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的基础与路径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建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9,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的时代命题和未来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具备深厚的制度与效能基础,包括: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十年公共文化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的时代命题和未来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具备深厚的制度与效能基础,包括: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十年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不断向新拓展、向内发力、向高跃升,在现代化、均衡化、法治化等方面取得了制度建设的立体化突破;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效能得到全方位提升,使公共文化生活空间更加充实完善、公共文化生活选择更加丰富便捷。而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包容性、精准化、智慧化治理,从而改善结构、优化运行、提升质量应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公共文化治理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与生活 治理效能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新乡贤参与乡村公共治理的实现机制——基于制度与生活视角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易承志 韦林沙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8,共9页
随着城乡融合不断推进,如何提升乡村公共治理的有效性、助力乡村振兴成为热议的话题。在当前乡村公共治理的地方实践中出现了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治理的新路径。目前,学界主要基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展开分析,但在国家与社会的框架下,... 随着城乡融合不断推进,如何提升乡村公共治理的有效性、助力乡村振兴成为热议的话题。在当前乡村公共治理的地方实践中出现了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治理的新路径。目前,学界主要基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展开分析,但在国家与社会的框架下,从制度与生活的视角通过对正式制度与日常生活之间复杂互动过程的细致描述,能为理解我国当前乡村公共治理实践提供有益的补充。文章基于制度与生活的视角,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恩城乡那望屯的实践案例,对新乡贤参与乡村公共治理的实现机制展开分析与研究,发现新乡贤参与乡村公共治理经历了制度的运行化、制度的生活化、生活的制度化等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新乡贤拓展了政府与村民直接沟通的渠道,打通了日常实践经验向正式制度流动的通道,为生活的制度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新乡贤 乡村公共治理 制度与生活
原文传递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制度创新与内在机理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许晓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80,共12页
在党的二十大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制度创新,承载着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使命。基于“制度与生活”的分析框架及六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经验素材,可以发现制度创新的典型探索... 在党的二十大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制度创新,承载着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使命。基于“制度与生活”的分析框架及六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经验素材,可以发现制度创新的典型探索紧紧围绕着“融入群众生活”的主线展开,并具体呈现为从强化村级党建到搭设制度通道再到发起群众动员的发展脉络。“融入群众生活”提升了制度创新的情境适应性与治理有效性,也凸显了群众生活秩序的强大坚韧性与相对独立性。由此,在保证制度尊重群众日常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对转型期农民生活秩序的合理调节,实现制度与生活的辩证统一便构成了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治理 “制度与生活”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从“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公共图书馆制度的研究评述与视角转换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涛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7,共7页
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为认识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文章通过引入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当前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的内容和理论渊源,对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秉持"国家与社会"的基本预设和"解放政治"的话语特征进行检... 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为认识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文章通过引入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当前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的内容和理论渊源,对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秉持"国家与社会"的基本预设和"解放政治"的话语特征进行检视。从"制度与生活"的视角推动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并以民生取向的政治话语、知识信息公平保障的组织场域和公民身份理论来推动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制度 国家与社会 制度与生活 制度分析
下载PDF
生命教育对策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丹 刘晓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从国内外已有的生命教育主题和生命教育对策出发,概述生命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析在生命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应该如何进行生命教育的构想,从而为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借鉴。最终目的在于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生命,珍惜生... 从国内外已有的生命教育主题和生命教育对策出发,概述生命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析在生命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应该如何进行生命教育的构想,从而为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借鉴。最终目的在于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课程 生命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机构 生命教育对策
下载PDF
社区治理解析框架及其规划路径——基于“制度-生活”分析范式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紫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1,共8页
后疫情时代,常态化与创新工作的叠加、"秩序与活力"的平衡对基层治理与社区规划提出了巨大考验。面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理论与规划路径相互背离的困境,本文立足于中微观层面,运用"制度-生活"分析范式,梳理了我国城... 后疫情时代,常态化与创新工作的叠加、"秩序与活力"的平衡对基层治理与社区规划提出了巨大考验。面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理论与规划路径相互背离的困境,本文立足于中微观层面,运用"制度-生活"分析范式,梳理了我国城市社区经历的"管制-管理-治理"三个发展阶段,并建立起"制度-生活"视野下社区治理的解析框架,指出在基层社区中,制度与生活的互动推动了社区中权力的再生产。只有建立起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实现多元参与、找到通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和方法。具体而言,制度应该顺应日常生活的行动逻辑,主动寻求合作;生活主体应通过合理扩大张力空间,推动制度的变迁。基于此,认为社区规划作为导向品质空间的社区治理工具,应当与社区治理的微观机制相结合:首先,在不同介入模式及工作阶段中,社区规划师的角色应当在制度主体、生活主体和第三方之间灵活转换;其次,社区规划路径应当围绕重构社区公共领域展开,通过搭建不同主体间对话协商的平台,促进异质群体的共识形成;最后,社区规划应当依靠"社会逻辑+商业逻辑"建立起社区活力的良性机制,使生活主体从旁观、享受到参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生活 社区治理 社区规划 社区公共领域 后疫情时代
下载PDF
基于“制度—生活”互动的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生成机制——以一个群租房事件的业主维权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其昂 钱志远 孙旭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85-91,共7页
针对城市社区产生的令人困扰的小事,寻找治理机制成为基层政府服务民生及居民自治中常遇的难题。从"依靠制度主体治理"到"自发组织‘别动队’治理"再到"业主与政府的协同治理",业主维权的自主性不断地发... 针对城市社区产生的令人困扰的小事,寻找治理机制成为基层政府服务民生及居民自治中常遇的难题。从"依靠制度主体治理"到"自发组织‘别动队’治理"再到"业主与政府的协同治理",业主维权的自主性不断地发育并获得释放,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社区场域在自上而下"形塑"机制与自下而上"建构"机制的互动过程中,生成了协同治理机制。社区治理创新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制度的层面,应该嵌入到社区治理的场域之中,走进生活主体的实践中,培育和引导生活主体的自主性,在"制度-生活"互动中实现政府与社区的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制度一生活” 自主性 协同治理 业主维权
下载PDF
从里坊街巷到完整社区:我国社区的模式演变、规划实践及趋势展望
8
作者 韩帅 袁奇峰 +1 位作者 李如如 王彦开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3,共10页
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中国社区历史脉络与现代社区演化路径的纵贯研究较为缺乏,作为新时代城乡社区建设行动指南的完整社区亦尚未建立适切的理论框架。为了更系统地剖析从古至今中国社区发展的历史和特点,基于文献研... 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中国社区历史脉络与现代社区演化路径的纵贯研究较为缺乏,作为新时代城乡社区建设行动指南的完整社区亦尚未建立适切的理论框架。为了更系统地剖析从古至今中国社区发展的历史和特点,基于文献研究与规划实践解读,构建一个理解中国社区演进的综合框架:从国家与社会视角分析古今社区的重要模式演变,从制度与生活视角解析建国以来社区的发展转型,从行为与空间视角剖析近年来社区的规划治理实践。鉴于此,文章进一步提出基于“制度—行为—空间”三位一体的完整社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认为,唐宋之际从里坊制到街巷制,表征为传统基层社会从国家中的社会转向社会中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从单位制到社区制,意味着现代社区从国家全能管控转向社会有限自组织;现代社区从单位大院、居住小区到完整社区的转变,表明社区发展的底层逻辑从制度支配生活转向生活倒逼制度生活化。最后,指出完整社区应是公共服务均等、居民生活满意、治理制度良善三个维度高质均衡的城市社会单元,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社区的一种理想图景,希冀对未来社区的理论建构与规划实践有所助益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区 国家与社会 制度与生活 行为与空间 完整社区
下载PDF
民国时期“训育”的本土化实践 被引量:5
9
作者 毛君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自清末废科举、兴新学以来,公立学校肩负起塑造国民的责任,培养目标也用倡导西学理性与人权平等的国民替代了遵从长幼尊卑伦理的子民。教育手段上,学校用分科教学与训育替代了传统融德行修身与知识习得于一体的私塾教化。以不断演变的... 自清末废科举、兴新学以来,公立学校肩负起塑造国民的责任,培养目标也用倡导西学理性与人权平等的国民替代了遵从长幼尊卑伦理的子民。教育手段上,学校用分科教学与训育替代了传统融德行修身与知识习得于一体的私塾教化。以不断演变的中学训育实践为切口,通过"制度—生活"的视角,剖析训育塑造国民德行的具体机制,以及训育在国家化进程中与政治制度、社会礼俗风尚和内部学校日常管理、教师教学和知识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反思20世纪上半叶的公立学校如何在国际局势与传统的双重影响下步入现代化的社会浪潮中,将学生塑造为一名国民,以及国民外显的道德行为和内在的人性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育 国民 德行塑造 制度-生活
下载PDF
从“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体育社会组织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婕婷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6,共6页
通过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体育社会组织的国内外的研究,剖析理论框架与经验现实之间的张力,从研究的视角、问题意识及新近发展几方面总结与审视已有的研究,试图从既有的理论框架与经验现实的张力之中发现新的研究转向,提供可进一步... 通过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体育社会组织的国内外的研究,剖析理论框架与经验现实之间的张力,从研究的视角、问题意识及新近发展几方面总结与审视已有的研究,试图从既有的理论框架与经验现实的张力之中发现新的研究转向,提供可进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组织 国家与社会 制度与生活
下载PDF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共治创新机制--以文化管家杭州样本为案例的考察
11
作者 金瑶 徐珣 《岳麓公共治理》 2023年第2期19-37,共19页
传统的行政吸纳社会与行政吸纳服务存在诸多困境,包含控制与监管、政治动员与包装表演逻辑盛行,对授权对象的偏好性选择所带来的服务流于形式、供需错位、供给能力跟不上治理目标。本文以价值共创为视角,整合了宏观层面的“制度”、中... 传统的行政吸纳社会与行政吸纳服务存在诸多困境,包含控制与监管、政治动员与包装表演逻辑盛行,对授权对象的偏好性选择所带来的服务流于形式、供需错位、供给能力跟不上治理目标。本文以价值共创为视角,整合了宏观层面的“制度”、中观层面的“空间”以及微观层面的“生活”分析框架,以杭州市萧山区“文化管家”为案例进行考察,试图阐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共治创新机制。研究发现制度创新以价值生产的同向叠加生成多层次共同体,通过授权与赋能推动多元主体进行嵌入式共治创新。公共生活通过一系列基于情境化的共同学习、共同感受、共同怀念,对生活主体进行内生激励,进而实现生活场景价值再造。公共空间通过柔化力量融入到政府、市场、社会等场域,实现了对“政-社-民”关系的调整与重塑;以公共性精神与专业性力量促进公共空间共治共建共享的理性价值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 项目制 “制度-生活-空间” 文化管家 共治创 新机制
下载PDF
教育机构促进教师职业素质水平持续发展研究(英文)
12
作者 陈颖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9-83,共5页
:论述教育机构如何促进教师职业素质水平的持续发展。阐述教师职业素质水平的发展这一旧课题在日益变化的新形势下的现实意义及进行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因素。从教师职业素质发展的定义、内容、形式、方法与实践等方面分析与阐述... :论述教育机构如何促进教师职业素质水平的持续发展。阐述教师职业素质水平的发展这一旧课题在日益变化的新形势下的现实意义及进行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因素。从教师职业素质发展的定义、内容、形式、方法与实践等方面分析与阐述如何促进教师职业素质水平的持续发展,指出学校在实施教师职业素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强调从整体上促进教师职业素质水平的持续发展,学校不仅要创造机会让教师接受正规的进修课程,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系列有效的机制、政策,在教师中间创造一种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融洽的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职业素质 发展 教育机构 进修 终身教育
下载PDF
制度美学概念刍议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勇 叶伟斐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1期335-348,561-562,共15页
制度美学的概念由制度与美学组合而成,体现的问题意识是制度与审美的一体互动性,亦即在制度与审美一体互动视野中思考制度与审美的问题,包括制度之美、审美生活的制度建构、审美制度三个层面。制度美学是从社会生存感觉、人性、真理、... 制度美学的概念由制度与美学组合而成,体现的问题意识是制度与审美的一体互动性,亦即在制度与审美一体互动视野中思考制度与审美的问题,包括制度之美、审美生活的制度建构、审美制度三个层面。制度美学是从社会生存感觉、人性、真理、正义等维度思考制度本体,认为审美生活的理念与形式都应体现制度建构的要求,审美生活的合法性在于塑造朝向制度认同建构的社会感觉共同体,美学本身也存在制度问题,既指美学思想的制度化,也指借由审美制度,才可能形成对美与审美的理解以及据以开展的审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美学 制度之美 审美生活的制度建构 审美制度
原文传递
关注“较不利者”——学校制度生活中的利益补偿实践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淳华 杜时忠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7-80,共4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群体中的"较不利者"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群体中的"较不利者"的产生与学校制度生活有着根源性的联系,因此,诉诸制度生活的公正本意是十分必要的。在依照公正原则使学校制度生活全面关注&q...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群体中的"较不利者"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群体中的"较不利者"的产生与学校制度生活有着根源性的联系,因此,诉诸制度生活的公正本意是十分必要的。在依照公正原则使学校制度生活全面关注"较不利者"时,无疑应对那些不幸沦为"较不利者"的学生进行利益补偿。而具体的利益补偿实践可能会面临诸多阻力,为了突破这些阻力,相关的实践举措则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较不利者 偶然性 学校制度生活 公正 利益补偿
原文传递
万能式断路器机构分闸回弹分析及改善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里浩 许文良 《低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8-12,共5页
描述了万能式断路器结构中可能引起的反弹现象,并使用高速摄影和仿真软件对设计进行优化,最终改善了机构的反弹,加快了分闸时间,提高了机构寿命和可靠性。
关键词 万能式断路器 机构反弹 机构寿命
下载PDF
完善农地制度,促进农民增收——基于制度生命周期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柯龙山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00-102,共3页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将制度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变量。同时以与农民关系最为紧密的农地制度为切入点,应用制度生命周期理论,探讨农地制度变迁与农民增收关系。论证农地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农民增收起关键性作用,要不断修正和完善农地制...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将制度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变量。同时以与农民关系最为紧密的农地制度为切入点,应用制度生命周期理论,探讨农地制度变迁与农民增收关系。论证农地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农民增收起关键性作用,要不断修正和完善农地制度,在延续其生命周期的同时,增强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民增收 制度生命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