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隋唐东北亚的地缘环境与政治博弈——以隋唐东征军事活动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晓东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第3期72-79,共8页
从政治地理学理论视角看,隋唐东征军事活动反映了大陆地带、边缘地带和海洋地带三个地带上的军事政治力量角逐。隋唐王朝、高句丽和日本分别成为这三个地带的主导性力量,其中朝鲜半岛及其周边海域是东北亚的战略重心,而半岛西南部和黄... 从政治地理学理论视角看,隋唐东征军事活动反映了大陆地带、边缘地带和海洋地带三个地带上的军事政治力量角逐。隋唐王朝、高句丽和日本分别成为这三个地带的主导性力量,其中朝鲜半岛及其周边海域是东北亚的战略重心,而半岛西南部和黄海及对马海峡是这个重心区域的战略枢纽,当时的百济国则占据着边缘地带战略枢纽位置。正是在唐朝发展强大海上军事力量并控制百济之后,才实现了东征之役的战略突破,这也反映了海上力量对当地的战略影响举足轻重,在东北亚地缘环境中起到了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东征 东北亚 地缘 日本 朝鲜半岛
原文传递
朝鲜王朝官修《高丽史》对元东征日本的历史书写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卫国 《古代文明》 CSSCI 2017年第4期111-122,共12页
朝鲜王朝立国之初,以编年体官修《高丽史》,几经努力不果。世宗年间改纪传体,编成139卷本《高丽史》,以塑造朝鲜王朝的正统性。《高丽史》对元东征日本历史的书写,强调高丽的自主性,刻画高丽对元朝需索的巧妙周旋,细致记录高丽所供给的... 朝鲜王朝立国之初,以编年体官修《高丽史》,几经努力不果。世宗年间改纪传体,编成139卷本《高丽史》,以塑造朝鲜王朝的正统性。《高丽史》对元东征日本历史的书写,强调高丽的自主性,刻画高丽对元朝需索的巧妙周旋,细致记录高丽所供给的粮草、人工等,凡背叛高丽、投身元朝的高丽人,都被称作"反人"而被列入《叛逆传》中,体现宗藩关系下高丽追求自主意识的努力。编写者在该书《忠烈王世家》与《金方庆传》中,塑造了两个类似的元东征日本历史的版本,高丽将领被视作左右战场胜负的关键,蒙古统帅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加上"大风雨",最终酿成东征的失败。对照《元史》,《高丽史》对元东征日本的书写极为偏颇。因此,对涉及东亚三国的历史事件,一定要摆脱"一国史"的局限,而用"东亚史"的视角,方能趋近历史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史》 元东征日本 忽必烈 忠烈王 洪茶丘 金方庆 《叛逆传》 历史书写
下载PDF
金文所见成王、周公东征史地考
3
作者 王一仲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28-39,共12页
小臣单觯所记“成师”与■方鼎所记“丰”“尃古”皆为成王、周公东征行经之地。其中,“成师”位于郕叔武所封成地,地处今汶水流域的宁阳县北一带;“丰”指古丰国,位于今莱芜一带;“尃古”即薄姑氏,位于今山东博兴县一带。成王、周公东... 小臣单觯所记“成师”与■方鼎所记“丰”“尃古”皆为成王、周公东征行经之地。其中,“成师”位于郕叔武所封成地,地处今汶水流域的宁阳县北一带;“丰”指古丰国,位于今莱芜一带;“尃古”即薄姑氏,位于今山东博兴县一带。成王、周公东征以灭奄为界,分为先后两阶段。成王东征从商邑出发,由今河南北部进入山东西部地区,途经济水、汶水流域,抵达成师,再由此南下曲阜,征伐商奄。周公东征是在灭奄之后,由曲阜北上莱芜盆地,征伐丰国,再经山间谷道穿越泰鲁沂山脉进入山东北部,征伐薄姑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东征 成师 丰国 薄姑氏
原文传递
“周公居东”与《金縢》疑义辨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卫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2,共8页
《尚书·金縢》所载"周公居东",系周初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历代关于"周公居东"的两种主要解说——"避罪说"与"东征说",都是难以成立的。"避罪说"不符合周初政治形势,"东征说... 《尚书·金縢》所载"周公居东",系周初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历代关于"周公居东"的两种主要解说——"避罪说"与"东征说",都是难以成立的。"避罪说"不符合周初政治形势,"东征说"亦与传世文献及金文材料之间存在抵牾之处。新公布的清华简《金縢》并不能证明"周公居东"为"东征"。今本《金縢》"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与清华简《金縢》"周公宅东三年祸人乃斯得"中的"二年"、"三年"应皆为周成王的纪年。"周公居东"的内涵是:周公面对周初动荡不安的局势,深入武庚与三监之叛的策源地,调查三监叛乱的阴谋与事实,为东征做充分的准备。《金縢》记载了成王元年、二年间周公为东征所做准备工作的一系列史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居东 东征 查罪 《清华简》
原文传递
东征山西还是陕南游击?——红一方面军东征期间战略决策争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子洋 《苏区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40-49,共10页
红一方面军1936年春的东征,巩固和发展了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帮助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在东征山西决策的酝酿和实施过程中,毛泽东与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曾产生严重意见分歧。毛泽东和林彪关于红一方面... 红一方面军1936年春的东征,巩固和发展了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帮助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在东征山西决策的酝酿和实施过程中,毛泽东与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曾产生严重意见分歧。毛泽东和林彪关于红一方面军东征战略决策的争论,既反映出红一方面军东征正确决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慎重分析和权衡利弊的结果;也揭示出双方对中国革命道路和游击战争的认识差异。全面客观地分析红一方面军东征期间战略决策争论,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红一方面军东征的战略价值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一方面军 东征 战略决策 争论
下载PDF
1936年红军东征山西再研究——以东征往来电报信函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俊峰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28-41,共14页
红军东征是中国革命史和山西区域抗战史上的重大事件。基于红军东征过程的往来电报、信函等一手资料,以1936年3月底中共连续召开的晋西会议、国民党中央军大批入晋和4月中旬中阳三交镇战役为主要节点,可将东征过程划分为初期、中期和后... 红军东征是中国革命史和山西区域抗战史上的重大事件。基于红军东征过程的往来电报、信函等一手资料,以1936年3月底中共连续召开的晋西会议、国民党中央军大批入晋和4月中旬中阳三交镇战役为主要节点,可将东征过程划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红军东征未能实现瓦窑堡会议和晋西会议确定的“在山西开辟根据地,打通苏联”的战略目标,只是在取得“扩红、筹资、赤化”三大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做到了全身而退。通过红军东征,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彼此之间都有了新认识,对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东征之后的红军西征、两广事变、百灵庙大捷和西安事变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的困难局面,为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再次进入山西,领导全民族抗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 东征 山西 国民党 阎锡山
原文传递
《尚书·金縢》“周公居东”再析
7
作者 张新斌 马嘉琪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55-60,共6页
汉代以来,史家对《尚书·金縢》中“周公居东”含义的理解,一直有“周公待罪避东”和“周公东征”两种说法并争讼不断。“周公居东”由管蔡流言引发,而流言“公将不利于孺子”本质上针对的是周公在武王死后摄政乃至称王是否合理的问... 汉代以来,史家对《尚书·金縢》中“周公居东”含义的理解,一直有“周公待罪避东”和“周公东征”两种说法并争讼不断。“周公居东”由管蔡流言引发,而流言“公将不利于孺子”本质上针对的是周公在武王死后摄政乃至称王是否合理的问题,这是影响周公“待罪避东”或“东征”的关键。从周初王位继承的实际看,当时嫡长子继承制尚未真正确立,周公在武王死后摄政乃至称王是合理的。周公不会因管蔡流言而避居于东。“周公居东”有两层含义:一是周公为了巩固翦商大业,选择东征讨伐管蔡与武庚叛乱;二是周公面对管蔡流言为稳定周族内部团结、一致对外应对叛乱,以避居的姿态来打消统治阶层内部对自己的摄政疑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縢》 周公居东 王位继承制 待罪避东 东征
下载PDF
刘志丹牺牲之“谜”考辨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德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6-65,共10页
1936年红军东征期间,担任红28军军长的刘志丹牺牲在山西前线。关于刘志丹牺牲的具体情节现存在四种迥异说法,即"政治谋杀说""重伤不治说""神秘死亡说"和"意外阵亡说"。这四种说法都有所谓"... 1936年红军东征期间,担任红28军军长的刘志丹牺牲在山西前线。关于刘志丹牺牲的具体情节现存在四种迥异说法,即"政治谋杀说""重伤不治说""神秘死亡说"和"意外阵亡说"。这四种说法都有所谓"知情人"见证材料为依据,故而真假难辨,影响深远。"意外阵亡说"史料权威,主要史实能互相印证,因此真实可信。刘志丹阵前牺牲主要由三个原因交织在一起造成:一是刘志丹因"陕北肃反"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和政治包袱,导致其欲在阵前自明心迹;二是刘志丹所率部队实力较弱,促使他亲临前线指挥,危险性陡然增加;三是军事情报有误,刘志丹部对三交镇敌情和地形判断失误。刘志丹牺牲原因成"谜"并引起关注主要因该问题与"文革"后中共党史问题反思、当代思想多元化和现实政治关系微妙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征 三交镇 刘志丹 毛泽东
下载PDF
“周公居东”为“东征说”申论——基于对上古“东”的历史地理考察
9
作者 高晓军 马士远 《唐都学刊》 2020年第4期90-99,共10页
《尚书·金縢》"周公居东"的理解应以"东征说"为准,但关注"东征说"的诸家缺少对"东"的关注。"周公居东"之"东"应为区域地名,非单纯指代方向。起初,"东"的... 《尚书·金縢》"周公居东"的理解应以"东征说"为准,但关注"东征说"的诸家缺少对"东"的关注。"周公居东"之"东"应为区域地名,非单纯指代方向。起初,"东"的范围靠近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其后周王朝的东进使得这一区域开始逐渐向东方延展,最后至海滨地区。通过列举与"周公东征"主题相关的铜器铭文,并按照一定顺序加以联系,可知"周公"的行军路线是以关中、东都洛邑、朝歌、三监故地、成、奄、薄姑等为主线的,这条前进路线与经典中"东"的范围极为切近,区域"东"为前后联动的中转站,前后呼应、横贯东西,最终助力周公完成东征大业。"东"所具有的战略地位在秦汉之后亦有显现,秦汉时期"东郡"的设立与先秦"东"有密切关系,而"东郡"在秦统一六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周公居东"之"居东"应解释为"东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居东” “东” 区域地名 东征
下载PDF
商王朝东征与商夷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昭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75,109,共15页
商王朝东征始自中商仲丁时期,此后直至商末,商王朝持续对东方夷族用兵。商王朝东征对商代的历史和商夷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推动夷族商化,二是商夷之间长期对峙,并导致夷族内部的分化。中商时期商王朝东征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并掠夺资... 商王朝东征始自中商仲丁时期,此后直至商末,商王朝持续对东方夷族用兵。商王朝东征对商代的历史和商夷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推动夷族商化,二是商夷之间长期对峙,并导致夷族内部的分化。中商时期商王朝东征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并掠夺资源,晚商时期几次大规模的东征是征伐不服于商王朝的以人方为代表的东夷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王朝东征 夷族商化 商夷对峙 夷族分化
原文传递
元朝对黑龙江下游女真水达达地区统辖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尼娜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77,147,共10页
在东北的东部与北部边远地区女真水达达人聚居地,元朝建立了具有民族统辖特征的行政建置,初设置女直水达达等处宣抚司、女直水达达万户府,后发展为独立建置的女真水达达路,路下统辖的万户府和千户所,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机构,具有较大程度... 在东北的东部与北部边远地区女真水达达人聚居地,元朝建立了具有民族统辖特征的行政建置,初设置女直水达达等处宣抚司、女直水达达万户府,后发展为独立建置的女真水达达路,路下统辖的万户府和千户所,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机构,具有较大程度的直接统治机制,又保有一定的羁縻特点,实行“随俗而治”的统治方式。此外,蒙古统治者在占领女真水达达地区后,还设立了军事统辖机构征东招讨司,驻军镇守东北边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真 元朝 黑龙江 边远地区 行政建置 行政机构 统治方式 聚居地 后发展 统治者 东北
原文传递
巩固、发展与抗日:中央红军东征期间与各方势力之周旋
12
作者 郑康奇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4,共7页
1935年底,红军在陕北会师后积极进行扩红与筹粮运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进行东征,以图缓解陕北地区兵员、粮源的紧张局面。1936年2至5月,中央红军东渡黄河与阎锡山部作战,蒋介石也借机派兵进入山西。在红军东征的过程中,双... 1935年底,红军在陕北会师后积极进行扩红与筹粮运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进行东征,以图缓解陕北地区兵员、粮源的紧张局面。1936年2至5月,中央红军东渡黄河与阎锡山部作战,蒋介石也借机派兵进入山西。在红军东征的过程中,双方高层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与博弈。中共在东征中积极争取张学良与杨虎城部,统一战线策略取得了成功。这一时期,国际政治局势变幻莫测,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也产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在与国际国内各方的政治博弈中,中共的政策逐渐走向成熟,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东征 扩红 政治势力 抗日战争
西周封国徙封的文献举证--以宜侯夨簋铭文等四篇文献为中心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33,39,共10页
西周一些重要封国的封地曾经发生过变化,这种变化对西周封国格局和国家的政治进程产生深刻影响。虽然之前已经有学者提醒注意,但一直未能举出文献中对于徙封直接记载的条目,也不清楚文献中是否有关于徙封的直接表述。分析可知,宜侯夨簋... 西周一些重要封国的封地曾经发生过变化,这种变化对西周封国格局和国家的政治进程产生深刻影响。虽然之前已经有学者提醒注意,但一直未能举出文献中对于徙封直接记载的条目,也不清楚文献中是否有关于徙封的直接表述。分析可知,宜侯夨簋、邢侯簋、《诗经·閟宫》、《诗经·崧高》四篇周代文献中"迁侯于宜"、"■邢侯服"、"俾侯于东"、"于邑于谢"就分别是对虞、邢、鲁、申四国徙封的明确记述。这些文献还揭示了西周封国徙封的一些细节和特征。找到了文献例证,未来可以在更稳妥的基础上探索西周封国徙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国 徙封 周公东征 政治地理格局
原文传递
毛泽东东征渡河点及与《沁园春·雪》有关的地名考
14
作者 陶明信 马玉贞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红军东征是继长征后的重大事件,而毛泽东在东征初期所填《沁园春·雪》(以下简称《雪》)则使其东征渡河平添了一层浓厚的文学色彩。随着《雪》日益广泛的传播,有关《雪》的创作与毛泽东当年侦查与渡河的地点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 红军东征是继长征后的重大事件,而毛泽东在东征初期所填《沁园春·雪》(以下简称《雪》)则使其东征渡河平添了一层浓厚的文学色彩。随着《雪》日益广泛的传播,有关《雪》的创作与毛泽东当年侦查与渡河的地点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有关文献对毛泽东东征的具体渡河点及日期乃至《雪》的创作地点等相关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本调研结果显示,毛泽东是在1936年2月21日早上在辛关渡渡河东征的而非河口—贺家凹渡口;《雪》的写作时间为1936年2月,毛泽东在此期间的行程和主要经停地为延长→双庙河→袁家沟(期间曾去高家坬塬)→辛关渡→留村→张家塔。因此,《雪》的诞生地应在以上区域之内。在此行程的初期,毛泽东应该看到了1935年年底降于河口—辛关渡一带的深厚积雪。此外,由于多种原因,历史文献中的一些地名与今用名有所差异,例如“高村”应是现在的“高杰村”,“贺家凹”现写为“贺家洼”,“社里”应为现在的“舍峪里”,“张家塔”也称为“张家塌”(旧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东征渡河 地点与时间 辛关渡 《沁园春·雪》
下载PDF
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丽玲 《绥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3-75,共3页
亚历山大东征及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为欧亚非大陆间各主要文明的接触、交流创造了条件。而亚历山大采取的一系列治国政策,处处体现了东西方的融合,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传播交流,从而奠定了希腊化文明赖以产生的基础。
关键词 亚历山大东征 希腊化文明 东方文明
下载PDF
从清华简《系年》看“武庚之乱” 被引量:2
16
作者 路懿菡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4,共4页
清华简《系年》简文的出现不但证实了周初大保簋铭文中所见的"录子圣"即为传世文献中的武庚,亦为认识和了解周初的"武庚之乱"提供了更多的历史信息。结合简文和西周金文来看,这场商室贵族发动的叛乱有其内在更为深... 清华简《系年》简文的出现不但证实了周初大保簋铭文中所见的"录子圣"即为传世文献中的武庚,亦为认识和了解周初的"武庚之乱"提供了更多的历史信息。结合简文和西周金文来看,这场商室贵族发动的叛乱有其内在更为深刻的原因,成王之世的东征不仅仅是平定叛乱,更是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正式确立西周在东方的统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年》 录子圣 武庚之乱
下载PDF
瘟疫、饥馑与施饿鬼仪式——朝鲜“己亥东征”背景下日本的饥疫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昊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25-35,共11页
日本室町时代的应永期(1394—1428)是相对安定和平的时期。但自1419年朝鲜对日本发动“己亥东征”之后,日本列岛接连被饥馑和瘟疫打击,室町幕府遭遇了空前的政治危机。在这样的局面下,作为执政者的足利义持实施了一系列饥疫对策及改革措... 日本室町时代的应永期(1394—1428)是相对安定和平的时期。但自1419年朝鲜对日本发动“己亥东征”之后,日本列岛接连被饥馑和瘟疫打击,室町幕府遭遇了空前的政治危机。在这样的局面下,作为执政者的足利义持实施了一系列饥疫对策及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对五山禅宗制度进行的改革与为超度战争、饥馑、瘟疫死难者亡魂而举行的大施饿鬼法会仪式,二者是室町幕府所实行的饥疫对策中最重要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町幕府 己亥东征 瘟疫 禅宗 仪式
下载PDF
论红军东征与山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
18
作者 段彪瑞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红军东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发动的,为援助与响应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动山西乃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所采取的第一个重大的战略步骤。红军东征开创了山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局面,震慑了阎... 红军东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发动的,为援助与响应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动山西乃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所采取的第一个重大的战略步骤。红军东征开创了山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局面,震慑了阎锡山的妥协投降和剿共反共活动,促使其政治立场和态度发生转变,推动了山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新阶段的到来和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东征 民众 抗日救亡
下载PDF
萧锋《长征日记》辨正四则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海兴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6-80,共5页
本文通过比对萧向荣、徐永昌日记中的相关记载及其他第一手史料,认为萧锋《长征日记》中关于1936年红军东征的记载有四个错讹之处:其一,红军东征取得第一个大胜仗的时间是"2月26日"而非"2月24日";其二,红军东征进... 本文通过比对萧向荣、徐永昌日记中的相关记载及其他第一手史料,认为萧锋《长征日记》中关于1936年红军东征的记载有四个错讹之处:其一,红军东征取得第一个大胜仗的时间是"2月26日"而非"2月24日";其二,红军东征进行的最大的一次战斗的时间是"3月10日"而非"3月11日";其三,东征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召开的时间是"3月13日"而非"3月12日";其四,东征红军攻克吉县县城是"4月15日"而非"4月17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东征 萧锋日记 史实辨正
下载PDF
论蒋琬东征战略的价值及其流产的主要原因
20
作者 王前程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0-16,共7页
蜀汉名相蒋琬不以军事才智闻名,却是一位颇具战略头脑的战略家。蒋琬提出的东征战略计划,是对诸葛亮《隆中对策》制定的北伐战略路线的大胆修正,具有十分珍贵的军事价值和历史价值。自刘备、诸葛亮以来蜀汉决策者们形成的墨守成规、保... 蜀汉名相蒋琬不以军事才智闻名,却是一位颇具战略头脑的战略家。蒋琬提出的东征战略计划,是对诸葛亮《隆中对策》制定的北伐战略路线的大胆修正,具有十分珍贵的军事价值和历史价值。自刘备、诸葛亮以来蜀汉决策者们形成的墨守成规、保守落后的军事战略思想,是导致蒋琬东征战略计划最终流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琬 东征战略 历史价值 计划流产 思想保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