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琼 陈陆俊 +5 位作者 徐斌 邓海峰 李敏 刘检 吴昌平 蒋敬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LSD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10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SD1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10... 目的 探讨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LSD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10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SD1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103例食管癌组织中均检测到LSD1的表达,LSD1在癌旁组织以弱表达为主.LSD1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核部位,根据H-score评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3.5 cm组中LSD1高表达的比率与肿瘤大小<3.5 c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比0.6%,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LSD1高表达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24.5%比3.7%,P<0.05);远处转移组中LSD1高表达的比率与未发生远处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比10.3%,P<0.05);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TNM分期增加LSD1高表达比率显著增高(P<0.05);Log-rank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SD1高表达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风险比(HR)=2.12,95%可信区间(CI):1.15 ~3.89,P<0.05];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SD1表达水平纳入Cox模型,结果显示只有肿瘤大小(HR=1.98,95%CI:1.16~3.37,P<0.05)、TNM分期(HR=1.74,95% CI:1.05~2.88,P<0.05)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食管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存在LSD1异常表达,食管癌组织中LSD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进展、转移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食管癌 预后
原文传递
木兰花碱减轻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对脑部LSD1组蛋白修饰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冰雁 刘艺洁 +4 位作者 武莉莉 费乔曼 杨冰 张玲 乔卫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1-394,I0002,共5页
目的探索木兰花碱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所致抑郁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抑郁模型组(PG组)、木兰花碱高剂量组(MH组)和木兰花碱低剂量组(ML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方法建立抑... 目的探索木兰花碱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所致抑郁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抑郁模型组(PG组)、木兰花碱高剂量组(MH组)和木兰花碱低剂量组(ML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方法建立抑郁小鼠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的变化,并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部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鼠脑部LSD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木兰花碱在行为学上改善了小鼠的抑郁状况,与PG组相比,MH组和ML组悬尾不动时间、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PG组LSD1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ML组LSD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PG组相比,ML组LSD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PG组小鼠脑部LSD1阳性细胞数量减少,而ML组较PG组增加。结论在木兰花碱治疗抑郁小鼠的过程中,LSD1可能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木兰花碱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LSD1表达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林绍峰 陈燕坪 +3 位作者 朱伟峰 柳硕岩 朱坤寿 力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0-283,288,共5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01-01-2006-12-31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三野根治术... 目的:研究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01-01-2006-12-31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三野根治术且术前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35例。免疫组化检测135例食管鳞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LSD1表达水平。运用χ2检验分析肿瘤组织LSD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肿瘤组织LSD1表达与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Cox模型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LSD1强阳性表达率为53.3%,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6,P=0.002。LSD1高表达与性别(χ2=0.396,P=0.546)、年龄(χ2=2.530,P=0.123)、T分期(χ2=1.264,P=0.286)、淋巴结转移(χ2=1.136,P=0.343)、TNM分期(χ2=0.396,P=0.546)和分化(χ2=0.415,P=0.537)无显著相关性,而与生存时间是否超过5年(χ2=6.699,P=0.013)显著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肿瘤浸润深度(P=0.004)和LSD1表达水平(P=0.020)是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提示,LSD1强阳性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LSD1弱阳性组患者,P=0.008。亚组分析显示,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肿瘤LSD1强阳性与患者预后相关,P=0.014;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LSD1强阳性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373。结论: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强阳性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LSD1和PIEZO1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转归关系研究
4
作者 罗昕骁 邱妮 +4 位作者 赵殊艺 何武书 肖晨亮 徐路 肖玉鸿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3-77,85,共6页
目的分析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和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PIEZO1)在口腔癌中表达及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口腔癌患者1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中... 目的分析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和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PIEZO1)在口腔癌中表达及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口腔癌患者1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中留取口腔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SD1、PIEZO1表达;分析口腔癌组织LSD1、PIEZO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口腔癌组织LSD1、PIEZO1表达情况分为LSD1阳性表达组、PIEZO1阳性表达组、LSD1阴性表达组、PIEZO1阴性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LSD1、PIEZO1阳性/阴性表达口腔癌患者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影响口腔癌患者预后转归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口腔癌组织中LSD1、PIEZO1阳性表达率升高(χ^(2)/P=47.684/<0.001、43.929/<0.001)。LSD1、PIEZO1在分化程度低、浸润深度>5 mm、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升高(LSD1:χ^(2)/P=5.815/0.016、6.669/0.010、8.145/0.004、10.879/0.001,PIEZO1:χ^(2)/P=6.136/0.013、5.796/0.016、6.771/0.009、8.116/0.004)。113例口腔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56.64%(64/11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SD1阳性表达组、PIEZO1阳性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低于LSD1阴性表达组、PIEZO1阴性表达组(χ^(2)/P=12.097/0.001、9.795/0.002)。低分化、浸润深度>5 mm、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和LSD1、PIEZO1阳性表达为影响口腔癌患者预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131(1.129~8.679)、4.011(1.426~11.283)、5.100(1.274~20.417)、8.357(1.800~38.795)、3.623(1.059~12.395)、3.454(1.191~10.019)]。结论口腔癌组织LSD1、PIEZO1高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转归有关,可能成为口腔癌患者预后转归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 病理特征 预后转归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及其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训义 苏杭 +1 位作者 霍佳兴 张风华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首个被发现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近年来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研究中成为热点话题,其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已有研究指出,LSD1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较强相关性,...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首个被发现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近年来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研究中成为热点话题,其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已有研究指出,LSD1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较强相关性,然而,关于其中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文章总结了LSD1与TNBC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的机制,并综述LSD1在TNBC临床研究应用上的最新进展,为TNBC患者的药物联合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乳腺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胰腺癌细胞PANC-1中LSD1负向调控抑癌基因SIRT3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近 秦毅 +5 位作者 张波 吉顺荣 许文彦 施思 刘江 虞先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2,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重要的染色质修饰蛋白之一,可以通过调节染色质的结构调节基因的转录调控,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代谢异常等恶性潜能,是判断肿瘤预后的...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重要的染色质修饰蛋白之一,可以通过调节染色质的结构调节基因的转录调控,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代谢异常等恶性潜能,是判断肿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Sirtuins家族去乙酰化酶3(sirtuin3,SIRT3)基因是位于线粒体内的抑癌基因,通过调控肿瘤代谢异常以及氧化损伤行使抑癌基因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基因转录调控的手段,研究胰腺癌细胞PANC-1中LSD1与SIRT3的关系。方法:通过RNA干扰(RAN interference,RNAi)、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及启动子活性分析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探讨LSD1与SIRT3在PANC-1细胞中的关系。结果:通过RNAi的手段干扰LSD1的表达,发现SIRT3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上升;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的手段,发现LSD1可以与SIRT3转录调控的重要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辅激动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coactivator 1 alpha,PGC-1α)相互作用;通过ChIP方法,发现LSD1与PGC-1α共同募集到SIRT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染色质上;通过启动子活性分析,发现LSD1基因可以显著抑制PGC-1α对SIRT3基因的转录调控。结论:LSD1可以表观遗传调控抑癌基因SIRT3的转录,为深入研究LSD1与肿瘤代谢异常以及氧化应激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ANC-1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辅激动子-1α sirtuins家族去乙酰化酶3 表观遗传调控
下载PDF
LSD1和EZH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术后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耀文 董尚文 +7 位作者 周福有 杨海军 徐瑞平 任润川 孙荣刚 郑志勇 李磊 郑安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936-943,951,共9页
目的表现遗传学是当前肿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和Zeste基因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蛋白表达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表现遗传学是当前肿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和Zeste基因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蛋白表达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05-07-2009-8-20在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85例。选取食管鳞癌组织85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3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癌旁组织中LSD1和EZH2蛋白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LSD1和EZH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法分析LSD1和EZH2两者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和Logrank-test检验分析LSD1和EZH2蛋白表达与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4.7%(55/85)和70.0%(21/30);癌旁组织均为少量阳性表达(低表达),主要位于增殖较旺盛的鳞状上皮基底部;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01),食管鳞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2.3%(53/85)、76.7%(23/30)和20.0%(6/30);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01),食管鳞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SD1和EZH2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0.239,P=0.028。LSD1蛋白表达水平与pT分期(P=0.007)和分化程度(P=0.021)相关。EZH2蛋白表达水平与pT分期(P=0.022)、pN分期(P=0.046)和分化程度(P=0.018)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LSD1高表达患者的mOS和mPFS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均P<0.001。EZH2高表达患者的mOS和mPFS均低于低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 Zeste同源序列2的增强子 预后
原文传递
结肠癌组织LSD1表达对结肠癌LoVo细胞转移潜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元元 付晓 +5 位作者 汪晓莺 薛端阳 邵晓轶 朱文俊 曹丹枫 张洁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研究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06-01-2011-08-3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52例结肠癌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方... 目的:研究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06-01-2011-08-3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52例结肠癌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组织中LSD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瞬时转染LSD1特异性短发卡RNA(shRNA)干扰质粒下调LSD1的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下调LSD1的表达后LoVo细胞迁移及侵袭行为的变化。结果:LSD1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7.3%(35/52),在癌旁组织中为37.5%(9/24),χ2=5.958,P=0.014。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显示,LSD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11)及Duke分期(P=0.024)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无关。细胞划痕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抑制;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Control组和转染LSD1-shRNA组穿过膜细胞数分别为220.25±6.75和40.875±1.813,转染LSD1-shRNA组穿过膜细胞数明显减少,z=3.787,P<0.001;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Control组和转染LSD1-shRNA组穿过膜细胞数分别为222.75±6.25和33.625±1.75,转染LSD1-shRNA组穿过膜细胞数明显减少,z=3.782,P<0.001。结论:LSD1表达与结肠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潜能密切相关,下调LSD1表达能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的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LOVO细胞 迁移 侵袭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翟曜耀 刘晓霞 赵越 《生命科学》 CSCD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与其他化学修饰,如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相似,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是一个可以逆转的组蛋白修饰,是一个动态调节的过程。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与其他化学修饰,如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相似,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是一个可以逆转的组蛋白修饰,是一个动态调节的过程。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lcleotide,FAD)依赖性胺氧化酶,它能够特异性脱去H3K4和H3K9位点上的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的甲基基团。LSD1参与调控核受体介导的基因转录,并分别维持染色质的活性和非活性状态,被誉为细胞深处的基因"开关"。LSD1的功能失衡可引发多种重要生命现象的改变。主要综述LSD1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胚胎发育、体细胞重编程的调控、细胞分裂和造血等过程中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1 基因转录调控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肿瘤抑制 胚胎发育
原文传递
α-苯巯基-α-氨基乙酸乙酯类LSD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10
作者 李中华 秦婷婷 +6 位作者 王真真 乔永辉 胡锴 苏运芳 张宁宁 张紫娟 马金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设计构建α-苯巯基-α-氨基乙酸乙酯类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抑制剂,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与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以乙醛酸乙酯、氨和芳基硫酚为原料,采用三组分一锅法构建α-苯巯基-α... 目的设计构建α-苯巯基-α-氨基乙酸乙酯类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抑制剂,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与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以乙醛酸乙酯、氨和芳基硫酚为原料,采用三组分一锅法构建α-苯巯基-α-氨基乙酸乙酯类小分子化合物。采用课题组构建的筛选平台,测试目标化合物在5和1μmol·L^(-1)浓度下对LSD1的抑制率,将活性最好的化合物测试其半数抑制浓度值(IC_(50)),并通过分子模拟研究其结合机制。利用稀释法评价抑制剂的可逆性,通过迁移(transwell)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试验评价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的抗转移和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结果共合成11个目标化合物,多数化合物具有很好的LSD1抑制活性。活性最好的化合物4j的IC_(50)值为0.28μmol·L^(-1),能够可逆性作用于LSD1,在细胞水平能通过抑制LSD1来提高H3K4me2的表达水平。此外,化合物4j能够抑制肺癌细胞H1299的转移能力和EMT过程。结论α-苯巯基-α-氨基乙酸乙酯类结构是一类结构新颖的LSD1抑制剂骨架,为进行后续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酶抑制作用可逆性 分子模拟 抗肿瘤作用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秀梅 钟雯婷 +1 位作者 王春丽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48-1352,共5页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LSD1在HL-60和SHI-1白血病细胞株、不同病情(初诊、完全缓解、复发)急性白血...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LSD1在HL-60和SHI-1白血病细胞株、不同病情(初诊、完全缓解、复发)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及非恶性血液病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随访收集A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LSD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L-60细胞和SHI-1细胞LSD1均呈阳性高表达,LSD1相对含量(LSD1/β-actin灰度比)分别为4.647±3.840和1.628±0.185(n=4);72例AL患者LSD1表达程度差异较大,阳性率为56.9%(41/72),LSD1相对含量平均为1.053±1.976;17例非恶性血液病对照组LSD1阳性率为0%,LSD1相对含量为0.004±0.012。LSD1阳性率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初诊组(90.4%,77.8%)与难治/复发组(100%,100%)均高于完全缓解(CR)组(4.7%,0%)(p=0.000);LSD1相对含量在AML与ALL患者初诊组之间(1.177±1.646,1.275±1.845)、难治/复发组之间(2.050±2.470,4.107±3.676)或CR组之间(0.029±0.033,0.019±0.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LSD1阳性率在初诊组(84.6%)与难治/复发组(100%)均高于CR组(3.8%),LSD1相对含量在初诊组(1.274±1.760)、难治/复发组(3.359±3.319)及CR组(0.027±0.031)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难治/复发组高于初诊组与CR组(p<0.01),初诊组高于CR组(p<0.01)。结论:LSD1过高表达与AL难治/复发有关,其表达水平能反映AL患者的病情,可成为对AL预后有提示作用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与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艺迪 梁冬雪 +3 位作者 李悦 李校堃 付学奇 胡鑫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4年第2期252-258,共7页
表观遗传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使人们认识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及非编码RNA调控在内的修饰也可以记载遗传信息;并且许多表观遗传改变是可逆的,对表观遗传修饰和调控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和发... 表观遗传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使人们认识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及非编码RNA调控在内的修饰也可以记载遗传信息;并且许多表观遗传改变是可逆的,对表观遗传修饰和调控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和发展前沿。2004年发现的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使人们认识到组蛋白甲基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相互作用,动态地调控基因转录的激活和抑制等生物学过程。这重新定义了组蛋白甲基化,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组蛋白修饰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在此简要介绍LSD1的结构与功能、LSD1与白血病的关系,LSD1在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治疗白血病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甲基化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白血病 表观遗传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介导的经典Wnt信号通路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樊斐 丁杰 +6 位作者 刘振华 吴明 蒋专 刘航 李显 曾家兴 张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0-486,共7页
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肿瘤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最新癌症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共新发恶性肿瘤392.9万例,死亡约为233.8万例,发病率约为285.83/10万,病死率约为170.05/10万。肿瘤... 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肿瘤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最新癌症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共新发恶性肿瘤392.9万例,死亡约为233.8万例,发病率约为285.83/10万,病死率约为170.05/10万。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多阶段渐进性累积的演变过程,涉及肿瘤的转化、生存、增殖、侵袭、血管生成和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遗传基因和表观遗传的变化:致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细胞黏附分子等在DNA、RNA和蛋白质水平发生改变。虽然近年来肿瘤诊断与治疗技术不断取得进步,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状态,总体预后较差。因此探索肿瘤的发病机制,寻找更为有效的预防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意义重大。目前已知的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核小体重塑、非编码RNA等。在真核生物中,组蛋白修饰包括了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核糖化及泛素化等。同其它组蛋白修饰一样,组蛋白甲基化是一个动态可逆的过程。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能够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和第9位赖氨酸(H3K9)的脱一甲基、二甲基反应,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相互作用,起到转录阻遏物的作用。该酶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分化、异染色质的形成、细胞内DNA甲基化状态的合理维持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等。目前证实LSD1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Wnt信号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对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及凋亡起着重要作用,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基因突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WN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shRNA沉默LSD1基因对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世炜 黄轶群 郑瑞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RNA靶向沉默LSDl基因后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LSDl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入Jurkat细胞,采用RQ-PCR及Westernblot方法观察LSDlmRNA及蛋白表... 目的探讨RNA靶向沉默LSDl基因后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LSDl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入Jurkat细胞,采用RQ-PCR及Westernblot方法观察LSDl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1-2、Bax、procaspase-3的表达及组蛋白H3K4me、H3K4me2、H3K4me3、Act-H3水平。结果LSDlshRNA转染Jurkat细胞后,LSDlmRNA、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LSDlshRNA组48h细胞增殖率低于转染阴性质粒(Neg—shRNA)组和对照组(P〈0.05),LSDlshRNA组细胞凋亡率[(41.34±3.58)%]高于Neg-shRNA组[(3.45±1.54)%]和对照组[(1.76±0.52)%](P〈0.05);凋亡抑制蛋白Bcl-2、凋亡效应蛋白procaspase-3的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H3K4me、H3K4me2、Act—H3表达上调,而H3K4me3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沉默LSDl基因可抑制Jurkat细胞增殖,激活凋亡相关蛋白诱导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调节组蛋白H3K4甲基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RNA干扰 JURKAT细胞 组蛋白类
原文传递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在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浒 张中国 +1 位作者 周震 张红胜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8年第1期109-113,118,共6页
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LSD1)的表达失调是一个重要标志。LSD1能够于组蛋白H3的N端与H3K4me2/1和H3K9me2/1相互作用,并使其去甲基化,从而调控多种不同的生理过程。同时,LSD1表达水平变化还与多种基因如p53、DNMT1和E... 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LSD1)的表达失调是一个重要标志。LSD1能够于组蛋白H3的N端与H3K4me2/1和H3K9me2/1相互作用,并使其去甲基化,从而调控多种不同的生理过程。同时,LSD1表达水平变化还与多种基因如p53、DNMT1和EZH2等的表达水平相关联,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肿瘤增殖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 H3K4me1/2 H3K9me1/2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抑制剂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航 丁杰 +9 位作者 刘振华 董奇 糜睿 蒋专 李显 樊斐 张旭阳 张龙凤 曾蓉 张忠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80-1983,共4页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一种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去甲基酶,能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和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的脱一甲基、二甲基反应(H3K4me、H3K4me2、H3K9me、H3K9me2),调控靶基因的表达。研究证实,...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一种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去甲基酶,能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和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的脱一甲基、二甲基反应(H3K4me、H3K4me2、H3K9me、H3K9me2),调控靶基因的表达。研究证实,LSD1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增殖、侵袭转移过程密切相关。LSDl及其抑制剂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LSDl抑制剂与肿瘤治疗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抑制剂 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干扰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基因对急性白血病HL-60和SHI-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秀梅 唐燕 +3 位作者 王顺清 毛平 邓家德 申煌煊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6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shRNA干扰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对急性白血病(AL)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介导LSD1干扰的AL稳定细胞株HL-60和SHI-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shRNA干扰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对急性白血病(AL)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介导LSD1干扰的AL稳定细胞株HL-60和SHI-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细胞株LSD1抑制效果,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LSD1干扰后,HL-60和SHI-1细胞株的LS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RNA:0.242±0.023、0.207±0.006,蛋白:0.256±0.015、0.486±0.042)较未经转染处理的空白对照组(mRNA:1.021±0.178、1.039±0.395,蛋白:0.552±0.026、0.754±0.060)和空载体阴性对照组(shNC组)(mRNA:0.935±0.136、1.016±0.203,蛋白:0.500±0.026、0.750±0.049)均下调(P<0.05),且细胞增殖水平(吸光度值分别为0.712±0.010、0.549±0.007)低于空白对照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823±0.010、0.625±0.005)和shNC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818±0.019、0.621±0.003)(P<0.05),而细胞凋亡率[(32.80±1.35)%、(23.49±1.40)%]高于空白对照组[(8.08±0.62)%、(7.28±1.17)%]和shNC组[(8.00±0.32)%、(7.19±0.65)%](P<0.05)。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RNA干扰LSD1使AL细胞株HL-60和SHI-1增殖受抑制,凋亡增加。 LSD1有可能成为AL的生物分子标志和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LSD1、MGMT和Ki-67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千慧 张洋 +3 位作者 宿伟鹏 张宋安 刘攀 赵化荣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519-525,共7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Ⅲ、Ⅳ级胶... 目的 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Ⅲ、Ⅳ级胶质瘤标本6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病理标本中LSD1、MGMT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长期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分析3种标志物与患者病理分级、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65例高级别胶质瘤标本中,LSD1、MGMT、Ki-67总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 (46/65)、60.0%(39/65)、100%(65/65).LSD1和MGMT在Ⅲ、Ⅳ级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88,P=0.208;x2=0.013,P=0.908).Ⅳ级胶质瘤中Ki-67表达(+)、(++)、(+++)分别为18、19、11例,Ⅲ级胶质瘤中Ki-67表达(+)、(++)、(+++)分别为11、5、1例,两者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3,P=0.037).log-rank检验表明,LSD1、MGMT的阳性表达及Ki-67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均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PFS呈负相关(x2=12.217,P=0.007;x2 =4.446,P=0.035;x2=12.536,P=0.002),也与OS呈负相关(x2=11.708,P=0.008;x2=6.637,P=0.010;x2=11.807,P=0.003).病理分级为Ⅳ级的患者较Ⅲ级患者更容易出现疾病局部进展(x2=6.573,P=0.010),且OS短(x2=3.974,P=0.046).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提示,LSD1表达(HR=1.361,95%CI为1.094~1.694,P=0.006;HR=1.406,95% CI为1.117~1.771,P=0.004)和Ki-67表达(HR=1.703,95%CI为1.175~2.468,P=0.005;HR=1.778,95%CI为1.209 ~2.616,P=0.003)是高级别胶质瘤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后风险因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GMT与LS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6,P=0.001).结论 LSD1、MGMT、Ki-67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总体阳性表达率较高,MGMT为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相关因素,LSD1、Ki-67可作为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KI-67抗原 预后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原文传递
LSD1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乐千 王伟 郝敏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种核内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依赖的单胺氧化酶,不但可以特异性脱去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第9位赖氨酸...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种核内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依赖的单胺氧化酶,不但可以特异性脱去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第9位赖氨酸(H3K9)和非组蛋白位点上的甲基基团,而且可以使非组蛋白底物第370位赖氨酸二甲基化(K370Me2)去甲基化,从而通过抑制p53与p53结合蛋白1(53BP1)的相互作用来抑制p53的功能。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LSD1在染色质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影响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LSD1的特殊作用使其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抗肿瘤靶点。而目前LSD1表达对妇科恶性肿瘤的作用报道较为少见。本文就LSD1的结构与功能以及LSD1在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单胺氧化酶 组蛋白类 甲基化 宫颈肿瘤 卵巢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下载PDF
LSD1体外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20
作者 陈柯冰 任琛琛 +2 位作者 杨立 朱远航 赵昕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1750-1757,共8页
目的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已被报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作用,但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LS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中分别使用慢病毒和质粒对L... 目的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已被报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作用,但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LS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中分别使用慢病毒和质粒对LSD1进行敲除和过表达。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B)验证转染结果。采用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LSD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体外增殖、克隆、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肿瘤异种移植实验验证LSD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LSD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的分期及分级有关,并影响患者的预后。下调LSD1后,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显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伤口愈合实验显示细胞的迁移能力减弱,transwell侵袭实验则证实了细胞的侵袭能力随之降低,而上调LSD1后结果则相反。通过WB和免疫组化法发现CD9的表达水平随着LSD1的降低而升高。此外,下调LSD1可抑制Ishikawa和HEC1A细胞在体内的肿瘤发生。结论LSD1是一种致癌因子,能显著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反向调控下游因子CD9,为其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子宫内膜癌 CD9 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