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认与认同: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身份建构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文光 朱映占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92,共9页
民国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的身份建构即是在他者承认(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与自我认同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国内的他者大致可分为政学两界人士以及普通人,国外他者主要包括侵略势力、传教士、科考人员等。政学两界作为国内他者的主流,其承... 民国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的身份建构即是在他者承认(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与自我认同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国内的他者大致可分为政学两界人士以及普通人,国外他者主要包括侵略势力、传教士、科考人员等。政学两界作为国内他者的主流,其承认或努力建构的西南少数民族身份是国族的一分子,普通人却停留在对少数民族固有的偏见当中;国外的他者却都在塑造和提高少数民族的特别之处。作为主体的西南少数民族则在他者的影响下,逐渐改变其原有的意识,努力建构自己新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承认 认同 西南少数民族 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敬业堂诗集》中的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事象
2
作者 曹诣珍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汉唐以来,边地文人多活跃于玉门关外的西北,而少踏入西南。及至清代,广阔的西南大地依然是一个特异的地理文化空间,有无数新奇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态等待人们去发现、去书写。康熙十八年(1679)夏,“三藩之乱”尚未平息,浙西诗人查慎行于... 汉唐以来,边地文人多活跃于玉门关外的西北,而少踏入西南。及至清代,广阔的西南大地依然是一个特异的地理文化空间,有无数新奇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态等待人们去发现、去书写。康熙十八年(1679)夏,“三藩之乱”尚未平息,浙西诗人查慎行于而立之年,入贵州巡抚杨雍建戎幕,至二十一年(1682)五月方才辞幕归乡。其间,他以鲜明自觉的“问俗”意识为指引,以仁民爱物之心为基点,结合特定的时代和时势,对西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居住与生产、服饰与饮食、节日与婚庆等民俗事象作了全面细致的观照。以此为基础书写的篇章,不仅在诗歌领域开疆拓土、标新立异,同时也为世人呈现了一幅幅广阔的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画卷,具有无法漠视的文学意义及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慎行 《敬业堂诗集》 西南少数民族 民俗事象
下载PDF
以武祭丧:西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中的武术文化探微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振华 白晋湘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2-55,共4页
对西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进行研究,认为其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内容。主要表现为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强烈的魂归祖先故里意识,至死不渝的尚武情怀,同时反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并从一个方面透视出各民族形成... 对西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进行研究,认为其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内容。主要表现为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强烈的魂归祖先故里意识,至死不渝的尚武情怀,同时反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并从一个方面透视出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历史,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文化综合体,是特殊的文化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丧葬习俗 武术文化
下载PDF
中国西南民族文化遗产走向世界的表述和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晋 燕海鸣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5,M0004,共12页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整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除了坚持世界遗产必须具有"杰出的普遍价值",新的标准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的考量。回应这个变化,中国文物部门在遴选项目时把目光投向西南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整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除了坚持世界遗产必须具有"杰出的普遍价值",新的标准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的考量。回应这个变化,中国文物部门在遴选项目时把目光投向西南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如何证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有某种"普遍价值"成为中国遗产申报工作者最需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本文把人类学的翻译转向与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结合起来,指出遗产价值的论证过程应该被理解成一种"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西南民族 表述 翻译转向
原文传递
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述论(上)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金全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17,共8页
本文运用法律人类学方法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充分肯定了民族习惯法的作用与价值 ,并指出了其性质与特点。同时 ,作者结合田野调查的实证材料 ,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 习惯法 作用 价值 性质 特点 法律人类学
下载PDF
浅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食尸葬礼仪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天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4-148,共5页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种奇特的分食死去亲族尸体的丧葬形式——食尸葬。食尸葬是建立在“万物有灵论”基础之上,其目的也是为了取悦死者的灵魂,只不过它采用的是比较特殊的方式。食尸葬巩固了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认同感和...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种奇特的分食死去亲族尸体的丧葬形式——食尸葬。食尸葬是建立在“万物有灵论”基础之上,其目的也是为了取悦死者的灵魂,只不过它采用的是比较特殊的方式。食尸葬巩固了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并形成一种特殊的“传播场”,在这里原始的互助观念、家族血亲观和辈分观、家族的婚姻观念和灵魂的永生观及少数民族民间口头传说均得到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食尸葬 灵魂观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特色古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韩国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志宏 《中国名城》 2019年第12期57-64,共8页
美丽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对于推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特色古村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部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古村落文化传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和韩国的特色古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美丽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对于推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特色古村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部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古村落文化传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和韩国的特色古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其保护与发展方法的应对策略。我国在古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可以从韩国等国家借鉴一些经验与对策,来促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古村落文化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韩国在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领域方面有着诸多独特解决方法与实践,其宝贵经验对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特色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使我们在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开阔思路,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特色古村落保护与传承领域里更进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特色古村落 可持续发展 中韩比较 保全
下载PDF
以木为媒: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交往中的木刻
8
作者 王海兵 王挺 《史志学刊》 2023年第2期44-53,共10页
刻木为信是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中显著的历史文化现象。西南少数民族木刻按照其功能大致可分为契约型、通信型和占卜型三种。各种类型的木刻在不同方面维系着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诚信与规约是木刻的本质特征。西南... 刻木为信是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中显著的历史文化现象。西南少数民族木刻按照其功能大致可分为契约型、通信型和占卜型三种。各种类型的木刻在不同方面维系着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诚信与规约是木刻的本质特征。西南少数民族一般通过盟誓或神灵祈祷仪式,以确保木刻效能的发挥。木刻也在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木刻与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形态和传统社会结构相匹配。近代以来,随着国家力量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延伸和强化以及族际交往的频繁和社会组织的重构,汉文书契成为西南少数民族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木刻习俗逐渐隐退于历史长河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木刻 社会交往 族际关系 诚信与规约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民众心理压力特点及其与社会比较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植凤英 张进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地区1 325名少数民族民众的心理压力特点及其与社会比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和社会环境问题造成的日常生活困扰是西南少数民族民众的首要压力来源,其日常生活、工作就业、负担管教压力较重,与民族相关...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地区1 325名少数民族民众的心理压力特点及其与社会比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和社会环境问题造成的日常生活困扰是西南少数民族民众的首要压力来源,其日常生活、工作就业、负担管教压力较重,与民族相关的文化适应压力水平较低;②男性的文化适应压力高于女性;不同压力源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壮年组的总体压力最高;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少数民族民众的心理压力越小;中小城镇的少数民族民众的整体压力水平最低,农村组和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民众的压力最高.③不同社会比较类型的被试面对相同的心理压力源时,其压力认知评价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民众 心理压力 压力源 社会比较
下载PDF
从萨默斯著述中的“苗人”分类体系源流看西南少数民族历史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殊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国外自19世纪中叶就显现出搜求、比较、研究我国西南地区“苗人”分类体系的热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学术界对彼时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还存在关注的盲点,资料收集尚有不少遗漏。作为新发现的文献,成书于150年前的萨默斯的著... 国外自19世纪中叶就显现出搜求、比较、研究我国西南地区“苗人”分类体系的热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学术界对彼时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还存在关注的盲点,资料收集尚有不少遗漏。作为新发现的文献,成书于150年前的萨默斯的著述应当被视为《百苗图》《黔说苗图》系列典籍在海外早期传播和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该系列典籍研究中对海外文献的最新补充,不仅填补了早前研究中遗留的一些空白,还为深入研究清代《百苗图》《黔说苗图》增加了一些新的历史参考资料。同时,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该系列典籍及其海外传播状况,不仅能为当代有关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研究增添一些新的史料,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西南少数民族历史及其人群分类具有扩展和补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苗图 黔说苗图 萨默斯 民族史研究 西南少数民族
下载PDF
生态哲学的范式转换:从生态中心主义到无中心主义——从西南少数民族生态哲学中得到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文利 刘松涛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30,101-104,共11页
生态哲学范式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第一次飞越性转变,但是还是没有摆脱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也就无法改变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关系。未来生态哲学的发展还需要实现从生态中心主义到无中心主义的第二次飞越,才能真... 生态哲学范式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第一次飞越性转变,但是还是没有摆脱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也就无法改变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关系。未来生态哲学的发展还需要实现从生态中心主义到无中心主义的第二次飞越,才能真正建构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模式。西南少数民族生态哲学的“物我同源”本体论、“天人合一”自然观、“我亦物也”价值观和“顺应自然”实践观中所蕴藏的无中心主义思想,为生态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非常值得深思的理论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哲学 西南少数民族 人类中心主义:深层生态学 无中心主义
下载PDF
化生创世神话与宇宙构建——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卿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20,共12页
化生创世是宇宙起源神话的重要类型之一,文章通过对中国文化语境下“化生”的理解,以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为文本基础,来从化生神话的界定、类型、生成的可能以及文化表达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化生创世神话所反映的初民对宇宙起源的思考。
关键词 化生创世 宇宙观 身体 西南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吴泽霖与西南少数民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金兰 周大鸣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61,共6页
吴泽霖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他一生所研究涉及的领域甚多,尤其以西南少数民族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他通过长时间参与西南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开创民族博物馆事业,对西南少数民族现实问题的研究以及研究方法上多... 吴泽霖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他一生所研究涉及的领域甚多,尤其以西南少数民族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他通过长时间参与西南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开创民族博物馆事业,对西南少数民族现实问题的研究以及研究方法上多样化探求,为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大量研究成果和学术遗产,奠定了他在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泽霖 西南少数民族 研究贡献
原文传递
西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共有家园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玫 Chen Li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9年第2期62-77,共16页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适应周边生态环境,在因地制宜、因时而动的思想引领下,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生态文化意识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伦理规范,展现了西南少数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价值取向。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态文...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适应周边生态环境,在因地制宜、因时而动的思想引领下,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生态文化意识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伦理规范,展现了西南少数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价值取向。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可以为当前建设人类共有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索提供一种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生态文化 共有家园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神话化生母题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卿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在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中,化生母题是世界起源神话的重要母题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试图廓清"化生"和"化身",同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中化生母题类型进行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西南少数民族中丰富的化生母... 在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中,化生母题是世界起源神话的重要母题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试图廓清"化生"和"化身",同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中化生母题类型进行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西南少数民族中丰富的化生母题神话是初民对生命循环意识的体验和认识在神话叙事中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生母题 西南少数民族 神话 生命循环意识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的植物知识与生存智慧——博物学的视角
16
作者 韦丹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7,共5页
采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植物资源与传统医药、传统历法、民间信仰、传统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关系进行了博物学视角的考量,剖析了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丰富的植物知识体系,认为对这种知识的挖掘或许可以为西南少数民... 采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植物资源与传统医药、传统历法、民间信仰、传统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关系进行了博物学视角的考量,剖析了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丰富的植物知识体系,认为对这种知识的挖掘或许可以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可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植物知识 生存智慧 生态恢复
原文传递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以道教文化的影响为中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泽洪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79,共6页
对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禹步、手诀的道教色彩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的道教法术,是多元一体政治格局下文化涵化的结果。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法术存在的诸多相同性,从人类学文化传播的理论视野可以得到正确阐释。
关键词 文化传播 西南少数民族宗教 道教 法术 禹步 手诀
原文传递
重温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谆言若干
18
作者 张三南 李佳轩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1-75,共5页
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关于民族问题的重要文献。此文视民族团结为西南民族问题中最复杂、最重大的问题,紧紧围绕“反对两种民族主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为解决西南民族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方略... 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关于民族问题的重要文献。此文视民族团结为西南民族问题中最复杂、最重大的问题,紧紧围绕“反对两种民族主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为解决西南民族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方略。重温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若干谆言,对于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 两种民族主义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民国时期改正西南地区虫兽偏旁族类命名详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思机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93,125,共18页
民国时期改正西南地区虫兽偏旁族类命名与建立现代中华民族国家密切相关,集中体现了外来民族理论本土化的不同路径与复杂面相。废除虫兽偏旁是各方共识,具体有改虫兽偏旁为亻、彳诸偏旁,改用自称名号和改以区域区分三种主张,新指称体现... 民国时期改正西南地区虫兽偏旁族类命名与建立现代中华民族国家密切相关,集中体现了外来民族理论本土化的不同路径与复杂面相。废除虫兽偏旁是各方共识,具体有改虫兽偏旁为亻、彳诸偏旁,改用自称名号和改以区域区分三种主张,新指称体现民族、部族和区域三种属性,根本分歧在于对现代民族国家类型的理解与取舍。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下令社会部、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三机关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旨在配合以行政区域统驭国内各族的制度设计,建立一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其成败得失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兽偏旁 中华民族 外来民族理论 西南少数民族命名
原文传递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哲学审视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清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西南少数民族流传着无数创世神话,这些神话反映了西南少数民族先民对天地、万物、人类来源的认识。用哲学眼光审视,这些认识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体现着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世界观。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创世神话 哲学审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