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的儿童视野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卫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4-139,共6页
在历史追溯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小说中的"儿童问题"。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中的"儿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存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将引出一个叙述学意义上的"人物—小说儿童"的研究。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中国小说 儿童视野
下载PDF
中国小说在朝鲜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12
2
作者 崔溶澈 金芝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4,共7页
本文考察了在韩国文学史上影响最深的四部中国小说———《太平广记》、《剪灯新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在朝鲜的传播与接受过程,通过对接受过程的梳理能够理解到韩国读书文化固有的审美观、价值观。
关键词 中国小说 朝鲜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中国明清小说在越南的流传与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益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6,共6页
首先从传入途径和传入作品数量上探讨了中国明清小说大量流传越南的情况,其次述及中国古代小说对越南汉文小说、喃传和戏曲等方面的种种影响,认为绝对不能因为目前在越南绝少明清小说善本的踪影,就漠视明清小说曾大量流传越南并产生巨... 首先从传入途径和传入作品数量上探讨了中国明清小说大量流传越南的情况,其次述及中国古代小说对越南汉文小说、喃传和戏曲等方面的种种影响,认为绝对不能因为目前在越南绝少明清小说善本的踪影,就漠视明清小说曾大量流传越南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清小说 越南 汉文小说 喃传 戏曲
下载PDF
关于中国才子佳人小说在东亚传播的特征——以《二度梅》、《好逑传》为主要考察对象 被引量:7
4
作者 矶部佑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0,共6页
汉字文化对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多有影响,这种影响在西方文化浸入东亚之前尤显强烈,而这些地域对汉文化的吸收亦为迫切。文章选择中国才子佳人小说《二度梅》、《好逑传》为例,来具体考察汉字文化对它们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因地域之不... 汉字文化对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多有影响,这种影响在西方文化浸入东亚之前尤显强烈,而这些地域对汉文化的吸收亦为迫切。文章选择中国才子佳人小说《二度梅》、《好逑传》为例,来具体考察汉字文化对它们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因地域之不同(文化背景)显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二度梅》 考察对象 东亚 中国 传播 汉字文化 朝鲜半岛 西方文化 文化背景 汉文化 地域
下载PDF
论中国小说叙事的神秘性 被引量:7
5
作者 许建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71,共9页
中华民族经历巫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历史阶段长于西方,文化的神秘性更具普适、丰赡的特征,再与意象思维的诗情画意相融通,独具别情异调和天然神韵。中国小说叙事的神秘性表现于故事、结构、气韵三个层面,呈现为时空、梦境、法力、星相谶语... 中华民族经历巫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历史阶段长于西方,文化的神秘性更具普适、丰赡的特征,再与意象思维的诗情画意相融通,独具别情异调和天然神韵。中国小说叙事的神秘性表现于故事、结构、气韵三个层面,呈现为时空、梦境、法力、星相谶语、万物通变、感应果报、神秘数字、避讳避祸等八种形态。它来自于人的有限感知力的无限比拟、联想、推延;来自于对天地、神兽的崇拜和巫觋、术士、僧、道以及普遍人的个体神秘性体验;来自于诸种体验的结果:巫文化,万物有灵、天人合一观念,仙道、僧佛文化等;来自于神秘体验所沉淀成的民族无意识和思维定式。叙事的神秘性产生于叙事意图实践的需求,出现于主要人物意图行为的紧要处和叙述者急需的关键时刻,成为关键叙事与核心叙事。神秘性叙事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总呈现出结构性和审美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叙事 神秘性
下载PDF
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田玲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6,共3页
中国近代史上,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腐败政府的历史背景下,一批有识之士译介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欲以文学开启民智,达到救国济民的目的。译介作品数量之丰、规模之大达到了历史上文学译介之顶峰。这些外国文学译本,对中国文学,尤其是... 中国近代史上,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腐败政府的历史背景下,一批有识之士译介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欲以文学开启民智,达到救国济民的目的。译介作品数量之丰、规模之大达到了历史上文学译介之顶峰。这些外国文学译本,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拓展了小说家的思想、丰富了小说类型、改革了小说语言、改变了传统小说的艺术创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外国文学 中国小说 影响
下载PDF
江户时期中国小说传播的阶段特征——以《舶载书目》为中心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健强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舶载书目》著录元禄到宝历时期传入日本的汉籍2490种,其中小说200种,白话小说占六成左右,文言小说仅为四成,正德、享保是舶载典籍的两个高峰期,分别对应着荻生徂徕"萱园译社"和伊藤东涯古义堂门人热衷唐话并嗜读白话小说的... 《舶载书目》著录元禄到宝历时期传入日本的汉籍2490种,其中小说200种,白话小说占六成左右,文言小说仅为四成,正德、享保是舶载典籍的两个高峰期,分别对应着荻生徂徕"萱园译社"和伊藤东涯古义堂门人热衷唐话并嗜读白话小说的特定时期。自享保9年开始,舶载小说由文言小说为主转变为白话小说为主,此时冈岛冠山由江户萱园返洛,唐话风气自江户转移到京坂间,稗官五大家大多进入白话小说翻译或讲授的活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舶载书目 小说 荻生徂徕 古义堂 冈岛冠山
原文传递
帕特里克·韩南中国小说英译研究析论 被引量:4
8
作者 钱灵杰 操萍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4-27,共4页
美国汉学家帕特里克·韩南将大量的中国小说译介到英语世界,影响了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的认知与接受,为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有专题研究之必要。在概述韩南中国小说英译活动的基础上,分析相关研究现状及问... 美国汉学家帕特里克·韩南将大量的中国小说译介到英语世界,影响了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的认知与接受,为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有专题研究之必要。在概述韩南中国小说英译活动的基础上,分析相关研究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具体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深化典籍英译理论研究,指导文学翻译实践,为当前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韩南 中国小说 英译 研究
下载PDF
观风俗:19世纪欧洲中国小说阅读史的一个视角
9
作者 宋莉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在中国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自17世纪传入欧洲后却登堂入室,入藏各类图书馆,由私人藏书变为公共藏书,使中国小说文本得到妥善保存,传播范围不断扩大。19世纪随着东方学的兴起,中国小说以风俗志形式进入欧洲阅读史,东方学家认为小说比其... 在中国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自17世纪传入欧洲后却登堂入室,入藏各类图书馆,由私人藏书变为公共藏书,使中国小说文本得到妥善保存,传播范围不断扩大。19世纪随着东方学的兴起,中国小说以风俗志形式进入欧洲阅读史,东方学家认为小说比其他著作更具有观风俗的优势。中国小说以译本和中文刻本形式流通欧洲,看似其读者各有所属,实则他们之间相互交叉、影响,都以观风俗为阅读旨趣,并指向中国形象的建构。中国小说也以翻译、改编、戏仿等多种形式逐渐成为欧洲文学的一部分。19世纪欧洲的中国小说阅读史,体现了世界文学以一种渐趋融通的方式呈现和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它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理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和包容力,以更好地推动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阅读 观风俗 世界文学
下载PDF
中国当代小说在英国的译介与媒体接受——中国文化“走出去”视域下的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1,共9页
中国文化"走出去"除本土自主译介和出版发行以外,也有域外国家的自主译介与出版。以英国2000-2009年期间自主译介出版的大陆作家中文小说译作进行量化和分析,结合此间7家英国主流媒体发表的相关书评,探讨与诠释此10年间中国... 中国文化"走出去"除本土自主译介和出版发行以外,也有域外国家的自主译介与出版。以英国2000-2009年期间自主译介出版的大陆作家中文小说译作进行量化和分析,结合此间7家英国主流媒体发表的相关书评,探讨与诠释此10年间中国小说在英国译介与传播的接受状况。期望研究结果对阐释英国接受中国文化的态度,对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及其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英国译介 媒体接受
下载PDF
中西小说时空观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雯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70-72,128,共4页
中、西小说时空观的差异并非小说技巧的问题,而是关于此在在世的本体论差异,它反映着中、西文化从生存到超越的两种不同的精神进路。
关键词 中国小说 西方小说 时空观
下载PDF
小说漫谈
12
作者 王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21-624,共4页
文学能安慰灵魂,挽留生命,使现实生活中无缘接触、体验的东西成为我们生命中幻想、感动的一部分。中国小说偏向趣味性,自清末以来,人们在急剧的社会变化中接受了现实主义,通过小说对社会进行批判,宣传新的思想精神;西方强调小说的虚构性... 文学能安慰灵魂,挽留生命,使现实生活中无缘接触、体验的东西成为我们生命中幻想、感动的一部分。中国小说偏向趣味性,自清末以来,人们在急剧的社会变化中接受了现实主义,通过小说对社会进行批判,宣传新的思想精神;西方强调小说的虚构性,重视小说是否具有阅读性。小说有出名与不出名之分,还有可转述和不可转述之别,但都可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况味的体会。现在小说处在边缘化的状态,出现了消费性小说,实际上这是市场经济还没充分发育时的一种现象。仅从趣味、休闲的角度去读一些书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武侠、言情,但我们还要读一些更好的作品,使我们在精神情感和体验人生方面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小学 中国小说 小说的观念 小说的分类 消费性小说
下载PDF
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的现代转型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伟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47,共5页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现代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使白话《圣经》广为流传,给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群众基础,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培养了必要的读者群,加速了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的现代转型。白话《圣经...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现代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使白话《圣经》广为流传,给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群众基础,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培养了必要的读者群,加速了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的现代转型。白话《圣经》为中国现代语体文提供了典范,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借鉴;《圣经》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直接利用的话语符号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基督教文化 叙事符号层 文言 白话 现代转型
下载PDF
写瓶有寄,传灯不绝—韩南对传教士汉文小说领域的开拓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莉华 《国际汉学》 CSSCI 2016年第2期58-66,202,共10页
传教士汉文小说在中西文学与文化、宗教与文学之间展开多重碰撞和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著名汉学家韩南教授开辟了这一学术研究领域,就传教士汉文小说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基础性文献及文学影响等基本命题展开讨论... 传教士汉文小说在中西文学与文化、宗教与文学之间展开多重碰撞和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著名汉学家韩南教授开辟了这一学术研究领域,就传教士汉文小说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基础性文献及文学影响等基本命题展开讨论。他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令人耳目一新。韩南的开创性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获得迅速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上自晚明、下至晚清及民国,打通古代到现代,兼及中西文学的整体研究格局。在学术阵容上,中国大陆学者与港澳台及国际学者则逐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该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南 传教士 汉文小说
原文传递
20世纪末中国小说的乡土意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3-166,共4页
20世纪末中国小说作家,以城市现代文明为参照系,自觉运用现代理性的眼光,对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作了全面的审视和探讨,在批判乡土文化落后性的同时,更多地表现对乡村的眷念和对城市文明的拒斥,在诗意乡土的精神回望、变异现实的理性批判... 20世纪末中国小说作家,以城市现代文明为参照系,自觉运用现代理性的眼光,对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作了全面的审视和探讨,在批判乡土文化落后性的同时,更多地表现对乡村的眷念和对城市文明的拒斥,在诗意乡土的精神回望、变异现实的理性批判、生存困境的人生感悟等方面,流露出浓重的乡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末 中国小说 乡土意识
原文传递
中国小说评点本在朝鲜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帆 郑沃根 《常熟高专学报》 2002年第5期59-65,共7页
中国与古代朝鲜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朝鲜时期(1392~1910)与中国明清两代(1368~1911)在时间上大致重合,这一阶段,正是中国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评点的繁荣时期,故中国古代小说在朝鲜时期的传播是以评点本为主体的,并影响了朝鲜古代汉... 中国与古代朝鲜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朝鲜时期(1392~1910)与中国明清两代(1368~1911)在时间上大致重合,这一阶段,正是中国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评点的繁荣时期,故中国古代小说在朝鲜时期的传播是以评点本为主体的,并影响了朝鲜古代汉文小说评点的产生和发展,还逐步改变了朝鲜朝文人对于小说的认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朝鲜时期 古代小说 文学评论 文化传播 影响 小说评点本
下载PDF
时空意识的嬗变与中国小说的现代性转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耿传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90-99,共10页
现代性突出表现为一种历史意识的变化,它代表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时间意识的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和思考时间价值方式的确立。与追求超时间的永恒的中世纪不同,它将对现实的超越内置于时间链条之中,以人的时间——历史的"开端&qu... 现代性突出表现为一种历史意识的变化,它代表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时间意识的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和思考时间价值方式的确立。与追求超时间的永恒的中世纪不同,它将对现实的超越内置于时间链条之中,以人的时间——历史的"开端"取代了上帝的时间——宗教的"起源",通过对原属于上帝的"创世纪"权力的谋夺,人开始了自我主宰、自我创造的历史,由此开启了现代性的时间进程。在空间意识上的古今之变则突出表现为由虚趋实、由静趋动、由天人合一到主客对立三个方面,中西之别在现代以古今之变的方式得到了强化,西化成为普世主义的现代性要求。世界、作者、文本、读者是构成文学的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无一不与时空意识密切相关。所以从时空意识考察中国小说的古今之变,是一种因枝以振叶,沿波而讨源的研究方式,它力图从文化根底上来说明文化精神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到文学形态特别是小说形态的变化的:一个作家对生活的看法怎样,就决定了他的文体怎样,而这一切都与他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时空体的主体意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意识 现代性 中国小说 古今之变 时空体
下载PDF
《繁花》现象与中国当代小说的语言建设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繁花》的深入研究不能离开语言的讨论。小说以言物一致为基本原则,打破了当代上海叙事中的拜物教迷恋,为当下小说突破地方性的拘泥提供了转换思路;小说非个人化的语言策略解放了文学伦理中的限制性部分,这是平衡现今小说私人性与公共... 《繁花》的深入研究不能离开语言的讨论。小说以言物一致为基本原则,打破了当代上海叙事中的拜物教迷恋,为当下小说突破地方性的拘泥提供了转换思路;小说非个人化的语言策略解放了文学伦理中的限制性部分,这是平衡现今小说私人性与公共性的重要参照。作家对口语的读改实现了一种崭新的言语方式,对话带来了异质的叙述动力,从而有效地纠偏了传统的语言进化论。小说建立在存在与体验之上的语言意识,为现代汉语小说语言观念的革新带来了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语言观 汉语小说 语言建设
下载PDF
《谷梁传》与中国小说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恒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3,共5页
 《谷梁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对于它对中国小说史的影响,一直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从小说史的视角看,《谷梁传》主观讲述式的叙述模式;引人入胜、因果分明、不受历史事实局限的叙事内容;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生动性,甚至运用艺术...  《谷梁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对于它对中国小说史的影响,一直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从小说史的视角看,《谷梁传》主观讲述式的叙述模式;引人入胜、因果分明、不受历史事实局限的叙事内容;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生动性,甚至运用艺术想象的叙事艺术;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许多方面都对后世小说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梁传 中国小说 释经
下载PDF
一种权威意识的引退——评新时期小说创作中阶级意识的消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水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塑造具有多重属性的人物,模糊阶级分野,以非阶级性意识淡化阶级斗争或阶级对立的绝对性、单纯性以及阶级斗争的绝对权威性,是作家们消解阶级意识的重要方式。从思想意识方面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新时期作家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 塑造具有多重属性的人物,模糊阶级分野,以非阶级性意识淡化阶级斗争或阶级对立的绝对性、单纯性以及阶级斗争的绝对权威性,是作家们消解阶级意识的重要方式。从思想意识方面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新时期作家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的促动下,对中国当代政治、中国现代历史和国民性进行反思和考量的结果。从艺术方面看,这一倾向又是艺术反叛的表现。这一创作倾向在体现社会思想解放、人文科学的进步和文学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部分作家的思想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意识 阶级斗争 消解 淡化 国民性 小说创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