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概念框架探讨 被引量:23
1
作者 胡最 闵庆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32-1645,共14页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过相应的数字化保护探索还相对缺乏。本文就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内涵、主要内容与关键技术等开展探讨:①数字化可以丰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为相关部门的决策...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过相应的数字化保护探索还相对缺乏。本文就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内涵、主要内容与关键技术等开展探讨:①数字化可以丰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促进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②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主体内容包括粮食与生计安全、农业生物多样性、地方和传统知识体系、文化与信仰和社会组织、景观与美学特征;③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包括多粒度时空数据对象分析与处理、云计算与服务、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对建设目标、标准以及示范性应用等的研究,同时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并明确其地位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智慧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框架 主体内容 关键技术
原文传递
学科体系结构及其概念建模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洪星 徐东平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5年第5期58-60,共3页
提出学科体系结构的概念,分析该体系结构内的各种元素及元素之间的联系。用扩展的实体—联系方法描述学科体系结构的概念模型。
关键词 学科体系结构 EER模型 概念建模 知识体 课程体系 培养计划 教学法
下载PDF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卓越教师投入性学习能力培养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小娟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8-37,共10页
"投入性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投入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指个体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对象中,并使复杂的学习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并使优秀学习者区分于众人的最具本质... "投入性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投入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指个体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对象中,并使复杂的学习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并使优秀学习者区分于众人的最具本质特征的关键能力。为改善卓越师范生学习状态,应着力培养其投入性学习能力。采用积极的情绪管理、概念体重构、真实的任务导向型研究性学习等策略,是自我决定论理论给我们的重要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决定理论 卓越教师 投入性学习能力 概念体 解构
原文传递
礼与身体:中国礼文化的具身认知观及其启示 被引量:9
4
作者 叶浩生 黎晓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1-176,共6页
身体不仅是文化的符号或载体,也是文化实践的实施者。中国礼文化,在历史上其影响的力度深远、范围广泛。礼不止旨在使君子的德心良知扎根于身体本身,更是在建构社会伦理制度的过程中使礼本身蕴涵的人文精神产生对全社会人类心智与行为... 身体不仅是文化的符号或载体,也是文化实践的实施者。中国礼文化,在历史上其影响的力度深远、范围广泛。礼不止旨在使君子的德心良知扎根于身体本身,更是在建构社会伦理制度的过程中使礼本身蕴涵的人文精神产生对全社会人类心智与行为的教化作用。本文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对中国传统礼文化进行心理学的科学剖析,揭示礼的具身含义,为中国本土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构建与研究取向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礼文化 概念隐喻 身体空间 社会建构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建筑与人体的隐喻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梁海燕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15,共6页
概念隐喻不是语言的专利,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无处不在.建筑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人深层的思想和心理也必须利用许多的建筑隐喻.中外的建筑文化差异很大,但是基本的人性相同,所以建筑中所应用的基本概念隐喻也是相同的... 概念隐喻不是语言的专利,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无处不在.建筑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人深层的思想和心理也必须利用许多的建筑隐喻.中外的建筑文化差异很大,但是基本的人性相同,所以建筑中所应用的基本概念隐喻也是相同的.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建筑与人体的隐喻关系.从语言中的隐喻理论入手,结合西方建筑心理学和生物学分析了建筑隐喻的必要性和建筑与人体隐喻的合理性,以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人体隐喻.汉字、中医和风水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代表,最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找到建筑与人体隐喻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中国传统建筑 人体 建筑心理学 中国文化
下载PDF
艺术的“去物质化”与身体的“去物质化”——新媒体艺术中的观念、技术与身体
6
作者 赵炎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2期84-100,共17页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新媒体艺术中的“去物质化”问题。首先追溯了观念艺术中“去物质化”这一理论来源及其内涵;接着从观念、技术和身体三个角度讨论了新媒体艺术“去物质化”的不同层次;进而,通过赛博格身体、虚拟性和具身性问题探讨新...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新媒体艺术中的“去物质化”问题。首先追溯了观念艺术中“去物质化”这一理论来源及其内涵;接着从观念、技术和身体三个角度讨论了新媒体艺术“去物质化”的不同层次;进而,通过赛博格身体、虚拟性和具身性问题探讨新媒体艺术中的主体性问题;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讨论了当代新媒体艺术中去物质化与去主体性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观念艺术 去物质化 主体性 技术 身体
下载PDF
基于温度图式的英语概念隐喻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东华 《肇庆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1-74,92,共5页
温度图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意象图式,在英语概念系统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基于温度图式的英语概念隐喻表达,可以通过4个温度范畴投射到8个隐喻领域:疾病、色彩、兴趣与注意力、人或事物的活动程度、情感、社会地位、危险与... 温度图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意象图式,在英语概念系统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基于温度图式的英语概念隐喻表达,可以通过4个温度范畴投射到8个隐喻领域:疾病、色彩、兴趣与注意力、人或事物的活动程度、情感、社会地位、危险与压力、知识理解力,从而为下列假说提供佐证,即人类通过具体的身体经验来隐喻性地理解和构筑抽象的思维、情感、态度等概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图式 概念隐喻 身体经验
下载PDF
基于CAE的概念车身轻量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佘威 朱梅云 何桂姣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8年第4期57-58,97,共3页
基于智能化CAE技术,对汽车概念车身轻量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VCD技术、全参数化技术、基于模板的快速建模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促进了概念车身轻量化技术的发展;而且,概念车身轻量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推进汽车车身减重、低能... 基于智能化CAE技术,对汽车概念车身轻量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VCD技术、全参数化技术、基于模板的快速建模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促进了概念车身轻量化技术的发展;而且,概念车身轻量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推进汽车车身减重、低能耗、零CO_2排放、无污染等国际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车 车身轻量化 智能CAE 全参数技术
下载PDF
Conceptual Modular Design of Auto Body Frame Based on Hybrid Optimization Method 被引量:1
9
作者 Yonghong Zhao Changsheng Wang +3 位作者 Huanquan Yuan Yongcheng Li ChunlaiShan Wenbin Hou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0年第1期351-376,共26页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ystematic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modular design for conceptual auto body frame by hybrid optimization method.A modified graph-based decomposi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utilized to genera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ystematic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modular design for conceptual auto body frame by hybrid optimization method.A modified graph-based decomposi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utilized to generate an optimal BIW assembly topo model composed of“potential modules”.The consistency constraint function in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is extended to maximize the commonality of modules and minimize the performance loss of all car types in the same product family simultaneously.A novel screening method is employed to select both“basic structures”and“reinforcement”modules based on the dimension optimiz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elements and the optimal assembly mode;this allows for a more exhaustive modular platform design in contrast with existing methods.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for the modular design of three conceptual auto body types in the same platform to validate its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based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consistency constraint function modular design conceptual auto body
下载PDF
《易》的本体、工夫和境界——马一浮的易学建构及其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虎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7,共9页
在现代学术转型的背景下,马一浮的“六艺论”系统建构了“六经皆理”的思想体系。作为六艺论的整体纲领和根本原理,马一浮的易学思想直承伊川、朱子,同样具足了其六艺论的系统性特质,可以在“本体”“工夫”“境界”的理论框架中得到深... 在现代学术转型的背景下,马一浮的“六艺论”系统建构了“六经皆理”的思想体系。作为六艺论的整体纲领和根本原理,马一浮的易学思想直承伊川、朱子,同样具足了其六艺论的系统性特质,可以在“本体”“工夫”“境界”的理论框架中得到深切著明的呈现。他建构了理本体的易学本体论、以言行为中心的学易工夫论和易道十大的境界论。马氏易学彰显了易学在六艺之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会通了宋明理学和经学两大学术传统,并在儒佛会通的视域下理性、系统地统合且呈现了中国哲学的根本性义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马一浮 本体 工夫 境界
原文传递
概念隐喻学视角下汉法肢体谚语对比分析——以“心”(Coeur)为例
11
作者 贾秀英 侯百耕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5-17,22,共4页
概念隐喻学作为隐喻学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将其应用于汉法肢体谚语的研究是可行的。肢体谚语是很生动的语言集合,根据概念隐喻学的核心理论,即源域与目标域之间隐射关系,肢体谚语中的源域是与身体有关的词汇,目标域是人或与人有关的行为... 概念隐喻学作为隐喻学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将其应用于汉法肢体谚语的研究是可行的。肢体谚语是很生动的语言集合,根据概念隐喻学的核心理论,即源域与目标域之间隐射关系,肢体谚语中的源域是与身体有关的词汇,目标域是人或与人有关的行为,通过肢体与这些行为的相似性把人类的情感表达出来。汉法两国谚语中都有很多与"心"(coeur)有关的谚语,本文从概念隐喻学的角度分析"心"(Coeur)这一形象所具有的隐喻意义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并探究其文化内涵的异同,从而使我们对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学 肢体谚语
下载PDF
“足”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12
作者 庄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5-60,共6页
身体或者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之一。就人类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而言,身体或者器官的隐喻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足"在形成概念、理解事物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汉日语言比较的视角... 身体或者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之一。就人类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而言,身体或者器官的隐喻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足"在形成概念、理解事物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汉日语言比较的视角,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人体隐喻化的三大分类,就"足"的隐喻认知的基本特点来展开研究,并尝试揭示出两种语言环境下"足"这一词汇的隐喻运行机制的异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人体隐喻 认知
下载PDF
轿车参数化分析模型的构造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兰凤崇 陈吉清 林建国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给出了基于三箱式轿车结构共性的参数化分析模型,并根据车身概念设计的流程和特点构建了概念设计阶段的车身开发平台,实现了轿车参数化分析模型和车身开发平台的信息集成,使设计人员可以在统一的操作环境下基本实现对汽车车身概念设计... 给出了基于三箱式轿车结构共性的参数化分析模型,并根据车身概念设计的流程和特点构建了概念设计阶段的车身开发平台,实现了轿车参数化分析模型和车身开发平台的信息集成,使设计人员可以在统一的操作环境下基本实现对汽车车身概念设计过程的控制。系统实现了车身早期开发CAD与CAE的集成,提高了结构方案选择的效率和结构设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方法 概念设计 车身开发 有限元 信息集成
下载PDF
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在客车概念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崔岸 王龙山 兰凤崇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0-715,共6页
通过分析客车概念开发阶段车身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的作用和特点 ,研究利用简化的参数化分析模型进行早期结构方案优化分析的方法 ,并针对实例客车概念开发 ,以提高整车刚度、降低车身骨架自重为目标 ,进行优化分析的应用研究。优化结果... 通过分析客车概念开发阶段车身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的作用和特点 ,研究利用简化的参数化分析模型进行早期结构方案优化分析的方法 ,并针对实例客车概念开发 ,以提高整车刚度、降低车身骨架自重为目标 ,进行优化分析的应用研究。优化结果对于客车概念开发阶段的方案确定及后续车身结构详细设计具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概念开发 车身结构优化 参数化模型
下载PDF
概念车身框架结构的多变量截面参数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涛 左文杰 +2 位作者 徐天爽 郭桂凯 赵世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398,428,共6页
建立了由Timoshenko梁单元、Mindlin四边形板单元及接头单元构成的概念车身框架结构简化模型,并对该复杂结构进行了参数优化。为简易求解,将梁单元的力学特性参数转为截面几何变量,以梁单元、板单元截面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车身框架... 建立了由Timoshenko梁单元、Mindlin四边形板单元及接头单元构成的概念车身框架结构简化模型,并对该复杂结构进行了参数优化。为简易求解,将梁单元的力学特性参数转为截面几何变量,以梁单元、板单元截面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车身框架质量最小、刚度最大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Pareto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算例表明:经过有限代进化,所有个体全部落入可行域内,并最终找到较优解;优化后的模型车身质量减轻,刚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车身 框架结构优化 多变量截面 Pareto遗传算法
下载PDF
升力体外形设计的代理模型优化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珍铭 丁运亮 刘毅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35-1444,共10页
面向飞行器概念设计提出了一种将类型函数/形状函数变换技术与代理模型技术及全局优化算法相结合,实现升力体外形多目标优化的设计策略。类型函数/形状函数变换技术能够通过调整少量尺寸参数或类型函数/形状函数控制参数衍生出多种设计... 面向飞行器概念设计提出了一种将类型函数/形状函数变换技术与代理模型技术及全局优化算法相结合,实现升力体外形多目标优化的设计策略。类型函数/形状函数变换技术能够通过调整少量尺寸参数或类型函数/形状函数控制参数衍生出多种设计构型。选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完成实验设计,将径向基函数作为近似方法构建代理模型,并通过序贯采样后验策略改善代理模型拟合优度。在Ma 6,迎角20°设计点处搭建了升力体简化外形的气动分析代理模型。应用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实现了以升阻比和容积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的折衷优化,得到包含一系列改进设计方案的Pareto-解集,其中,各构型目标响应相对实际分析值误差均在6.1%以内,表明该方法既可以通过代理模型大幅提升设计效率,降低应用全局优化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又能够得到满足概念设计精度需要的设计方案,有利于概念设计中定量高效地实现多个设计目标的折衷优化,明确飞行器外形修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概念设计 升力体 类型函数/形状函数 代理模型 多目标优化 气动外形优化
下载PDF
基于主断面刚度优化分配的车身正向概念设计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子建 周小龙 +1 位作者 田海豹 吕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7-843,共7页
提出了基于刚度优化分配的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流程。根据车身结构拓扑与刚度分布紧密关联和相互影响的特点,提出了车身刚度链设计方法。建立了基于梁单元的车身简化模型,确定了18个主断面位置,建立了以主断面为节点的车身刚度链数学模型... 提出了基于刚度优化分配的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流程。根据车身结构拓扑与刚度分布紧密关联和相互影响的特点,提出了车身刚度链设计方法。建立了基于梁单元的车身简化模型,确定了18个主断面位置,建立了以主断面为节点的车身刚度链数学模型。针对车身刚度分布问题,研究了基于车身刚度链的整体刚度优化分布方法,建立了车身弯曲刚度优化分布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确定了各主断面的材料分布。与已有近似标杆车CAE模型的刚度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刚度优化分布方案的合理性以及车身刚度链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概念设计 简化模型 车身刚度链 刚度优化分配
下载PDF
Multipoint optimization on fuel efficiency in conceptual design of wide-body aircraft 被引量:8
18
作者 Xiao CHAI Xiongqing YU Yu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99-106,共8页
Aircraft conceptual design optimizations that maximize the performance at a design condition (single-point) may result in designs with unsatisfying off-design performance. To further improve aircraft efficiency unde... Aircraft conceptual design optimizations that maximize the performance at a design condition (single-point) may result in designs with unsatisfying off-design performance. To further improve aircraft efficiency under actual flight operations, there is a need to consider multiple flight conditions (multipoint) in aircraft conceptu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A new strategy for multipoint optimizations in aircraft conceptual desig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 wide-body aircraft is taken as an example for both single-point and multipoint optimizations with the objective of maximizing the specific hourly productivity. Boeing 787-8 flight data was used in the multipoint opti- mization to reflect the tru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design from the multipoint optimization has a 7.72% total specific hourly productivity increase of entire flight mission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baseline aircraft, while the increase in the total specific hourly productivity from the single-point optimal design is only 5.7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sults of single-point and multipoint optimization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good option to further improve aircraft efficiency by considering actual flight conditions in aircraft conceptu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craft conceptual design Fuel efficiency Multiple missions OPTIMIZATION Wide-body aircraft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mass prediction in conceptual design of blended-wing-body aircraft 被引量:4
19
作者 Wensheng ZHU Zhouwei FAN Xiongqing Y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2455-2465,共11页
The Blended-Wing-Body(BWB) is an unconventional configuration of aircraft and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configuration for future commercial aircraft.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conceptual design of a BWB aircraft is s... The Blended-Wing-Body(BWB) is an unconventional configuration of aircraft and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configuration for future commercial aircraft.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conceptual design of a BWB aircraft is structural mass prediction due to its unique structural fea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ructural mass prediction method for conceptual design of BWB aircraft using a structur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empirical calibrations. The total BWB structural mass is divided into the ideal load-carrying structural mass, non-ideal mass, and secondary structural mass. Structur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are used to predict the ideal primary structural mass, while the non-ideal mass and secondary structural mass are estimated by empirical methods. A BWB commercial aircraft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procedure of the BWB structural mass prediction method. The predicted mass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BWB aircraft is presented, and the ratios of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 mass to the Maximum TakeOff Mass(MTOM) are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ratio of the fuselage mass to the MTOM for the BWB aircraft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for a conventional commercial aircraft, and the ratio of the wing mass to the MTOM for the BWB aircraft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for a conventional aircr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craft conceptual design Blended-Wing-body Finite element method Mass predictio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原文传递
仿鸟扑翼飞行器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栋 朱紫文 宋笔锋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6-91,共36页
仿鸟扑翼飞行器(BIFMAVs)在飞行效率、隐身性和机动性上有巨大发展潜力,是一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微型飞行器。本文主要回顾了近20年来BIFMAVs的研究发展历程,对其总体设计方法、气动分析方法、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和飞行动力学... 仿鸟扑翼飞行器(BIFMAVs)在飞行效率、隐身性和机动性上有巨大发展潜力,是一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微型飞行器。本文主要回顾了近20年来BIFMAVs的研究发展历程,对其总体设计方法、气动分析方法、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和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指出了各项技术的特点、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对BIFMAVs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对仿鸟扑翼飞行器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的综合评述可为后续从事该方面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鸟扑翼飞行器(BIFMAVs) 总体设计 驱动系统 多体动力学 控制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