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301
1
作者 刘志彪 张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9-68,共10页
中国的产业升级,要在战略层面上充分重视从被"俘获"与"压榨"的全球价值链(GVC)中突围的问题,加快构建以本土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国家价值链(NVC)的网络体系和治理结构。拥有巨大本土市场且消费结构正处于高级化阶段的... 中国的产业升级,要在战略层面上充分重视从被"俘获"与"压榨"的全球价值链(GVC)中突围的问题,加快构建以本土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国家价值链(NVC)的网络体系和治理结构。拥有巨大本土市场且消费结构正处于高级化阶段的中国,实现国家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协调,是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产业升级的最重要的问题和战略。构造基于现代产业体系导向的国家价值链,并不意味着提倡实施计划经济时期的封闭战略,也不是要走进口替代的老路,而是要重新整合中国企业的商业网络以及产业循环体系,重新塑造国家价值链的治理结构,重新调整区域间的产业关系结构,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平台。在中国产业发展背景下,双边交易平台载体模式(专业化市场)和单边交易平台载体模式(领导型企业网络),是中国构建国家价值链以实现产业功能升级的主要机制和方式。专业化市场作为构建基于国家价值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其优势在于专业化市场可以为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提供可能的多样化市场发展空间。而构建占据基于本土市场的国家价值链,构建其中的领导型企业,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努力培育和构建中国的跨国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家价值链 交易模式 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业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 被引量:119
2
作者 马弘 乔雪 徐嫄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8-80,共13页
过去三十年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总量增长,经济结构特别是就业的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转型。本文运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的微观就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的规模、特征和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1)199... 过去三十年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总量增长,经济结构特别是就业的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转型。本文运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的微观就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的规模、特征和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1)1998年到2007年间,中国的制造业同时经历了大规模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平均就业净增长为正,且在2002年以后达到3%—7%的净增长。(2)就业创造和消失在不同行业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消费品行业是创造就业最多的行业,而传统制造业的就业消失最多。(3)私营企业就业创造率高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就业消失率最高;企业越年轻,其就业创造率(消失率)就越高(低),因此对应的就业净增长率也就越高;南部沿海地区有着最高的就业创造率,和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地区一起经历了就业净增长,而内陆地区则经历了就业的负增长,其中以西北和东北这些传统经济的工业生产基地最为严重。(4)就业再分配中,组内的就业流动占据主导地位;除此之外,不同年限企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就业流动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创造 就业消失 中国制造业
原文传递
二次创新与我国制造业全球化竞争战略 被引量:32
3
作者 吴晓波 倪义芳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52,共10页
在全球化浪潮下,跨国公司纷纷调整了各自的战略,在其原有雄厚实力的基础上, 加大了创新力度,并通过全球化战略来实现,加剧了全球的贫富二极分化。如何面对这 样的严峻考验是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紧迫问题。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 在全球化浪潮下,跨国公司纷纷调整了各自的战略,在其原有雄厚实力的基础上, 加大了创新力度,并通过全球化战略来实现,加剧了全球的贫富二极分化。如何面对这 样的严峻考验是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紧迫问题。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在 全球化环境下,创新过程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有必要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探讨创新 问题。在全球化环境下,中国的制造业靠什么来建立、维持、巩固与发展竞争优势呢? 这是一个引起中国学者与企业家关注的迫切问题。本文运用二次创新理论,研究发展 中国家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战略,提出了基于全球竞争的二次创新过程模型,并指出 了我国制造业将自身置于全球竞争的环境中积极开展二次创新,赢得后发优势的全球 化竞争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二次创新 后发优势 制造业 全球化竞争战略 中国
下载PDF
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竞争性与公平性视角 被引量:48
4
作者 李骏 刘洪伟 万君宝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5-126,共12页
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生产率不断提升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市场的有效竞争,也需要政府的合理干预。选取2008—2012年中国制造业83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低... 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生产率不断提升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市场的有效竞争,也需要政府的合理干预。选取2008—2012年中国制造业83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低息贷款对于全样本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存在明显的促进效应,但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两项政策工具只在非国有企业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另外,对于产业政策的实施路径问题,研究发现,在行业层面,产业政策应该强调竞争,倾向于高竞争态势行业的产业政策更能提高该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在行业内部,产业政策则应该强调公平,政策资源在行业内部的分配越均衡则越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市场竞争 全要素生产率 新结构经济学 中国制造业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46
5
作者 李春梅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4-53,共10页
基于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并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相关度和显著度。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较低,表现出'W'型波动变化趋势,其8个维度的发展质量均不... 基于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并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相关度和显著度。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较低,表现出'W'型波动变化趋势,其8个维度的发展质量均不太乐观。制造业内部因素中,行业发展基础是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先决条件;技术水平是发展质量的核心推动要素;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是制造业高发展质量的有利因素;外商直接投资是发展质量的显著因素。外部因素中,政策制度阻碍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提升;经济水平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技术环境是发展质量的重要装备保证。最后提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发展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内涵和意义 被引量:37
6
作者 李廉水 杜占元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4-187,共4页
世界制造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走“新型制造业”道路是2l世纪中国制造业的惟一选择。新型制造业的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二是科技创新、三是环境友好、四是面向未来。“新型制造业”概念的提出,为研究制造业提... 世界制造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走“新型制造业”道路是2l世纪中国制造业的惟一选择。新型制造业的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二是科技创新、三是环境友好、四是面向未来。“新型制造业”概念的提出,为研究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基点、新的研究视角,拓展了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 概念 内涵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能源强度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力 王凤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6-74,共9页
本文采用五种常用的因素分解法研究了1995~2006年的中国制造业能源强度,指出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总体保持下降趋势,1995~2000年间降幅为46.011%,其中效率因素是主要原因;2000~2006年间降幅为36.41%,结构的变动引起了能源强度的上升,... 本文采用五种常用的因素分解法研究了1995~2006年的中国制造业能源强度,指出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总体保持下降趋势,1995~2000年间降幅为46.011%,其中效率因素是主要原因;2000~2006年间降幅为36.41%,结构的变动引起了能源强度的上升,所有的下降都来自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另外,本文分析了该时间段内制造业的煤炭、石油和电力强度,指出煤炭强度的下降是制造业总体能源强度下降的最主要贡献因素。同时,本文还得出迪氏分解法AVD1法是用于制造业能源强度分析的最优方法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 中国制造业 因素分解法
原文传递
数字化推动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高端化效应解析——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被引量:37
8
作者 何文彬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38,共10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的发展态势以及在全球格局中的空间相对位置;其次从国家和部门两个层面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在价值链中的竞争位置;再次对数字资源投入助力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高端化的效应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最后提出了强化顶...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的发展态势以及在全球格局中的空间相对位置;其次从国家和部门两个层面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在价值链中的竞争位置;再次对数字资源投入助力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高端化的效应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最后提出了强化顶层设计及战略部署以加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在深化改革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推动数字化制造业新业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储备战略性底层基础等对策。研究意义在于以全球价值链视角为导向,为该主题的量化实证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中国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高端化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趋势及其影响因素:2007~2017 被引量:35
9
作者 刘明 王霞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46,共21页
研究目标:测度和分析2007~2017年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首先根据产业份额的绝对变动,对制造业空间转移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初步探析;其次借助制造业区位熵的相对变动,测度分行业空间转移的特征;最后综合考虑... 研究目标:测度和分析2007~2017年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首先根据产业份额的绝对变动,对制造业空间转移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初步探析;其次借助制造业区位熵的相对变动,测度分行业空间转移的特征;最后综合考虑生产要素、区位要素和全球化因素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各因素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中向中部地区的转移最为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从东部向东北、中部地区转移,同时还存在区域内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主要集中在区域内,区域间的转移并不明显;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交通条件是产业空间转移的重要推动力,而其他因素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转移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劳动力要素和市场规模是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的重要因素;资本要素、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因素均能带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转移。研究创新:在考虑行业异质性、空间依赖性的条件下,对中国制造业的空间转移问题展开立体式研究。研究价值:从宏观角度重新认识和定位当前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的特征与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空间转移 影响因素 区位熵
原文传递
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郭重庆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对工业工程定义的解释,比较了工业工程与工商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归纳了工业工程的特征,指出了中国工业工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国 工业工程 发展 制造业 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
原文传递
自主创新对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何郁冰 韩秋敏 曾益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46,共14页
基于创新管理和创新经济学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自主创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提出了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和市场竞争程度及人力资本水平对“自主创新-国际竞争力”关系的调节效应的假设,并利用22个中国制造... 基于创新管理和创新经济学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自主创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提出了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和市场竞争程度及人力资本水平对“自主创新-国际竞争力”关系的调节效应的假设,并利用22个中国制造业行业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自主创新的各个指标对中国制造业提高净出口率指数、比较优势Michaely指数、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说明自主创新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正日益重要;(2)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行业,在国际竞争中能从自主创新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创新 中国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市场竞争 人力资本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行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12
作者 曲晨瑶 李廉水 程中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68,共9页
基于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行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将其分为高效率行业、中效率行业和低效率行业,然后实证分析环境规制、禀赋结构、产权结构、外商投资和企业规模对3类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得出... 基于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行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将其分为高效率行业、中效率行业和低效率行业,然后实证分析环境规制、禀赋结构、产权结构、外商投资和企业规模对3类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得出结论,以上影响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其中禀赋结构对3类行业均有负的影响,企业规模均有正的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改善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影响因素 碳排放效率 行业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的DEA聚类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黄贤凤 武博 王建华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0-96,共7页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运用DEA-最优分割聚类法对中国28个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高技术制造业比传统制造业效率更低,制约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运用DEA-最优分割聚类法对中国28个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高技术制造业比传统制造业效率更低,制约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利用率低,产学研合作效率低,专利申请数不足。最后,提出改进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中国制造业 效率 DEA-最优分割聚类
下载PDF
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对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燕梅 简泽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4-146,共13页
本文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两种模式:被动吸纳型和主动参与型。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参与国际分工的主导权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还是本土企业手中,反映在代表性行业层面,就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些特征变量表现出显著的... 本文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两种模式:被动吸纳型和主动参与型。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参与国际分工的主导权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还是本土企业手中,反映在代表性行业层面,就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些特征变量表现出显著的行业差异。分工模式影响到技术进步效应,对4个行业进行的微观层面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进口还是"干中学"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贡献力度,主动参与型模式都优于被动吸纳型模式;在被动吸纳型模式下,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小于"干中学"效应;而在主动参与型模式下,进口技术溢出效应是"干中学"效应的2倍以上。这意味着,为促进主动参与型模式下外源技术进步的内部化,企业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技术进步 中国制造业 竞争优势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就业动态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屈小博 高凌云 贾朋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97,共15页
以企业层面就业创造、损失和再配置为核心的就业动态是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和宏观就业变化的一个微观基础。本文使用中国1998—2008年工业企业数据计量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就业动态的特征及其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就业再配置率... 以企业层面就业创造、损失和再配置为核心的就业动态是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和宏观就业变化的一个微观基础。本文使用中国1998—2008年工业企业数据计量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就业动态的特征及其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就业再配置率为27.2%,新成立企业就业创造率为5.1%,消亡企业的就业损失率为2.3%,就业创造比就业损失有更快的市场反应,显示了就业动态的良性特征;制造业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再配置率为23.6%,就业动态70%以上属于行业内的就业再配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克服薄面板数据截面相依性的问题,本文强调了就业动态的影响机制,出口对就业创造的贡献最大,并且主要影响行业之间的就业动态;企业平均规模越小的行业,就业创造、损失及再配置的变动更大;劳动生产率虽然对短期的就业创造有负向影响,但长期看提高了产出,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需求。就业动态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显示经济增长及运行的变化对企业就业需求的影响得到了快速体现,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政策调整必须考虑企业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再配置 就业动态性 企业异质性 中国制造业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调整与中国制造业的攀升风险: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彦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49,共10页
[目的/意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引领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然而,发达经济体重启再工业化战略,全球价值链进入调整期,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剧增。[方法/过程]通过分析、案例研究,归纳演绎发达经济... [目的/意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引领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然而,发达经济体重启再工业化战略,全球价值链进入调整期,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剧增。[方法/过程]通过分析、案例研究,归纳演绎发达经济体为重塑全球价值链的优势地位,阻碍中国制造业的有效攀升,开展的立体式的施压路径。[结果/结论]“链主施压(全球价值链主导国施压)”导致中国制造业面临来自“战略、规则、产业、科技、市场”的全方位压力,制造业攀升遭遇前所未有的风险。为有效应对“链主施压”,中国应从总体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防范制造业的攀升风险,建构产业安全体系,维护总体国家安全。同时,中国应适时调整全球价值链战略,通过共建区域价值链,培育“规则、产业、科技、市场”四位一体的制造业攀升路径,有效规避和突破“链主”的围追堵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中国制造业 总体国家安全 区域价值链 攀升风险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融入垂直专业化分工全球价值链研究述评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蕙馨 高新焱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4,共11页
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为重点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了中国制造业融入垂直专业化分工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基础、相互关系、嵌入路径以及行业影响等。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全球价值链不断更新的动力,全球... 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为重点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了中国制造业融入垂直专业化分工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基础、相互关系、嵌入路径以及行业影响等。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全球价值链不断更新的动力,全球价值链为垂直专业化分工提供发展平台。中国制造业采取垂直专业化分工参与全球价值链获取了一定的利润,以及获取产业集聚动力、技术扩散途径、国际影响力提高等诸多有利因素。针对中国加工贸易型制造业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协调、技术贸易壁垒、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困境和问题,应积极改变垂直专业化分工角色和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与创新,以期实现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垂直专业化分工 中国制造业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需求驱动研发模式及创新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同斌 陈婷玉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96-1612,共17页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解了不同类型需求驱动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模式,研究了网络特征在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是国内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共同驱动的,资本...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解了不同类型需求驱动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模式,研究了网络特征在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是国内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共同驱动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结构则为中间需求主导型.各类需求引致的研发投入均对中国制造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贡献由高到低依次为国外最终需求、国内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因此最终需求是驱动研发投入进而实现创新产出的主要动力.生产网络特征在研发推动创新产出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心度与各类需求引致的研发投入交互促进了创新产出的增长,上游度限制了中间需求驱动的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贡献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国际生产网络 需求驱动 创新产出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以2002—2016年数据为依据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2,共19页
利用细化数据测算2002—2016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并与28个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和小时劳动生产率都经历了快速增长,小时劳... 利用细化数据测算2002—2016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并与28个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和小时劳动生产率都经历了快速增长,小时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小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单位劳动力成本先基本不变,后快速上升。中国城市制造业的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力成本都比乡镇要大。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较墨西哥、俄罗斯、哥伦比亚、智利、土耳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基本消失。中国政府应高度重视单位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的问题,防范倒逼机制失效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小时劳动力成本 小时劳动生产率 单位劳动力成本
下载PDF
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杰 金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8-151,共14页
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短板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加速形成的关键因素。显而易见的一个逻辑是,当前束缚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因素,制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全面突破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 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短板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加速形成的关键因素。显而易见的一个逻辑是,当前束缚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因素,制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全面突破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知模糊和定位混乱。在科学认识和定义中国特色新型举国体制基本特征与实施途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和归纳了当前在制定与实施中国特色新型举国体制过程中,如何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复杂平衡难题、如何发挥产业政策和公平竞争机制之间的协同关系、如何协调提高基础研究和强化技术创新研究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认识技术创新被封锁和谋求自主可控之间的权衡关系、如何把握深入对外开放和加快对内开放之间的共进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关系。鉴于中国特色的新型举国体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加快构建和实施中国特色的新型举国体制,就要从根本上兼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这两个方面。据此,本文给出了供给侧和需求侧角度的相应改革突破口与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的新型举国体制 机制体制障碍 政府与市场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