法论的规范性和流程性,追求精确、高效和稳定;同时,体育学方法论还具有隐性生物体形态的哲学属性,即关注体育学方法论的生命力和可成长性,强调其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和使用环境中持续完善、走向成熟的能力。(3)体育学方法论的内在发展逻辑可归纳为由描述走向经验、由经验走向建构、由外在走向内在3个阶段,基于经验、顺应规律和追求融合分别是其3个阶段的核心要义。鉴于此,体育学方法论有必要从技术哲学中汲取养分,发掘体育学方法论的哲学本质、坚持经验性与规范性的基本手段、更新体育学研究的方法工具,进而推动体育学方法论走向新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技术哲学 体育学方法论 形态表征 内在逻辑
下载PDF
体育社会科学泛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杉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11,共8页
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自觉追求某种价值目标,利用某种手段方法来进行的活动。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以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依据,与社会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同时,体育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作用影响着社会存在的各个... 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自觉追求某种价值目标,利用某种手段方法来进行的活动。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以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依据,与社会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同时,体育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作用影响着社会存在的各个方面。因而,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体育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系统,该系统由体育思想—理论结构、体育制度—组织结构、体育的行为—实践结构所构成。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若干个由上述三种结构构成的体育文化系统表现了相互间的差异性。对体育文化学的研究,不仅是记实、描述,研究者还应作出价值判断。 作为意识形式的哲学,它为体育提供了理论根据;它影响着体育的发展形式;它影响着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由对哲学与体育相互作用的研究而产生的体育哲学,它主要讨论身—心关系、动—静关系、遗传—锻炼关系等范畴。体育,蕴藏了丰富的哲学精神。表现在它的批判精神、创造精神、追求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education SOCIETY CULTURE PHILOSOPHY
下载PDF
身体的哲学研究综述——以西方身体哲学为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海景龙 陈丽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通过对西方哲学身体观的历史考察和梳理,以身体为切入点阐述身体运动的发展嬗变,在哲学层面将身体依据其属性或特点分成几种类型,并以此出发提炼身体与体育的联系,阐述身体观对体育发展嬗变的影响,最后结合当下身体实践对身体文化进行... 通过对西方哲学身体观的历史考察和梳理,以身体为切入点阐述身体运动的发展嬗变,在哲学层面将身体依据其属性或特点分成几种类型,并以此出发提炼身体与体育的联系,阐述身体观对体育发展嬗变的影响,最后结合当下身体实践对身体文化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身体观 体育
下载PDF
高校体育教学基本哲学逻辑辨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向磊 《科教导刊》 2014年第5期137-138,共2页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需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基于此,文章以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从体育教学本质,评价标准等论述了一些对体育教学影响重大的基本的逻辑冲突,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
关键词 高校体育 教学理论 哲学逻辑 体育教学本质 教学评价
下载PDF
我国体育本质研究综述
18
作者 王艳姣 周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22期170-173,共4页
体育本质是体育的理论基础,对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本质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我国体育本质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整理相关研究,发现体育本质概念主要分为教... 体育本质是体育的理论基础,对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本质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我国体育本质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整理相关研究,发现体育本质概念主要分为教育论、体质论、活动论、文化论、人本论和多本质论六大类,桎梏体育本质研究的主要原因是:(1)体育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致使体育本质不断变化,难以把握;(2)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和可行性致使体育本质的研究难以让人满意。因此,该文提出不仅要认识到体育本质概念的发展性和无限接近性,还需丰富体育本质的阶段性研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的方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本质 体育概念 体育哲学 体育理论
下载PDF
中美两国学校体育哲学思想历史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金艳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9,共3页
美国的学校体育思想在五种主流哲学的影响下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从先秦时期在自己的体育发展路上又呈现了自己的特点。今天看来,两国正互相借鉴和交流,呈现出了体育思想在融合中前进的趋势。
关键词 哲学思想 学校体育思想 美国 中国
下载PDF
技术哲学视域下智能技术融入体育教学的伦理审视 被引量:1
20
作者 谷凤美 张健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4-98,131,共6页
为更好地发挥智能技术与传统体育教学的互补协同作用,以现象学与技术哲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智能技术引入体育教学所产生的教育场域虚拟化、教育技术消费化、教学实践离身化、师生角色认同弱化、运动负荷强度... 为更好地发挥智能技术与传统体育教学的互补协同作用,以现象学与技术哲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智能技术引入体育教学所产生的教育场域虚拟化、教育技术消费化、教学实践离身化、师生角色认同弱化、运动负荷强度与密度难以把控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应坚持科学技术发展价值理性的第一原则,重构智能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的新型聚焦实践,通过塑造虚拟空间的情境性、延续教学主体同一性和完善智能教育法规政策等措施实现二者的融合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智能技术 体育教学 价值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