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触珠蛋白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建达 蔡挺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 分析胸腔积液患者胸液及血清中C 反应蛋白 (CRP)、触珠蛋白 (HP)的水平 ,探讨其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77例不同病因连续入院的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液及血清中CRP、HP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恶性胸液组、良性渗出液... 目的 分析胸腔积液患者胸液及血清中C 反应蛋白 (CRP)、触珠蛋白 (HP)的水平 ,探讨其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77例不同病因连续入院的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液及血清中CRP、HP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恶性胸液组、良性渗出液组和漏出液组的CRP、HP、胸水CRP/血清CRP、胸水HP/血清H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CRP和HP对于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有价值 ,对良、恶性积液也有良好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C-反应蛋白 触球蛋白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原因探讨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创业 周振理 马军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索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早期预警因素和发病原因。方法:回顾210例符合腹部手术后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腹腔感染和肠瘘3种炎性并发症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手术种类、既往手术次数、术后早期炎性指标,来探索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目的:探索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早期预警因素和发病原因。方法:回顾210例符合腹部手术后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腹腔感染和肠瘘3种炎性并发症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手术种类、既往手术次数、术后早期炎性指标,来探索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以肠粘连松解术后发生率最高(53.5%,30/56),既往手术次数增多能显示其具有递增的关系,术后早期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升高常提示机体处于炎性反应阶段。结论:既往手术类型及手术次数是导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因素,但发病原因与手术创伤诱发的腹腔脏器、尤其是小肠的过度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发病原因 炎症反应
下载PDF
NF-κB p65、IκBα、IL-1β mRNA在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其耕 邓永然 +2 位作者 欧雪 刘文其 韦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NF-κB p65、IκBα、白介素(IL)-1βmRNA在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64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和实验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予单次18Gy照射,并于照射后2周、6周、12周、24周末取... 目的:探讨NF-κB p65、IκBα、白介素(IL)-1βmRNA在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64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和实验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予单次18Gy照射,并于照射后2周、6周、12周、24周末取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右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样本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水平,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NF-κB p65、IκBα、IL-1β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HE及Masson染色显示:空白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结构完好,无充血、渗出、水肿等,实验组大鼠照射后早期出现充血、水肿、胶原蛋白渗出、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及肺泡间隔逐渐增厚,之后肺组织纤维化加重、肺泡腔变小、消失。实验组照射后6周、12周、24周的羟脯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均P<0.05)。实验组大鼠照射后各时间点血清IL-1β水平、NF-κB p65、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而IκBα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血清IL-1β水平、NF-κB p65、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在照射后6周升到最高,之后逐渐回落,而IκBα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相反。结论:早期放射性肺损伤NF-κB p65、IL-1β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IκBα表达下调,抑制NF-κB p65、减轻炎症反应可能减缓放射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放射性肺损伤 炎症 NF-ΚB P65 调控
下载PDF
长白山毛樱桃总黄酮对冻伤及炎症相关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成义 邵世和 史玉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77-981,共5页
目的:观察及验证长白山毛樱桃总黄酮(Prunus tomentosa thumb total flavone,PTTTF)对冻伤及炎症相关性的影响。方法:液氮法制兔耳局部冻伤模型,观察PTTTF外用七天对兔耳冻伤的影响。②皮下注射PTTTF,观察PTTTF对小鼠巴豆油耳肿胀和小... 目的:观察及验证长白山毛樱桃总黄酮(Prunus tomentosa thumb total flavone,PTTTF)对冻伤及炎症相关性的影响。方法:液氮法制兔耳局部冻伤模型,观察PTTTF外用七天对兔耳冻伤的影响。②皮下注射PTTTF,观察PTTTF对小鼠巴豆油耳肿胀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10mg/ml PTTTF外用对冻伤兔耳肿胀抑制率为32.52%。②PTTTF剂量大于50mg/kg,对小鼠耳肿胀抑制率大于16.91%(P<0.05),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抑制率大于20.67%(P<0.05)。结论:PTTTF具有显著的抗冻伤和抗炎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樱桃总黄酮 冻伤 炎症
下载PDF
强力霉素滴眼液对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肖启国 刘祖国 +3 位作者 张梅 张志红 姚勇 蒋爱华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评价强力霉素滴眼液对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烧灼睑板腺开口制作干眼模型,术后第6周,随机分为4组,分别不滴药及滴用1%甲基纤维素、0.1%强力霉素、1%甲基纤维素加0.1%强力霉素。用药前后... 目的评价强力霉素滴眼液对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烧灼睑板腺开口制作干眼模型,术后第6周,随机分为4组,分别不滴药及滴用1%甲基纤维素、0.1%强力霉素、1%甲基纤维素加0.1%强力霉素。用药前后定期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等。术后第11周取眼睑、结膜及角膜,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用药前,各组兔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甲基纤维素与强力霉素联合应用组荧光素染色及虎红染色比未用药组轻,结膜杯状细胞密度比未用药组高(P<0.05)。单纯使用甲基纤维素或强力霉素组上述指标与未用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未用药组睑结膜及球结膜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其他组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强力霉素滴眼液可以减轻干眼兔眼表的炎症反应,其与甲基纤维素联合应用对兔蒸发过强型干眼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提示强力霉素对干眼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治疗应用 滴眼液 干眼/药物疗法 炎症
下载PDF
炎症和血栓形成与患者骨折不愈合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建村 秦启燕 费鲜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1133-1134,1152,共3页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在骨折不愈合患者诊治中的意义,以探讨炎症和血栓形成与骨折不愈合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1例骨折患者在骨折治疗前、延迟愈合期以及不愈合期血浆CRP、D-D、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小板聚集率(PA...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在骨折不愈合患者诊治中的意义,以探讨炎症和血栓形成与骨折不愈合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1例骨折患者在骨折治疗前、延迟愈合期以及不愈合期血浆CRP、D-D、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并计算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和阳性百分率。结果:骨折患者从治疗前进展到延迟愈合期以及不愈合期,血浆CRP、D-D、FIB和PAgT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01或P<0.01);并且CRP、D-D、FIB和PAgT在患者中的阳性率也呈升高趋势(P<0.001或P<0.01),各阶段CRP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D-D。CRP与D-D、FIB以及PAgT呈显著正相关(P<0.001或P<0.01)。结论:炎症和血栓形成与骨折不愈合均有密切的关系,血栓形成可能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不愈合 炎症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介导AMPKα1/PGC-1α/GLUT4通路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和炎症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晓龙 高青青 +1 位作者 李博 聂清华 《西部医学》 2020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Rem)介导AMPKα1/PGC-1α/GLUT4通路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和炎症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NC)组15只和糖尿病模型(DM)组60只。NC组饲喂普通饲料,DM组饲喂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Rem)介导AMPKα1/PGC-1α/GLUT4通路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和炎症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NC)组15只和糖尿病模型(DM)组60只。NC组饲喂普通饲料,DM组饲喂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mg/kg)建立DM大鼠模型。将DM大鼠随机分为DM组和DM-Rem高中低剂量组各15只,Rem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经尾静脉泵注Rem 5 min(速率分别为1.6,0.8,0.4μg/kg/min)进行预处理,继续饲喂高脂饲料12周。采用生化分析仪分析血清中TC、TG、HDL及LDL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IL-1β,iNOS,TNF-α水平;试剂盒检测LDH、MDA、SOD水平;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组织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CC,SREBP-1c、CPT-1,PPARγ、Caspase-3、Caspase-9、AMPKα1、PGC-1α、GLUT4的表达。结果与DM组大鼠相比,DM-Rem高中低剂量组大鼠TC、TG、LDL、iNOS、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ACC、SREBP-1c、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心肌组织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且随着剂量升高其水平呈下降趋势,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CPT-1、PPARγ、AMPKα1、PGC-1α和GLUT4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且随着剂量升高其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Rem可能通过调控AMPKα1/PGC-1α/GLUT4信号通路的表达,降低糖尿病AS大鼠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保护心肌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信号通路 血脂 炎症
下载PDF
围手术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剂对全胃切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农 胡续光 +2 位作者 李洪秀 李明君 南今娘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组(实验组,24例)和术后肠内营养组(对照组,24例)。实验组术...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组(实验组,24例)和术后肠内营养组(对照组,24例)。实验组术前5d及术后8d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剂,术前未行常规肠道准备。对照组只在术后给予8d,术前常规行肠道准备。两组患者于术前1d及术后第1天、第8天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IgA、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RP和TNF-α。结果术中见两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较高,随着肠内营养的进行术后实验组增高的更加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CRP、TNF-α水平逐渐降低且同期水平低于对照组,IgA、CD4、CD4/CD8比例逐渐增高且同期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机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期间 肠道营养 免疫 炎症
原文传递
白三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蔡丽娟 杨美雯 +3 位作者 洪芬芳 况晓东 杨建华 杨树龙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80-84,共5页
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由炎性细胞产生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炎性介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其并发症是当今世界导致死亡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炎症反应是AS的一个关键性致病机制。LTs能促使单核细胞趋向血管内皮细胞,... 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由炎性细胞产生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炎性介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其并发症是当今世界导致死亡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炎症反应是AS的一个关键性致病机制。LTs能促使单核细胞趋向血管内皮细胞,并发生黏附和迁移,最后转化为巨噬细胞与泡沫细胞,进一步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激活淋巴细胞以及刺激冠状动脉收缩等,参与AS的病程。LTs也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趋化作用,在启动内皮炎症反应、影响斑块稳定性、导致血管重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 动脉粥样硬化 5-脂氧合酶 炎症
下载PDF
内皮细胞微粒与糖尿病心肌病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轻舟 雷和平 余细勇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内皮细胞激活、损伤、凋亡时,会向细胞外释放内皮微粒,其作为反映内皮细胞功能的新型标记物,在多种病理状态时都有增加。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过程中,内皮损伤、血管再生、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过程都与内皮微... 内皮细胞激活、损伤、凋亡时,会向细胞外释放内皮微粒,其作为反映内皮细胞功能的新型标记物,在多种病理状态时都有增加。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过程中,内皮损伤、血管再生、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过程都与内皮微粒存在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粒 糖尿病心肌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冼乐武 梁宗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大鼠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和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SEN组),每组各20只,两组中又分别设立正常条件通气对照组(EN1组和SEN1组)和致伤... 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大鼠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和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SEN组),每组各20只,两组中又分别设立正常条件通气对照组(EN1组和SEN1组)和致伤通气组(EN2组和SEN2组)。肠内营养采用灌喂的方式进行。于机械通气0、4、24及72 h分别采集血液标本,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血浆TNF-α和IL-6及红细胞膜花生四烯酸(AA)的含量。所有大鼠于机械通气72h后处死,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EN2组大鼠致伤通气24及72 h的CD3+、CD4+、CD4+/CD8+较EN1组和SEN1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EN2组略高于EN1组和SEN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机械通气4及24 h后,EN2组大鼠TNF-α和IL-6明显升高,较其余3组有显著差异(P<0.05),72 h时EN2组有所下降,但仍较其他组高(P<0.05)。而EN1组、SEN1组及SEN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机械通气后4、24、72 h时点EN2组大鼠红细胞膜AA含量下降(P<0.05),SEN2组接近正常水平与EN1组、E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在致伤性机械通气前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能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保护肺组织减轻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长春市冬季大气PM2.5对RAW264.7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12
作者 郑梅竹 坚伟宁 +2 位作者 张薇 范亚军 倪秀珍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长春市冬季大气PM2.5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2016年11月16日至2017年3月18日期间基于空气质量指数的五级及以上雾霾天气采集的长春市大气PM2.5对RAW264.7细胞进行体外染毒,终浓度分别... 目的研究长春市冬季大气PM2.5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2016年11月16日至2017年3月18日期间基于空气质量指数的五级及以上雾霾天气采集的长春市大气PM2.5对RAW264.7细胞进行体外染毒,终浓度分别为0、50、100、200、400μg/ml。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力,用酶标仪测定胞内活性氧(ROS)、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及Ca^2+浓度,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PM2.5染毒浓度为100、200、400μg/ml时,RAW264.7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LDH、ROS水平和Ca^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亦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市冬季重污染大气PM2.5可使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损伤和氧化应激,进而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RAW264.7细胞 炎症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大鼠纹状体炎症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霍洁 张进禄 +1 位作者 董晓燕 郭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60-46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脂多糖诱导的纹状体炎症对大鼠行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研究选用雄性8周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ormal...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脂多糖诱导的纹状体炎症对大鼠行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研究选用雄性8周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ormalsaline,NS)和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组,每组20只,经脑立体定位法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入大鼠双侧纹状体。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w、2W、4w、8w、16W各时间点30min行为,经动物行为轨迹分析软件(ethovisionsoftware)计算30min运动距离和平均运动速度。用药8周、16周麻醉后处死大鼠,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变化,并半定量检测分析TH阳性细胞数量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苯乙酸(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DOPAC)的含量。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在给药后运动距离及速度呈进行性下降,16W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30rain运动距离及平均运动速度均减少约43%。黑质TH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黑质TH阳性细胞随给药时间延长进行性减少,16w时实验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减少了近60%(P〈0.05)。HPLC结果显示8w、16w实验组纹状体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减少分别为35%、56%,与TH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纹状体炎症可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能够模拟出帕金森病行为及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纹状体 黑质 炎症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下载PDF
炎症显像剂^99Tc^m—lomefloxacin的制备及其炎症小鼠模型体内生物学分布
14
作者 刘剑峰 韩建奎 +1 位作者 张超 侯桂华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目的建立^99Tc^m标记洛美沙星(lomefloxacin)的方法,评价^99Tc^m-lomefloxacin体外结合能力和炎症小鼠模型体内生物学分布特征。方法制备^99Tc^m-lomefloxacin并用薄层层析法(TLC)进行鉴定。在标记过程中,研究SnCl2·2H2O、lo... 目的建立^99Tc^m标记洛美沙星(lomefloxacin)的方法,评价^99Tc^m-lomefloxacin体外结合能力和炎症小鼠模型体内生物学分布特征。方法制备^99Tc^m-lomefloxacin并用薄层层析法(TLC)进行鉴定。在标记过程中,研究SnCl2·2H2O、lomefloxacin、pH、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标记结果的影响。测定标记化合物的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和体外细菌特异性结合能力。制备小鼠炎症模型30只,用抽签法分为6组,经尾静脉注入^99Tc^m-lomefloxacin,分别于0.5,1,2,4,6h各处死1组小鼠,取出重要脏器组织测量放射性,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炎症肌肉与正常肌肉放射性比值(T/NT),观察其体内分布特征;另一组行放射自显影,观察显像效果。采用Concise Statistics 10.3软件,组间差异比较行方差分析。结果^99Tc^m-lomefloxacin的标记率和放化纯为97.5%,室温放置6h内标记率和放化纯均〉95%。^99Tc^m-lomefloxacin为脂溶性物质,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结合呈现良好的时间和浓度梯度变化。^99Tc^m-lomefloxaein在炎症模型小鼠体内主要分布于炎症组织及肾、肝、脾中,炎症肌肉与对侧正常肌肉的放射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P〈0.05),T/NT比值峰值为4.07±1.05,给药后2h的显像质量最佳。结论^99Tc^mlomefloxacin标记简单、标记率和放化纯高、稳定性好、体外结合分析和体内生物学分布具有比较理想的炎症显像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美沙星 同位素标记 炎症 放射性核素显像 小鼠
原文传递
金银花的HPLC药效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梁生旺 崔永霞 +1 位作者 王淑美 吴明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89-1493,共5页
目的找出金银花中与抗炎活性成正相关的化学成分,并以此建立金银花的药效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获得金银花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同时选择小鼠耳肿胀抗炎实验测定不同提取部位的药理活性,以线性回归解释化学信息和药理活性的... 目的找出金银花中与抗炎活性成正相关的化学成分,并以此建立金银花的药效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获得金银花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同时选择小鼠耳肿胀抗炎实验测定不同提取部位的药理活性,以线性回归解释化学信息和药理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以甲醇提取部位的药理活性最强,故以此部位的HPLC图谱来制定金银花的“药效谱”。结论采用该方法制定得到的金银花的药效指纹图谱更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抗炎 药效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溃烂病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蔡完其 黄琪琰 《水产学报》 CAS 1986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本文报道了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越冬期间由嗜水产气单孢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引起的溃烂病的病理研究结果。 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变质性炎症。病性部位皮肤炎性水肿、坏死... 本文报道了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越冬期间由嗜水产气单孢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引起的溃烂病的病理研究结果。 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变质性炎症。病性部位皮肤炎性水肿、坏死、脱落。骨胳脱脱核肿大、移行、乃至坏死;肌纤维肿胀及坏死。肝细胞颗粒变性、脂肪变性。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胞浆内充满玻璃样小滴,使细胞界限不清,但胞核仍存在。病灶部位骨胳肌的愈合,是通过形成肉芽组织及再生进行修补,而表皮的愈合则是借助再生予以修补。与健康鱼相比,病鱼的生化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白肌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甘油-3-磷酸脱氢酶(α-GPDH)等同工酶的活性与含量均有显著变化,谱带减少,活性减弱或消失。肌蛋白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溃烂病 组织病理变化 嗜水产气单孢菌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临床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关忠 成军 李早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z1期79-82,共4页
检测 C-反应蛋白 (CRP)是一个古老的检测项目。 2 0世纪 30年代初在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发现 CRP,40年代其特性就已明确 ,5 0年代即被用于活动期风湿病诊断 ,但终因方法学的局限性而被弃之不用。直至 80年代 ,人们明确了 CRP是主要的... 检测 C-反应蛋白 (CRP)是一个古老的检测项目。 2 0世纪 30年代初在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发现 CRP,40年代其特性就已明确 ,5 0年代即被用于活动期风湿病诊断 ,但终因方法学的局限性而被弃之不用。直至 80年代 ,人们明确了 CRP是主要的急性期蛋白 ,且与急性感染、组织损伤等关系密切。 1990年以后 ,随着灵敏的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和新仪器的问世 ,CRP检测结果的定量化、快速化 ,使 CRP临床应用价值又引人注目。本文就 CRP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学以及在临床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提高认识 ,并为国内同行开展定量测定、将 CRP的实验数据更好地转化为临床可用的信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相蛋白 炎症标志物 组织损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急性炎症诱导的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燕 林炳静 胡加亮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8年第1期81-85,共5页
中性粒细胞是第一个到达感染部位的免疫细胞,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白细胞,其活化之后,会释放活性氧(ROS)、颗粒蛋白酶以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络(Neutrophil extracelluar traps,NET),从而达到消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在发生... 中性粒细胞是第一个到达感染部位的免疫细胞,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白细胞,其活化之后,会释放活性氧(ROS)、颗粒蛋白酶以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络(Neutrophil extracelluar traps,NET),从而达到消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在发生急性炎症时,中性粒细胞过度活化,会造成这些杀伤性武器大量释放,除消灭病原体外,还会造成组织损伤。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中性粒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杀伤性武器作为缓解急性炎症组织损伤的药物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急性炎症 活性氧 颗粒蛋白酶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络 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行性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伸 徐有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7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恩再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行性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上饶市立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 目的探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恩再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行性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上饶市立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神经以及止疼药治疗,试验组予以恩再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BDNF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外周血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外周血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再适可以明显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升高患者外周血BDNF水平,可行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微波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3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施建林 江山 王炜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期84-84,87,共2页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治疗组43例给予微波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对照组36例给予微波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牛...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治疗组43例给予微波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对照组36例给予微波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