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微流控装置制备微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艳 雷建都 +4 位作者 林海 耿立媛 苏海佳 马光辉 苏志国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8-1034,共7页
与传统机械搅拌法相比,微流控装置制备微球技术可制备出单分散性好、粒径和形态可控的微球.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制备微球的原理及其在给药载体、细胞载体、分离介质、食品加工和酶制剂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微通道材质、形状及实验流体... 与传统机械搅拌法相比,微流控装置制备微球技术可制备出单分散性好、粒径和形态可控的微球.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制备微球的原理及其在给药载体、细胞载体、分离介质、食品加工和酶制剂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微通道材质、形状及实验流体对制备微球的影响,指出通过修饰微通道内壁、控制连续相可避免相的倒置现象,通过控制微通道尺寸、调节连续相流速可控制乳滴形状,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装置 单分散性 形态可控 相的倒置 微球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flash nanoprecipitation to fabricate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nanoparticles 被引量:7
2
作者 Jinsong Tao Shing Fung Chow Ying Zhe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SCD 2019年第1期4-18,共15页
Nanoparticles are considered to be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the delivery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s.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is developing an appropriate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drug nanoparticles. As a simple, ... Nanoparticles are considered to be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the delivery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s.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is developing an appropriate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drug nanoparticles. As a simple, rapid and scalable method, the flash nanoprecipitation(FNP)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fabricate these drug nanoparticles, including pure drug nanocrystals, polymeric micelles,polymeric nanoparticles,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and polyelectrolyte complexes. This review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FNP to produce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nanoparticles by controllable mixing devices, such as confined impinging jets mixer(CIJM), multi-inlet vortex mixer(MIVM) and many other microfluidic mixer system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of drug nanoparticles by FNP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n, the controlling of supersaturation level and mixing rate during the FNP process to tailor the ultrafine drug nanoparticle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drugs, solvent, anti-solvent, stabilizers and temperature on the fabrication are discussed. The ultrafine and uniform nanoparticles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CIJM, MIVM and microfluidic mixer systems are reviewed briefly. We believ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fluidic mixing devices in laboratory with continuous process control and good reproducibility will be benefit for industrial formulation scale-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FLASH NANOPRECIPITATION microfluidic MIXER device NANOPARTICLES
原文传递
一种针对低浓度应用的高精度微型流式细胞仪
3
作者 王丽平 洪陵成 郭天义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微型流式细胞仪综合了流式细胞术和微流体的优势,已成为生物医学、临床应用领域低成本的细胞检测、分析方法。微型流式细胞仪的一个新兴应用是快速检测低浓度的细胞或粒子。基于一种集成了片内光束整形和微流体通道的微加工芯片,自主设... 微型流式细胞仪综合了流式细胞术和微流体的优势,已成为生物医学、临床应用领域低成本的细胞检测、分析方法。微型流式细胞仪的一个新兴应用是快速检测低浓度的细胞或粒子。基于一种集成了片内光束整形和微流体通道的微加工芯片,自主设计搭建了一种微型流式细胞仪。利用该微型流式细胞仪进行了实时微珠计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微珠通量与样品的体积流量、样品浓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高线性结果验证了这种微型流式细胞仪的高精度计数功能,使其成为低浓度应用的理想选择,如检测食物或水中的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流式细胞仪 微流体 光学-微流体集成器件 一维水动力学聚焦 微珠计数
下载PDF
Computer Simulation of CD-Based Injection-Moulded Micro-Patterned Polymer Substrates for Cell Immobilization
4
作者 Dimitar Trifonov Kostadin Kostadinov +1 位作者 Muhammed Al-Wahab Vladimir Kotev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版)》 2011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关键词 细胞固定化 聚合物基质 注塑成型 光盘 图案 计算机 基板设计 仿真
下载PDF
新型微流控多剪切力芯片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英文)
5
作者 寇松姿 孟桂先 +3 位作者 潘雷霆 王晓旭 鞠治强 李任植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6,44,共7页
设计了一个能同时产生多个剪切力的微流控芯片设备,并对其剪切力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了计算机流体动力学软件FLUTNT描述了流速和剪切力的关系.模拟的结果显示,剪切力是正比于流速的;细胞培养小室的中心区域存在一个均一的剪切力区... 设计了一个能同时产生多个剪切力的微流控芯片设备,并对其剪切力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了计算机流体动力学软件FLUTNT描述了流速和剪切力的关系.模拟的结果显示,剪切力是正比于流速的;细胞培养小室的中心区域存在一个均一的剪切力区域,该区域的大小依赖于培养小室的宽度大小;剪切力的值在较窄的小室,如400和800μm宽的小室出现了偏离.最后,该微流控设备被应用在观察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的钙信号影响的实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多剪切力芯片 计算机模拟 剪切力 成骨细胞 钙信号
下载PDF
微流控器件中的多相流动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晓东 胡国庆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110,共56页
微流控技术及微流控器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相比于传统方法,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对微量多相流体的精准操控,可应用于化学分析、先进材料合成、蛋白质结晶、单细胞培育及检测、信息处理等领域.该文回顾微流控器件中的... 微流控技术及微流控器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相比于传统方法,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对微量多相流体的精准操控,可应用于化学分析、先进材料合成、蛋白质结晶、单细胞培育及检测、信息处理等领域.该文回顾微流控器件中的多相流动现象,概述其所涉及的流体力学机理,阐述实现多相微流控的各种方法,并分析多相微流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总结针对多相微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测量技术,展望多相微流控器件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流动 多相流动 液滴 微流控器件
下载PDF
T型微通道装置制备尺寸均一壳聚糖微球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雪 魏炜 +3 位作者 雷建都 马光辉 苏志国 王化军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采用T型微通道装置制备尺寸均一的壳聚糖微球.研究了乳化剂用量、油水两相流速比和流速等条件对乳液粒径的影响,尝试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乳液,并确定了交联固化方式.T型微通道装置的油相通道直径350μm,水相通道直径65μm,两通道... 采用T型微通道装置制备尺寸均一的壳聚糖微球.研究了乳化剂用量、油水两相流速比和流速等条件对乳液粒径的影响,尝试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乳液,并确定了交联固化方式.T型微通道装置的油相通道直径350μm,水相通道直径65μm,两通道接口处直径16μm.以1.5%(ω)的壳聚糖醋酸水溶液为水相,以液体石蜡/石油醚(7/5,φ)的混合物作为油相,水相流速20μL/min,油水两相流速比为15:1,4%(ω)的PO-500作为油相乳化剂,制备得到的壳聚糖乳液粒径分布系数<10%.以戊二醛的甲苯溶液作为交联剂,当戊二醛所含醛基与壳聚糖所含氨基的摩尔比为1:1时,交联时间选择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微流控装置 壳聚糖微球 尺寸均一 制备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骆广生 兰文杰 +2 位作者 李少伟 徐建鸿 吕阳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这一新兴领域,将制备过程分为微设备中的液液微分散与后续的固化两方面,分别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特别针对错流剪切型、水力学聚焦型和同轴环管型3种微通道结构和不同的功能材料,系统介绍了近年... 针对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这一新兴领域,将制备过程分为微设备中的液液微分散与后续的固化两方面,分别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特别针对错流剪切型、水力学聚焦型和同轴环管型3种微通道结构和不同的功能材料,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利用微流控技术取得的研究进展。对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展望,指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功能材料 液液微分散 固化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上细胞培养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林路遥 林金明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714,共8页
微流控芯片以其强大的微流体和微小物质控制能力成为研究单细胞、细胞群落乃至生物组织的重要手段。在本篇综述中,我们将以微流控芯片上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为主,对近几年来重要的研究工作加以评述,全面地介绍微流控技术在细胞生命... 微流控芯片以其强大的微流体和微小物质控制能力成为研究单细胞、细胞群落乃至生物组织的重要手段。在本篇综述中,我们将以微流控芯片上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为主,对近几年来重要的研究工作加以评述,全面地介绍微流控技术在细胞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具体包括微流控芯片的细胞操控能力、细胞培养微环境的构建以及芯片联用检测手段,希望为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细胞分选 细胞三维培养 芯片器官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构建的肿瘤细胞三维共培养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毅 刘刚 +4 位作者 蔡绍皙 陈斯佳 李博 邹米莎 吴泽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2868-2876,共9页
在肿瘤及相伴血管生长过程中,微环境中的多种理化因素协同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体外实验多借助于Transwell等模型,在单一因素下考察细胞生物学效应,并不能反映在体的多因素微环境.基于微流控技术,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多细胞共培养模型... 在肿瘤及相伴血管生长过程中,微环境中的多种理化因素协同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体外实验多借助于Transwell等模型,在单一因素下考察细胞生物学效应,并不能反映在体的多因素微环境.基于微流控技术,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多细胞共培养模型,整合了多环境维度(二维/三维)、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不同生化因子的浓度梯度、细胞区域性等多个重要因素,形成微环境,并能实时监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等响应.为评价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功能上的独特优势,我们模拟了肿瘤细胞(HepG2,CAOV-3)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存的三维微环境,考察了它们共培养时相互诱导向三维基质材料中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在三维共培养模型中细胞能够相互影响并出现明显形态差异;2种肿瘤细胞的诱导均使HUVECs迁移能力显著提高;同时2种不同肿瘤细胞出现了与其病理特质(HepG2低浸润,CAOV-3高浸润)相对应的迁移能力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望为研究肿瘤微环境下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个相对简便且更具整合价值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 三维共培养 微流控芯片 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基于SU-8负胶的微流体器件的制作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彬 陈翔 +3 位作者 许宝建 金庆辉 赵建龙 徐元森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5-219,共5页
采用SU-8结构释放并键合玻片制作了多层结构的微流体芯片,探讨了影响芯片气密性和沟道堵塞的因素,并通过荧光显示验证,提供了一种快速、低成本的塑性微流体器件制作方法。
关键词 微流体器件 结构释放 SU-8键合 塑性
原文传递
石英微流体器件制备仪的研制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穆莉莉 侯丽雅 章维一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581-1585,共5页
为获得良好微流动特性的耐高温透明微流体器件,设计了一种制备石英玻璃材质的透明微流体器件的多功能制备仪。利用玻璃材料加热到热熔融状态可进行塑形的特点对石英玻璃毛细管进行拉制、锻制、开孔、焊接,制备出微米级的微针、微管道、... 为获得良好微流动特性的耐高温透明微流体器件,设计了一种制备石英玻璃材质的透明微流体器件的多功能制备仪。利用玻璃材料加热到热熔融状态可进行塑形的特点对石英玻璃毛细管进行拉制、锻制、开孔、焊接,制备出微米级的微针、微管道、微三通等微流体器件。在样机上进行了基于温度、拉力二因素的实验,分析了各参数对微流体器件几何尺寸的影响。该仪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器件 微管道 微针 微三通 微孔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构建三维基质支架中的肿瘤细胞侵袭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振 蔡绍皙 +3 位作者 陈斯佳 晏小清 孙炜 卢斯媛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184-2191,共8页
肿瘤细胞侵袭是一个复杂而高度协调的过程,传统的实验技术,如Boyden小室、Transwell小室法大多只能在二维(2D)尺度下研究肿瘤细胞侵袭,并不能反映体内的侵袭微环境以及监测侵袭过程.为得到更为真实可信的侵袭结果,在体外构建一种三维(3D... 肿瘤细胞侵袭是一个复杂而高度协调的过程,传统的实验技术,如Boyden小室、Transwell小室法大多只能在二维(2D)尺度下研究肿瘤细胞侵袭,并不能反映体内的侵袭微环境以及监测侵袭过程.为得到更为真实可信的侵袭结果,在体外构建一种三维(3D)肿瘤细胞侵袭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在微流控技术基础上自行设计和构建肿瘤细胞侵袭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模拟肿瘤细胞的侵袭3D微环境,而且能够监测肿瘤细胞与3D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程监测生化因子对肿瘤细胞侵袭过程的动态影响.为评价该芯片用于研究肿瘤细胞侵袭机制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用该芯片模拟乳腺肿瘤细胞(MDA-MB-231)的3D微环境,并全程监测在细胞坏死因子(TNF-α)浓度梯度诱导下,MDA-MB-231侵袭的全过程.该模型实验结果表明,TNF-α能够诱导MDA-MB-231在3D基质胶中进行定向侵袭,并且发现侵袭到基质胶中的MDA-MB-231会形成具有侵袭突起的顶细胞,顶细胞和柄细胞首尾相连形成线状.该微流控芯片有望为研究肿瘤细胞的侵袭机制和开发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药物提供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3D 侵袭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Fabrication of Polymersomes with Controllable Morphologies through Dewetting w/o/w Double Emulsion Droplets 被引量:3
14
作者 Wei-cai Wang Kai Shi +5 位作者 Yan-xiong Pan Chao Peng Zi-liang Zhao Wei Liu Yong-gang Liu 姬相玲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75-482,共8页
In this work, monodisperse giant polymersomes are fabricated by dewetting of water-in-oil-in-water double emulsion droplets which are assembled by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molecules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The de... In this work, monodisperse giant polymersomes are fabricated by dewetting of water-in-oil-in-water double emulsion droplets which are assembled by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molecules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The dewetting process can be tuned by solvation between solvent and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to get polymersomes with controllable morphology. Good solvent (chloroform and toluene) hinders dewetting process of double emulsion droplets and gets acornlike polymersomes or patched polymersomes. On the other hand, poor solvent (hexane) accelerates the dewetting process and achieves complete separation of inner water phase from oil phase to form complete bilayer polymersomes. In addition, twin polymersomes with bilayer membrane structure are formed by this facile metho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different polymersomes is discuss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SOMES Double emulsion droplets DEWETTING microfluidic device.
原文传递
A titanium dioxide nanorod array as a high-affinity nano-bio interface of a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efficient captur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被引量:3
15
作者 Jichuan Qiu Kun Zhao +7 位作者 Linlin Li Xin Yu Weibo Guo Shu Wang Xiaodi Zhang Caofeng Pan Zhong Lin Wang Hong Li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776-784,共9页
Nanomaterials show promising opportunities to address clinical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captur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via the high surface area-to-volume ratio and high affinity for biological cell... Nanomaterials show promising opportunities to address clinical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captur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via the high surface area-to-volume ratio and high affinity for biological cells. However, how to apply these nanomaterials as a nano-bio interface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efficient CTC capture with high specificity remains a challenge. In the present work, we first found that a titanium dioxide (TiO2) nanorod array that can be conveniently prepared on multiple kinds of substrates has high affinity for tumor cells. Then, the TiO2 nanorod array was vertically grown on the surface of a microchannel with hexagonally patterned Si micropillars via a hydrothermal reaction, forming a new kind of a micro-nano 3D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icrofluidic device. The vertically grown TiO2 nanorod array was used as a sensitive nano-bio interface of this 3D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icrofluidic device, which showed high efficiency of CTC capture (76.7% ± 7.1%) in an artificial whole-blood s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nanorod array circulating tumor cell microfluidic device nano-bio interface 3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微流控芯片特异性筛选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云超 牛海涛 +10 位作者 李凯 门同义 梁晔 张勇 张晓明 杨吉伟 沈彬 李现铎 陈冬冬 唐冠宝 王建宁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6-939,共4页
目的 构建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特异性筛选平台,实现对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的高特异性筛选.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借助微流控技术设计并制作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特异性筛选芯片.通过设计芯片、制作光刻阳膜、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基片... 目的 构建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特异性筛选平台,实现对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的高特异性筛选.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借助微流控技术设计并制作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特异性筛选芯片.通过设计芯片、制作光刻阳膜、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基片、修剪、打孔、清洗处理,之后封接制成芯片.将链霉亲和素包被到微通道内,对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CMab1进行生物素化修饰.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形成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抗体系统.为研究抗体对捕获率的影响,将芯片分为包被BCMab1抗体的芯片和不包被BCMab1抗体的芯片两组,将60μl、浓度为5 000个/ml的样本液以流速为10 μl/min泵入到两组芯片中.为探讨细胞浓度及流速对捕获率的影响,将细胞浓度为500、5 000和50 000个/ml的样本液,借助注射泵分别以10、15、20、25和30 μl/min的速度泵入到通道内进行筛选.为研究流速及鱼骨结构对芯片捕获靶细胞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芯片,即含有鱼骨结构和未含有鱼骨结构的芯片,二者均包被BCMab1抗体,将60μl细胞浓度为5 000个/ml的样本液,借助注射泵,分别以流速为10、15、20、25和30 μl/min泵人到这两种芯片中.结果 制成的特异性筛选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的微流控芯片,大小为4.0 cmx0.3 cm×0.5 cm.芯片有上下两层,上层为鱼骨样结构,宽50 μm,高45 μm,相邻两个鱼骨结构之间的间距为100~300 μm;下层为微通道,微通道高50 iμm.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包被BCMab1抗体的芯片捕获靶细胞平均(20.8±6.3)个,未含抗体的芯片捕获靶细胞平均(1.2±1.1)个,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速为10μl/min时,含有抗体及鱼骨结构的芯片捕获率为(90.3 ±1.0)%,含有抗体而未含有鱼骨结构的芯片捕获率为(46.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设计的捕获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微流控芯片成本低,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循环肿瘤细胞 特异性筛选 微流控芯片
原文传递
微流控芯片与生物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水雯箐 苏佳 +2 位作者 黄珍玉 黄懿 杨芃原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0-111,99,共13页
本文系统归纳了当前微流控电泳芯片与生物质谱的联用模式。芯片材质涵盖玻璃与高聚物 ,与接口衔接的电离手段包括电喷雾电离 ( 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 MAL DI)。
关键词 联用技术 发展 微流控芯片 生物质谱 电泳芯片 生物大分子 分析
下载PDF
用于分析剪切力和生化因子对细胞联合作用的微流控装置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宗正 覃开蓉 +3 位作者 高争鸣 于苗 刘波 栾永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3-649,共7页
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受其所处的微环境调控,而微环境包含剪切力和生化因子等理化因素。为离体研究胞外微环境剪切力和生化因子对细胞的联合作用,该文基于流体力学和物质传输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包括生化因子入口端A和非生... 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受其所处的微环境调控,而微环境包含剪切力和生化因子等理化因素。为离体研究胞外微环境剪切力和生化因子对细胞的联合作用,该文基于流体力学和物质传输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包括生化因子入口端A和非生化因子入口端B的Y型微流控装置。通过保持入口端A的体积流量率恒定,动态调控入口端B的体积流量率,可在混合通道内提供单纯的动态剪切力、动态剪切力和动态生化因子、以及动态剪切力和稳定的生化因子三种刺激。对混合通道中的非定常层流和Taylor-Aris弥散方程进行数值求解,获得了混合通道内动态剪切力和生化因子浓度的分布,随后利用荧光粉溶液进行了实验验证。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均显示该文设计的微流控装置为进一步研究离体培养细胞在剪切力和生化因子联合刺激下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装置 剪切力 动态生化因子 生物细胞 联合作用
原文传递
On-chip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electrophoresis using modified magnetic microspheres as stationary phase 被引量:2
19
作者 LI Hong LI HaiFang +1 位作者 CHEN ZhiFeng LIN JinMi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2期2287-2294,共8页
A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glass hybrid microchip for on-lin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and electrophoresis separ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The SPE microchannel was crossed to the electrophoresis m... A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glass hybrid microchip for on-lin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and electrophoresis separ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The SPE microchannel was crossed to the electrophoresis microchannel. All the microfluidic channels were etched on the glass substrate. The magnetic microspheres were coated with hydroxyl-terminated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OH) serving as extraction phase,which could be conveniently immobilized into the sample pretreatment channel by magnetic field. The PDMS-OH microspheres were mobilized into and out of the pretreatment channel by injection flow. The 0.1 μmol/L solution of fluorescence isothiocyanate (FITC)-labeled phenylalanine (Phe) was electrically injected into the SPE channel and extracted onto the PDMS-OH microspheres bed. The enriched FITC-labeled Phe was electrically eluted by 9 mmol/L sodium acetate containing 10% acetonitrile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into the electrophoresis channel and then separated. The preconcentration factor could reach 87.5 after sufficient extraction. A linear preconcentration curve was obtained with the initial FITC-labeled Phe concentration ranging from 6 nmol/L to 300 nmol/L (R2=0.9922) with 200 s loading time. The detection limit (S/N=3) for the FITC-labeled Phe was 3 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luidic devic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magnetic MICROSPHERES HYDROXYL-TERMINATED poly-dimethylsiloxane
原文传递
快速分选富集循环肿瘤细胞的微流控芯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晶辉 刘宗彬 +3 位作者 张望 高菊逸 陈艳 徐小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建立三角形微柱确定性侧向位移(DLD)阵列微流控芯片,实现循环肿瘤细胞保持较高细胞活性的、快速的、高回收率分选,提出一种创新的基于细胞尺寸特性的可快速进行循环肿瘤细胞分选的方法。方法 :利用自制的微流控芯片以常见的两种人... 目的:建立三角形微柱确定性侧向位移(DLD)阵列微流控芯片,实现循环肿瘤细胞保持较高细胞活性的、快速的、高回收率分选,提出一种创新的基于细胞尺寸特性的可快速进行循环肿瘤细胞分选的方法。方法 :利用自制的微流控芯片以常见的两种人类乳腺肿瘤细胞为研究对象进行芯片内分选实验,使用具有高速摄像功能的荧光显微镜进行镜下观察及拍摄,收集各出口细胞悬液进行回收率的计算。结果:三角形微柱DLD阵列微流控芯片可实现2 ml/min、95%高回收率对外周血肿瘤细胞分选,三角形微柱DLD阵列微流控芯片的回收率受流速影响较小,在高流速下并未出现回收率大幅度下降。结论 :三角形微柱DLD阵列微流控芯片可实现快速、高回收率的外周血肿瘤细胞分选,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循环肿瘤细胞 确定性侧向位移 分选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