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刺激剂诱导肺癌患者引流淋巴结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启亮 单保恩 +2 位作者 张超 何明 张正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刺激剂对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效应和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Griess法测定不同刺激组(分别为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LPS)刺激TDLN后... 目的:探讨多种刺激剂对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效应和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Griess法测定不同刺激组(分别为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LPS)刺激TDLN后第7、14、21天,分泌IL12p70、IFNγ、TNFα和NO的水平。结果: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LPS组刺激的TDLN细胞中,CD83+细胞的比率明显增多,分泌IL12p70、IFNγ及TNFα的水平也明显高于IL2和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IL2+GMCSF+IL4+LPS组刺激的TDLN细胞分泌NO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各种刺激剂刺激TDLN细胞后,分泌IL12p70、IFNγ和NO的水平在第14天时达到高峰。结论:不同刺激剂诱导TDLN细胞中的CD83+细胞数量不同,故具有不同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细胞因子 NO 肿瘤活性
下载PDF
实验动物瘤周注射转TNF-α基因的舌癌DNL在体内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孟箭 郭伟 +3 位作者 张志愿 林国础 竺涵光 周晓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周围注射经TNF α基因转导的舌癌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 (DNL)体内分布的特点。方法 在建立人舌癌原位移植模型基础上 ,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标记转TNF基因的舌癌DNL后肿瘤周围注射 ,分别检测注射后 6h、1 2h、2 4h... 目的 探讨肿瘤周围注射经TNF α基因转导的舌癌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 (DNL)体内分布的特点。方法 在建立人舌癌原位移植模型基础上 ,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标记转TNF基因的舌癌DNL后肿瘤周围注射 ,分别检测注射后 6h、1 2h、2 4h、48h、1 68h肿瘤组织及各脏器单位重量的放射活性 (衰变率 ,DPM)。结果 各重要脏器及血液中单位重量的TNF/DNL在不同的时间由高到低依次是 :1 2h瘤、脾、肝、肺 ,2 4、48、1 68h瘤、脾、肺、肝。瘤体单位重量DPM最高 ,平均是正常组织的 1 0 .9倍 ,是外周血的 1 2 .5倍。结论 肿瘤部位注射可提高肿瘤局部的TNF/DNL细胞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分布 舌癌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TNF-Α基因
下载PDF
不同刺激诱导肺癌患者引流淋巴结细胞抗自体肿瘤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单保恩 李启亮 +2 位作者 张超 何明 张正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1-434,439,共5页
目的:探索适合于临床大规模应用的有效刺激、活化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lymphnode,TDLN)细胞的方法。方法:对3种刺激剂(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TDLN细胞体外抗自体肿瘤作用,通过... 目的:探索适合于临床大规模应用的有效刺激、活化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lymphnode,TDLN)细胞的方法。方法:对3种刺激剂(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TDLN细胞体外抗自体肿瘤作用,通过乳酸脱氢酶法测定了CTL杀伤活性,观察了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了细胞CD8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经MTT法检测,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的TDLN细胞的增殖程度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P<0·01)。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的肿瘤特异性CTL活性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CD83阳性表达细胞率也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结论:用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和活化TDLN,优于单独用IL-2刺激或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该作用可能与其诱导TDLN细胞产生DC数量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肿瘤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对瘤细胞杀伤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布仁 田伏洲 +3 位作者 汪盛贤 马建 钟萍 史晓东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8年第5期259-262,322,共5页
为认识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诱导下TDLN细胞体外杀伤K562细胞1~48h的形态变化。效靶细胞共育后,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见TDLN细胞包围瘤细... 为认识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诱导下TDLN细胞体外杀伤K562细胞1~48h的形态变化。效靶细胞共育后,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见TDLN细胞包围瘤细胞,以伪足与瘤细胞紧密接触、粘附,二者形成花环状;有的TDLN细胞嵌入瘤细胞胞体,而后瘤细胞退变、崩解。透射电镜下,见瘤细胞胞质肿胀,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空化或结构消失;核染色质凝集、边移、核膜破裂致细胞溶解。结果表明,rIL—2诱导下TDLN细胞有较强的杀伤瘤细胞作用,杀瘤过程主要为对癌细胞的直接攻击和促使瘤细胞发生退变、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肿瘤细胞 细胞介素2 超微结构 细胞凋亡 过继免疫治疗
全文增补中
口腔鳞癌TIL和TDLNL杀伤活性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杨宏宇 李金荣 +2 位作者 张丽 李祖兵 黄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比较口腔鳞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 or infiltrating lym phocyte,TIL)和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tum or draining lym ph node lymphocyte,TDL NL)体外杀伤活性。方法 从 5例口腔癌原发灶及其转移灶中分离TIL和 TDL NL ,用 3H - Td... 目的 比较口腔鳞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 or infiltrating lym phocyte,TIL)和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tum or draining lym ph node lymphocyte,TDL NL)体外杀伤活性。方法 从 5例口腔癌原发灶及其转移灶中分离TIL和 TDL NL ,用 3H - Td R4h释放法对 TDL NL和 TIL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3周时 TIL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较 TDL NL强 (P<0 .0 2 ) ,分别为 35 %和 2 3% ;4周时 TDL NL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大于TIL (P<0 .0 2 ) ,分别为 5 3%和 40 % ;5周时 TDL NL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仍显著强于 TIL (P<0 .0 2 ) ,分别为6 2 %和 44 %。结论 在口腔鳞癌过继免疫治疗中 ,TDL NL可能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口腔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舌鳞癌引流区淋巴结细胞联合平阳霉素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郭伟 何荣根 +1 位作者 邱蔚六 张志愿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0-42,62,共4页
由口腔癌颈清扫术标本中的引流区淋巴结制备肿瘤杀伤细胞(DNL),经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rlL-2)激活后与平阳霉素(PYM)联合应用,观察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当效靶比在5:l,rIL-2 5×10~5U·kg/d与PYM5mg·kg/d合用... 由口腔癌颈清扫术标本中的引流区淋巴结制备肿瘤杀伤细胞(DNL),经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rlL-2)激活后与平阳霉素(PYM)联合应用,观察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当效靶比在5:l,rIL-2 5×10~5U·kg/d与PYM5mg·kg/d合用时,具有较明显的增强抑瘤作用。经Burgi修正公式作疗效判别,Q值为1.46(大于1.15),提示DNL细胞/rIL-2+PYM合用有协同作用。本文还就免疫化疗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细胞介素2 平阳霉素 鳞癌 抑瘤作用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诱导TDLN细胞对胃癌细胞系KATO3的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星石 彭正 +5 位作者 李力 张磊 金婷 张晓平 杨若佳 李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7,179,共6页
目的 :研究用冻融的自体胃癌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 (DC)来诱导肿瘤引流区淋巴结 (TDLN)细胞对胃癌细胞系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胃癌患者外周血粘附细胞 (PBAC) ,经GM CSF、IL 4、TNF α诱导和自体肿瘤冻融抗原 (Ag)刺激诱生所获得的D... 目的 :研究用冻融的自体胃癌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 (DC)来诱导肿瘤引流区淋巴结 (TDLN)细胞对胃癌细胞系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胃癌患者外周血粘附细胞 (PBAC) ,经GM CSF、IL 4、TNF α诱导和自体肿瘤冻融抗原 (Ag)刺激诱生所获得的DC与TDLN细胞 1∶5 0比例共培养 3天 ,获得DC激活的TDLN ,即DC TDLN作效应细胞 ;分别以Ag和培液代替DC同样培养TDLN ,即Ag TDLN和TDLN作对照 ,对胃癌细胞系KATO3和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进行杀伤。结果 :DC TDLN、Ag TDLN、TDLN各组细胞对KATO3,均有显著杀伤活性 ,其中DC TDLN组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后两组 ,且效靶比 2 0∶1的杀伤率优于 10∶1,显示可能有量效关系 ;而TDLN各组不同效靶比对A375杀伤率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自PBAC获得的DC ,经自身肿瘤Ag冲击并与自身TDLN共培养 ,可使后者对胃癌细胞系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胃癌 冻融抗原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自体DC体外增强结肠腺癌患者TDLN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正 陈凛 +3 位作者 李荣 李力 董艳芬 张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843-184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体外对结肠腺癌患者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分离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IL-4,GM-CSF和TNF-α诱导其成熟,并以自体肿瘤冻融抗原预致敏,诱导其中的DC.另外,分...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体外对结肠腺癌患者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分离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IL-4,GM-CSF和TNF-α诱导其成熟,并以自体肿瘤冻融抗原预致敏,诱导其中的DC.另外,分离结肠癌患者的TDLN细胞, 在含有IL-2的培养体系中培养,并将TDLN 细胞分为3组:第1组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加 TDLN细胞(DC组);第2组冻融的肿瘤抗原加 TDLN细胞(Ag组);第3组不加DC及肿瘤抗原作为对照组(L组).比较3组TDLN细胞对结肠腺癌细胞系LS174T和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的杀伤作用.结果:DC组对LS174T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Ag组与L组(效靶比为20:1时,56.13%±7.33% vs 42.46%±7.68%,33.50%±7.00%, P<0.001:效靶比为10:1时,44.85%±6.50% vs 30.50%±9.17%,26.75%±8.88%,P<0.001); 而对A375细胞,各组细胞的杀伤作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DC可明显增强结肠癌患者TDLN 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肿瘤活性 结肠腺癌
下载PDF
自体肿瘤特异性CTLs对裸鼠人乳腺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超 单保恩 +1 位作者 刘运江 王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细胞诱导产生的肿瘤特异性CTLs在裸鼠体内对患者自身乳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裸鼠胸垫处种植人乳腺癌组织,建立裸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以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成为DC和...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细胞诱导产生的肿瘤特异性CTLs在裸鼠体内对患者自身乳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裸鼠胸垫处种植人乳腺癌组织,建立裸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以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成为DC和肿瘤特异性CTL(sCTL)、非特异性CTL(nCTL)和异体CTL(vCTL);将不同CTLs注射到荷瘤裸鼠的肿瘤周围,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人乳腺癌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成活率为100%。组织病理学证实移植瘤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对照组相比,荷瘤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在sCTL、nCTL和vCTL治疗组均明显减小(P<0.05),sCTL对自体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平均瘤体积(82.70±2.09)mm3],抑瘤率50.5%,明显高于nCTL组[(96.15±5.35)mm3,26.9%]和vCTL组[(96.93±4.51)mm3,25.7%],(P<0.01);不同CTL治疗组瘤组织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浸润。结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成功率高,病理学证实与人乳腺癌特征相符,且有DC和大量特异性CTL浸润。自体特异性CTL对裸鼠体内自体乳腺癌移植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裸鼠模型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