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LSD1基因对卵巢癌SKOV3细胞系紫杉醇耐药性、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剂量间断冲击方法建立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 res TAX。针对LSD1基因m RNA靶向设计小分子干扰RNA(si RNA)沉默片段,构建慢病毒颗粒载体,并转染卵...目的探讨LSD1基因对卵巢癌SKOV3细胞系紫杉醇耐药性、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剂量间断冲击方法建立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 res TAX。针对LSD1基因m RNA靶向设计小分子干扰RNA(si RNA)沉默片段,构建慢病毒颗粒载体,并转染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 res TAX。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转染效率;实时定量聚合链式反应检测转染后LSD1的转录水平;CCK-8试剂盒检测转染后耐药细胞系的增殖能力及紫杉醇耐受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时相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LSD1基因、抑癌基因p53和p21、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CDK2、周期蛋白cyclin E及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通过测定卵巢癌细胞系紫杉醇半抑制浓度,证明耐药性细胞系建立成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慢病毒颗粒载体转染效率均非常高,LSD1沉默慢病毒载体si-LSD1-1能显著降低LSD1的转录水平。转染后耐药细胞系的增殖能力及紫杉醇耐受能力都显著下降,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同si-control组相比,LSD1蛋白表达量下降,同时p53和p21表达上调,CDK2、cyclin E和PCNA表达被显著下调。结论 LSD1基因与卵巢癌SKOV3耐药细胞系的增殖、细胞周期以及紫杉醇耐受能力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紫杉醇等化疗药物联合基因治疗的候选靶点。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01-01-2006-12-31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三野根治术...目的:研究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01-01-2006-12-31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三野根治术且术前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35例。免疫组化检测135例食管鳞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LSD1表达水平。运用χ2检验分析肿瘤组织LSD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肿瘤组织LSD1表达与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Cox模型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LSD1强阳性表达率为53.3%,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6,P=0.002。LSD1高表达与性别(χ2=0.396,P=0.546)、年龄(χ2=2.530,P=0.123)、T分期(χ2=1.264,P=0.286)、淋巴结转移(χ2=1.136,P=0.343)、TNM分期(χ2=0.396,P=0.546)和分化(χ2=0.415,P=0.537)无显著相关性,而与生存时间是否超过5年(χ2=6.699,P=0.013)显著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肿瘤浸润深度(P=0.004)和LSD1表达水平(P=0.020)是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提示,LSD1强阳性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LSD1弱阳性组患者,P=0.008。亚组分析显示,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肿瘤LSD1强阳性与患者预后相关,P=0.014;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LSD1强阳性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373。结论: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强阳性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表现遗传学是当前肿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和Zeste基因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蛋白表达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目的表现遗传学是当前肿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和Zeste基因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蛋白表达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05-07-2009-8-20在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85例。选取食管鳞癌组织85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3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癌旁组织中LSD1和EZH2蛋白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LSD1和EZH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法分析LSD1和EZH2两者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和Logrank-test检验分析LSD1和EZH2蛋白表达与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4.7%(55/85)和70.0%(21/30);癌旁组织均为少量阳性表达(低表达),主要位于增殖较旺盛的鳞状上皮基底部;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01),食管鳞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2.3%(53/85)、76.7%(23/30)和20.0%(6/30);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01),食管鳞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SD1和EZH2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0.239,P=0.028。LSD1蛋白表达水平与pT分期(P=0.007)和分化程度(P=0.021)相关。EZH2蛋白表达水平与pT分期(P=0.022)、pN分期(P=0.046)和分化程度(P=0.018)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LSD1高表达患者的mOS和mPFS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均P<0.001。EZH2高表达患者的mOS和mPFS均低于低表展开更多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的氨基氧化酶,能够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3K4和H3K9的单、双甲基化。利用RNA干扰技术和小分子LSD1抑制剂调节LSD1的表达量和...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的氨基氧化酶,能够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3K4和H3K9的单、双甲基化。利用RNA干扰技术和小分子LSD1抑制剂调节LSD1的表达量和活性,能够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同时,由于LSD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靶向LSD1的抗肿瘤治疗方案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因此,LSD1可能成为表观遗传学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LSD1的结构、功能研究及最新的LSD1抑制剂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和分析。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LSD1基因对卵巢癌SKOV3细胞系紫杉醇耐药性、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剂量间断冲击方法建立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 res TAX。针对LSD1基因m RNA靶向设计小分子干扰RNA(si RNA)沉默片段,构建慢病毒颗粒载体,并转染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 res TAX。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转染效率;实时定量聚合链式反应检测转染后LSD1的转录水平;CCK-8试剂盒检测转染后耐药细胞系的增殖能力及紫杉醇耐受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时相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LSD1基因、抑癌基因p53和p21、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CDK2、周期蛋白cyclin E及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通过测定卵巢癌细胞系紫杉醇半抑制浓度,证明耐药性细胞系建立成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慢病毒颗粒载体转染效率均非常高,LSD1沉默慢病毒载体si-LSD1-1能显著降低LSD1的转录水平。转染后耐药细胞系的增殖能力及紫杉醇耐受能力都显著下降,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同si-control组相比,LSD1蛋白表达量下降,同时p53和p21表达上调,CDK2、cyclin E和PCNA表达被显著下调。结论 LSD1基因与卵巢癌SKOV3耐药细胞系的增殖、细胞周期以及紫杉醇耐受能力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紫杉醇等化疗药物联合基因治疗的候选靶点。
文摘目的:研究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01-01-2006-12-31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三野根治术且术前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35例。免疫组化检测135例食管鳞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LSD1表达水平。运用χ2检验分析肿瘤组织LSD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肿瘤组织LSD1表达与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Cox模型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LSD1强阳性表达率为53.3%,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6,P=0.002。LSD1高表达与性别(χ2=0.396,P=0.546)、年龄(χ2=2.530,P=0.123)、T分期(χ2=1.264,P=0.286)、淋巴结转移(χ2=1.136,P=0.343)、TNM分期(χ2=0.396,P=0.546)和分化(χ2=0.415,P=0.537)无显著相关性,而与生存时间是否超过5年(χ2=6.699,P=0.013)显著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肿瘤浸润深度(P=0.004)和LSD1表达水平(P=0.020)是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提示,LSD1强阳性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LSD1弱阳性组患者,P=0.008。亚组分析显示,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肿瘤LSD1强阳性与患者预后相关,P=0.014;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LSD1强阳性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373。结论: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强阳性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
文摘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的氨基氧化酶,能够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3K4和H3K9的单、双甲基化。利用RNA干扰技术和小分子LSD1抑制剂调节LSD1的表达量和活性,能够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同时,由于LSD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靶向LSD1的抗肿瘤治疗方案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因此,LSD1可能成为表观遗传学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LSD1的结构、功能研究及最新的LSD1抑制剂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