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归化、绥远城的书院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有亮 路宁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0-53,共4页
清代,归化城和绥远城共建有三所书院,即启秀书院(长白书院)、古丰书院、启运书院,形成了满、汉、蒙三学并立、分庭课徒的格局。三书院在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显示了不同于内地书院的诸多特点。这些书院不仅在人才培养和繁荣当地的民族文化... 清代,归化城和绥远城共建有三所书院,即启秀书院(长白书院)、古丰书院、启运书院,形成了满、汉、蒙三学并立、分庭课徒的格局。三书院在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显示了不同于内地书院的诸多特点。这些书院不仅在人才培养和繁荣当地的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书院史上也应有其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归化 绥远城 书院 特点 历史地位
下载PDF
明清时期归化城茶叶贸易发展进程探析
2
作者 包乌日嘎其其格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4年第3期67-76,208,209,共12页
公元1578年,俺答汗与格鲁派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在仰华寺会晤,互相授予尊号并决定信仰藏传佛教。从此,茶叶作为寺院僧侣的必需品,通过边市交易或赏赐开始逐渐流入归化城。清朝初至中期,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茶政,同时在蒙古地区大力传... 公元1578年,俺答汗与格鲁派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在仰华寺会晤,互相授予尊号并决定信仰藏传佛教。从此,茶叶作为寺院僧侣的必需品,通过边市交易或赏赐开始逐渐流入归化城。清朝初至中期,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茶政,同时在蒙古地区大力传播藏传佛教,推动了茶叶在归化城的销售,茶市得以快速拓展。到了清末,受国内局势和国际贸易以及商道变更的影响,归化城商人在新疆和恰克图等地的远程贸易受到重创,茶叶贸易逐渐下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归化城 茶市 茶政
下载PDF
“西口”简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来刚 《阴山学刊》 2004年第2期63-65,共3页
"西口"随历史变迁而不断转移。"西口"最初指杀虎口,后因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原因而转移至归化城,随着山西西北部、陕西北部和甘肃沿边地区的汉族人民出口向长城外蒙古地区迁移的扩大和深入而渐泛指。
关键词 西口 杀虎口 归化城 绥远
下载PDF
商业贸易的差异——清代的归化城与绥远城
4
作者 董亚飞 郝丽妍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8-91,共4页
归化城和绥远城同为呼和浩特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以来,归化、绥远两城依据政府定位,结合自身地理位置不断发展融合,但在商业贸易上产生了不同之处。归化城商贸不断发展,有兴起有衰落,但一直是该地区的商业重心。绥远城在政治、军事... 归化城和绥远城同为呼和浩特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以来,归化、绥远两城依据政府定位,结合自身地理位置不断发展融合,但在商业贸易上产生了不同之处。归化城商贸不断发展,有兴起有衰落,但一直是该地区的商业重心。绥远城在政治、军事功能减弱后,归化城商贸活动也曾向其转移,但并未成功。两城的城市功能一直存在差异性,此外,涉及绥远城的商业记载也比较稀少。这些都是由于当地经济衰落,战乱不断,交通发展等原因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 归化城 绥远城 城市功能
下载PDF
清绥远城兴建对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威 李冰峰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清乾隆四年(1739)兴建完成的绥远城让呼和浩特从以归化城为单一核心的城区扩展模式转变为归化绥远两城并置、空间上各自独立发展的城市格局.本文通过对目前呼和浩特城市形态特征的研究,希图找出绥远城兴建给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带来的... 清乾隆四年(1739)兴建完成的绥远城让呼和浩特从以归化城为单一核心的城区扩展模式转变为归化绥远两城并置、空间上各自独立发展的城市格局.本文通过对目前呼和浩特城市形态特征的研究,希图找出绥远城兴建给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远城 归化城 呼和浩特 城市形态
下载PDF
归化城与绥远城的城池规模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董瑞 海春兴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3-567,共5页
通过文献查阅,整理了归化城和绥远城城池建设的背景和规模记载情况,分析认为归化城城池规模在明末清初受战争影响可能得到重建,因此记载为"周二里"的说法更接近实际规模,论证了绥远城池实际规模应为一千九百六十丈,文献记载为... 通过文献查阅,整理了归化城和绥远城城池建设的背景和规模记载情况,分析认为归化城城池规模在明末清初受战争影响可能得到重建,因此记载为"周二里"的说法更接近实际规模,论证了绥远城池实际规模应为一千九百六十丈,文献记载为"九里十三步"存在象征意义的看法无法得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城 绥远城 城池规模
下载PDF
清晚期归化城西北两路茶叶贸易初探
7
作者 白茹 《中国茶叶》 2023年第2期69-73,共5页
清晚期,归化城(呼和浩特市旧城)中茶商因西行新疆的贸易难以继续,转而北上,赴恰克图行销茶叶。之后,归化城向西的茶叶贸易得以恢复,与北路的茶贸并存发展,最终形成途经蒙古向西、向北延伸的茶贸网络。文章通过历史文献对清晚期归化城西... 清晚期,归化城(呼和浩特市旧城)中茶商因西行新疆的贸易难以继续,转而北上,赴恰克图行销茶叶。之后,归化城向西的茶叶贸易得以恢复,与北路的茶贸并存发展,最终形成途经蒙古向西、向北延伸的茶贸网络。文章通过历史文献对清晚期归化城西北两向的茶贸路线和概况进行阐述,归纳了城中出现的茶商群体及流通的茶叶品类,并对西北两路沿途的遗迹、茶叶物流展开分析,以展现当时归化城两路的茶贸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贸易 归化城 西北两路 茶叶
下载PDF
驼背上的贸易:清代归化城的驼运与商业市场
8
作者 马星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7-53,共7页
驼运即使用骆驼运输货物,是历史上西北和北方草原商业运输的主要方式。作为北方草原重要的商业城市,归化城商业活动网络的扩展主要依赖驼运行业,驼运伴随商业的繁荣而发展,逐渐成为集商业和运输于一体的重要行业。四通八达的驼运路线沟... 驼运即使用骆驼运输货物,是历史上西北和北方草原商业运输的主要方式。作为北方草原重要的商业城市,归化城商业活动网络的扩展主要依赖驼运行业,驼运伴随商业的繁荣而发展,逐渐成为集商业和运输于一体的重要行业。四通八达的驼运路线沟通了北方草原和西北地区,也将这一区域同更广阔的全国市场连接在一起。归化城驼运的发展是清代以来全国商品市场扩张中的一部分,归化城由此成为清代华北与蒙古草原市场网络的节点。驼运不仅是运输方式,它的背后是商业的繁荣,承载着商业的驼运实际上推动着商业在草原地区的不断扩张和发展。此外,驼运的作用不止于商业活动,产生的影响不限于经济方面,驼队的延伸和商路的开辟成为草原与更广阔的世界交流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市场 归化城 驼运
下载PDF
明末归化城商贸地位的形成及其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牛淑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5-90,共6页
明万历末年,归化城转口贸易的发展,初步沟通了中原地区与蒙古地区的交通和贸易网络,确立了它在明蒙转口贸易中的地位。崇祯年间,归化城所具有的对明贸易的地缘优势及其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引起了同样对明贸易倚重的蒙古其他部落和后金... 明万历末年,归化城转口贸易的发展,初步沟通了中原地区与蒙古地区的交通和贸易网络,确立了它在明蒙转口贸易中的地位。崇祯年间,归化城所具有的对明贸易的地缘优势及其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引起了同样对明贸易倚重的蒙古其他部落和后金的争夺,归化城的转口贸易随之也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变化,最终成为清对明和其他蒙古部政治较量中的一处具有战略意义的商贸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 归化城 转口贸易 商贸地位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空间形态景观层积与景观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晓云 白孟根 +2 位作者 李亚峰 刘耀东 王波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3-209,共7页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以1572-1949年呼和浩特市主城区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实地调查,运用城市形态学等方法从山水格局、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园林景观及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近...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以1572-1949年呼和浩特市主城区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实地调查,运用城市形态学等方法从山水格局、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园林景观及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近400年的城市空间形态景观层积及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山水格局符合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特点,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明清和民国2个时期6个发展阶段,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和园林景观具有时空分异特点,景观结构趋于复杂;典型案例景观具有中国传统院落与汉传佛寺布局、空间序列及汉藏结合式景观特征。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历史景观空间形态演变与特征的分析,以期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传承、活化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 归化城 绥远城 景观层积 空间形态 景观特征
下载PDF
抚慰与控制:绥远城驻防设置的宗教原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治国 赵鑫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8-30,共3页
明末清初,归化城成为蒙古各部宗教信仰的中心。清统一漠南以后,采取尊崇和扶持喇嘛教的政策,以羁縻蒙古诸部。喇嘛教在蒙古地区拥有诸多政治特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一种潜在的政治势力。在清朝统一西北的战争中,喇嘛教既起到了积极... 明末清初,归化城成为蒙古各部宗教信仰的中心。清统一漠南以后,采取尊崇和扶持喇嘛教的政策,以羁縻蒙古诸部。喇嘛教在蒙古地区拥有诸多政治特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一种潜在的政治势力。在清朝统一西北的战争中,喇嘛教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也在许多情况下,背离清朝的意志,与清为敌。针对这种情况,清朝统治者一方面加强喇嘛教的管理,另一方面设置军事驻防对其监督防范,达到对喇嘛教既利用又控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归化城 黄教 控制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以归化城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晓帆 周晶 《城市建筑》 2017年第17期38-40,共3页
16世纪下半叶,藏传佛教再度传入蒙古地区(本文中出现的"蒙古地区",指现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玉泉区一部分)修建于1572~1575年。清朝统治者大力弘扬佛教文化,归化城逐渐成为漠南地区的... 16世纪下半叶,藏传佛教再度传入蒙古地区(本文中出现的"蒙古地区",指现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玉泉区一部分)修建于1572~1575年。清朝统治者大力弘扬佛教文化,归化城逐渐成为漠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后来随着中原地区与蒙古地区乃至俄罗斯贸易的扩大,发展为"草原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节点城市。由于宗教活动的频繁开展,寺庙作为一个地区具动力的因素,吸引着大量的朝拜者和商人前往,为各个阶层的人提供了固定的交易场所,构成了以寺庙为核心的商业空间。寺庙辐射区作为买卖城内部商业空间结构的主体,其构成的商业空间是买卖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归化城内商业空间形成原因进行探究及分析,有助于推动呼和浩特旧城区的保护规划实施,也是新时期顺应"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寺庙 商业空间结构 归化城
下载PDF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二元司法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变迁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潇文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8,214,共12页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二旗的驻牧地是典型的农牧交错、蒙汉杂居区域。清政府在此处设理事同知与通判,隶属山西巡抚,由原来以蒙古都统为首的一元管理体制演变成都统与山西巡抚共同管辖的蒙汉双重管理体制。绥远城将军设立之初,并未过多参与...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二旗的驻牧地是典型的农牧交错、蒙汉杂居区域。清政府在此处设理事同知与通判,隶属山西巡抚,由原来以蒙古都统为首的一元管理体制演变成都统与山西巡抚共同管辖的蒙汉双重管理体制。绥远城将军设立之初,并未过多参与到归化城土默特二旗的事务中。乾隆二十八年(1763),清朝裁撤归化城都统,土默特二旗正式由绥远城将军辖制,从前双重管理体制中地方最高权力的主角也从“都统—巡抚”向“将军—巡抚”转型。通过梳理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司法审理中蒙古官员与同知、通判以及都统、山西巡抚、绥远城将军之间司法审理权的变化,可以揭示该地区二元司法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归化城 土默特地区 司法审理 二元模式
原文传递
蒙古地区寺院型城镇形成原因探究——以明清时期归化城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帆 周晶 《城市建筑》 2017年第14期47-49,共3页
本文以明清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为例,从统治制度、寺院经济、宗教活动、文化信仰等方面,分析早期蒙古地区寺院型城镇形成的原因,揭示寺庙对寺院型城镇形成及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寺庙 城镇 归化城
下载PDF
清准战争中归化城军事地位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治国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0-52,共3页
归化城在清准战争中处于一种极为微妙的地位。清军将归化城作为防备准噶尔的前哨,军需粮饷、驼马的购置地,准噶尔降人的安置地,出征兵丁的临时驻防地,同时还是清准双方军事情报的哨探地。清在归化城附近设置了军事驻防绥远城,据有交通... 归化城在清准战争中处于一种极为微妙的地位。清军将归化城作为防备准噶尔的前哨,军需粮饷、驼马的购置地,准噶尔降人的安置地,出征兵丁的临时驻防地,同时还是清准双方军事情报的哨探地。清在归化城附近设置了军事驻防绥远城,据有交通便利的归化城要地,避免了劳师袭远的被动局面,取得了对准战争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归化城 准噶尔 军事地位
下载PDF
清代以来杀虎口与归绥相关问题探究
16
作者 王泽民 李海林 《阴山学刊》 2017年第6期53-59,共7页
清代以来,伴随杀虎口与归绥地区行政建制的逐步完善,交通体系、经济贸易体系、社会文化体系形成了特殊的系统,出现了以北方草原文化为基础并融入内地农耕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并存的格局,具有丰富的包容性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它是历经北... 清代以来,伴随杀虎口与归绥地区行政建制的逐步完善,交通体系、经济贸易体系、社会文化体系形成了特殊的系统,出现了以北方草原文化为基础并融入内地农耕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并存的格局,具有丰富的包容性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它是历经北方各民族的传承积蓄和不断创造而形成的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研究清代以来杀虎口与归绥相关问题,对于探讨清代北方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杀虎口 归化城 绥远城
下载PDF
文化交融背景下清代诗人笔下的归化城书写
17
作者 张晔 《阴山学刊》 2021年第5期49-53,69,共6页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归化城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成为清代军事驻防、经济贸易、宗教传播、文化交流等的重要枢纽,以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为主的多种文化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为此,日益繁华的归化城逐渐进入诗人视野,他们对归化城的诗...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归化城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成为清代军事驻防、经济贸易、宗教传播、文化交流等的重要枢纽,以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为主的多种文化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为此,日益繁华的归化城逐渐进入诗人视野,他们对归化城的诗歌书写是各民族在长期互动中发生的文学事件,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融入整个文学洪流中,充分展示了清代归化城在北方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的空间意义,从中亦可窥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城 诗歌书写 文化交融
下载PDF
民国初年归化城牲畜长途贩运研究——以天义德商号信稿为中心
18
作者 池江 《阴山学刊》 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
清代民国时期旅蒙商曾在归化城开设天义德商号,留有民国5年(1916年)11封书信。书信显示天义德号所从事的是归化城与乌里雅苏台之间的牲畜长途贩运,同时也经营砖茶和日用杂货。天义德商号的牲畜经营是旅蒙商在蒙古地区从事牲畜长途贩运... 清代民国时期旅蒙商曾在归化城开设天义德商号,留有民国5年(1916年)11封书信。书信显示天义德号所从事的是归化城与乌里雅苏台之间的牲畜长途贩运,同时也经营砖茶和日用杂货。天义德商号的牲畜经营是旅蒙商在蒙古地区从事牲畜长途贩运的典型代表。该商号在牲畜的采购、运输、销售上有成熟的经营方式。但是商号经营业务固定,在民国初年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商号利润亏损严重,经营举步维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归化城 天义德 旅蒙商 牲畜贸易
下载PDF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问题——以西老将营村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牛敬忠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共5页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出租中永佃权是普遍存在的,出租土地者主要是蒙古族。出租的土地在契约中称作户口地。地契反映出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族户口地的实际运作与官方史料记载是不同的。地契中土地出租价格的变动反映了蒙古族地权观...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出租中永佃权是普遍存在的,出租土地者主要是蒙古族。出租的土地在契约中称作户口地。地契反映出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族户口地的实际运作与官方史料记载是不同的。地契中土地出租价格的变动反映了蒙古族地权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城土默特 土地 地契 户口地
下载PDF
从随营贸易到条约体系——清代边疆秩序与归化城商人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田宓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4-79,共6页
探讨边疆秩序与归化城商人活动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清代的旅蒙贸易意义重大。一方面,从清初的朝贡贸易,到清末的条约体系,归化城商人的经营行为和商业活动,无不受到国家边疆策略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归化城商人利用其主观能动性,面对时... 探讨边疆秩序与归化城商人活动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清代的旅蒙贸易意义重大。一方面,从清初的朝贡贸易,到清末的条约体系,归化城商人的经营行为和商业活动,无不受到国家边疆策略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归化城商人利用其主观能动性,面对时势变化,变通应对,勉力经营,与国家力量博弈。旅蒙贸易发展的复杂情态,正是清代国家边疆秩序与归化城商人行为之间互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旅蒙贸易 边疆秩序 归化城商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