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民族社会的养老方式——基于《黎平文书》养老田的分析
1
作者 白雪 杨江萍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7-193,共7页
清水江流域遗存的大量关于养老田的文书,是研究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习俗重要的民间史料。养老田文书,反映了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养老习俗的历史信息,反映了乡村社会传统养老习俗及家族伦理的一般特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养... 清水江流域遗存的大量关于养老田的文书,是研究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习俗重要的民间史料。养老田文书,反映了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养老习俗的历史信息,反映了乡村社会传统养老习俗及家族伦理的一般特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养老田作为一种养老措施,并不是某个地区的专属,而是一个全国性的养老方式,通过这些资料能够看出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的文化与汉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程度较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至民国时期 清水江流域 养老习俗 养老田
原文传递
清末民国时期的台山华侨与侨乡教育 被引量:1
2
作者 谷帅召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6-11,92,共6页
清末民初,台山借助海外华侨众多、侨汇资源丰富以及海外华侨对家乡教育事业关心支持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教育普及平民化、教育公平化、学校设置层次合理化、教育理念现代化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使当时的台山教育为全省所瞩目... 清末民初,台山借助海外华侨众多、侨汇资源丰富以及海外华侨对家乡教育事业关心支持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教育普及平民化、教育公平化、学校设置层次合理化、教育理念现代化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使当时的台山教育为全省所瞩目,推动了侨乡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民国 台山华侨 侨乡教育
下载PDF
地方绘画艺术史展览策划初探:以“山川出云天下雨——晚清民国时期湖南绘画艺术特展”为例
3
作者 黄爱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1年第1期705-710,共6页
长沙市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馆藏书画资源优势,尝试对晚清民国时期的湖南美术发展历程进行探索性梳理,举办“山川出云天下雨——晚清民国时期湖南绘画艺术特展”,重新审视湖南绘画的成就与意义,彰显出中国美术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 传统绘画展 地域美术史 晚清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东方杂志》中英西藏交涉重点报道初探
4
作者 符银香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7-31,138,共5页
本文以清末民初《东方杂志》关于中英西藏交涉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中的历史分析以及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近代报刊对于时局和公共话语空间的影响,力求进一步还原中英西藏交涉问题的历史真相。研究表明,在内外交困、危机重... 本文以清末民初《东方杂志》关于中英西藏交涉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中的历史分析以及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近代报刊对于时局和公共话语空间的影响,力求进一步还原中英西藏交涉问题的历史真相。研究表明,在内外交困、危机重重的清末民初,《东方杂志》适时发挥了传播信息、监察时局、开启民智和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从新闻报道视角和史学分析角度,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清末民初《东方杂志》中英西藏交涉重点报道,无疑为百年中英西藏交涉史研究开辟新的视角,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东方杂志》 中英西藏交涉 新闻报道
下载PDF
文本比較視域下的清末民初粵語句式考察——以《粤音指南》《訂正粤音指南》爲中心
5
作者 張美蘭 《汉语史学报》 2020年第1期29-41,共13页
本文以《粤音指南》《訂正粤音指南》及其對譯原始官話材料《官話指南》中反復問句、施受關係句、比較句、雙賓句、述補結構的表達爲核心,以當時的官話句式類型爲比較對象,專題考察清末民初粤語的主要句式面貌特徵。从文獻看,清末民初... 本文以《粤音指南》《訂正粤音指南》及其對譯原始官話材料《官話指南》中反復問句、施受關係句、比較句、雙賓句、述補結構的表達爲核心,以當時的官話句式類型爲比較對象,專題考察清末民初粤語的主要句式面貌特徵。从文獻看,清末民初粤語句式表達,較多保存了中古時期或漢語早期傳統的用法,如反復問句用"VP-Neg";表達施受關係,"SVO"語序占主導;比較句用"比較主體+比較結果+比較詞("過")+比較客體"的語序;動詞帶雙賓語時,主要使用"V_(1)O_(1)+V_(2)O_(2)"結構;動補結構以"唔VC"式占主流。地域因素是語言演變過程中的一種制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語句式 官話指南 粤音指南 清末民初
原文传递
塞外蒙汉杂居格局的形成与蒙汉双向文化吸收 被引量:11
6
作者 闫天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5,共6页
清代及民国时期,随着塞外移民的展开,内蒙古汉族人口大幅上升,形成与蒙古族交错杂居的格局。在长期的近距离交往中,蒙汉两族在语言、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领域出现大量的相互采借与彼此融合现象。蒙汉双向文化吸收体现出阶段性、渐次性、... 清代及民国时期,随着塞外移民的展开,内蒙古汉族人口大幅上升,形成与蒙古族交错杂居的格局。在长期的近距离交往中,蒙汉两族在语言、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领域出现大量的相互采借与彼此融合现象。蒙汉双向文化吸收体现出阶段性、渐次性、复合性、民族性和适应性五个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及民国时期 内蒙古 蒙汉杂居 双向文化吸收 特点
下载PDF
清代及民国滇黔地方志所载民族语言资料的特征
7
作者 乔立智 叶树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5-44,共10页
清代及民国滇黔地方志数量众多,其中保存了大量的民族语言资料,这些资料除在分布、形体、语音、语义等方面呈现的总体特征外,还有以下具体特征: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吸收新思想新方法,但承袭多而创设少;地名及借词中含有典型的民族语言成分... 清代及民国滇黔地方志数量众多,其中保存了大量的民族语言资料,这些资料除在分布、形体、语音、语义等方面呈现的总体特征外,还有以下具体特征: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吸收新思想新方法,但承袭多而创设少;地名及借词中含有典型的民族语言成分和确凿的文化交流信息;有些资料,或混淆歧出,或敷衍潦草,或有文字错误;有些资料的选择范围受修纂方志者以儒家为正统的教育背景之影响,且常用汉语方言词语对应翻译,具有较为突出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民国 滇黔地方志 民族语言 时代性 地域性
下载PDF
清代民国时期昆明契约文书中的规范与秩序
8
作者 杨志芳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32-39,共8页
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契约文书记录社会活动的习惯由来已久。清代民国时期,昆明地区有大量记录当时民间社会法律活动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的一部分被官方或民间收藏而留存至今。在梳理分析这些"宗族契约文书"和"社会关... 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契约文书记录社会活动的习惯由来已久。清代民国时期,昆明地区有大量记录当时民间社会法律活动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的一部分被官方或民间收藏而留存至今。在梳理分析这些"宗族契约文书"和"社会关系契约文书"的基础上,探析清代民国时期昆明民间婚丧嫁娶、分家析产等家族活动以及手工业界学徒投师学艺过程中人们所遵循的各类规范的构成和内容,可以再现当时昆明民间社会在国家法、民间法等多元规范作用下呈现出的真实秩序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民国 昆明 契约文书 规范与秩序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与布局的变迁 被引量:8
9
作者 于春英 张立彬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1,共5页
粮食种植结构和布局的变化是粮食生产及农业生产发展状况的重要反映。清末,东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状况是高粱、大豆、谷子、小麦四大作物并举,并形成"南豆北麦"的商品粮基本格局。民国时期,东北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变化,由于... 粮食种植结构和布局的变化是粮食生产及农业生产发展状况的重要反映。清末,东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状况是高粱、大豆、谷子、小麦四大作物并举,并形成"南豆北麦"的商品粮基本格局。民国时期,东北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变化,由于大豆生产商品化的发展,东北的粮食种植结构呈现出以大豆为主体的、单一化的形态。同时,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粮食生产布局发生变化,商品粮产地逐渐北移,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走向专业化和区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时期 东北地区 粮食 种植结构 布局 变迂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民俗习惯的社会角色及法律地位 被引量:8
10
作者 眭鸿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8-195,共8页
清末民初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家族势力的拓展以及国家政权的更替,使得民俗习惯成为社会生活与法律调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间,国家机构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反映了统治者对民商事习惯的立法和司法价值的基本认同... 清末民初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家族势力的拓展以及国家政权的更替,使得民俗习惯成为社会生活与法律调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间,国家机构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反映了统治者对民商事习惯的立法和司法价值的基本认同;民初的司法机关积极援用民俗习惯进行审判活动,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有益的历史经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广泛关注风俗民情,尊重本土资源的文化氛围。不过,相对于政治国家强势的权力构造及"法律形式主义"体制,民俗习惯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总体还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民俗习惯 社会角色 法律地位
原文传递
清遗老书史形象演变论析
11
作者 张凯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6-156,共11页
20世纪的中国书法,同样面临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然而西方没有对应的参照物,使之并没有像绘画艺术一样成为争论的焦点,但“古今”“中西”的交汇碰撞促成了清遗老书史形象的生成及转变。因此,在百年来书法史的写作中,清遗老书家的形象... 20世纪的中国书法,同样面临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然而西方没有对应的参照物,使之并没有像绘画艺术一样成为争论的焦点,但“古今”“中西”的交汇碰撞促成了清遗老书史形象的生成及转变。因此,在百年来书法史的写作中,清遗老书家的形象不尽相同,存在由高尚到耻辱、由凸显到遮蔽、由进步到保守的变化,直至今日,学术界对清遗老书史形象的阐述仍有分歧。清遗老书史形象的生成及演变是政治、文化、经济多重领域互动下的产物,也是近代史观变革和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清遗老书家 书史形象 书法品评观念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博览会事业中的民族主义
12
作者 洪振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7-94,共8页
清末民初博览会事业蕴涵了丰富的民族主义。它产生的外部因素是西方“先进”所形成的“榜样”力量,以及西方帝国的霸权行径和经济侵略,内部因素是中国自身的落后,以及中国人所具有的“经世忧国”传统精神。它产生的路径基本是:先进的西... 清末民初博览会事业蕴涵了丰富的民族主义。它产生的外部因素是西方“先进”所形成的“榜样”力量,以及西方帝国的霸权行径和经济侵略,内部因素是中国自身的落后,以及中国人所具有的“经世忧国”传统精神。它产生的路径基本是:先进的西方列强,对落后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导致中国利权外溢,产生严重民族危机,具有“经世忧国”精神的中国人奋发图强,既积极学习西方,仿行西法,又反省自身落后,积极展开竞争,谋求改良、发展,其中,蕴涵了忧患、危机、反省意识及竞争、发展观念,最终目的是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富强。这样的民族主义具有追赶性、内向性、开放性特征,且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虽有过急追求发展的一面,但其价值目标及立足自身的方法取向是理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博览会事业 民族主义
下载PDF
试论晚清民国时期巴蜀乡土志的编纂及其创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勇先 《上海地方志》 2018年第4期38-50,95,共14页
乡土志是晚清民国时期编纂的一种有别于乡镇志和其它府州县志的史书,在我国方志发展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作为晚清民国时期编纂的主要用于小学乡土史地知识教育的教材,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思想,倡导振兴商务、发展实业、兴办... 乡土志是晚清民国时期编纂的一种有别于乡镇志和其它府州县志的史书,在我国方志发展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作为晚清民国时期编纂的主要用于小学乡土史地知识教育的教材,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思想,倡导振兴商务、发展实业、兴办教育、改良民俗、普及科学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开启了我国近现代乡土教学的先河。其中巴蜀地区所编写的省、厅、县、屯、乡等乡土志大多数以稿本或钞本的形式保存下来,弥足珍贵,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在编纂体例、编纂思想、编纂内容等方面都有很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乡土志 创新 编纂 晚清民国时期
下载PDF
晚清民国词作的域外描写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荣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6-249,共4页
晚清民国词作中的域外描写以海外风光为主,兼及历史名胜、风俗人情、新鲜器物、科学知识等。在艺术上,词人们善于运用中国古典文化来解读西方自然人文景观,并经常借域外景物发故国之忧思。此外,这类词还呈现出中英文杂糅与游记式的特点... 晚清民国词作中的域外描写以海外风光为主,兼及历史名胜、风俗人情、新鲜器物、科学知识等。在艺术上,词人们善于运用中国古典文化来解读西方自然人文景观,并经常借域外景物发故国之忧思。此外,这类词还呈现出中英文杂糅与游记式的特点。这些域外词作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开拓了词的新境界,也体现了词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坚守以及外来文化与词人之间既互相影响又彼此"独立"的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域外描写
下载PDF
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编撰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春汛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14,共12页
清末民初(1862-1937)是专科目录发展史上的高峰期,数量和质量远超其他目录类型。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资料排查,搜集到清末民初334专科目录并制作年表,厘清了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的发展轨迹与发展规律。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专科目录 发展规律
下载PDF
近代广东四邑华侨及侨乡的英语教育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冉琰杰 黄海娟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6,93,共7页
晚近以来,广东四邑(新会、台山、开平、恩平)的男性大多赴北美、澳洲谋生,他们若想融入当地社会,就必须学习新的语言——英语。邝其照、伍光建就是从四邑走出国门的先行者,也是英语教育、英汉翻译的先驱。四邑地区重视子弟的教育,经济... 晚近以来,广东四邑(新会、台山、开平、恩平)的男性大多赴北美、澳洲谋生,他们若想融入当地社会,就必须学习新的语言——英语。邝其照、伍光建就是从四邑走出国门的先行者,也是英语教育、英汉翻译的先驱。四邑地区重视子弟的教育,经济宽裕的家庭还会送男孩去香港学习英语,以备出国之需。民国以后,当地知识精英考虑到乡民出洋谋生的实际需求,提倡本地学校重视英语课程。随着中外交流的频繁,四邑方言在关于一些舶来品和新兴事物的表达上,吸收了英语发音,形成侨乡方言的一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广东四邑 英语 出洋谋生
下载PDF
试论晚清民国时期永昌道上的马帮运输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臣辉 朱进彬 《保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晚清民国时期,国内外急剧变化的政治经济格局,促成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永昌道出现了繁荣的马帮运输景象,马帮运输络绎不绝;运输货物既有贵重的消费商品,亦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还有战时军用物资以及危害国人身心健康的特殊商... 晚清民国时期,国内外急剧变化的政治经济格局,促成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永昌道出现了繁荣的马帮运输景象,马帮运输络绎不绝;运输货物既有贵重的消费商品,亦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还有战时军用物资以及危害国人身心健康的特殊商品鸦片;繁忙的马帮运输催生了永昌道沿途与此相关服务行业的兴起,大量堆店、旅店、商号的兴起,同时,促使更多的沿途居民参与到"候鸟式"行列,亦农亦商,农忙季节在家从事农业活动,农闲季节组织马帮运输贩卖各类商品,促进了沿途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永昌道 马帮 影响
下载PDF
清末民初图书馆《章程》、《规程》(1910-1927)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铭德 《晋图学刊》 2008年第3期76-79,共4页
作者述评了清末民初颁布的图书馆《章程》、《规程》(1910-1927),分析了其积极意义和立法缺陷,对未来中国图书馆法立法提出了初浅的看法。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图书馆 《章程》 《规程》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福建侨乡螟蛉子习俗探究——以闽南侨批为主要史料的分析
19
作者 魏宁楠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4-27,90,91,共6页
清末民国时期,伴随社会快速的近代化进程,福建闽南侨乡出现了低生育率、人口流失等问题。螟蛉子是解决侨乡社会矛盾的消极举措之一。闽南侨批中的收养行为,并非只为达成基本的宗族延续需求,也缘于侨眷自我补偿的心理,更出于培养商业助... 清末民国时期,伴随社会快速的近代化进程,福建闽南侨乡出现了低生育率、人口流失等问题。螟蛉子是解决侨乡社会矛盾的消极举措之一。闽南侨批中的收养行为,并非只为达成基本的宗族延续需求,也缘于侨眷自我补偿的心理,更出于培养商业助手与家业继承人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时期 侨批 螟蛉子
下载PDF
铁耕遗韵 妙笔生香——长沙市博物馆藏《铁耕斋图》研究
20
作者 陈立果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1年第1期531-541,共11页
“铁耕斋”为晚清民国时期长沙知名画家雷悦斋号。长沙市博物馆藏《铁耕斋图》是雷氏邀请众多书画名家为其精心绘制的斋名画,并请一时名人雅士题跋唱和。该图分为两卷;第一卷绘制起于丁未年(1907),止于庚申年(1920),历时14年,共有十五... “铁耕斋”为晚清民国时期长沙知名画家雷悦斋号。长沙市博物馆藏《铁耕斋图》是雷氏邀请众多书画名家为其精心绘制的斋名画,并请一时名人雅士题跋唱和。该图分为两卷;第一卷绘制起于丁未年(1907),止于庚申年(1920),历时14年,共有十五位名家参与题跋绘制。第二卷绘制起于戊申年(1908),止于甲戌年(1934),历时27年,共有十二位名家参与题跋绘制。《铁耕斋图》参与者大多为湖湘书画名家,一时名流。因此,该作品对研究晚清民国时期湖湘书画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铁耕斋图》进行粗浅的介绍和研究,以求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悦 晚清民国 铁耕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