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ulolidinyl aza-BODIPYs as NIR-Ⅱ fluorophores for the bioimaging of nanocarriers
1
作者 Chang Liu Yifan Cai +6 位作者 Zichen Zhang Yi Lu Quangang Zhu Haisheng He Zhongjian Chen Weili Zhao Wei W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3155-3168,共14页
The 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rationale has been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fluorescence imaging accuracy of nanocarriers by precluding free probe-derived interferences.However,its usefulness is undermined by limi... The 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rationale has been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fluorescence imaging accuracy of nanocarriers by precluding free probe-derived interferences.However,its usefulness is undermined by limited penetration and low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of NIR-Ⅰ(700-900 nm)bioimaging owing to absorption and diffraction by biological tissues and tissue-derived autofluorescence.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CQ-based NIR-Ⅱ(1000-1700 nm)prob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imaging resolution and accuracy.The strategy employed is to install highly planar and electron-rich julolidine into the 3,5-position of aza-BODIPY based on the larger substituent effects.The newly developed probes displayed remarkabl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with intense absorption centered at approximately 850 nm and bright emission in the 950-1300 nm region.Compared with the NIR-Ⅰ counterpart P2,the NIR-Ⅱ probes demonstrated superior water sensitivity and quenching stability.ACQ1 and ACQ6 exhibited more promising ACQ effects with absolut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t water fractions above 40% and higher quenching stability with less than 2.0% fluorescence reillumination in plasma after 24 h of incubation.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verified that molecular planar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ydrophobicity for ACQ properties.Additionally,in vivo and ex vivo reillumination studies revealed less than 2.5% signal interference from prequenched ACQ1,in contrast to 15% for 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Julolidinyl Aza-BODIPY NANOCARRIERS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 Polymeric micelles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原文传递
Blue-LED-excitable NIR-Ⅱluminescent lanthanide-doped SrS nanoprobes for ratiometric thermal sensing 被引量:3
2
作者 Jiaojiao Wei Youyu Liu +5 位作者 Meiran Zhang Wei Zheng Ping Huang Zhongliang Gong Renfu Li Xueyuan Chen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094-1102,共9页
Lanthanide(Ln^(3+))-doped near infrared(NIR)-II luminescent nanoprobes have shown great promise in many technological fields,but are currently limited by the low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Ln^(3+)due to the forbidden 4f... Lanthanide(Ln^(3+))-doped near infrared(NIR)-II luminescent nanoprobes have shown great promise in many technological fields,but are currently limited by the low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Ln^(3+)due to the forbidden 4f→4f transition.Herein,we report a novel NIR-II luminescent nanoprobe based on efficient energy transfer from Ce^(3+)to Er^(3+)and Nd^(3+)in sub-10 nm SrS nanocrystals(NCs),which are excitable by using a commercial blue light-emitting diode(LED).Through sensitization by the allowed 4f→5d transition of Ce^(3+),the NCs exhibit strong NIR-II luminescence from Er^(3+)and Nd^(3+)with quantum yields of 2.9%and 2.3%,respectively.Furthermore,by utilizing the intense NIR-II luminescence of Er^(3+)from the thermally coupled Stark sublevels of ^(4)I_(13/2),we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SrS:Ce^(3+)/Er^(3+)NCs as blue-LED-excitable NIR-II luminescent nanoprobes for ratiometric thermal sensing.These findings reveal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SrS:Ln^(3+)NCs in NIR-II luminescence,which may open up a new avenue for exploring novel and versatile luminescent nanoprobes based on Ln^(3+)-doped sulphide N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S LANTHANIDE near-infrared NANOPROBE thermal sensing
原文传递
脑神经活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莫驰 陈诗源 +6 位作者 翟慕岳 吴润龙 王子晨 喻菁 王爱民 陈良怡 程和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3945-3960,共16页
大脑包含数亿至数千亿的神经元以及更为复杂的神经突触连接网络,是生物体中最复杂的器官.脑科学是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前沿新兴学科之一,它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在认识自我、探索智慧和意识的本质中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活体中对大脑神经活动... 大脑包含数亿至数千亿的神经元以及更为复杂的神经突触连接网络,是生物体中最复杂的器官.脑科学是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前沿新兴学科之一,它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在认识自我、探索智慧和意识的本质中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活体中对大脑神经活动进行长时间、大视野、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是解析大脑功能的关键.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以其时空分辨率高,光学探针的特异性和多样性等优势,成为了脑神经活动研究的重要工具.针对大脑的高度散射、高速神经信号传递、超大神经元规模、精细突触连接结构等特性以及自由活动动物的脑神经活动观测需求,本文将从超深、超快、大视场、超分辨、微型化5个发展方向,概述包括多光子、红外二区、光声、光片、结构光以及自适应光学在内的多种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在脑神经活动显微观测领域的发展进展及前沿动态,并展望脑神经活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学 多光子荧光 超分辨 光片照明 光声成像 微型化 荧光探针 红外
原文传递
近红外二区共聚焦显微技术的进展及应用(特邀)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怡霏 何木斌 +3 位作者 吴天翔 周静 冯哲 钱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37,共18页
共聚焦显微镜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号背景比,能对生物样品进行三维层析成像,在医学与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红外二区(NIR-Ⅱ,900~1 880 nm)波段的光在生物组织中具有适中的吸收、较低的散射,以及非常弱的生物组织自发荧光,因... 共聚焦显微镜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号背景比,能对生物样品进行三维层析成像,在医学与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红外二区(NIR-Ⅱ,900~1 880 nm)波段的光在生物组织中具有适中的吸收、较低的散射,以及非常弱的生物组织自发荧光,因此,NIR-Ⅱ荧光活体成像具有大深度、高对比度等优势。点激发、点探测的NIR-Ⅱ共聚焦显微技术结合了上述二者的优势,在大深度生物成像中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信号背景比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综述将从NIRⅡ共聚焦显微技术的原理出发,阐述其发展进程、以及基于此项技术开展的生物医学成像应用,探讨NIR-Ⅱ共聚焦显微技术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显微镜 近红外二区 活体生物成像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荧光纳米探针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巫浩东 余海铭 +2 位作者 张誉荠 门昌赫 史海斌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年第6期10-19,共10页
荧光成像作为生物医学应用中的一个常用工具,为研究人员和医师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传统的光学成像主要采用400~900 nm的荧光,但其生物组织穿透性差、背景信号高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在生物活体成像的应用。为了改善荧光的活体成像能... 荧光成像作为生物医学应用中的一个常用工具,为研究人员和医师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传统的光学成像主要采用400~900 nm的荧光,但其生物组织穿透性差、背景信号高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在生物活体成像的应用。为了改善荧光的活体成像能力,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的荧光成像逐渐被广泛关注。利用NIR-Ⅱ荧光强的组织穿透力、高信噪比等优势,光学成像在肿瘤诊断与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效地提高了疾病检测的灵敏度,逐渐成为癌症早期诊断和影像导航手术的首选方案。故在此详细介绍NIR-Ⅱ荧光探针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以加速其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 纳米探针 肿瘤诊疗 近红外二区
下载PDF
Highly Efficient Near-Infrared Ⅱ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from NaYbF_(4) Core Mesoporous Silica Shell Nanoparticles
6
作者 Si-Yuan Ji Jian-Bin Pan +3 位作者 Hao-Zhi Wang Wei Zhao Hong-Yuan Chen Jing-Juan Xu 《CCS Chemistry》 CAS 2022年第9期3076-3083,共8页
Due to less interference in biological imaging,nanomaterials with second near-infrared(NIR-II)window(950–1700 nm)emission have received tremendous attention.However,no reports on NIR-Ⅱ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i... Due to less interference in biological imaging,nanomaterials with second near-infrared(NIR-II)window(950–1700 nm)emission have received tremendous attention.However,no reports on NIR-Ⅱ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imaging exis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high-efficiency NIR-Ⅱ ECL luminophores.Herein,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 NaYbF4@SiO_(2) core–shell nanoparticle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infrare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anthanide nanoparticles mesoporous silica core–shel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可见光到近红外Ⅱ区内宽领域可调发射的芘基共晶
7
作者 夏星宇 吕强 +4 位作者 余悦 车宗路 王雪东 廖良生 李述汤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46-953,共8页
有机材料的可变发光在波导和显示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力.然而,基于单一有机分子体系实现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区域的大范围发光调节仍然是一项挑战.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基于芘的同构共晶体,可提供从可见光到近红外Ⅱ区的可调发射.它们的能级... 有机材料的可变发光在波导和显示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力.然而,基于单一有机分子体系实现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区域的大范围发光调节仍然是一项挑战.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基于芘的同构共晶体,可提供从可见光到近红外Ⅱ区的可调发射.它们的能级是通过引入电荷转移和无氟芳烃-全氟芳烃相互作用而定制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项工作中的有机微晶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微观层面的多色波导以及宏观层面的二维码显示,为先进的光子学开辟了新的道路.这项工作为获得400至1100 nm的有机晶体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从而为制造多种光电子学的核心材料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cocrystal tunable emission near-infrared(NIR-) optical waveguide quick response(QR)code
原文传递
近红外二区小分子有机探针IR-PEG-FA在肝癌术中导航中的应用
8
作者 徐钰叶 高琴 +5 位作者 李科 王雅飞 程梓荷 董储瑜 王珂欣 潘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897-903,共7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二区(NIR-Ⅱ)小分子有机探针IR-PEG-FA(IPF)在肝癌术中导航的应用潜力,并进行体内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研究和体内外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在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构建一种靶向肝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NIR-... 目的探讨近红外二区(NIR-Ⅱ)小分子有机探针IR-PEG-FA(IPF)在肝癌术中导航的应用潜力,并进行体内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研究和体内外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在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构建一种靶向肝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NIR-Ⅱ小分子有机探针。用MTT法检测该纳米探针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HuH-7及正常肝细胞HL-7702活性的影响;通过溶血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和血生化检测对纳米探针的体内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分为IPF实验组、IP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IPF,对照组尾静脉分别注射IP和生理盐水,随后利用NIR-Ⅱ窗口成像技术检测其纳米探针IPF的特异肿瘤靶向性;最后在NIRF操作窗口下进行实时导航切除肝细胞肿瘤。结果纳米探针IPF对BEL-7402、HepG-2、HuH-7及HL-7702细胞无明显毒性,溶血率均低于3%的安全限度,未引起显著红细胞损伤;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无异常行为和死亡情况,且对各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正常结构和功能未产生明显影响;小鼠肝功和肾功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利用IPF纳米探针进行肝肿瘤细胞标记,在NIRF窗口下观察到肝癌细胞的荧光信号,手术后切除区域的荧光信号消失。结论NIR-Ⅱ小分子有机探针IPF具有良好的细胞安全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能够高效地标记肝癌细胞,具备肝癌术中导航潜力,能够为肝癌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肝切除术 术中导航
下载PDF
受体-供体-受体结构光疗试剂用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引导的光动力和光热联合治疗
9
作者 李宝伶 甘亚兵 +9 位作者 杨柯 庞娥 任晓杰 赵少静 何旦 赵富稳 王本花 尹鹏 宋相志 蓝敏焕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85-394,共10页
多模态成像引导的光动力和光热治疗在癌症治疗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具有近红外光(NIR)吸收、高活性氧(ROS)产率和高光热转换效率的物质是非常理想的光疗试剂.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受体-供体-受体”(A-D-A)结构的分子IDCIC.随后通过... 多模态成像引导的光动力和光热治疗在癌症治疗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具有近红外光(NIR)吸收、高活性氧(ROS)产率和高光热转换效率的物质是非常理想的光疗试剂.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受体-供体-受体”(A-D-A)结构的分子IDCIC.随后通过在IDCIC表面包裹DSPE-PEG2000-NH2得到了水溶性纳米颗粒IDCIC NPs.IDCIC NPs具有近红外吸收,峰值位于760 nm;同时还具有近红外二区荧光发射,峰值在1000 nm左右,荧光量子产率为1.2%,使得IDCIC NPs具有良好的光声成像和NIR-Ⅱ荧光成像能力.此外,IDCIC NPs在808 nm激光器照射下可以同时产生单线态氧(量子产率为9.1%)、羟基自由基(·OH)和热量(光热转换效率为78.9%).基于以上这些特性,IDCIC NPs可以用于多模态成像引导的光动力/光热联合癌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 癌症治疗 光热治疗 光声成像 荧光成像 光疗 近红外吸收 受体结构
原文传递
NIR-Ⅱ fluorescence/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ovarian cancer and peritoneal metastasis
10
作者 Siyu Lu Liru Xue +6 位作者 Meng Yang Jingjing Wang Yang Li Yuxin Jiang Xuechuan Hong Mingfu Wu Yuling Xiao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0期9183-9191,共9页
Ovarian cancer is a global problem,and is typically diagnosed in the middle or late stages,with a mysterious abdominal mass or atypical abdominal metastases due to the lack of specific initial diagnostic methods.Dual-... Ovarian cancer is a global problem,and is typically diagnosed in the middle or late stages,with a mysterious abdominal mass or atypical abdominal metastases due to the lack of specific initial diagnostic methods.Dual-modal near-infrared Ⅱ(NIR-Ⅱ,1,000–1,700 nm)fluorescence/photoacoustic imaging has great potential in early ovarian cancer diagnosis and image-guided surgery due to its high sensitivity and deep penetration.Herein,we report a novel organic NIR-Ⅱ dye(H10)with excellent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AIE)characteristics(I/I0>1.6)utilizing a selenadiazolo-[3,4-f]benzo[c][1,2,5]thiadiazole(ST)-based building block.Then,water-soluble and biocompatible H10@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H10@FSH)dots with superior optical/photoacoustic properties and a tenfold increase in ovarian-specific targeting ability were synthesized.Finally,for the first time,in vivo dual-mode NIR-Ⅱ fluorescent/photoacoustic(PA)imaging and image-guided surgery of 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TX)and micro-metastatic abdominal ovarian cancer lesions were investigated.This novel strategy will establish a new method for early detection of ovarian cancer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arian cancer peritoneal metastasis near-infrared(NIR- 1 000-1 700 nm)fluorescence/photoacoustic dual-modal imaging early detection
原文传递
近红外二区花菁染料在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仇雨 沈之阳 +2 位作者 丁海贞 景靳彭 陈洪敏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6,共15页
由于具备组织散射少、穿透深度深、时空分辨率高等许多优势,近年来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成像在生物成像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基于花菁染料的有机荧光分子,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吸光系数高、合成过程相对简单、生物相... 由于具备组织散射少、穿透深度深、时空分辨率高等许多优势,近年来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成像在生物成像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基于花菁染料的有机荧光分子,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吸光系数高、合成过程相对简单、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其在NIR-Ⅱ的荧光特性使其成为一类极具研究价值的分子探针,在医学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首先简要介绍了花菁染料的基本特性,其次对最近开发的近红外二区花菁染料在多种疾病(如肿瘤、炎症性疾病和损伤)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花菁染料 近红外二区 疾病应用
原文传递
近红外二区荧光靶向探针在肝癌体内显像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刘子豪 党慧萍 +1 位作者 闫立峰 尹大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探究半乳糖靶向纳米探针Gal-OH-BDP(GOB)在近红外二区(NIR-Ⅱ)进行原位肝癌荧光成像的可行性和成像效果。方法合成NIR-Ⅱ纳米荧光探针GOB, 通过人源HepG2肝癌细胞构建BALB/c裸鼠原位肝癌模型, 将12只裸鼠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 目的探究半乳糖靶向纳米探针Gal-OH-BDP(GOB)在近红外二区(NIR-Ⅱ)进行原位肝癌荧光成像的可行性和成像效果。方法合成NIR-Ⅱ纳米荧光探针GOB, 通过人源HepG2肝癌细胞构建BALB/c裸鼠原位肝癌模型, 将12只裸鼠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 每组各6只。使用GOB瘤内注射法进行NIR-Ⅱ成像的记为NIR-Ⅱ GOB组, 使用吲哚菁绿(ICG)静脉注射法并先后进行近红外一区(NIR-Ⅰ)和NIR-Ⅱ成像, 分别记为NIR-Ⅰ ICG组和NIR-Ⅱ ICG组。利用NIR-Ⅰ/Ⅱ相机进行体内成像试验。使用Image J软件对图片进行荧光图像处理, 定量计算肝癌荧光图像的肿瘤-正常组织比(TNR)和肿瘤边缘分辨率, 通过石蜡切片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病理学验证。样本数据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通过病理学成功验证了瘤内注射后GOB在肝癌组织内的靶向积累。NIR-Ⅱ GOB组的TNR高于NIR-Ⅱ ICG组和NIR-Ⅰ ICG组(5.61±0.98比3.35±0.63比2.01±0.54, F=29.022, P<0.05)。对组成TNR的3项指标(肿瘤区域荧光、正常肝组织背景荧光和环境背景荧光)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 在肿瘤区域荧光方面, NIR-Ⅱ GOB组高于NIR-Ⅱ ICG组(228.04±5.60比207.62±14.86, t=3.149, P<0.05);在正常肝组织背景荧光方面, NIR-Ⅱ GOB组低于NIR-Ⅱ ICG组(43.22±8.68比63.47±8.88, t=-3.992, P<0.05)。通过计算跨越肿瘤边缘像素点的灰度值变化率来量化肿瘤边缘分辨率, NIR-Ⅱ GOB组高于NIR-Ⅱ ICG组和NIR-Ⅰ ICG组(170.01±30.92比98.96±23.99比36.82±10.19, F=48.882, P<0.05)。结论通过瘤内注射Gal-OH-BDP纳米荧光团在NIR-Ⅱ窗口实现优于传统ICG介导的原位肝肿瘤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荧光成像 原位肝肿瘤 半乳糖靶向
原文传递
Ag_(2)S基近红外Ⅱ区荧光量子点的水相合成优化探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梦 张子俊 +5 位作者 朱国委 谷振华 段玉霖 余良翀 高冠斌 孙涛垒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81-1285,共5页
具有近红外Ⅱ区荧光的Ag_(2)S量子点(QDs)因具有带隙窄、Stokes位移大及光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传统有机相合成的Ag_(2)S量子点水溶性与生物相容性较差,而水相合成Ag_(2)S量子点的荧光又很难到近红外Ⅱ... 具有近红外Ⅱ区荧光的Ag_(2)S量子点(QDs)因具有带隙窄、Stokes位移大及光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传统有机相合成的Ag_(2)S量子点水溶性与生物相容性较差,而水相合成Ag_(2)S量子点的荧光又很难到近红外Ⅱ区,这严重制约了Ag_(2)S量子点的生物医学应用推广.因此,优化探究具有近红外Ⅱ区荧光发射的Ag_(2)S基量子点的水相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核掺杂ZnS、表面阳离子(Zn_(2)+)改性以及调控表面配体制备出一系列Ag_(2)S基量子点,发现核掺杂和表面阳离子改性均使Ag_(2)S基量子点的荧光呈现剂量依赖性蓝移;而将表面配体由树枝状短链(Captopril)更换为长直链(11-巯基十一烷酸,MUA)时,Ag_(2)S基量子点的发射峰红移至1105 nm(近红外Ⅱ区)且半峰宽更窄.本研究发现,相比核掺杂和表面阳离子改性,优化表面配体更容易在水相中制备出具有近红外Ⅱ区荧光的Ag_(2)S基量子点.本工作为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的水相合成及优化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区荧光 Ag_(2)S基量子点 水相合成 核掺杂 表面阳离子改性 优化表面配体
原文传递
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在宫颈癌成像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古丽妮尕尔·阿里木 闫婷 +3 位作者 朱丽君 樊慧敏 努尔尼沙·阿力甫 张学良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早期检测,但由于光在深层组织内传播时,受穿透深度和散射的影响,不利于实现深层组织高清成像。近红外...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早期检测,但由于光在深层组织内传播时,受穿透深度和散射的影响,不利于实现深层组织高清成像。近红外二区(near-infrared-Ⅱ,NIR-Ⅱ;900~1700nm)成像技术与近红外一区(near-infrared-Ⅰ,NIR-Ⅰ;760~900 nm)成像技术相比,具备更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度、更低的自发荧光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是当前光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非常适合宫颈癌的高质量荧光成像。高质量的荧光成像需要借助良好的荧光探针来精确定位肿瘤组织及其边界并监测治疗过程。目前已开发了一系列基于有机和无机材料的NIR-Ⅱ荧光探针。本文概述了几种典型的NIR-Ⅱ荧光探针及其辅助的NIR-Ⅱ荧光成像技术在宫颈癌成像及治疗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荧光成像技术 宫颈癌 荧光探针 成像与治疗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子豪 尹大龙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37-1240,共4页
近年来,近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已在临床应用获得进展。与近红外一区荧光显影技术比较,其在显现肝脏肿瘤和胆道系统中具有更高成像质量、肿瘤敏感性和深层显像能力。近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提供高信背比和更深组织穿透等特... 近年来,近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已在临床应用获得进展。与近红外一区荧光显影技术比较,其在显现肝脏肿瘤和胆道系统中具有更高成像质量、肿瘤敏感性和深层显像能力。近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提供高信背比和更深组织穿透等特性的术中实时影像技术,能够在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拓展潜力。随着新型染料的开发,这项技术能够在肝癌靶向成像、胆管灌注评估和远端胆总管显像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笔者就近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应用于肝胆外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近红外二区 胆道造影 荧光显像 吲哚菁绿
原文传递
近红外二区活体荧光成像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诗琪 罗博文 +1 位作者 俞计成 顾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4-281,共18页
由于具备组织穿透深度深和时空分辨率高等优势,近年来近红外二区(Near-infrared-Ⅱ,NIR-Ⅱ,1000~1700 nm)荧光成像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潜力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阐释了NIR-Ⅱ窗口荧光成像的原理及其优势... 由于具备组织穿透深度深和时空分辨率高等优势,近年来近红外二区(Near-infrared-Ⅱ,NIR-Ⅱ,1000~1700 nm)荧光成像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潜力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阐释了NIR-Ⅱ窗口荧光成像的原理及其优势,随后根据结构分类归纳总结了现有荧光团的特征,重点介绍了荧光探针在性能优化上的进展以及在肿瘤早期检测、术中导航和光疗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现有NIR-Ⅱ荧光探针的局限以及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荧光成像 活体成像 药物递送 肿瘤诊疗
下载PDF
二区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宓嘉辉 周健 杨帆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8期786-789,共4页
荧光实时显像技术具有高效、无创、无放射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在外科场景中,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结构的实时显像与定位,从而促进外科手术进一步朝着精准化方向发展。然而,目前传统的可见光(400~700 nm)波段以及一区近... 荧光实时显像技术具有高效、无创、无放射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在外科场景中,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结构的实时显像与定位,从而促进外科手术进一步朝着精准化方向发展。然而,目前传统的可见光(400~700 nm)波段以及一区近红外(near-infrared-Ⅰwindow, NIR-Ⅰ,700~900 nm)荧光波段在组织的穿透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进而限制了近红外荧光术中显像在外科领域的发展。二区近红外(near-infrared-Ⅱwindow, NIR-Ⅱ,1 000~1 700 nm)荧光(NIR-Ⅱ荧光)可以进一步提升术中实时显像的效果。NIR-Ⅱ荧光可以在实时显像过程中显著减少光子在组织中的吸收与散射、降低组织自发荧光,并且具备更好的组织穿透能力、微米级的分辨率以及更高的信背比(signal-to-background ratio, SBR)。本文就NIR-Ⅱ荧光在实体肿瘤显像、前哨淋巴结示踪、血管、输尿管以及胆管显像等外科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区近红外荧光 术中显像 外科手术
下载PDF
NIR-Ⅱ荧光分子CH1055的合成及光学特征研究
18
作者 岳骏飞 钟武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9-625,共7页
目的对荧光分子CH1055的合成方法进行探索与优化,并对其水溶性及光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三苯胺和苯并噻二唑为起始原料,经Vilsmeier-Haack反应、酰化、催化氢化、Suzuki偶合等一系列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M... 目的对荧光分子CH1055的合成方法进行探索与优化,并对其水溶性及光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三苯胺和苯并噻二唑为起始原料,经Vilsmeier-Haack反应、酰化、催化氢化、Suzuki偶合等一系列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MS和1H NMR确证。同时,优化关键反应步骤,并对其溶解度及体内外光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改进合成方法后,反应总收率从文献报道的9.13%提高至12.1%。聚乙二醇化修饰后的产物,水溶性提升约300倍。在750 nm激发波长下,CH1055比传统的Cy5.5具有更好的成像特性。结论优化后的CH1055合成方法原料价廉易得,操作简便,且提高了收率。经聚乙二醇化修饰后,目标化合物水溶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开发水溶性良好的NIR-Ⅱ荧光分子。CH1055在长波长范围内具有优异的成像特性,为该荧光分子尝试不同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 分子探针 工艺优化 荧光成像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荧光金纳米团簇用于生物医学光子学:进展与挑战
19
作者 李丝雨 田方正 +4 位作者 高笃阳 胡德红 郑海荣 盛宗海 居胜红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近红外二区(NIR-Ⅱ)金纳米团簇(Au NCs)具有明亮的多色荧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肾脏清除的特性,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纳米材料。首先介绍了NIR-ⅡAu NCs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其面临的低产率和缺乏规模化制备的问题... 近红外二区(NIR-Ⅱ)金纳米团簇(Au NCs)具有明亮的多色荧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肾脏清除的特性,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纳米材料。首先介绍了NIR-ⅡAu NCs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其面临的低产率和缺乏规模化制备的问题。其次,介绍了NIR-ⅡAu NCs的表面调控技术,讨论了调控团簇表面结构、组成和形态的方法,以及增大发光波长和提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方法。然后,总结了NIR-ⅡAu NCs在血管成像、淋巴管和淋巴结成像、肿瘤成像以及成像引导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NIR-ⅡAu NCs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金纳米团簇 近红外二区荧光 生物医学光子学 生物成像 成像引导治疗
原文传递
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桂一雄 陈可瑶 +4 位作者 罗文帅 谭永鸿 燕鼎元 王东 唐本忠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6-373,共18页
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突破了传统荧光探针穿透深度浅、光损伤小以及聚集态荧光效率低下的限制,为深层组织的高分辨率荧光成像提供了可能。研究表明,通过合理... 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突破了传统荧光探针穿透深度浅、光损伤小以及聚集态荧光效率低下的限制,为深层组织的高分辨率荧光成像提供了可能。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可实现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激发态能量辐射跃迁与非辐射跃迁之间的可控调节,即单一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可同时兼具荧光、光声和光热三模态成像能力,以及多模成像指导的光热和光动力治疗。目前,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已发展为构建疾病诊疗一体化平台的重要选择之一。基于此,本综述系统总结了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分子设计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最后提出目前的发展瓶颈,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 生物医学应用 疾病诊疗一体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