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商周与山东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学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2-337,共6页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东。商王朝时期 ,商王南庚、阳甲曾都于奄 ,据考证 ,当时的奄就在山东兖州、滕州一带。据甲骨文记载 ,商末帝辛时曾“征夷方” ,结合青铜器铭文可知其具体路线为兖州———新泰———青州———潍坊。西周时期 ,山东有许多重要封国 ,齐国、鲁国之外 ,还有纪国、莱国、滕国等等。到了春秋时期 ,各地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开始疏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夏商周断代工程 奄国 诸侯国 夷夏关系
下载PDF
略论北京昌平白浮M2墓主人身份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建业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8,共3页
随葬较多兵器的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女性墓葬M2,当属于商遗民性质的燕国墓葬,墓主人可能为燕国女将军。其中随葬的少量北方系兵器可能是其与北方民族打仗时缴获,并不能作为其为狄人女首领的证据。
关键词 北京 白浮墓葬 燕国
原文传递
关于孤竹的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苗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6-80,共5页
孤竹的地理位置起初应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在商代晚期则将其领域扩大到大凌河流域;从民族属性来看,他是华夏族殷族的一支,其文化是殷文化的组成部分。自西周始,孤竹成为燕国的附庸,其后居民分别融入东胡及燕人中。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作... 孤竹的地理位置起初应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在商代晚期则将其领域扩大到大凌河流域;从民族属性来看,他是华夏族殷族的一支,其文化是殷文化的组成部分。自西周始,孤竹成为燕国的附庸,其后居民分别融入东胡及燕人中。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作为"殷遗"的孤竹,曾将殷人的文化因素注入东胡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和燕文化之中,为彼时东胡与燕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竹 殷商 燕国 东胡 文化交融
下载PDF
考古出土文物所见燕国地名考 被引量:8
4
作者 后晓荣 陈晓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37,共4页
传世文献中有关燕国地名的记载很少,难窥其全貌;但是考古出土的战国时期燕国文物中涉及地名的资料不少,因而为研究燕国地名提供了重要史料。本文主要利用考古文物资料,结合文献,考证战国时期燕国的相关地名,以补史书之缺佚。
关键词 燕国 文物 县邑 考证
下载PDF
匽侯铜器与燕国早期世系 被引量:7
5
作者 曹斌 康予虎 罗璇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6,共7页
关于燕国早期世系,传世文献语焉不详。本文借助对西周时期匽侯铜器的辨析来重新梳理燕国的早期世系,本文认为召公留守王室一支的世系可以排定为:召公—召仲—召伯父辛—伯宪(伯穌)—召伯,对应的前三代燕侯分别为匽侯克、匽侯旨以及某位... 关于燕国早期世系,传世文献语焉不详。本文借助对西周时期匽侯铜器的辨析来重新梳理燕国的早期世系,本文认为召公留守王室一支的世系可以排定为:召公—召仲—召伯父辛—伯宪(伯穌)—召伯,对应的前三代燕侯分别为匽侯克、匽侯旨以及某位不知私名的匽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国 召公 匽侯铜器 世系
全文增补中
周代燕与辽西族群的互动
6
作者 苗威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2-51,151,共11页
西周初年推行的“大封建”,奠定了“天下”的基本格局。诸侯的封地内各有族群,凝聚与融合成为侯国蕃屏周的前提。其中,燕的势力抵达辽西,孤竹等族皆从属于燕侯。伴随着西周势微,燕亦衰落,并逐渐淡出辽西,退居今北京一带,至春秋时期已经... 西周初年推行的“大封建”,奠定了“天下”的基本格局。诸侯的封地内各有族群,凝聚与融合成为侯国蕃屏周的前提。其中,燕的势力抵达辽西,孤竹等族皆从属于燕侯。伴随着西周势微,燕亦衰落,并逐渐淡出辽西,退居今北京一带,至春秋时期已经变得相当弱小。齐桓公北伐,为燕提供了回归辽西的复兴机会,然而却遭遇已经威服了辽西诸族的东胡的阻扼,双方频有交锋,燕昭王时击走东胡,使其在辽西的经营进入新的阶段。燕在辽西的进出,一方面反映了华夏族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另一方面体现了诸族在辽西的共生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辽西 朝鲜 山戎
下载PDF
燕下都东城隔墙辨析及城市格局的新认识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宏振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2,共11页
东周燕国都城之一的燕下都,由东西双城构成,其中东城北部近五分之一处又修建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将东城分割为南北不对称的两个区域(图一)。这一布局一般被认为是燕下都城市格局的重要特征之一,但隔墙的具体年代并无确切的考古证据,因... 东周燕国都城之一的燕下都,由东西双城构成,其中东城北部近五分之一处又修建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将东城分割为南北不对称的两个区域(图一)。这一布局一般被认为是燕下都城市格局的重要特征之一,但隔墙的具体年代并无确切的考古证据,因此曾受到一些质疑。事实上,无论以宏观角度观察,还是从考古遗存相对关系的细节方面探究,燕下都东城隔墙在整个城区格局中都显得有些突兀,与城区诸多建筑元素显得不够协调。因此,燕下都东城隔墙的确切年代和建筑性质,以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等问题,均需要作进一步的考证与辨析。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问题的探索将直接影响到对燕下都城市格局已有的判定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下都 东城隔墙 燕国 赵国 战国晚期
原文传递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粮食作物与储藏
8
作者 李爱玲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2,共10页
粮食是国家生存的保障,贮藏粮食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十分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是著名的旱作农业区。燕国主要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粟、黍、菽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麦、麻等处于从属地位,而粮食作物的种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粮食是国家生存的保障,贮藏粮食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十分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是著名的旱作农业区。燕国主要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粟、黍、菽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麦、麻等处于从属地位,而粮食作物的种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燕人多用石制的杵、臼、磨盘、磨棒对谷物去皮脱壳,战国时期石磨极可能已经被使用。燕国的储粮方式多样,贮藏技术较高,主要通过障侯城堡、窖穴、仓廪进行大规模的贮藏,容器多用于临时贮存。“右廪”是燕国重要的储粮和管理机构,同时兼具制器功能。司徒极可能主管燕国农业,下设直接管理仓廪的官员。粮食作物的多样化和大规模的储粮成为燕国备荒、备战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燕国 粮食作物 谷物加工 储藏与管理
下载PDF
从考古发现看西周燕国殷遗民之社会状况 被引量:6
9
作者 任伟 《中原文物》 2001年第2期55-59,共5页
本文利用考古及金文、文献资料,对燕国的殷遗民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燕国对殷遗民采取的是安抚、利用政策,其中的一部分殷遗贵族仍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但大多数殷遗民成为燕国平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燕国 考古发现 遗民 贵族 西周 文献资料 社会状况 金文 组成部分
原文传递
说燕国泉货面文的所谓“明”字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岩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先秦古泉货文字的研究中,被称作"明刀"的燕国刀币,其面文是不是明字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赞同朱活先生把燕国泉货面文释为妟的观点,认为郾字可以写作,妟与匽是可以相互通用,燕泉货面文是妟字的异体,它的字义为安。
关键词 刀币 燕国 明字刀 泉货面文
原文传递
战国时期燕国农业的多种经营
11
作者 李爱玲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3,共7页
自然环境和区位特点为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畜牧业是燕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颇受重视。战国时已有专门饲养牲畜的苑囿,规模和数量均十分可观,在制骨业、皮革业和殉牲中均有体现。燕人广泛种植经济林,枣、栗种植呈现出规模化和专业化的... 自然环境和区位特点为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畜牧业是燕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颇受重视。战国时已有专门饲养牲畜的苑囿,规模和数量均十分可观,在制骨业、皮革业和殉牲中均有体现。燕人广泛种植经济林,枣、栗种植呈现出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态势,多植于园圃或野外,果实以备充饥外,亦成为重要之商品;燕国蚕桑业久负盛名,地桑和高干桑已被普遍种植,尤以地桑为最。渔猎经济是燕国农业的重要补充,渔业生产趋于完善,极可能已人工养鱼;皮甲胄的制作多以野生动物皮为主,饲养牲畜之皮为辅。多种经营使农业资源获得充分的开发利用,土地、人力和畜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在维持农业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提升了御灾能力,加快了农业的商品化,推进了农业的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燕国 多种经营 畜牧业 果树种植业 渔猎
下载PDF
从家庭到民族国家:论延安时期小说创作的家国伦理
12
作者 赵文森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17,共7页
五四时期,新文学对封建家庭的纲常伦理持一种激烈的否定态度,而“出走家庭”的娜拉也成为了风尚一时的文学典型。这种“个人主义”的反抗由于缺乏动摇社会制度的力量,很快就陷入了僵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庭与个人的矛盾让位于家庭与... 五四时期,新文学对封建家庭的纲常伦理持一种激烈的否定态度,而“出走家庭”的娜拉也成为了风尚一时的文学典型。这种“个人主义”的反抗由于缺乏动摇社会制度的力量,很快就陷入了僵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庭与个人的矛盾让位于家庭与抗战的矛盾,因此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需要重新肯定家庭的作用:“救亡”的叙事将对家庭的反抗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出走家庭”必须与“保卫国家”结合起来。在这套话语框架中,不再受到压迫的个体却仍然在家庭和抗战的之间顾此失彼。因此,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不但需要超越五四式反抗的盲目和任性,同时需要对新的裂隙进行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小说 家庭 民族国家 娜拉
下载PDF
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出土玉器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学晨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57,68,共6页
本文在对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玉器进行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对西周燕国玉器的使用制度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燕国在西周早期,以组玉佩和葬玉为代表的与礼制相符的用玉制度已见端倪,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琉璃河 西周 燕国 玉器
原文传递
简论严歌苓的海外移民小说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佳桐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严歌苓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享誉海内外的华文作家之一,90年代初,严歌苓随丈夫移民美国,异乡的漂泊经历使得严歌苓对于生命有了更深的体会感悟,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表现移民生活状态的海外移民小说。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严歌苓海外移民小说... 严歌苓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享誉海内外的华文作家之一,90年代初,严歌苓随丈夫移民美国,异乡的漂泊经历使得严歌苓对于生命有了更深的体会感悟,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表现移民生活状态的海外移民小说。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严歌苓海外移民小说的表现内容:一是从移民的底层生活入手,对边缘人物在异域空间中生存的困境、情感的迷失,心灵的孤独进行深入的揭示和表现;二是聚焦人性的反抗意识,看夹缝中的小人物如何通过他人的救赎或自我的救赎在绝境中突围。最后通过前两部分内容的分析,探究作者在新移民小说边缘生活的描写中寄予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弱者的人文关怀,也有对于人性真善美、对自由平等的美好希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移民小说 生存状态
下载PDF
孤竹姓氏与都邑变迁新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华 杜勇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43,共15页
孤竹是商周时期隶属中央王朝的一个古老方国。其国族既不姓墨胎,亦非姜姓或子姓,很可能是任姓竹氏,为黄帝后裔。所用文字和礼制多与商周王朝相类,当是一个遥居北方的华夏古国,不宜以游牧民族视之。在商代,孤竹可能族居于辽西喀左地区,... 孤竹是商周时期隶属中央王朝的一个古老方国。其国族既不姓墨胎,亦非姜姓或子姓,很可能是任姓竹氏,为黄帝后裔。所用文字和礼制多与商周王朝相类,当是一个遥居北方的华夏古国,不宜以游牧民族视之。在商代,孤竹可能族居于辽西喀左地区,西周成康以后则迁至今河北卢龙县西北,非如《括地志》所言在卢龙县南。武王克商之后,孤竹国与中央王朝的政治关系似有不谐,但仍然保持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的地位,是西周统一贵族国家的成员国之一。春秋初期,曾与山戎、令支一道反对燕侯对北疆的治理,因而受到齐桓公的大举征伐,孤竹国从此消失于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竹 任姓 卢龙 燕国
原文传递
燕齐圜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兴林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3期30-33,共4页
战国晚期燕国和齐国铸行的方孔圆钱在形制、钱文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二国之圜钱联系密切。燕国圜钱的铸行晚于齐国,在币值的分等和铸造技术等方面也不如齐国进步。齐国圜钱为三等币值,燕国为二等币值;齐币已使用当时先进的叠铸技术... 战国晚期燕国和齐国铸行的方孔圆钱在形制、钱文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二国之圜钱联系密切。燕国圜钱的铸行晚于齐国,在币值的分等和铸造技术等方面也不如齐国进步。齐国圜钱为三等币值,燕国为二等币值;齐币已使用当时先进的叠铸技术,而燕币的铸造尚不见此法的应用。可以认定燕国圜钱是受到齐国圜钱的影响后产生的,这同齐襄王退燕以前燕国刀币对齐国货币强烈影响的态势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国 燕国 圜钱 战国
下载PDF
燕国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的官僚机构和封君制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华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6-9,共4页
本文以战国时期燕国的政治制度为考察重点,恪守王国维首倡的“二重证据法”,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重点梳理了该时期燕国的官僚机构(官职、爵秩、俸禄)和封君制度。
关键词 燕国 政治制度 战国 官僚机构 封君
下载PDF
复调叙事和叙事解构:《酒国》里的虚实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西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88-90,共3页
《酒国》在莫言的长篇小说序列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小说采用三线并进的复调叙事策略,使用多种文体参与故事的结撰,并进行了独特的小说中套小说、人物参与叙事、作家进入故事成为人物的文本叙事试验,营造了虚实相生的叙事效果,这种叙事... 《酒国》在莫言的长篇小说序列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小说采用三线并进的复调叙事策略,使用多种文体参与故事的结撰,并进行了独特的小说中套小说、人物参与叙事、作家进入故事成为人物的文本叙事试验,营造了虚实相生的叙事效果,这种叙事策略具有典型的"元小说"、文体杂糅和狂欢化叙事的文本特征,其叙事实验的独特价值及其巨大的文化隐喻所具有的文化、精神批判价值,具有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酒国》 复调叙事 叙事解构
下载PDF
辽阳博物馆藏战国铜鼎铭文补释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合肥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9-120,共2页
辽阳博物馆收藏了一件1993年在辽阳市东电四公司出土的战国铜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9期刊发了铜鼎的照片和铭文。李智裕先生对铜鼎铭文作了很好的讨论。我们在李智裕先生讨论的基础上对铜鼎铭文作进一步的释读,我们认为铭... 辽阳博物馆收藏了一件1993年在辽阳市东电四公司出土的战国铜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9期刊发了铜鼎的照片和铭文。李智裕先生对铜鼎铭文作了很好的讨论。我们在李智裕先生讨论的基础上对铜鼎铭文作进一步的释读,我们认为铭文中的"成"读为"宛城",与燕玺中的"宛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铜鼎铭文 燕国 宛城
原文传递
析安徽屯溪出土的“五柱器” 被引量:2
20
作者 齐韶花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7-94,共8页
屯溪M1出土的两件五柱器,脊上有五等距锥体,脊下为一圆角方座,这一造型,酷似南宋初期宋伯仁所画之"柷梅"。从文献学的角度考据,宋儒的乐器"柷"全盘接受自汉儒,而文献与考古两项都指证,周礼之中并无乐器"柷&quo... 屯溪M1出土的两件五柱器,脊上有五等距锥体,脊下为一圆角方座,这一造型,酷似南宋初期宋伯仁所画之"柷梅"。从文献学的角度考据,宋儒的乐器"柷"全盘接受自汉儒,而文献与考古两项都指证,周礼之中并无乐器"柷",则荀子钩沉回来的"柷"是否来自商礼?回答是肯定的。周礼对商礼有承袭也有割舍,具体到音乐上来,则周礼割舍了商礼中的巫祝文化,因此而放弃了商礼中巫祝用于候风、辨音的法器,也就是音官手中用于礼起、音始的乐器"柷"。而安徽屯溪之所以出现被周礼抛弃的古老乐器"柷",正是遭到周王朝灭杀的殷商贵胄南逃过江后,在吴越地区对殷商礼、乐器的青铜再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柱器 商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