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无意识:跨文化的深层意识形态机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顾明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共10页
殖民主义虽已成为历史,但殖民化时期产生的精神殖民和知性殖民已经深入到前殖民地文化的各个方面,促成了后殖民时代的文化殖民。文化殖民的核心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无意识。尽管文化无意识是一个产生意识形态的思想机器,但它在本质上是一... 殖民主义虽已成为历史,但殖民化时期产生的精神殖民和知性殖民已经深入到前殖民地文化的各个方面,促成了后殖民时代的文化殖民。文化殖民的核心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无意识。尽管文化无意识是一个产生意识形态的思想机器,但它在本质上是一个中性的文化心理结构,由此产生的意识形态内容会因人种、国别、族群、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等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并对跨文化研究`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对这一深藏不露的文化心理结构进行深度概念性探索,可以为世界范围的去殖民化提供理论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无意识 文化殖民 后殖民 跨文化研究 历史心理机制
下载PDF
少数民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跨文化研究述评及展望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名符 李保臻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8,共6页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数学能力的跨文化研究是我国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从不同的民族视角,对这一研究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未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会呈现如下趋势:研...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数学能力的跨文化研究是我国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从不同的民族视角,对这一研究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未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会呈现如下趋势:研究对象有待拓展;研究方法有待丰富;研究侧重点将会转变;民族文化平等的研究观将成为研究前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理论将逐步完善:研究领域将呈现出“学术争鸣”的良好氛围;研究经验与成果将会更加及时地得到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能力 跨文化研究 数学思维能力 主流文化 展望
下载PDF
走向第二轴心时代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程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39,共8页
当今的时代被称为"第二轴心时代",这意味着这一时代难题的性质在改变,并相应地要求我们改变解决难题的方式,跨文化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跨文化研究是一种不同于之前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的、跨学科的,甚至文化间的比较... 当今的时代被称为"第二轴心时代",这意味着这一时代难题的性质在改变,并相应地要求我们改变解决难题的方式,跨文化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跨文化研究是一种不同于之前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的、跨学科的,甚至文化间的比较研究等的全新方法。跨文化研究有两大特征,即整体主义立场和对话精神。目前呈现出三种跨文化研究进路:以生态等基本生存问题为基础和核心的研究进路;以诸传统的相互对话和共同转变为手段和目标的研究进路;以当代生活为中心进行全新创造的研究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轴心时代 跨文化研究 对话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的缺憾与汉学主义的替代理论 被引量:8
4
作者 顾明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后殖民理论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许多学者发现,后殖民理论虽然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新颖视角,但并不完全适用于跨文化研究,特别是中西研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国学界提出了"汉学主义&q... 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后殖民理论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许多学者发现,后殖民理论虽然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新颖视角,但并不完全适用于跨文化研究,特别是中西研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国学界提出了"汉学主义"这一受东方主义启发但又有别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替代理论。对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政治层面进行反思,可以探讨意识形态和政治批评如何影响学术的客观、中立和公正性,认识后殖民理论在跨文化研究方面的不足,也可理解汉学主义理论为何是一个可以弥补后殖民理论之不足、促进文化自觉和学术创新的可行性替代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东方主义 后殖民理论 汉学主义 意识形态批评 学术客观性 跨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英汉博士学位论文致谢词对比分析及“致谢”文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杨瑞英 郑非比 《中国ESP研究》 2011年第2期40-49,163,共11页
本文比较分析了英汉博士学位论文中致谢词的体裁结构及其反映出的西方和中国有关'致谢'文化的不同特征。研究发现,双方在宏观和微观体裁结构方面均有一定差异。在汉语致谢词中,对导师的感谢一般较长,不但包含学术方面的帮助指导... 本文比较分析了英汉博士学位论文中致谢词的体裁结构及其反映出的西方和中国有关'致谢'文化的不同特征。研究发现,双方在宏观和微观体裁结构方面均有一定差异。在汉语致谢词中,对导师的感谢一般较长,不但包含学术方面的帮助指导,还包括对导师品行人格的赞扬和感谢。但是,在英语致谢词中,对导师的感谢较汉语要短,且仅限于学术方面。此外,英汉语篇在是否给出感谢对象的姓名和感谢的原因方面差异较大。这些差异反映出中西方在感谢文化方面的不同。毫无疑问,认识中英致谢词在体裁结构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对学术英语教和学均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谢词 体裁分析 跨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梭罗自然观的跨文化渊源 被引量:5
6
作者 耿殿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7-82,共6页
梭罗的具有现代生态伦理意义自然观的形成,得益于他将世界多种文化的优秀成果兼容并蓄。从古希腊与罗马田园文学、中国儒家哲学、欧洲浪漫主义思想和美国建国初期农业共和国理想中,他吸取了自然具有审美情趣和道德力量的观点;从德国唯... 梭罗的具有现代生态伦理意义自然观的形成,得益于他将世界多种文化的优秀成果兼容并蓄。从古希腊与罗马田园文学、中国儒家哲学、欧洲浪漫主义思想和美国建国初期农业共和国理想中,他吸取了自然具有审美情趣和道德力量的观点;从德国唯心主义先验论、爱默生超验主义哲学、印度教义和印第安人万物有灵论中,梭罗接受了自然具有精神价值、人与自然应合二为一的观念。此外,以自然史为代表的美国早期自然文学,赋予他认识自然的生态意识和研究自然的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罗 自然观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Semiotics Turning Cross-Cultural 被引量:3
7
作者 Semiotics Turning Cross-Cultural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5年第3期1-12,共12页
Semiotics,mostly as a theory of meaning,has a long history both in China and in the West.Although there had been littl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independent traditions before the 20th century,we can fi nd some in... Semiotics,mostly as a theory of meaning,has a long history both in China and in the West.Although there had been littl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independent traditions before the 20th century,we can fi nd some interest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semiotic thoughts that continue to influence how we conceptualize things today.Contemporary China,for example,is widely seen as being characterized by a Marxist epistemology which was imported from the West,but a close examination shows that this dominant theory of knowledge is as much a product of its own native tradition of ontological realism propounded by Ouyang Jian 17 centuries ago.With the advent of globalization of semiotics in the 20th century,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are now able to take direct advantage of each other’s theoretical resources which often result in new insights critical to the advancement of human knowledge.Two examples of such East-West interaction are Peirce’s trichotomy of signs being appropriated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Qian Zhongshu’s"sides-andhandles theory of metaphor"serving as a critique of the bewildered and bewildering cognitive science championed by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It is in this sense that semiotic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global or cross-cultural on top of its interdisciplinary tradema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OTICS cross-cultural studies ontological realism Peircean trichotomy Chinese scripts vehicular diversity and multivalency cognitive theory of metaphor
原文传递
以异文入饰——唐代长沙窑瓷器阿拉伯文装饰新样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兵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102-108,共7页
长沙窑瓷器以装饰纹样为特色,其阿拉伯文装饰尤为引人注目。这种纹饰是不是阿拉伯文?其阿拉伯文的原意是什么?为何会在长沙窑瓷器装饰中呈现为此种面貌?本文以瓷器装饰中的阿拉伯文为研究对象,从纹饰本体的形式分析入手,对照中西双方现... 长沙窑瓷器以装饰纹样为特色,其阿拉伯文装饰尤为引人注目。这种纹饰是不是阿拉伯文?其阿拉伯文的原意是什么?为何会在长沙窑瓷器装饰中呈现为此种面貌?本文以瓷器装饰中的阿拉伯文为研究对象,从纹饰本体的形式分析入手,对照中西双方现存的阿拉伯文材料,试图对纹饰的释读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通过纹饰比对,尝试解释长沙窑瓷器上阿拉伯文装饰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窑 阿拉伯文装饰 形式分析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苏格兰的中国艺术品收藏
9
作者 谢琛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1期88-95,153,共9页
2017年开始,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与苏格兰境内的36家机构合作,调查了整个区域内的东亚藏品状况,该项目在2020年初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公布了成果。本研究以该调查报告为线索,锁定中国物品大量流入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间段,以不同身份... 2017年开始,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与苏格兰境内的36家机构合作,调查了整个区域内的东亚藏品状况,该项目在2020年初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公布了成果。本研究以该调查报告为线索,锁定中国物品大量流入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间段,以不同身份的藏家为切入点,将这个时期从中国历经迁转来到苏格兰的“藏品”放置于收藏者个体的生命历程以及宏观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重构“藏品”和“收藏者”在历史现场中的身份对于揭示中国和苏格兰这两个地域间的互动,探析中国器物在异域的接受史及其背后的动因,以及描绘苏格兰的历史图景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兰 中国藏品 藏家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叙事研究
10
作者 杨晓梅 杜璇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讲好中国故事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差异是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此提升跨文化意识并采取相应对策对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尤为重要。从跨文化角度来看,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差异是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此提升跨文化意识并采取相应对策对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尤为重要。从跨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叙事内容可选择受众容易接受的素材和叙事侧面,并深挖故事主题;叙事策略可采取柔性叙事、借用外国文化形式、叙事主体多元化等手段,服务于建立有效传播渠道。从跨文化角度研究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可以为中国故事在大众层面传播提供路径选择,有助于中华文明和中国智慧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跨文化 国际传播 叙事
下载PDF
尊重生命 卫生济世:关于“生命哲学”的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地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10,共6页
文章简略概括了西方的生命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依据《世界人权宣言》和《世界宗教议会宣言》,指出当下生命哲学关注的重点应当是人权和生命伦理的普遍实现,强调尊重生命必须与改善人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
关键词 医道 人道 生命哲学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的韵律信息加工:发展研究、影响因素和神经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鹏 胡金生 +2 位作者 李松泽 李琪 于腾旭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86-293,共8页
韵律信息在口语理解中起着关键作用。孤独症儿童存在韵律信息的感知和加工异常,制约日常对话、社交互动,阻碍口语能力发展。分析孤独症儿童韵律信息加工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探讨神经机制方面的加工缺陷。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孤独症儿... 韵律信息在口语理解中起着关键作用。孤独症儿童存在韵律信息的感知和加工异常,制约日常对话、社交互动,阻碍口语能力发展。分析孤独症儿童韵律信息加工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探讨神经机制方面的加工缺陷。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孤独症儿童韵律信息加工与言语发展的相互关系,拓展跨文化背景的韵律加工差异性,以及探讨情绪效价对韵律信息加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韵律信息 神经机制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中英概念隐喻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薇薇 孙启耀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25-127,共3页
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了论述:目前国内外隐喻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概念隐喻的本质、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中英概念隐喻的跨文化研究以及中英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等,我们发现:英汉概念隐喻既有相... 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了论述:目前国内外隐喻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概念隐喻的本质、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中英概念隐喻的跨文化研究以及中英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等,我们发现:英汉概念隐喻既有相同性,也有半相同性,又有完全不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翻译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意境再现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玉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57-60,72,共5页
翻译美学对唐诗英译意境再现有重要的认识和实践指导作用。格式塔心理学对唐诗英译有认识上的指导作用,即审美转换中要注重文本的整体和谐统一,并对微观上的字、词、句、段、篇的转换起制约作用;接受美学和跨文化研究对唐诗英译有实践... 翻译美学对唐诗英译意境再现有重要的认识和实践指导作用。格式塔心理学对唐诗英译有认识上的指导作用,即审美转换中要注重文本的整体和谐统一,并对微观上的字、词、句、段、篇的转换起制约作用;接受美学和跨文化研究对唐诗英译有实践指导作用,即在意境再现中,译者要有对意象和译文读者审美情感和心理的文化考量。翻译美学能有效解决多年来存在的唐诗英译意境再现问题,促进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传播,并提高中国翻译界在世界翻译论坛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翻译美学 格式塔心理学 接受美学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论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跨文化属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强 赵雅祺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9-84,共6页
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被视为显学,但是其研究范围应该如何界定?学科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答,成为研究中的一个明显不足。本人认为,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研究,是从文化比较视角对中国共... 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被视为显学,但是其研究范围应该如何界定?学科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答,成为研究中的一个明显不足。本人认为,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研究,是从文化比较视角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再研究,这正是该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国内传统中国共产党研究重要补充的根本所在。明确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跨文化属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有利于进一步聚焦研究重点,也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研究范式。但与此同时也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主要是国外与海外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文化与立场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 跨文化研究 属性
下载PDF
走出英语中心主义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宁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2期55-61,共7页
如果说从1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设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算起,作为一门准学科领域的文化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50年了,虽然在本世纪初该中心由于种种原因而关闭,但并没有在实质上影响文化研究在其他国家的发展。当前文化研究已经从一个跨... 如果说从1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设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算起,作为一门准学科领域的文化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50年了,虽然在本世纪初该中心由于种种原因而关闭,但并没有在实质上影响文化研究在其他国家的发展。当前文化研究已经从一个跨越学科界限的反体制和具有批判性特征的准学科领域,逐步发展演变为跨越语言和文化传统界限的一个风靡全球的研究领域,它在不同的民族/国别与当地的地方文化发生碰撞和融合,最终产生出一种不同于原体的变体,这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足资我们参考借鉴。文化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跨文化研究,并以自己的研究实绩得到国际学界的认可。这充分说明,传统的英语中心主义的文化研究模式应该转变成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研究。在这方面,中国的文化研究学者应大有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英语中心主义 中国 消费文化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的生态文学审视——评《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
17
作者 杨思琪 《阴山学刊》 2021年第6期52-55,104,共5页
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时间不长,但其根脉复杂,现有研究虽然对生态文学的表里有所厘清,但尚未在中西对照中阐述生态文学的共性问题。《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以全球视野对中国生态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审视,通过... 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时间不长,但其根脉复杂,现有研究虽然对生态文学的表里有所厘清,但尚未在中西对照中阐述生态文学的共性问题。《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以全球视野对中国生态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审视,通过对中西生态文学的全面观照、直面生态写作的精神互动、构建多维的生态文学图景,深入探究中西生态文学在发展进程中的精神互动与文化对话,从而寻求中国生态文学在时代话语之下的文学定位和身份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跨文化研究 全球视野 《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罗伯特·莱顿的《艺术人类学》:学术价值与理论拓展--当代艺术人类学论坛第24期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向芳 李修建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42-147,共6页
英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莱顿因其40年前所著《艺术人类学》一书而蜚誉全球,并在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此前,该书已有两版中译本,均为国内学者了解艺术人类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启蒙并引导大批学者在理论实践中探索中国艺... 英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莱顿因其40年前所著《艺术人类学》一书而蜚誉全球,并在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此前,该书已有两版中译本,均为国内学者了解艺术人类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启蒙并引导大批学者在理论实践中探索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道路。新译本在借鉴、吸收前人译介经验的基础上,不仅针对性地做出提升,更在翻译形式、风格方面有所突破,为领域内研究者更为精确地了解莱顿及其著作,提供了又一经典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莱顿 《艺术人类学》 小型社会的艺术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对精神科医生了解程度的中英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廉串德 郑日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51-754,共4页
目的:考察人们对精神科医生的了解程度,比较中国、英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方法:采用Williams(2001)的问卷进行调查,中国被试97名,英国被试165名。结果:在训练时间方面,正确选择的比率是,中国被试心理专业学生25%、非心理专业学生22%,... 目的:考察人们对精神科医生的了解程度,比较中国、英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方法:采用Williams(2001)的问卷进行调查,中国被试97名,英国被试165名。结果:在训练时间方面,正确选择的比率是,中国被试心理专业学生25%、非心理专业学生22%,英国被试普通民众5%、心理专业学生31%;在入院途径方面,英国心理专业学生选择“自己”的比例(55%)显著高于中国被试(34%)(X2=4.17,P<0.05),而中国选择“亲属”的比例(83%)显著高于英国(45%)("2=15.26,P<0.001);在治疗方面,中英被试都高比率地选择了精神科医院(中国92%的心理专业学生和46%的非心理专业学生;英国95%的心理专业学生和68%的普通民众),中国学生选择“药片”(93%)和“注射”(70%)的比率显著高于英国学生(分别74%,18%,X2=5.98,P<0.05;X2=28.28,P<0.001),英国对“咨询”的选择(94%)显著高于中国(34%)(X2=42.67,P<0.001)。结论:中英被试对精神科医生的了解程度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它同时进一步支持了民众对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科医生了解程度有限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公众认知 中英对比研究 精神科医生
下载PDF
“跨文化”——一个新的文艺理论创新平台与新空间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国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在全球化声浪中, 中国文艺美学的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必须很好地总结历史经验, 以新的姿态迎接挑战。该文对于中国文艺美学状态进行了深刻分析, 指出进行理论建设必须警惕批评界的“泡沫”, 注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跨... 在全球化声浪中, 中国文艺美学的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必须很好地总结历史经验, 以新的姿态迎接挑战。该文对于中国文艺美学状态进行了深刻分析, 指出进行理论建设必须警惕批评界的“泡沫”, 注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跨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艺理论 文化交流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