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经注我:经学的解释学转折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少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48-53,78,共7页
“六经注我”这旬禅宗式的口号,使陆象山在正统派的心目中,几成陷经学于堕落、导圣学入异端的魁首。其实,这一口号的象征意义远比其字面含义丰富。从历史角度来考察,它是中古经学由考据向义理作解释学转向的标志,其得其失,不应该站在儒... “六经注我”这旬禅宗式的口号,使陆象山在正统派的心目中,几成陷经学于堕落、导圣学入异端的魁首。其实,这一口号的象征意义远比其字面含义丰富。从历史角度来考察,它是中古经学由考据向义理作解释学转向的标志,其得其失,不应该站在儒学、尤其不能站在经学的立场,而应从思想史的水平上来判断。本文的着眼点虽落在陆象山身上,但视野则力求放大,尽量将其放置于整个学术思想变迁的背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转向 象山 思想变迁 儒学 象山心学 思想史 六经皆我注脚 历史角度 王弼 哲学
原文传递
亲证本真性:象山心学的精神血脉
2
作者 詹世友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陆象山“心本论”主张以主观的心来容摄客观精神——理,从而在本体层面上发明本心(即心之本真),他认为,“气禀”“溺于物欲”和“溺于意见”都会造成对本心的遮蔽(其中“溺于意见”所造成的遮蔽最难清除),从而使人形成一种非本真的生活... 陆象山“心本论”主张以主观的心来容摄客观精神——理,从而在本体层面上发明本心(即心之本真),他认为,“气禀”“溺于物欲”和“溺于意见”都会造成对本心的遮蔽(其中“溺于意见”所造成的遮蔽最难清除),从而使人形成一种非本真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修养方式.如果先立乎其大,发明本心,并且存心、养心、求放心,则我们就能亲证我们的本真性,那种作为本体的本心就会被涵养得正大、深厚,发用出来,就能够贯通内外、本末,从而保证我们行为的道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心学 本心 心之本真
下载PDF
象山心学与朱陆之辩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振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以心契理、心理合一,以尊德性统摄道问学,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是象山心学的基本精神。鹅湖之辩表征出朱陆为学功夫之异,南康之会体现了二先生学问归趣之同。无极与太极之争则从一个解释学的角度彰显了朱子理学与象山心学不同的学派意识。... 以心契理、心理合一,以尊德性统摄道问学,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是象山心学的基本精神。鹅湖之辩表征出朱陆为学功夫之异,南康之会体现了二先生学问归趣之同。无极与太极之争则从一个解释学的角度彰显了朱子理学与象山心学不同的学派意识。后世由宗朱宗陆走向会通朱陆,是与思想史的整体演进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心学 朱陆之辩 无极与太极
下载PDF
阳明前的浙江心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滕复 《浙江学刊》 CSSCI 1989年第1期98-103,共6页
谈到浙江之心学,人们必然会想到明代浙江之王阳明(守仁)。阳明心学虽中经广东之陈白沙,而直接承继陆象山之立大本,发明本心之统绪,但其学术却有着浓厚的地方思想文化的基础,受到浙江文化自身的深厚的心学传统土壤的孕育和滋养。浙江乃... 谈到浙江之心学,人们必然会想到明代浙江之王阳明(守仁)。阳明心学虽中经广东之陈白沙,而直接承继陆象山之立大本,发明本心之统绪,但其学术却有着浓厚的地方思想文化的基础,受到浙江文化自身的深厚的心学传统土壤的孕育和滋养。浙江乃心学萌芽地区之一,在陆九渊建立心学体系之前,浙江便有心学之思想和倾向出现,并且作为心学之先导,对象山心学的创立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象山时代亦有浙江学者与象山为心学同调,相互切磋和发明,对心学之创立颇有贡献;以后象山心学又以浙江为其重要的传播地区之一。因此,心学于浙江在明代之前便已有相当发展,并且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从而为明代阳明心学的产生和创立准备了深厚的地方文化环境和思想基础。然而,这一问题却为近代以来的学术研究所忽略。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明代以前(主要是宋代)浙江心学的发展过程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思潮 象山心学 陆九渊 思想基础 阳明心学 全祖望 三个阶段 发明本心 学术思想 近代以来
下载PDF
论“甬上四先生”对象山心学的修润 被引量:1
5
作者 范立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3-71,共9页
“甬上四先生”是南宋时期四位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学者的合称,他们是陆九渊最重要的弟子,也是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甬上四先生”发挥了陆九渊心学思想的核心要义,使陆学成为与朱熹学说分庭抗礼的一个学派,并延续至明代,经陈... “甬上四先生”是南宋时期四位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学者的合称,他们是陆九渊最重要的弟子,也是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甬上四先生”发挥了陆九渊心学思想的核心要义,使陆学成为与朱熹学说分庭抗礼的一个学派,并延续至明代,经陈献章、王阳明等人的接续和发展,陆王心学方形成支配一代学术趋向的思潮洪流。陆王心学是宋明以后重要的儒学学术派别,陆九渊对这一学派的开创性贡献已受到了研究者普遍的重视。然而,研究者对南宋陆九渊学派的认识大多局限于陆九渊本人,对其他人则很少涉及。加之程朱理学后来逐渐上升为官方正统意识形态,陆学则相对衰落,四先生的作品大量散佚。因此,今人对四先生的研究并不充分,仅杨简一人因存世作品较多而受到重视,大多数论著对其余三人仅仅是提及而没有详细的论述,这与他们的学术地位是不相称的。鉴此,本文试图通过“甬上四先生”对象山心学宗旨及学术价值的分析,把握四先生心学的本质及其对象山心学的修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心学 学术派别 南宋时期 陆王心学 陆九渊 代表人物 心学思想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钱时的道统论与浙江心学
6
作者 刘玉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6-164,共9页
南宋思想家钱时重新规定了圣人之"道",即"本心本圣,无体无方,虚明变化,无非妙用",并以之为标准勾勒了一个心学的道统。在这个体系中,他绝口不提孟子和陆九渊,而以乃师杨简为道统的继承人。这一道统观迥异诸儒,却反... 南宋思想家钱时重新规定了圣人之"道",即"本心本圣,无体无方,虚明变化,无非妙用",并以之为标准勾勒了一个心学的道统。在这个体系中,他绝口不提孟子和陆九渊,而以乃师杨简为道统的继承人。这一道统观迥异诸儒,却反映了浙江心学发展的特点:经学与心学相结合,心性合一、物我一体,重视本心的自我觉悟,重视日常践履,强调慎独工夫。这些特征由张九成肇其始,杨简和钱时成其盛,宋濂加以总结肯定,阳明集大成,至刘宗周本体与工夫融为一体,浙江心学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江西心学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时 道统 浙江心学 象山心学
下载PDF
沧浪“妙悟”论探源 被引量:1
7
作者 金玉生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23-26,共4页
沧浪"妙悟"论远绍庄骚,近取象山心学,不能简单地用禅家"妙悟"来涵盖。从哲学源头上看,严羽将老庄的"神"、"妙"转化为诗家"妙悟";在诗学上,"妙悟"论是对楚辞以来重情感特... 沧浪"妙悟"论远绍庄骚,近取象山心学,不能简单地用禅家"妙悟"来涵盖。从哲学源头上看,严羽将老庄的"神"、"妙"转化为诗家"妙悟";在诗学上,"妙悟"论是对楚辞以来重情感特质文学传统的继承,是对陆机"诗缘情"的进一步发挥;在思维方式上,是象山心学执本驭末思辨方式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妙悟 禅悟 道家 楚辞 象山心学
下载PDF
主体性的萌动——象山心学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发挥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增杰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1-115,共5页
象山心学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发挥的促进作用内含地潜隐着"美的现代生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的重大论题,而这一议题又是在变相地追问"中国古典美学审美意识的历史转换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或"中国古典美学向... 象山心学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发挥的促进作用内含地潜隐着"美的现代生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的重大论题,而这一议题又是在变相地追问"中国古典美学审美意识的历史转换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或"中国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的渐然过渡的鲜明征象是什么"的根本难题。"美的现代生成的基本特征"精炼体现于三个方面:第一,审美特性的逐日独立;第二,感性个体的逐次崛起;第三,理性实体的逐步式微。"主体性的萌动"是引动以陆九渊的心学美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美学实现现代性转向的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也是它赐予中国当代美学获致历史性变革的最为丰盈的一笔理论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象山心学 中国古典美学 现代转型
下载PDF
象山心学的“情理结构”
9
作者 李增杰 《中国美学》 2022年第2期67-77,共11页
陆学内部存在一个极具张力的“情理结构”,这一架构总体呈现“情”“理”结合、以“理”驭“情”、“理”主“情”辅的思维态势,“情理交融”与“情理对峙”的两难困局一并存于陆子心学。象山之后,人性内部的“情理结构”发生变化,从中... 陆学内部存在一个极具张力的“情理结构”,这一架构总体呈现“情”“理”结合、以“理”驭“情”、“理”主“情”辅的思维态势,“情理交融”与“情理对峙”的两难困局一并存于陆子心学。象山之后,人性内部的“情理结构”发生变化,从中古时期的“理”优于“情”的既有模态慢慢转向明清之际的“情”强于“理”的崭新样态,集中表现为阳明心学的解体过程。王氏学说日益凸显的“感性意欲”的理论倾向被其后学发扬光大,最终引发明末清初崇尚个性、肯定意欲、讴歌情感的启蒙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心学 情理结构
原文传递
象山心学与阳明心学的差异
10
作者 王伟民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2期48-52,共5页
象山心学与阳明心学,历来被学术界理所当然地统称为陆王心学。然而事实上,它们在世界观和工夫论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严格地讲,他们甚至不能成为儒学中的同一派别。 一,从儒家的理论基础谈起 儒家学者对儒学的理论基础讨论得较少。但从他... 象山心学与阳明心学,历来被学术界理所当然地统称为陆王心学。然而事实上,它们在世界观和工夫论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严格地讲,他们甚至不能成为儒学中的同一派别。 一,从儒家的理论基础谈起 儒家学者对儒学的理论基础讨论得较少。但从他们的著作中可以看出,儒学的理论基础有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心学 阳明心学 真性情 儒学 宇宙 发明本心 致良知 体认 陆学 世界观
下载PDF
论陆象山的“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11
作者 肖雄 《人文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93-102,共10页
在现代语境中,我们将如何理解陆象山的'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这句话所包含的诠释学意涵呢?或者说,我们将对其进行怎样的诠释学衡定?对此,学界已有不少讨论。彭启福以'实践论诠释学''心学诠释学'来概括象山的... 在现代语境中,我们将如何理解陆象山的'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这句话所包含的诠释学意涵呢?或者说,我们将对其进行怎样的诠释学衡定?对此,学界已有不少讨论。彭启福以'实践论诠释学''心学诠释学'来概括象山的诠释观,强调了理解目标即成德及其问题意识对于象山诠释经典的引导作用。~①最近,林维杰亦有撰文从诠释学的角度来剖析象山的诠释倾向,认为象山有'存有论的诠释'倾向,其'立志、先立其大式的’尊德性’要求,落实为掌握纲领、意旨的诠释原则而支配了整个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 象山心学 工夫论
下载PDF
象山心学崛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12
作者 王星 廉永杰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31-135,共5页
分析了象山心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自信的性格、严格的家教以及早年的人伦实践构成陆象山为人的主体基础,而孟子思想是其走向社会的精神资源。朱子成为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主要取决于《近思录》与《四书集注》的编撰对科举制的适应及... 分析了象山心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自信的性格、严格的家教以及早年的人伦实践构成陆象山为人的主体基础,而孟子思想是其走向社会的精神资源。朱子成为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主要取决于《近思录》与《四书集注》的编撰对科举制的适应及其对佛禅之学全面的抗衡与取代上。但朱子突出与强调道问学及其对尊德性传统的疏忽或弱化,则成为以突出德性传统与人伦实践关怀的象山心学的实现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心学 主体基础 思想资源 社会历史条件 科举
下载PDF
刘海章教授学术研究综述
13
作者 黄俊杰 《荆楚学刊》 2018年第3期5-10,共6页
刘海章先生是原荆门大学(荆楚理工学院前身)教授,荆门市社会科学界一位具有较大影响的学者,在语言学、陆九渊心学、郭店楚简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以1996年为界,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汉语、荆门方言等语言学范围内,与教学... 刘海章先生是原荆门大学(荆楚理工学院前身)教授,荆门市社会科学界一位具有较大影响的学者,在语言学、陆九渊心学、郭店楚简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以1996年为界,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汉语、荆门方言等语言学范围内,与教学工作互为表里;后期主要集中在荆门地方文化、象山心学、郭店楚简等方面,与个人兴趣紧密相连。关于方音腔调辨正的文章是为了荆门人学习普通话的便利;关于楚都地理位置的考辨秉承的是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不以自己是荆门人而袒护四方铺的观点;关于象山心学的思考,更多的是围绕"本心""堂堂正正为人"等积极的心性理论;关于郭店楚简中儒家思想的思考是为了体现孔子仁学东方社会化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关于郭店楚简中道家思想的思考不仅厘析了道家的思想流派,而且纳入荆门地方道家名人老莱子的内容,体现出地域文化历史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海章 涂宗流 语言学 荆门方言 郭店楚简 象山心学
下载PDF
象山心学道教渊源发微
14
作者 王蕾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5-18,共4页
随着隋唐以来佛道二教思辨化哲学思潮的冲击,传统儒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渐为世人所诟病,改造传统儒学便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使命。为了解决社会的危机问题,回应日益壮大的佛道思潮对儒学的挑战,陆象山适应时代要求,以援道入儒的... 随着隋唐以来佛道二教思辨化哲学思潮的冲击,传统儒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渐为世人所诟病,改造传统儒学便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使命。为了解决社会的危机问题,回应日益壮大的佛道思潮对儒学的挑战,陆象山适应时代要求,以援道入儒的方式,对产生于本土的道教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吸收,建立了新体系———心学。使这一思想体系更趋严谨。他的援道入儒,不但彰显了道教思想的学术生命,而且也充分显示了象山心学与道教之间的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心学 道教 援道入儒
下载PDF
象山心学中本心与认知格局的关系
15
作者 何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9,共13页
陆象山四至十三岁形成的认知格局构成了象山心学的稳定结构,贯彻于他的思想始终。这个格局由相关的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心与宇宙的关系,表征为命题"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另一个是心与事的关系,表征为命题"宇宙内... 陆象山四至十三岁形成的认知格局构成了象山心学的稳定结构,贯彻于他的思想始终。这个格局由相关的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心与宇宙的关系,表征为命题"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另一个是心与事的关系,表征为命题"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全文分三个部分:一是分析象山将矢量性空间转为人化了的空间,从而确立心的主体性;二是讨论象山对矢量性时间的标示与意涵赋予,以及怀疑方法的确立,从而使主体之心具有价值意涵;三是阐明象山使心面向事情,从而使心与呈现于事中之理相吻合。象山心学的认识格局虽形成于幼少时期,但并不意味着象山心学被固化了;相反,在象山心学随着主体生命展开的过程中,此一认知格局不断涵摄新的内容,从而充实于象山心学,使之丰富而深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心学 格局 宇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