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献章诗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俞燕 王珍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陈献章不但在思想方面由程朱理学转向心学,成为明代心学的开山之人,而且在文学方面也由"抑情"转向"重情",成为晚明文学发展史上诗风转捩的发轫人物。陈献章引以"心"为本体,以自得之法直叩自然的哲学观念... 陈献章不但在思想方面由程朱理学转向心学,成为明代心学的开山之人,而且在文学方面也由"抑情"转向"重情",成为晚明文学发展史上诗风转捩的发轫人物。陈献章引以"心"为本体,以自得之法直叩自然的哲学观念入诗学,形成了诗抒性情、诗尚雅健、宗自然和以诗传道的诗学思想。这种心学思想与文学形式的相互交融不仅呈现出了一种诗学意义上迥异流俗的审美体验,还呈现出了一种价值追求意义上洒脱自如的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心学思想 诗学思想 诗学境界
下载PDF
稻盛和夫的“心学”
2
作者 钟放 《日本学论坛》 2007年第2期88-92,共5页
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深受西方的影响。但是,通过考察可以发现,稻盛和夫等很多日本企业家的经营哲学还是和东方传统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企业经营需要哲学”这个命题出发,探讨了“心学”与稻盛哲学的关系,分析了京瓷公司员工... 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深受西方的影响。但是,通过考察可以发现,稻盛和夫等很多日本企业家的经营哲学还是和东方传统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企业经营需要哲学”这个命题出发,探讨了“心学”与稻盛哲学的关系,分析了京瓷公司员工凝聚力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盛和夫 经营哲学 心学
下载PDF
教育学如何关照人的幸福——基于教育学成为“心事之学”的思考
3
作者 张金运 张立昌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8-12,共5页
教育学如何关照人的幸福,既是时代精神对教育学的呼唤,也是其作为人学立场上的价值承诺。追求幸福作为人类永恒的主题,根本属于精神世界的探寻范畴。而近现代以来,教育学发展关注的是"心智"的培养,注重了工具理性的价值旨趣,... 教育学如何关照人的幸福,既是时代精神对教育学的呼唤,也是其作为人学立场上的价值承诺。追求幸福作为人类永恒的主题,根本属于精神世界的探寻范畴。而近现代以来,教育学发展关注的是"心智"的培养,注重了工具理性的价值旨趣,采取了碎片化的视角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塑造了无比繁荣的知识图景。作为"心智之学"的教育学有利于确定性知识的建构和形塑专业化的教育行为,却忽视了对"心事"的关注,即当下的教育学忽视了其作为"心事之学"的重要一维。基于"心事之学"的教育学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教育中的事实知识,而应是教育中的命运知识,以彰显解放理性的价值旨趣对可能生活的筹划。要实现对幸福的关照,教育学需要通过解放理性旨趣、整体的视角和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来重塑教育学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心智之学 心事之学 人的幸福
下载PDF
《玉禅师》佛缘探微
4
作者 王彦明 于素祥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3期77-83,共7页
徐渭《四声猿》之《玉禅师翠乡一梦》,明显受到佛教的熏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具体而言,受过哪些经典或宗派的影响,影响若何,学界则多语焉不详。我们通过对徐渭生平的考察及剧本解读发现,此剧就题材来源而言,受到明代广为流行的《楞严... 徐渭《四声猿》之《玉禅师翠乡一梦》,明显受到佛教的熏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具体而言,受过哪些经典或宗派的影响,影响若何,学界则多语焉不详。我们通过对徐渭生平的考察及剧本解读发现,此剧就题材来源而言,受到明代广为流行的《楞严经》等佛教经典的影响;就剧本主旨而言,则蕴含着作者对当时广为盛行的心学及禅宗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禅师》 楞严经 禅宗 心学
下载PDF
晚明徐渭的书画转型及其心学背景
5
作者 范美俊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中晚明的徐渭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一位开天辟地的创新性人物,他的书画是在怎样的社会大环境与小环境中形成的,历代的研究者往往多从结果中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内在原因。本文简述了徐渭书画转型性特征,并试图找出造成这一形... 中晚明的徐渭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一位开天辟地的创新性人物,他的书画是在怎样的社会大环境与小环境中形成的,历代的研究者往往多从结果中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内在原因。本文简述了徐渭书画转型性特征,并试图找出造成这一形式转型的各种动力因素所在,认为哲学上的心学转型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书画转型 心学
下载PDF
王阳明以心学解《易》内在理路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彭鹏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89-95,共7页
阳明如何运用其心学理论诠释易学,其易学具有何种心学特色的问题,学界鲜有关注。本文通过以阳明"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卜筮者,不过求决狐疑,神明吾心而已"的观点为入点,探析阳明以心学解易的内在理路,... 阳明如何运用其心学理论诠释易学,其易学具有何种心学特色的问题,学界鲜有关注。本文通过以阳明"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卜筮者,不过求决狐疑,神明吾心而已"的观点为入点,探析阳明以心学解易的内在理路,认为其体现为以"致良知"为准则,以解答易学基本问题为形式,以"良知"、"吾心"为核心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易》 卜筮 良知
原文传递
共产党人“心学”的三维解读
7
作者 蒯正明 冀虹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7,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共产党人“心学”这一重大命题。共产党人“心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深刻的生成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是根本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共产党人“心学”这一重大命题。共产党人“心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深刻的生成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是根本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成功探索是重要的思想实践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学思想是宝贵的精神哲学资源。共产党人“心学”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学思想历史性的创新与超越,对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教育理论、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人“心学” 党性修炼 党性教育 党性修养
下载PDF
中华文化的修行之道与生命智慧 被引量:1
8
作者 漆思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9-96,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儒道释等修行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道德根基。弘扬中华传统修行文化,可以开启人的善根和慧根,涵养德性,启发悟性,增长智慧。面对当代精神危机,可以据此建构当代中华文化的生命观,有益于世道的改善和人心的净化。对...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儒道释等修行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道德根基。弘扬中华传统修行文化,可以开启人的善根和慧根,涵养德性,启发悟性,增长智慧。面对当代精神危机,可以据此建构当代中华文化的生命观,有益于世道的改善和人心的净化。对儒道释等修行之道的阐发,可以揭示中华修行文化蕴含的生命智慧,促进当代中国心学的构建,并对当代的道德重建和信仰追寻有所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修行之道 心学 生命观 生命智慧
下载PDF
共产党人“心学”的理论内涵、文化渊源及修养路径
9
作者 张凯作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8-33,共6页
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内容是党性教育,具体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初心和使命、加强组织纪律性和加强作风建设等方面。共产党人的“心学”继承了传统心学的立志观、“心即理”思想和自省精神,而在性质、... 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内容是党性教育,具体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初心和使命、加强组织纪律性和加强作风建设等方面。共产党人的“心学”继承了传统心学的立志观、“心即理”思想和自省精神,而在性质、内涵、目标和路径方面则对传统心学有所超越。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需要学深悟透党的基本理论、加强道德修养以及完善制度规范体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有助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人的“心学” 党性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与明代心学在心性修养上的相通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心宁 黄时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272-7275,共4页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被称为“医之始祖”,除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进行探讨外,还对心性修养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心学是关于心性修养的学问,明代心学是心学集大成的时期。文章尝试从医学和哲学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对《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被称为“医之始祖”,除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进行探讨外,还对心性修养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心学是关于心性修养的学问,明代心学是心学集大成的时期。文章尝试从医学和哲学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对《黄帝内经》和明代心学重要观点的比较,发现两者在心性修养上具有相通性。具体可以将心性修养划分为观内、少欲、定心、拥德、真乐5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特征。对这些特征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发挥心性修养的当代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不啻是当今物欲充斥社会的一剂心灵治愈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明代心学 心性修养 相通性
原文传递
浅析陶渊明《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的无我之境
11
作者 郭放彩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8-89,92,共3页
陶渊明在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展示了自我远离世俗名利轨道的悠闲心态,为个体生命的存在作出新的诠释,同时,再现了诗人的"自然哲学",即个体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全诗建构出物我两忘的美学境界。
关键词 自然哲学 田园 心远 无我之境
下载PDF
童心哲学史论——古代中国人对儿童的发现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93,共12页
中国的童心主义哲学有悠远的历史。从先秦老子、孟子,经由宋明心学,到泰州学派的罗汝芳,尤其是到李贽那里,童心主义成熟起来,而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学说。李贽的下狱自戕,标志着童心主义所肩负的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使命在中国遭遇挫败。... 中国的童心主义哲学有悠远的历史。从先秦老子、孟子,经由宋明心学,到泰州学派的罗汝芳,尤其是到李贽那里,童心主义成熟起来,而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学说。李贽的下狱自戕,标志着童心主义所肩负的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使命在中国遭遇挫败。童心主义与西方现代学说多有可会通之处,例如,童心、赤子概念与卢梭的"自然人"概念是相通的,童心主义与卢梭教育学是相通的,与马克思主义亦多有可通约之处。"童心"(或"赤子之心")比其他概念能更好地体现彻底的自然主义和彻底的人本主义。童心主义主张,社会、文化、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的建设应当彻底回归人之自然规定性,这为人解脱异化、获得解放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文化乃至全球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赤子之心 童心哲学 “发现儿童”
下载PDF
儿童是什么——儿童“所是”之多维描述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晓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34,共15页
儿童是什么?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微型成人)”;儿童是童心主义学说中的“大人”,是赫拉克利特主义哲学中的“王者”;儿童是探索者、哲学家和思想家;儿童是艺术家;儿童是梦想家;儿童是游戏者;儿童是自然人;儿童是历史之子;“儿童是... 儿童是什么?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微型成人)”;儿童是童心主义学说中的“大人”,是赫拉克利特主义哲学中的“王者”;儿童是探索者、哲学家和思想家;儿童是艺术家;儿童是梦想家;儿童是游戏者;儿童是自然人;儿童是历史之子;“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成人之师;儿童是破坏者,更是建设者;儿童也是文化的创造者。现代教育学是追随儿童的教育学,是以儿童研究为基础的教育学。教育不仅应当以儿童为本位,全部人生亦应当以儿童为本位,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也应当以儿童为本位。可以说,“儿童是什么”是教育学乃至人文社会学科的头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观 现代教育学 儿童本位 童心主义 “儿童是王者” 幼态持续
下载PDF
童年何以如此丰饶:思想史视角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9,共10页
儿童拥有宝贵的天性资源,"柏拉图问题"便内隐对儿童的这一发现,以及对童年何以如此丰饶的追问。幼态持续学说则从进化论角度,对童年的天性资源何以如此丰饶做出科学说明。其实这类发现在中国古代哲学里并不鲜见。"柏拉... 儿童拥有宝贵的天性资源,"柏拉图问题"便内隐对儿童的这一发现,以及对童年何以如此丰饶的追问。幼态持续学说则从进化论角度,对童年的天性资源何以如此丰饶做出科学说明。其实这类发现在中国古代哲学里并不鲜见。"柏拉图问题"和幼态持续学说可视为对中国童心主义思想的支持与支援。对人之天性的发现导致对儿童的发现。而对天性的发现以及对儿童的发现是现代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儿童及其天性在我国教育学界乃至具体教育实践中的地位还有待确认和提升。只有如此,教育与儿童相互对峙这一在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才能得以抑制乃至彻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童年 天性 柏拉图问题 童心主义 儿童教育
下载PDF
修造通往“伟大儿童”的道路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晓东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6-101,共16页
儿童在现代教育学中居于"起点"与"目的"的崇高地位。赫拉克利特、尼采与海德格尔等哲学家关于"主宰是儿童"("儿童统治")的信念,以及浪漫主义诗派对童年/儿童的讴歌,是对现代教育学尊崇儿童地... 儿童在现代教育学中居于"起点"与"目的"的崇高地位。赫拉克利特、尼采与海德格尔等哲学家关于"主宰是儿童"("儿童统治")的信念,以及浪漫主义诗派对童年/儿童的讴歌,是对现代教育学尊崇儿童地位的支援。海德格尔等人主张倾听儿童、应和儿童,与儿童"共同游戏",亦可与夸美纽斯的"师法自然"以及卢梭的自然教育论相会通。存在主义哲学、浪漫主义诗学以及现代教育学不约而同将儿童置于崇高位置,是与中国童心主义思想传统相呼应的。修造通往"伟大儿童"的道路,不只是未来教育学的最高任务,亦可能是未来哲学的最高使命。这对于中国以"儿童本位"为旗帜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学建设,是重要的启示和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儿童” 儿童地位 儿童本位 “儿童统治” 童心主义
原文传递
李贽童心哲学论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7,共8页
李贽的童心哲学是儒学自身的一次大革命。这次革命的实质即是,从以外在于人的圣人教条为本位,转换为以人自身内部的自然(即童心)为本位,以重新组织和建设儒学思想体系。从此,中国思想经由李贽而开始其现代转向。李贽的童心哲学是与西方... 李贽的童心哲学是儒学自身的一次大革命。这次革命的实质即是,从以外在于人的圣人教条为本位,转换为以人自身内部的自然(即童心)为本位,以重新组织和建设儒学思想体系。从此,中国思想经由李贽而开始其现代转向。李贽的童心哲学是与西方卢梭等人的现代学说可堪比肩的学说。研究李贽的童心哲学,对于理解和弘扬中国的童心主义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建设儿童本位的中国教育学,乃至对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童心哲学 儿童本位
下载PDF
从心学到心态学:阳明心学的当代转换
17
作者 何善蒙 李栅栅 +1 位作者 Wang Jingqiong Joshua Mason 《孔学堂》 2016年第2期5-12,共8页
传统的复兴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如何从中国传统中找到应对当下各种问题的思想资源,已成为传统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文化复兴的角度来说,阳明学在今天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角度来说都是如此。本文立足于现代... 传统的复兴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如何从中国传统中找到应对当下各种问题的思想资源,已成为传统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文化复兴的角度来说,阳明学在今天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角度来说都是如此。本文立足于现代性转换的需要,从现代人的心态角度出发,试图从阳明心学中找到适合当代心态学需求的思想资源。如果可以实现从心学到心态学的有效转换,那么就意味着阳明心学所具有的当下的意义的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阳明心学对于今天,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纠正现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心态学 良知 知行合一 生活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