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牟宗三对自由民主的接纳与批评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翠玉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新儒家哲人牟宗三对西方自由民主的双重论断构成近代中国知识人回应西方法政思想的典型个案。牟氏认同自由民主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并反省了中国的不足,不同于西方"分解的尽理之精神"(Decomposed Rational Spirit),中国&qu... 新儒家哲人牟宗三对西方自由民主的双重论断构成近代中国知识人回应西方法政思想的典型个案。牟氏认同自由民主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并反省了中国的不足,不同于西方"分解的尽理之精神"(Decomposed Rational Spirit),中国"综合的尽理之精神"(Integrated Rational Spirit)造成了自由民主在制度上的缺失。牟宗三在适度接纳西方民主自由的同时,也批驳了其趋于外在物化、不能涵养心灵等多重弊端,并进而指出儒家文教系统可纠其偏。牟宗三将自由区分为"精神的自由"和"文制的自由",认为中国欠缺后一种政治法律制度建构上的自由,但富含前一种文化哲学上的自由(其核心为儒家道德理性)。他认为,只有借助德教的滋养,西方自由才能重现其精神品质。应该说,牟氏论证了自由的不同存在样式,丰富了对自由的多元理解。但他对西方民主自由的批判,只是截取外在制度而舍弃其价值底蕴,有失偏颇,重新陷入儒家道德主义的迷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自由 民主 理性 儒家道德主义
原文传递
智的直觉抑或意向性的直接性?——对牟宗三“觉他”学说的重新定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泽波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63,177,共9页
"觉他"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牟氏认为康德不承认人可以有智的直觉,儒家则承认这种能力,"觉他"即属于这种思维方式,所以儒家超越了康德。其实,"觉他"的思维方式只大致相当于胡塞尔现相学意向... "觉他"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牟氏认为康德不承认人可以有智的直觉,儒家则承认这种能力,"觉他"即属于这种思维方式,所以儒家超越了康德。其实,"觉他"的思维方式只大致相当于胡塞尔现相学意向性的直接性,而不是康德意义上的智的直觉。将这两个相近但又不同的问题混在一起是不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胡塞尔 觉他 智的直觉
原文传递
牟宗三的善美学与康德的审美共通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迎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92-97,共6页
牟宗三善美学的突出标志,便是否定康德的审美共通感。因而,这种善美学并不足以批判康德美学的形式化和空虚化,反而在真善美的"合一说"中极成了一种智的直觉的形式主义,让美与政治、经济、伦理等社会生活的实际内容完全融离。... 牟宗三善美学的突出标志,便是否定康德的审美共通感。因而,这种善美学并不足以批判康德美学的形式化和空虚化,反而在真善美的"合一说"中极成了一种智的直觉的形式主义,让美与政治、经济、伦理等社会生活的实际内容完全融离。这样,这种善美学也就成为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的路标,为我们标明:牟宗三式的"内圣"不但不足以开出"新外王",反而可能造就一种反政治的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善美学 智的直觉 审美共通感
下载PDF
牟宗三论智的直觉之儒家义对美学研究的启发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智的直觉理论在牟宗三哲学美学思想里居于最根基的位置。牟宗三首先分疏了智的直觉在义理上的儒家形态何所,其次从理论上说明我们确有此一种直觉,以及此一种直觉在我们生活实践里是可以证显出来,表明依儒家智慧形态言我们确有智的直觉... 智的直觉理论在牟宗三哲学美学思想里居于最根基的位置。牟宗三首先分疏了智的直觉在义理上的儒家形态何所,其次从理论上说明我们确有此一种直觉,以及此一种直觉在我们生活实践里是可以证显出来,表明依儒家智慧形态言我们确有智的直觉一问题是真实的、具体的。牟宗三所分判演绎者,在义理上对建构由中国智慧而来的哲学美学形态具有非凡的学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智的直觉 儒家 圣人化境 审美境界 实践-修证美学
下载PDF
再论程朱、陆王二系的会通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祖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0-25,共16页
当代儒学界,对于朱陆异同的问题仍然争论不断。此问题之未能解决,对于儒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影响。对二系的争议还是必须给出令人满意的哲学性的衡定或解决。基于近年对朱子思想文献之研究,笔者希望对朱子思想提出新的诠释。借... 当代儒学界,对于朱陆异同的问题仍然争论不断。此问题之未能解决,对于儒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影响。对二系的争议还是必须给出令人满意的哲学性的衡定或解决。基于近年对朱子思想文献之研究,笔者希望对朱子思想提出新的诠释。借用康德“自由与无条件的法则互相涵蕴”与“对于无条件的实践的东西的认识,是从自由开始,抑或从实践法则开始”之说,来说明程朱与陆王两种思想形态的特性,并提出可以会通之途径。本文对此构想作进一步展开,以期论证更为明白而坚固,并回应有关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朱 陆王 康德 牟宗三 互相涵蕴
下载PDF
牟宗三形著论商榷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泽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10,共8页
《心体与性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形著论为根据,将五峰、蕺山独立为一系,并将其置于象山、阳明之上。牟宗三这一学说的合理性有待讨论。儒家将道德根据归于上天,只是一种"借天为说"的做法,这种意义的天只是虚的,不是实的,不... 《心体与性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形著论为根据,将五峰、蕺山独立为一系,并将其置于象山、阳明之上。牟宗三这一学说的合理性有待讨论。儒家将道德根据归于上天,只是一种"借天为说"的做法,这种意义的天只是虚的,不是实的,不能从根本上完成克治心学流弊的任务。要防止心学走向流弊,有效的办法是大力发展智性,三分方法为此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形著 心学 三分方法
下载PDF
“道德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价值及其思想限制
7
作者 刘爱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通过诠释康德哲学而建构起来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实际上是将康德哲学儒学化了,其间体现出来一种儒学中心主义的立场。"道德的形而上学"思想的理论限制在于:将"物自身"看作是一个具... 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通过诠释康德哲学而建构起来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实际上是将康德哲学儒学化了,其间体现出来一种儒学中心主义的立场。"道德的形而上学"思想的理论限制在于:将"物自身"看作是一个具有价值意味的概念,这无疑是对康德的具有多层丰富内涵的物自身概念的一种单一化理解;由具有自我呈现的自由意志、道德本心所言说的道德实体难以具有形上宇宙实体的地位,这实际上是将具有道德意义的概念本体论化和实体化了;将"智的直觉"的实现归之于体现个人道德工夫修行的道德实践之上,无疑缺少了一种哲学思辨上的阐发;"人虽有限而可以无限"终究难以实现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 物自身 智的直觉
下载PDF
牟宗三哲学中的“寂感”思想之论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肖雄 《周易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88-96,共9页
牟宗三先生虽然没有系统地阐释"寂感"这个概念,但是在其哲学系统中,它却具有关键性的地位。本文在梳理牟宗三哲学中寂感真几、感通、感应等名异实同的概念群的规定及其康德式的诠释之基础上,进一步将之放人传统感通论与比较... 牟宗三先生虽然没有系统地阐释"寂感"这个概念,但是在其哲学系统中,它却具有关键性的地位。本文在梳理牟宗三哲学中寂感真几、感通、感应等名异实同的概念群的规定及其康德式的诠释之基础上,进一步将之放人传统感通论与比较哲学的视野中加以反省。一方面,牟先生在良知与认知之关系上,未能善加利用传统感通论以调适其"良知坎陷"说中过于对立的紧张关系。当然,牟先生自己的圆教论亦有某种调适的可能。另一方面,牟先生因为反感海德格尔将实践理性归入先验想象力,而未能借鉴海德格尔对康德的道德情感的现象学分析以充实自己的感通论、本体论的觉情说。本文则尝试指出两者的可沟通性以及牟先生认同此做法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寂感 本体论的觉情 良知与认知
原文传递
牟宗三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之管窥
9
作者 陶悦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2-16,共5页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中最富思辨性与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他所建构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是在会通中西哲学的基础上对儒家哲学所做的现代创发,在当代哲学界占有重要的位置。但这一体系又具有如下几个问题:(1)以儒家的立场观点来诠释和改造康...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中最富思辨性与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他所建构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是在会通中西哲学的基础上对儒家哲学所做的现代创发,在当代哲学界占有重要的位置。但这一体系又具有如下几个问题:(1)以儒家的立场观点来诠释和改造康德哲学从而在一定意义上误读了康德哲学;(2)在儒学言说方式的主导下,以个体性的体验与直觉代替普遍严谨的理论论证;(3)站在儒学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上会通中西哲学,这必然难以摆脱"中体西用"的文化心态;(4)以崇高的道德形而上学追求为理论目的,势必缺少了对现实生活世界科学与民主的合理安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道德形而上学 儒学
下载PDF
从“何以可能”到“如何实现”--论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的黑格尔辩证法原型
10
作者 王时中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44,共9页
牟宗三以康德哲学作为中西哲学汇通的桥梁,将康德“道德何以可能”的追问转化为“道德如何实现”的论证,展现了儒家道德理想作为“生命的学问”的独特价值。但从康德的“有限理性存在者”的视角看,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是以黑格尔辩证法... 牟宗三以康德哲学作为中西哲学汇通的桥梁,将康德“道德何以可能”的追问转化为“道德如何实现”的论证,展现了儒家道德理想作为“生命的学问”的独特价值。但从康德的“有限理性存在者”的视角看,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是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原型的“道德理性”版本,他所区分的“道德理性三义”,实质上是以黑格尔辩证法改造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肯定”“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的三种形态。如何批判性地清理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的“康德哲学桥梁”与“黑格尔辩证法原型”,以构造一种表征中国传统哲学的科学形式,至今依然是中国思想界亟待突破的难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道德形上学 康德 黑格尔 道德理性三义 科玄论战
下载PDF
荀子命运的历史沉浮与中国哲学的现代意识——兼评牟宗三的荀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迎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4-108,共5页
荀子的历史命运可谓多舛,其影响总不及孟子,亦难讨人喜欢。晚清以降,现代化思潮汹涌澎湃,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荀子被分裂而成"尊荀"和"排荀"两派。牟宗三则集这种分裂于一身,把荀子当作"内圣外王"的一... 荀子的历史命运可谓多舛,其影响总不及孟子,亦难讨人喜欢。晚清以降,现代化思潮汹涌澎湃,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荀子被分裂而成"尊荀"和"排荀"两派。牟宗三则集这种分裂于一身,把荀子当作"内圣外王"的一个中介,在客观知识的意义上尊荀,在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的意义上排荀。被分裂的荀子,标示着现实生活中知识的、道德的、物质的利害的纠结缭绕,时学科学、民主概念的浮泛不切,以及中国哲学现代化道路的崎岖漫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牟宗三 中国哲学 现代化
下载PDF
现代性视域中的传统——牟宗三“两层存有论”之缘起
12
作者 刘昆 《科教文汇》 2013年第5期70-70,72,共2页
牟宗三借佛教"一心开二门"的观念在中西哲学之间搭桥,使"良知"替换"一心"而作为内在超越,使"物自身"替换"真如门",对应"无执的存有论";使"现象"替换"生灭... 牟宗三借佛教"一心开二门"的观念在中西哲学之间搭桥,使"良知"替换"一心"而作为内在超越,使"物自身"替换"真如门",对应"无执的存有论";使"现象"替换"生灭门",对应"执的存有论"。从而将"良知"束之高阁,使得"二门"与"万法"之形而下层面的政治制度能解除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两层存有论 一心开二门
下载PDF
论牟宗三的道德主体思想
13
作者 刘爱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在牟宗三的哲学中,"主体"主要有"道德主体"与"知性主体"这两层意义,前者成就的是道德界和本体界,后者成就的则是知识界。以道德主体来表征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具有理论的合理性,但是,由于难以摆脱传统儒家... 在牟宗三的哲学中,"主体"主要有"道德主体"与"知性主体"这两层意义,前者成就的是道德界和本体界,后者成就的则是知识界。以道德主体来表征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具有理论的合理性,但是,由于难以摆脱传统儒家"德性之知"优于"见闻之知"的樊篱,牟宗三依然将道德主体看作是具有本源性的一面。知性主体的产生,是根源于道德主体为了自身发展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牟宗三道德主体思想所存在的一个基本理论不足即是:以本体论来涵盖和统摄知识论,以道德主体这一"无限心"来驾御知性主体这一有限的"认识心"。而事实是:如果研究知识论,只能以知识论为核心和出发点。此时,认知主体是主要的,它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道德主体的婢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道德主体 知性主体
下载PDF
传统中国的政治自由与德性自由之辩——牟宗三对“黑格尔问题”的回应
14
作者 蒋海松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181,共10页
新儒家哲人牟宗三对"黑格尔问题"的回应构成了中西之间一次极富深度的理性对话。黑格尔曾判断中国只是自由的起点,只有实体自由而无主体自由,中国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这堪称社会科学中的"李约瑟之问"。牟宗三深... 新儒家哲人牟宗三对"黑格尔问题"的回应构成了中西之间一次极富深度的理性对话。黑格尔曾判断中国只是自由的起点,只有实体自由而无主体自由,中国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这堪称社会科学中的"李约瑟之问"。牟宗三深受这一问题的刺激,经过长达二十年的思考后进行了回应。一方面,他认可黑格尔所论传统中国在政治法律领域缺乏主体自由,"实体性法律"没有获得主体意识的认同,没有获得客观地位,因此需要通过良知自我坎陷以开出民主自由的新外王。牟宗三更批判了黑格尔的偏误,他认为自由不仅在于政治法律领域,中国在道德和艺术领域富含主观自由。中国政治视野不是国家,而是天下大同。中国注重自由的德性涵养,这有助于疗救西式自由只重制度的弊端。牟宗三的回应展现了寻求中国文明自信的艰苦努力,丰富了对自由的多元性理解,有助于打破黑格尔式"法律东方主义"的魔咒。但没有政治自由的前提,道德艺术自由也难有保障。儒家德教如何转出民主自由与现代法律,其理论缺乏具体途径。牟宗三在文化反思的同时仍然陷入了一种更深的文化迷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黑格尔 实体自由 主观自由 实体性法律 德性自由
原文传递
国家不是艺术品?——中西国家学的一个比较
15
作者 陈迎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87-94,共8页
国家学仍然是政治哲学的拱心石。本文在深入分析黑格尔"国家不是艺术品"命题的内在层次的基础上,比较了黑格尔的国家学与儒家的国家学:两者都强调国家具有超出个人的人性之上的神性部分,都坚持美真的分别与同一;但儒家国家学... 国家学仍然是政治哲学的拱心石。本文在深入分析黑格尔"国家不是艺术品"命题的内在层次的基础上,比较了黑格尔的国家学与儒家的国家学:两者都强调国家具有超出个人的人性之上的神性部分,都坚持美真的分别与同一;但儒家国家学的艺术纯度更高,更容易以高涨的浪漫主义"道统纪"来实现对黑格尔"神统纪"国家学的批判和超越。因此,简单地给某种国家学标上"极权主义"、"保守主义"等标签以了事非常容易,但却可能因此而错失很多东西;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儒家国家学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现代化的儒家国家学,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艺术品 国家学 黑格尔 牟宗三 马克思
下载PDF
牟宗三历史哲学基本理念探析
16
作者 法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60,共5页
牟宗三在借鉴中西传统历史哲学,尤其是王船山和黑格尔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哲学。以精神实体来探讨历史的发展演变,是牟宗三历史哲学的主要致思理路。并由此发现中国历史是"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和"综合的尽气之精... 牟宗三在借鉴中西传统历史哲学,尤其是王船山和黑格尔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哲学。以精神实体来探讨历史的发展演变,是牟宗三历史哲学的主要致思理路。并由此发现中国历史是"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和"综合的尽气之精神"的表现,西方历史是"分解的尽理之精神"的表现。这是中国历史中没有产生科学、民主和宗教的根本原因。中西历史的未来在于中国"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和西方"分解的尽理之精神"之融合。牟宗三的历史哲学从其方法论意义上来讲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历史哲学 精神实体
下载PDF
牟宗三的风骨
17
作者 程志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9-24,共6页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准”的哲学家。他在苦苦地追求“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学思历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特征。与很多哲学家相同的是,牟宗三对于做学问和做人都有明确的意识。他认为做人与做学问一样均不是...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准”的哲学家。他在苦苦地追求“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学思历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特征。与很多哲学家相同的是,牟宗三对于做学问和做人都有明确的意识。他认为做人与做学问一样均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需要认真的态度。牟宗三的一生规行矩步,儒雅谦逊,儒者风范。但与此同时,他又常常表现出忧怨与孤愤,具有明显的狂者性格。这又是与很多哲学家不同的一面。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一生以“真人”人格为“型范”,以真诚、不虚伪为做人标准。这种以“真人”为底子、以儒者风范和狂者性格相结合的人格特征构成了牟宗三的人格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人格 儒者风范 狂者性格 真人
下载PDF
牟宗三历史哲学探要
18
作者 法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以精神理念来探讨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牟宗三历史哲学的主要研究思路。他认为,中国历史是"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和"综合的尽气之精神"的表现,西方历史是"分解的尽理之精神"的表现。这是中国历史中没有产生科... 以精神理念来探讨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牟宗三历史哲学的主要研究思路。他认为,中国历史是"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和"综合的尽气之精神"的表现,西方历史是"分解的尽理之精神"的表现。这是中国历史中没有产生科学、民主和宗教的根本原因。中西历史的未来,在于中国"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和西方"分解的尽理之精神"的融合。牟宗三的历史哲学在各方面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精神理念 坎陷 科学 民主
下载PDF
牟宗三心性之学的三个问题意识及其遗留的课题——纪念《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发表60周年
19
作者 杨泽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51,共8页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特别凸显了心性之学的重要性。虽然后来学界对这种过于抬高心性之学的倾向提出了批评,但这并不能掩盖现代新儒家第二代在心性之学研究方面做...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特别凸显了心性之学的重要性。虽然后来学界对这种过于抬高心性之学的倾向提出了批评,但这并不能掩盖现代新儒家第二代在心性之学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牟宗三早期较为关注政治问题,但中期和晚期的精力都集中在心性之学方面。牟宗三心性之学研究始终贯穿着三个问题意识,即活动问题、流弊问题、存有问题。所谓活动问题是指一种道德学说如何能够具有动能的问题,与之相应牟宗三提出了活动论;所谓流弊问题是指如何杜绝心学走向弊端的问题,与之相应牟宗三提出了形著论;所谓存有问题是指道德之心除决定个人成德成善之外,对宇宙万物能否以及如何发生影响的问题,与之相应牟宗三提出了存有论。为解决这些问题牟宗三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提出了很多极有价值的观点,但也留下了一些问题亟待后人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心性之学 活动问题 流弊问题 存有问题
下载PDF
牟宗三西方哲学“三系论”
20
作者 程志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1,共7页
一般来讲,西方哲学史大致可以分为大陆唯理论与英国经验论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对垒与双线并行发展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基本面貌。然而,牟宗三在这"一般"之中发现了"特别"。他不赞成这种"两系统说",... 一般来讲,西方哲学史大致可以分为大陆唯理论与英国经验论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对垒与双线并行发展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基本面貌。然而,牟宗三在这"一般"之中发现了"特别"。他不赞成这种"两系统说",而以莱布尼兹为核心提出了"三系论"。以此"三系论"为根据,牟宗三进一步分析了西方哲学的特征、精彩及不足。对牟宗三的"三系论"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增加对牟宗三哲学的了解,而且也有助于增加对整个西方哲学史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西方哲学史 三系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