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语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朝永 邵志洪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使役概念表达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典型使役事件的临摹或概念化。英汉语对使役概念的表达存在不同的词汇化模式。英语倾向于由使役动词本身实现使役意义,侧重词汇手段;而汉语则倾向于在附加语中表达使役意义,侧重句法手段。英汉语使役概... 使役概念表达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典型使役事件的临摹或概念化。英汉语对使役概念的表达存在不同的词汇化模式。英语倾向于由使役动词本身实现使役意义,侧重词汇手段;而汉语则倾向于在附加语中表达使役意义,侧重句法手段。英汉语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模式研究表明,在使役概念的语义范畴内,英语使役表达的词汇化程度较高,而汉语则相对较低,这一认识对语际翻译与外语教学有着重大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役概念 使役动词 词汇化模式
下载PDF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汉语致使结构的习得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常辉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本文通过翻译任务考察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致使结构的习得。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汉语分析型致使结构的习得较好、较早,但由于他们的汉语水平及学习阶段较低,因此他们对汉语形态型和词汇型致使结构的掌握较差;母语(英语)促进了汉... 本文通过翻译任务考察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致使结构的习得。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汉语分析型致使结构的习得较好、较早,但由于他们的汉语水平及学习阶段较低,因此他们对汉语形态型和词汇型致使结构的掌握较差;母语(英语)促进了汉语分析型致使结构的习得,但严重阻碍了与由英语心理使役动词构成的致使结构相对应的汉语结构的习得。文章最后还探讨了研究结果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结构 使役动词 母语 对外汉语教学
原文传递
使役动词及其句型结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天宇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6-59,共4页
 使役动词及其句型结构是英语的基本特色之一。英语中,部分名词或形容词可转化或派生为使役动词。部分不及物或及物动词可用作使役动词。使役动词句型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使役动词后接施事宾语,另一种是使役动词后接宾语加宾语补语。
关键词 使役动词 句型结构 英语 语法 宾语补语 施事宾语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词典》零形使动词条研究
4
作者 杨旭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1,共9页
从构式网络角度对零形使动现象(如“端正态度”)进行考察,发现它与“使/令/让”字句、动补结构、“X化”和异干替代构成现代汉语的使动构式库,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得到不同表征;形式上又与作格用法、及物用法、应动用法等共享... 从构式网络角度对零形使动现象(如“端正态度”)进行考察,发现它与“使/令/让”字句、动补结构、“X化”和异干替代构成现代汉语的使动构式库,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得到不同表征;形式上又与作格用法、及物用法、应动用法等共享动宾结构,故需结合严格的形式、意义标准即“N_(客体)+V→N_(致使者)+V+N_(被致使者)或‘把/被’字句”进行区分。文章最后指出《现代汉语词典》零形使动词条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 使动 构式 零形使动
下载PDF
作格交替语言类型使役性溯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宗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59,共4页
作格交替是作格动词最为重要的语言类型特征。本文通过对使役句的类型研究,将作格动词及物性特征的来源解释为使役动词致使特征的转化。在此基础上,从论元结构、客体变化、核心语义、题元角色和语义终点性5个维度分析作格交替过程中语... 作格交替是作格动词最为重要的语言类型特征。本文通过对使役句的类型研究,将作格动词及物性特征的来源解释为使役动词致使特征的转化。在此基础上,从论元结构、客体变化、核心语义、题元角色和语义终点性5个维度分析作格交替过程中语言类型的特点变化,从而探究英汉作格交替的语言类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役动词 作格交替 语言类型学
原文传递
汉语被动标记语法化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凤霞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6-162,176,共7页
汉语的被动标记由于历时阶段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态貌,而且,来源不同,语法化机制等也就不同。历时上,被动标记消长更迭,经历了由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发展演变规律。"于""为"由于使用频率高而成为被动... 汉语的被动标记由于历时阶段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态貌,而且,来源不同,语法化机制等也就不同。历时上,被动标记消长更迭,经历了由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发展演变规律。"于""为"由于使用频率高而成为被动标记;"见""被""吃(喫)""蒙"源于"遭受""蒙受"义而虚化为被动标记;"使役"义动词"叫(教)""让",在适宜的句法环境中,可虚化为被动标记;而"给予"义动词"给"经"容任""容让"义发展为使役句式并在此基础上转表被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被动标记 语法化 “于” “为” 遭受义动词 使役义动词 给予义动词
原文传递
使役动词的中动语态和它的工具语义角色 被引量:2
7
作者 汤斌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96-100,共5页
工具语义角色可以在使役动词的中动语态语句中作主语。工具语义角色在使役动词的中动语态语句中担任主语的原因以及这类工具语义角色实现其特殊语用功能的方式值得探讨。
关键词 工具语义角色 使役动词 中动语态 非使役化 语用功能 英语
下载PDF
英语使役动词误用和习得困难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小萍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59-65,共7页
梳理英汉语的使役形式和分类,分析大学英语学生使用英语使役动词的常见错误和使役动词习得的主要困难。分析显示过度使用make类使役链接动词的使役结构为中国学生的多发错误,集"外部动因"和"状态变化"于一身的心理... 梳理英汉语的使役形式和分类,分析大学英语学生使用英语使役动词的常见错误和使役动词习得的主要困难。分析显示过度使用make类使役链接动词的使役结构为中国学生的多发错误,集"外部动因"和"状态变化"于一身的心理使役动词的使用以及认知和行为使役动词的"状态被动语态"(statal passive)be+V-ed+prep用法是中国学生误用的重灾区。误用和习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英汉差异、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混淆以及英语的"浓缩性现象",针对使役动词的误用和习得困难提出了应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役动词 误用 英汉差异
下载PDF
The Overuse of the All Purpose Word Make by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9
作者 王蓓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7期273-276,共4页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a phenomenon that can be frequently observed in Chinese college learners writing and speaking—the overuse of an all-purpose verb:make.This overproduction can be broadly classified into two typ...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a phenomenon that can be frequently observed in Chinese college learners writing and speaking—the overuse of an all-purpose verb:make.This overproduction can be broadly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make+noun+to do and make+object+complement.The former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In Chi nese,the word category is very flexible depending on the context.By contrast,in English word category can be changed by affixing.For the overproduction of the structure:make+object+complement,three contributing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Firstly positive inter-language transfer is one of them.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causative construction in Chinese“shi+object+complement and the counterpart in English“make+object+complement”leads to the overproduction.Secondly exam-taking strategies tempt Chinese students to adopt“make+object+complement”to avoid making mistakes in the exam.Finally,for lack of causative verbs stocks in Chinese,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avoid using other causative verbs in the realization of causative construction in their writing and speaking in Engl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sative verbs OVER production inter-language transfer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
下载PDF
论致使动词与起始动词的独立生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阚哲华 《嘉应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7-111,共5页
致使-起始交替动词的句法生成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致使是起始的使役化和起始是致使的去使役化,两种解释都有许多反例。独立生成论则由于其假定致使-起始交替动词虽是同根生但彼此互不依赖,解决了生成语义学遗留下来的一些句法和... 致使-起始交替动词的句法生成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致使是起始的使役化和起始是致使的去使役化,两种解释都有许多反例。独立生成论则由于其假定致使-起始交替动词虽是同根生但彼此互不依赖,解决了生成语义学遗留下来的一些句法和语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动词 起始动词 独立生成
下载PDF
普通话儿童致使动词终结义的习得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金虹 禤倩映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1-391,共21页
本文考察3岁和5岁的普通话儿童是否接受使用致使动词与完整体标记词“了”连用的句子描述零结果“未终结”事件。在汉语中,致使动词有单语素(如“杀”)和动结式(如“杀死”)两种形式。研究采用真值判断任务,分别测试三种不同结构的致使... 本文考察3岁和5岁的普通话儿童是否接受使用致使动词与完整体标记词“了”连用的句子描述零结果“未终结”事件。在汉语中,致使动词有单语素(如“杀”)和动结式(如“杀死”)两种形式。研究采用真值判断任务,分别测试三种不同结构的致使动词:i)单语素;ii)动结式;iii)单语素+“好几次”。结果表明,对能描述两种事件完成情况(终结+未终结)的单语素致使动词,普通话儿童很难达到成人般准确的理解,因为这个理解依赖上下文,需要成熟的语用推理能力。在没有明显的语言形式提示或触发(例如与“好几次”连用)的情况下,普通话儿童很难消除这个隐涵的事件终结义。5岁儿童已经较好地掌握动结式的终结蕴含,但可能因为习得的过度概括趋势,把终结蕴含推至单语素形式。3岁组则有不少儿童接受用动结式完整体形式的句子表述未终结事件,这种习得行为给著名的致使动词“终结义习得悖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从普通话儿童角度做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动词 终结义 未终结 终结义习得悖论 语用能力
原文传递
英语作格结构中的动词研究
12
作者 南潮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作格动词(反向使役动词)是潜在及物动词,通过非使役化,由原生使役动词转化而来的非宾动词,属于派生的不及物动词。与原生非宾动词不同,非使役化压制了及物动词的外部题元,使其施事角色要么隐形存在,要么显形地成为降级题元,充当介词补语。
关键词 使役动词 原生非宾动词 派生非宾动词 作格动词
下载PDF
英语专业学生MAKE短语偏向性使用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晓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65-67,共3页
实证调查了南京理工大学英语专业学生MAKE短语的使用情况,文化背景差异、使役知识缺乏和学习态度不端正是MAKE短语偏向性使用原因。结果发现学生偏向使用MAKE短语、直接使役动词掌握薄弱、某些词汇错误率高以及倾向使用替代词等多种现... 实证调查了南京理工大学英语专业学生MAKE短语的使用情况,文化背景差异、使役知识缺乏和学习态度不端正是MAKE短语偏向性使用原因。结果发现学生偏向使用MAKE短语、直接使役动词掌握薄弱、某些词汇错误率高以及倾向使用替代词等多种现象。据此,文章对特定的动词进行了分析。从英语教学材料、英语老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出建议,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准确地学习使役用法,减少中国式英语,促进应用型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役动词 MAKE短语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山东栖霞方言伴随义介词及其来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翠香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2-96,共5页
山东栖霞方言伴随义介词有四个语音形式:"和[x?44]""和[xuo44]""囗[xu?n44]"和"囗[xuη44]"。文章在栖霞方言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联系汉语史及其他方言的语言事实证明,栖霞方言的伴随义介词有三... 山东栖霞方言伴随义介词有四个语音形式:"和[x?44]""和[xuo44]""囗[xu?n44]"和"囗[xuη44]"。文章在栖霞方言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联系汉语史及其他方言的语言事实证明,栖霞方言的伴随义介词有三个来源:其中的"和[x?44]"为普通话影响的结果;"和[xuo44]"是由词义为拌合、连同的动词"和[xuo44]"语法化而来;"囗[xu?n44]""囗[xuan44]"是由使役动词"唤[xuan44]"语法化而来。这一语言事实可为学界有关伴随义介词的其中一个来源为使役动词"唤"的观点提供方言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义介词 使役动词 栖霞方言
下载PDF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15
作者 庄凤生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1-92,共2页
连动式 ,兼语式两种汉语句型与相似的英语句型 ,有它们的异同之处 ,比较这些异同之处 ,并将这种比较贯穿于教学当中 ,对中学英语的语法教学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中学 英语教学 语法教学 连动式句型 兼语式句型 汉语语法
下载PDF
一百多年前上海话的使役、被动标记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素娥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283-305,共23页
一百多年前西儒上海话文献中使役动词类型较丰富,但因语义或句法结构限制未演变为被动介词,仅给予动词'拨'经历了'给予义>致使义/容许义>非自愿容许义>被动义'的语义演变过程以及主语省略、受事话题化前移的... 一百多年前西儒上海话文献中使役动词类型较丰富,但因语义或句法结构限制未演变为被动介词,仅给予动词'拨'经历了'给予义>致使义/容许义>非自愿容许义>被动义'的语义演变过程以及主语省略、受事话题化前移的句法操作,发展为被动介词。因此上海话被动标记词源的选择也说明,汉语南方方言被动标记更普遍选择给予动词源,而北方更常选择使役动词源,是因为使役动词词义在南北方言中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话 使役动词 被动标记 不平衡性
原文传递
动词壳理论下使役动词后to的省略
17
作者 张蕾蕾 贺龙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1-95,共5页
动词壳理论认为所有动词短语的深层结构都是由一个实义动词加一个外壳组成。动词壳的中心词是一个抽象的表原因的轻动词C,此轻动词吸收小句中to的特征导致小句谓词to的省略。使役动词后小句谓词省略to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语法现象。动词壳... 动词壳理论认为所有动词短语的深层结构都是由一个实义动词加一个外壳组成。动词壳的中心词是一个抽象的表原因的轻动词C,此轻动词吸收小句中to的特征导致小句谓词to的省略。使役动词后小句谓词省略to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语法现象。动词壳理论充分合理地解释了使役动词后小句谓词to被省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役动词 to 的省略 动词壳理论
下载PDF
英汉致使动词对比研究
18
作者 赵箫宇 《科教文汇》 2014年第20期97-98,共2页
本文对英汉致使动词在意义与形式分类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意义方面来看,致使动词包括主观致使动词与客观致使动词两部分,从形式方面来看,致使动词包括派生性致使动词与非派生性动词两部分。本文主要以英汉致使动词意义方面的... 本文对英汉致使动词在意义与形式分类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意义方面来看,致使动词包括主观致使动词与客观致使动词两部分,从形式方面来看,致使动词包括派生性致使动词与非派生性动词两部分。本文主要以英汉致使动词意义方面的词语特征、句法特征与形式方面的派生、转换为切入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动词 意义 形式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近代汉语使役动词及其相关的句法、语义结构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美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105,共10页
近代汉语使役句中使役动词主要有:令、遣、使、教、著、放等,因之构成的并列复合词有:令使、使令、令教、教令、遣放、放教、著令等,它们原本都有特定的意义,因为常作兼语式的第一个动词(“NP1+V1[使/令/遣]+NP2+V2”中的V1),使其具体... 近代汉语使役句中使役动词主要有:令、遣、使、教、著、放等,因之构成的并列复合词有:令使、使令、令教、教令、遣放、放教、著令等,它们原本都有特定的意义,因为常作兼语式的第一个动词(“NP1+V1[使/令/遣]+NP2+V2”中的V1),使其具体意义逐渐虚化,最后变成纯粹的“致使、使让”的使役义。它们产生和使用的时间先后不一,其中“令、使、遣、教”在秦汉时已用,“教、交、著”等在唐宋时常用,“叫、让”字句在明清时才逐渐使用。“使”、“令”、“遣”等其原始义即为命令、派遣义的动词,“教、交、著、叫、让”等用作“使令、使役”义则引申途径较为曲折,因而在使役句中,所表的使役强度在语义、语用上强弱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使役动词 使役句 语义结构 句法
原文传递
关于古汉语“使动”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月婷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使动用例或变读或不变读,有些是可以用规则解释的:1)自主、不及物、动作动词,有使动用法,无使动异读;2)自主、及物、动作动词,在"使动"异读后,语义为致事主语使施事宾语发出某个动作;3)不自主、不及物、状态动词,在"使动... 使动用例或变读或不变读,有些是可以用规则解释的:1)自主、不及物、动作动词,有使动用法,无使动异读;2)自主、及物、动作动词,在"使动"异读后,语义为致事主语使施事宾语发出某个动作;3)不自主、不及物、状态动词,在"使动"异读后,语义为致事主语使当事宾语具有某种状态。上两种"使动"异读,其原词及变读词的具体句法语义皆有不同,且有些用例可以兼有这两种"使动"异读。鉴于此,当对这两种"使动"予以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使动 异读 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