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西南夷之“夷”的语境及变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石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比照 ,发现西南夷之“夷”这一概念在《史记》中的含义与语境同《后汉书》、《华阳国志》两书存在明显差异。在《史记》的语境中 ,“夷”是对西南各部落人群的一个泛称 ,而在《后汉书》和《华阳国志》中“夷...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比照 ,发现西南夷之“夷”这一概念在《史记》中的含义与语境同《后汉书》、《华阳国志》两书存在明显差异。在《史记》的语境中 ,“夷”是对西南各部落人群的一个泛称 ,而在《后汉书》和《华阳国志》中“夷”则演成一个明确的族属类别称谓。本文就造此变化的原因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了讨论 ,指出《后汉书》和《华阳国志》中“夷”作为与“氐”、“羌”、“越”相并列的族属类别称谓出现之事实 ,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西南夷”部落人群之族系面貌有重要意义 ,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原文传递
20世纪初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人类学调查及其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志强 罗婷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60,共10页
1902-1903年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人类学调查,是外国人在中国进行的早期人类学调查活动之一。基于此次调查,鸟居提出了田野与文献相结合,注重文化风俗研究等新的见解,对后来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有关中国西南少... 1902-1903年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人类学调查,是外国人在中国进行的早期人类学调查活动之一。基于此次调查,鸟居提出了田野与文献相结合,注重文化风俗研究等新的见解,对后来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有关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介绍及分类,作为一种知识体系,间接参与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话语的建构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居龙藏 中国西南地区 人类学调查 苗夷
原文传递
汉代西南夷中“巂”之族群内涵——兼论蜀人南迁以及与西南夷的融合 被引量:9
3
作者 石硕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9,109,共9页
"巂"是《史记.西南夷列传》所列西南夷九个人群部落之一,但也是其中面貌最模糊不清的一支人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巂"之族群内涵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从汉代语境看,"巂"字乃蜀人特有的标记与符号,... "巂"是《史记.西南夷列传》所列西南夷九个人群部落之一,但也是其中面貌最模糊不清的一支人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巂"之族群内涵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从汉代语境看,"巂"字乃蜀人特有的标记与符号,代表蜀人的祖先传说与族群记忆,而"巂"之分布与史籍所载南迁蜀人的分布区域相吻合,故"巂"之内涵是指南迁的蜀人及后裔。汉朝廷对蜀人余绪仍存在于西南夷之地一事颇为敏感和隐讳,可能是造成汉代史籍对"巂"之面貌普遍缺乏记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人 西南夷
原文传递
汉代西南夷之“徼”与“边民”的华夷身份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圣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在汉代,“西南夷”不仅是一个族群概念,还是一个地域概念。其时存在两种与西南夷有关的“徼”:一是限定“西南夷”所在的巴蜀之徼;二是将“西南夷”分为两部分的西南夷郡徼。在此两徼作用之下,西南夷诸郡在地域上位处巴蜀与西南夷徼外之... 在汉代,“西南夷”不仅是一个族群概念,还是一个地域概念。其时存在两种与西南夷有关的“徼”:一是限定“西南夷”所在的巴蜀之徼;二是将“西南夷”分为两部分的西南夷郡徼。在此两徼作用之下,西南夷诸郡在地域上位处巴蜀与西南夷徼外之间,在华夷身份上亦是如此。生活在西南夷诸郡的边民,亦因两徼的存在,及与徼内夷杂处,拥有了与后者既相互区别而又混同为一的漂移于华、夷之间的身份特征。其为当地边民精英在身份的抉择与建构上提供了不同可能。而自武帝置西南夷诸郡以来,有意识地“华夏化”与“蛮夷化”先后在西南夷边民精英中上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西南夷 边民 身份
下载PDF
“娱人”与“娱神”:汉代西南夷乐舞中的“羽舞”探究
5
作者 张洁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175,I0005,共8页
在汉代文献中出现的“四夷乐”之一的西南夷“羽舞”,以头戴羽冠、身着鸟尾长裙,作徒手或手持羽器等道具的人物形象被刻画在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青铜器上,有着对狩猎活动进行舞蹈化再现的特征,并且逐步衍生出以“娱人”为目的的戏剧... 在汉代文献中出现的“四夷乐”之一的西南夷“羽舞”,以头戴羽冠、身着鸟尾长裙,作徒手或手持羽器等道具的人物形象被刻画在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青铜器上,有着对狩猎活动进行舞蹈化再现的特征,并且逐步衍生出以“娱人”为目的的戏剧化新模式。而广泛装饰于汉代西南地区铜鼓上的“羽人舞蹈纹”常伴随太阳纹、鸟纹组合出现,结合当地与舞蹈相关的神话样本发现“羽舞”作为一种祭祀手段,目的还在于达成当时人们沟通天地以“娱神”的信仰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西南夷 羽舞 狩猎 祭祀
下载PDF
西南彝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4
6
作者 东潇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6期35-38,共4页
西南彝族传统体育活动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全民参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彝族群众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既有共性,同时也各具特色。彝族体育竞技活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突出的特色是产生于现实生产劳动与社会互动实际,并具有健身... 西南彝族传统体育活动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全民参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彝族群众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既有共性,同时也各具特色。彝族体育竞技活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突出的特色是产生于现实生产劳动与社会互动实际,并具有健身、教育、娱乐、交往、凝聚、道德与历史熏陶等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彝族 传统体育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川西南彝族教师发展多维策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波 焦道利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2-215,共4页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推动当地教育发展进程中起主导性作用,特别是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素质成为早日完成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川西南地区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地,提升当地教育水平,对加快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推动当地教育发展进程中起主导性作用,特别是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素质成为早日完成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川西南地区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地,提升当地教育水平,对加快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的今天,如何将博客、微博、数字电视等新媒体,运用到提升川西南彝族教师的专业发展素养进程中,这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因此,寻找新媒体与促进川西南彝族教师发展的结合点,对提升川西南彝族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川西南 彝族教师 发展 策略
原文传递
略论蜀与滇的文化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剑华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59-78,共20页
我国西南地区部族众多,是典型的多民族地区。蜀与滇因为地域相邻,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古蜀可能是西南地区最早创建的一个联盟之国,或称为宗主国。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的东方有巴国与楚国,北方有秦,这些都是当时势力比较强盛的列国。而... 我国西南地区部族众多,是典型的多民族地区。蜀与滇因为地域相邻,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古蜀可能是西南地区最早创建的一个联盟之国,或称为宗主国。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的东方有巴国与楚国,北方有秦,这些都是当时势力比较强盛的列国。而在同时期的西南夷区域,夜郎与滇等依然是小邦,或者是"邑聚"之类的部族。古蜀国通过商贾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以获取资源,此类商贸活动既有短程也有远程,产自于古蜀国的丝绸、青铜器、巴蜀的盐巴,以及其他很多物品,便通过商贸输入了滇国和西南夷地区,有些物品甚至经过远程贸易辗转贩卖到了南亚和中亚。与此同时,古蜀国成熟而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也在商周之后随着商贸传入了滇国和西南夷地区。汉武帝大力经略西南夷,到东汉时期西南丝路已成为重要国际通道;后诸葛亮平定南中,有效地促进了汉族和西南各族的团结与融合,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 西南夷 滇国 酋邦 南中 地域文化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论东汉初期南部边疆经略的特殊性
9
作者 朱尖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115,共9页
东汉初期,面对复杂的边疆局势,边疆经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东汉对南部边疆南蛮和西南夷的积极经略与北部边疆的消极防守形成强烈反差,在处理南部边疆事务时往往态度坚决、果断,手段也比较强硬。东汉之所以对南部边疆特殊关照,主要原... 东汉初期,面对复杂的边疆局势,边疆经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东汉对南部边疆南蛮和西南夷的积极经略与北部边疆的消极防守形成强烈反差,在处理南部边疆事务时往往态度坚决、果断,手段也比较强硬。东汉之所以对南部边疆特殊关照,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部边疆战略地位提高,统治者经略南部边疆有着明显的“郡县意识”,且南部用兵相对规模较小、持续时间短,不会伤及东汉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初期 边疆经略 南蛮 西南夷 特殊性
下载PDF
昌宁出土铜镯的工艺及合金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婷 马仁杰 +2 位作者 闵锐 崔剑锋 罗武干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9,共11页
铜镯是“西南夷”地区青铜时代最为常见的青铜器种类之一,考古发现数量众多,造型和纹饰因地而异。这种装饰品对于研究青铜时代西南先民的青铜艺术、技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之前关于西南夷青铜器的研究,更多集中于铜鼓、铜兵器等主要铜... 铜镯是“西南夷”地区青铜时代最为常见的青铜器种类之一,考古发现数量众多,造型和纹饰因地而异。这种装饰品对于研究青铜时代西南先民的青铜艺术、技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之前关于西南夷青铜器的研究,更多集中于铜鼓、铜兵器等主要铜器类型,而专门对铜镯展开的专题研究较少,因此目前对云南各地域铜镯的合金成分与制作技术特征缺乏整体性认识。与此同时,由于铜镯是一类常见的装饰品,对其进行研究可更直接地反映不同文化人群对金属资源的掌控、青铜技术的选择等考古学问题。根据文献记载,云南西部保山昌宁一带是西南夷中哀牢的主要分布区,近年来对该地展开的考古发掘工作为研究哀牢青铜文化提供了科学的实物资料。为了探讨昌宁地区哀牢青铜文化铜镯的合金成分及制作工艺特点,深化对云南不同地区出土铜镯技术特征的认识,本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昌宁出土的6件铜镯进行了成分分析和金相观察。结果显示,此批铜镯全部为锡青铜,含有少量的砷、硫、锑等杂质元素;其制作工艺多样,铸造、热锻和热锻后冷加工等多种方法并用。在此基础上,收集云南其他地区出土铜镯的科技分析数据,并结合类型学展开对比分析,把握各地铜镯制作技术的差异和联系。结果表明,云南各地出土铜镯,均以锡青铜为主,制作工艺上铸锻并重,这反映了西南夷青铜技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进一步观察发现,铜镯的合金配比和加工方式又表现出明显的当地特色,如哀牢铜镯的平均含锡量最高且十分稳定,而滇、昆明夷铜镯的锡含量范围非常离散。各西南夷族群所采用的铜镯制作方法的同与异,究其原因,可能和铜镯造型、族群对资源的掌控能力、人的审美喜好等方面有关。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从铜镯这一被较少关注的青铜器类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镯 昌宁 西南夷 金相 成分分析
下载PDF
西南夷:一个重要的族群范畴与理论建构
11
作者 王明贵 《红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8-22,共5页
"西南夷"是司马迁经过实地考察和文献整理后,在《史记》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族群范畴和理论建构。它从历史的节点上确认了汉代时期基本形成的中国之西南的一片区域,存在着一个不同于泛称的夷、四夷、夷狄或东夷的族群,它不是... "西南夷"是司马迁经过实地考察和文献整理后,在《史记》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族群范畴和理论建构。它从历史的节点上确认了汉代时期基本形成的中国之西南的一片区域,存在着一个不同于泛称的夷、四夷、夷狄或东夷的族群,它不是简单的西夷和南夷的细化与分割,而是基于共同生活在一个区域、有共同的文化特征这一现实基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主要由当今的彝族继承了西南夷的历史与文化,与之有较多的对应关系。这一区分在民族学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族群范畴 理论 学术史
下载PDF
西汉通西南夷的几个问题及通西南夷大事年表
12
作者 周及徐 《语言历史论丛》 2019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关于西汉通西南夷,《史记》记事简略且传抄有讹误,以致今人歧解。唐蒙通南夷和治南夷道的时间是何时?其路线如何?唐蒙和司马相如的头衔是'郎中将'还是'中郎将'?夜郎与汉通后为何又迟滞23年后才归降?兹就以上问题提出新... 关于西汉通西南夷,《史记》记事简略且传抄有讹误,以致今人歧解。唐蒙通南夷和治南夷道的时间是何时?其路线如何?唐蒙和司马相如的头衔是'郎中将'还是'中郎将'?夜郎与汉通后为何又迟滞23年后才归降?兹就以上问题提出新的看法,将结果整理为《西汉通西南夷大事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西南夷 唐蒙 司马相如 夜郎 南夷道 大事年表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彝族男性体型分类及胸腰覆盖率研究
13
作者 赵静 朱弘弟 +1 位作者 韩旭柔 张兴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0,共6页
为研究并细分中国特定地区男性体型及服装标准体型覆盖率,选择中国四川、云南、贵州3个地区年龄在18~80岁的930名彝族男性作为人体测量样本。采用服装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规定进行手工测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数据与GB/T ... 为研究并细分中国特定地区男性体型及服装标准体型覆盖率,选择中国四川、云南、贵州3个地区年龄在18~80岁的930名彝族男性作为人体测量样本。采用服装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规定进行手工测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数据与GB/T 1335.1—2008《服装号型男子》中体型分类范围进行比较,对该地区彝族男性的体型特征重新分类,并计算出3个地区彝族男性不同体型胸腰覆盖率。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服装人体数据,对中国男性服装标准号型数据库进行了补充和细化,为服装企业和产品研发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彝族男性 体型分类 服装号型 覆盖率
下载PDF
西南彝区“大调解”体系的现状及改进对策——以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
14
作者 陈勇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26,共13页
西南彝区的“大调解”体系是一种解决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机制,是对“枫桥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地处西南彝区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各县市在积极探索“大调解”体系的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共性层面和个... 西南彝区的“大调解”体系是一种解决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机制,是对“枫桥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地处西南彝区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各县市在积极探索“大调解”体系的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共性层面和个性层面的不足,如全国性法律支持不足,与国家司法体系衔接不畅,习惯法与国家法存在冲突,资源配备不足,社会认同度不高,案件处理效率有待提高,“双语调解员”“双语法官”数量不够等。为此,西南彝区的“大调解”体系应与诉源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加强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建设,以便为西南彝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彝区 “大调解”体系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
下载PDF
论汉武帝时期对西南夷道路的开发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亭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34-39,共6页
汉武帝在秦朝"五尺道"的基础上,对西南夷的道路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和修建。所修西南夷道包括唐蒙道、西夷道、博南山道三段。对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民族矛盾、经济困难、山险石硬等种种情况,积极应对,采取"厚赂"、&q... 汉武帝在秦朝"五尺道"的基础上,对西南夷的道路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和修建。所修西南夷道包括唐蒙道、西夷道、博南山道三段。对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民族矛盾、经济困难、山险石硬等种种情况,积极应对,采取"厚赂"、"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各以地比"对口援助、"募豪民田南夷"、"积薪烧岩"等政策措施,终于成功开辟了"西南夷道",加强了内地与西南夷地区的联系和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的发展,并为当今开发西南地区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西南夷 交通
下载PDF
司马相如与通“西南夷”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炳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2-65,共4页
司马相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怀有建功报国的伟大志向。在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历史进程中,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平息了唐蒙事件,稳定了汉在巴蜀的统治,保证了通西南夷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亲自出使西夷,使汉朝与"西南夷"地... 司马相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怀有建功报国的伟大志向。在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历史进程中,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平息了唐蒙事件,稳定了汉在巴蜀的统治,保证了通西南夷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亲自出使西夷,使汉朝与"西南夷"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得以加强,增强了"西南夷"对汉王朝的政治认同,为汉武帝后来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西南夷 藏彝走廊 南方丝绸之路
下载PDF
高颐墓阙的结论——关于中国营造学社和伊东忠太在西南的两次田野调查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棣 文艺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47,共7页
以营造学社在中国西南的古建筑调研入题,穿插伊东忠太在西南的文化路线考察行为。通过对两次西南田野调查的再现,将历史线索集束于高颐墓阙展开,对前人的建筑史学研究方法和结果判断进行总结。归纳高颐墓阙在不同建筑史中呈现不同定位... 以营造学社在中国西南的古建筑调研入题,穿插伊东忠太在西南的文化路线考察行为。通过对两次西南田野调查的再现,将历史线索集束于高颐墓阙展开,对前人的建筑史学研究方法和结果判断进行总结。归纳高颐墓阙在不同建筑史中呈现不同定位和结论的原因,提出建筑史研究中实物阅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中国营造学社 伊东忠太 高颐墓阙
原文传递
秦汉西南“汉夷”格局——以《华阳国志》豪族士女记载和考古室崖墓分布为中心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俊 武友德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4,213,共15页
通过对《华阳国志》与考古发现墓葬分布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汉末西南地区的"汉夷"格局大体上是:蜀郡、犍为郡、广汉郡、巴西郡、梓潼郡、汉中郡,并巴郡、巴东郡的长江沿线,汉嘉郡东北部至东汉时已有大量汉族分布;魏兴郡、上... 通过对《华阳国志》与考古发现墓葬分布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汉末西南地区的"汉夷"格局大体上是:蜀郡、犍为郡、广汉郡、巴西郡、梓潼郡、汉中郡,并巴郡、巴东郡的长江沿线,汉嘉郡东北部至东汉时已有大量汉族分布;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虽无大姓、士女记载,然为秦汉汉族移民重要区域,当以汉族为主;宕渠郡、巴郡和巴东郡的长江以北,并朱提郡、平夷郡、平乐郡、建宁郡、晋宁郡、夜郎郡地区,有较少数量的大姓、士女,这些区域不仅有大量"夷"的分布且体现为汉族聚居地区"汉夷共处"的格局;《华阳国志》余下区域,多只有局部且数量不多的大姓、士女、室墓、崖墓的分布,当是以"夷"为主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秦汉 汉夷格局 《华阳国志》 墓葬材料
原文传递
茶马古道的历史物证——马店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春霖 施维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80,F0003,共5页
西南丝绸之路的文明已经走向过去,然而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它的一些物证。这些物证承载着丝路昔日的文明,马店就是其中之一。今天的马店大都已经消失或被毁坏了,然而在云南驿仍然还有一些马店建筑存在着。以建筑学的角度看,从布局到细部,... 西南丝绸之路的文明已经走向过去,然而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它的一些物证。这些物证承载着丝路昔日的文明,马店就是其中之一。今天的马店大都已经消失或被毁坏了,然而在云南驿仍然还有一些马店建筑存在着。以建筑学的角度看,从布局到细部,这些马店均脱胎于当地的传统民居,但又与民居有所区别,有自己的特点。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这些马店是我们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妥善保护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店 西南丝绸之路 云南驿
下载PDF
鸟居龙藏与西南中国——以其著《西南中国行纪》为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志强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68-75,共8页
20世纪初,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所进行的人类学调查之旅,其调查成果不仅受到当时在日中国学者的关注,对民国时期中国南方民族的分类等带来影响,并且鸟居提出中国西南诸族与日本的渊源关系等观点也成为战后日本民族起源论... 20世纪初,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所进行的人类学调查之旅,其调查成果不仅受到当时在日中国学者的关注,对民国时期中国南方民族的分类等带来影响,并且鸟居提出中国西南诸族与日本的渊源关系等观点也成为战后日本民族起源论的滥觞。基于此次调查,鸟居龙藏先后出版了两部有关中国西南民族的重要著作,其中《苗族调查报告》一书1936年被译成中文出版,然另一本基于调查日志整理而成的《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南中国》虽然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却一直未有完整的中译本问世。近期,《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南中国》中译本即将由商务印书馆更名为《西南中国行纪》出版发行。值此之际,笔者拟以该书为中心,就其颇具“深描”功底呈现出的资料价值、鸟居龙藏一些重要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与本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若干回顾与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居龙藏 西南中国行纪 苗族 彝族(罗倮) 人类学旅行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