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的说” 被引量:7
1
作者 秦岭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62,共7页
本文从语言环境接触角度,在基于自建语料库分析的基础上,对"的说"这一网络语词的形成、使用分布以及造成这类分布差异的社会语言学角度的阐释进行探讨,试图通过对"的说"在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异上的研究,对类似网络语... 本文从语言环境接触角度,在基于自建语料库分析的基础上,对"的说"这一网络语词的形成、使用分布以及造成这类分布差异的社会语言学角度的阐释进行探讨,试图通过对"的说"在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异上的研究,对类似网络语气构式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语言变异 话语标记
下载PDF
网络词汇中的语气词“的说”探究
2
作者 张安杰 《学语文》 2015年第4期83-85,共3页
近年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网络流行词汇,“的说”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论证。发现“的说”是一个产生于网络的语气词。本文着重研究了“的说”的分布和功能等使用情况,展示了“的说”在网络词汇中的特殊地位。并尝试对这种特殊性作出... 近年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网络流行词汇,“的说”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论证。发现“的说”是一个产生于网络的语气词。本文着重研究了“的说”的分布和功能等使用情况,展示了“的说”在网络词汇中的特殊地位。并尝试对这种特殊性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词汇 特殊性 规范化
下载PDF
反思与重构:诉讼时效制度价值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巍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48,共6页
诉讼时效制度价值是该制度存在于民法体系中的理论依据。现有通说"三目的说"系源自日、台旧说,该说存在诸多理论缺陷,且脱离我国当前社会现实,无助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诉讼时效制度的基本价值是合理配置有限的司法资源、确... 诉讼时效制度价值是该制度存在于民法体系中的理论依据。现有通说"三目的说"系源自日、台旧说,该说存在诸多理论缺陷,且脱离我国当前社会现实,无助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诉讼时效制度的基本价值是合理配置有限的司法资源、确立公权力对私权利提供救济的界限、平衡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基于法制发展程度、权利保护现状等现实因素,我国现阶段诉讼时效制度应兼顾权利人、义务人双方利益大致平衡的前提下,将保护权利人作为首要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时效 制度价值 三目 反思 重构
原文传递
反思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质疑“三目的说”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巍 彭双五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1-236,共6页
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是指诉讼时效这一法律制度所追求的目的,它反映了该制度的价值取向,在客观上表现为该制度所具有的功能。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民法学界,对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这一问题,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我国民法学界对此问题的通说... 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是指诉讼时效这一法律制度所追求的目的,它反映了该制度的价值取向,在客观上表现为该制度所具有的功能。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民法学界,对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这一问题,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我国民法学界对此问题的通说为“三目的说”。笔者认为,“三目的说”的合理性能否成立,是令人怀疑的。本文立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及与其他制度的关系,对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重新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时效 三目 反思
下载PDF
网络语言“X+的说”句法现象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于艳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9-81,95,共4页
"X+的说"是网络语言中新出现的句法现象,"的说"是个具有高确信度的语气词,表达说话人对事件、意志、感情的强烈肯定,突出强调说话人所说的内容确实是这样的。其中"X"可以是陈述句也可以是祈使句。"X... "X+的说"是网络语言中新出现的句法现象,"的说"是个具有高确信度的语气词,表达说话人对事件、意志、感情的强烈肯定,突出强调说话人所说的内容确实是这样的。其中"X"可以是陈述句也可以是祈使句。"X+的说"句式可以视为是一种有标记的句式,"的说"是高确信度的标记。由于网络交际这个大语境的要求,"X+的说"句式也具有机器化和宣告性的特点。但"X+的说"还有自己的特点,"的说"承载了表达语言主观性的功能。"的说"的产生是动词"说"逐渐虚化,和"的"粘合在一起表示语气的过程,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句法现象 X+
下载PDF
满汉合璧《射的说》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欧 宋冰 《满语研究》 2010年第2期72-78,共7页
清朝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满族骑射传统的保护及传承,除了采取下诏定制学习骑射,考核八旗骑射技能等措施外,还鼓励刊刻出版关于习射的书籍。满汉合璧的《射的说》就是一部浅显易懂、简明实用的习射类书籍,在对习射要领阐述的同时,其内... 清朝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满族骑射传统的保护及传承,除了采取下诏定制学习骑射,考核八旗骑射技能等措施外,还鼓励刊刻出版关于习射的书籍。满汉合璧的《射的说》就是一部浅显易懂、简明实用的习射类书籍,在对习射要领阐述的同时,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骑射当中包含的精神内涵,以及清朝统治者对"骑射"制度的大力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满族 《射 骑射
下载PDF
在听力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被引量:2
7
作者 肖亮荣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75-80,共6页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如何在听力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说的能力进行了探讨,并扼要讨论了在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初步能力 英语听力
下载PDF
古希腊《伊索寓言》与先秦诸子寓言之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群 凌茜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31-32,共2页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为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寓言的标本,绝大多数以动物为题材,具有注重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善于运用拟人化手法等特点。与其时代相近的诸子寓言则以人物题材为主,它是诸子出于使论说的道理形象化、增强言语的生动性而创造...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为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寓言的标本,绝大多数以动物为题材,具有注重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善于运用拟人化手法等特点。与其时代相近的诸子寓言则以人物题材为主,它是诸子出于使论说的道理形象化、增强言语的生动性而创造的,是附属于说理的,是为说理而作的具有一定故事性的譬喻和象征,重在哲理的阐发而不是情节和矛盾冲突的刻划。从本质上讲,诸子寓言是说理的辅助,是一种使说理形象化的工具而不是独立的故事文体。尽管差异很大,但作为同一文体,二者则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虚构和夸张的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索寓言》 拟人化手法 诸子寓言 形象化理工具 虚构和夸张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XX的说”语法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小宛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8期159-160,共2页
"XX的说"是网络流行句式之一,本文对其进行语法分析,探讨其语义及句法功能,分析其来源及流行的原因,再结合日源流行语讨论网络流行语的规范问题。
关键词 XX 语义 句法功能 网络流行语 语言规范
下载PDF
习用语“没说的”的句法语义分析——兼论与“没的说”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笑 《语文学刊》 2019年第1期20-25,共6页
"没说的"的句法位置可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尾,表达夸赞肯定、主动或被动接受同意和反对拒绝的语法意义,具有增强语气、缓和转折和引出行为的语用效果。由于"没说的"的语义重点更多在"说的","没的说... "没说的"的句法位置可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尾,表达夸赞肯定、主动或被动接受同意和反对拒绝的语法意义,具有增强语气、缓和转折和引出行为的语用效果。由于"没说的"的语义重点更多在"说的","没的说"更多在"没的",因此"没的说"在语法意义中还可表示没话可说,不具有引出行为的语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 句法特征 语法意义 语用效果 “没
下载PDF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构式本体解析
11
作者 亓文香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7,共6页
"没的说"与"没说的"两个结构出现于明清白话小说中,现代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两个结构的形式与功能已经超出了结构自身的范畴,属于两个构式。二者在意义发展历程上有相似之处,从纵向上看,其意义都经历了"... "没的说"与"没说的"两个结构出现于明清白话小说中,现代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两个结构的形式与功能已经超出了结构自身的范畴,属于两个构式。二者在意义发展历程上有相似之处,从纵向上看,其意义都经历了"没有话说"→"没有意见"→"非常赞同"→"好"的发展路线,横向上看,这些意义并不是取代和消亡的更替关系,而是共存于构式之中。本文基于语料分析,结合构式语法理论和其他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来全面分析和探讨两个构式的使用机制和认知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本体
原文传递
由美术教师的说课能力与课堂教学品质的相关性检测数据,探究美术教学设计个性化的基本思路
12
作者 赵效军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2009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本文通过对参与本项研究工作的25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说课能力、课堂教学品质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检测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科学推断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教学设计的理性化程度、实践教学设计意图的课堂教学品质及其相互关系,并由此探究... 本文通过对参与本项研究工作的25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说课能力、课堂教学品质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检测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科学推断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教学设计的理性化程度、实践教学设计意图的课堂教学品质及其相互关系,并由此探究美术教学设计个性化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课能力 课堂教学品质 相关性 教学设计个性化 基本思路
下载PDF
论内在的客观处罚条件 被引量:80
13
作者 周光权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134,共21页
在犯罪构成四要件说中,客观处罚条件没有存在余地。但是,在我国刑法立法中,已经出现一些关于客观处罚条件的条文。如何理解和适用这些规定是理论上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外的通说认为,所有的客观处罚条件都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和预见。但是,... 在犯罪构成四要件说中,客观处罚条件没有存在余地。但是,在我国刑法立法中,已经出现一些关于客观处罚条件的条文。如何理解和适用这些规定是理论上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外的通说认为,所有的客观处罚条件都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和预见。但是,笼统地看待客观处罚条件,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之嫌。坚持阶层式的犯罪成立要件理论,根据某种条件和违法性的关系密切程度,可以将客观处罚条件分为内在的客观处罚条件和外在的客观处罚条件。承认内在的客观处罚条件概念,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就没有必要再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成立条件 内在客观处罚条件 非典型违法要素 外在客观处罚条件
原文传递
防卫过当不法判断的立场、标准与逻辑 被引量:58
14
作者 梁根林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5,共23页
"辱母杀人案"与"昆山反杀案"引发的争议与关注表明,我国正当防卫案件的司法裁判存在严重的个案正义困境与疑虑。为避免我国正当防卫立法沦为"僵尸条款",应当对防卫过当不法判断的立场、标准与逻辑进行教... "辱母杀人案"与"昆山反杀案"引发的争议与关注表明,我国正当防卫案件的司法裁判存在严重的个案正义困境与疑虑。为避免我国正当防卫立法沦为"僵尸条款",应当对防卫过当不法判断的立场、标准与逻辑进行教义学反思与重构。防卫过当刑法教义学应当超越法益衡量与优越的利益保护原理,以防卫行为维度的法益保护、法秩序确证与不法侵害维度的丧失法益需保护性,全面诠释正当防卫正当化的根据,据此确立防卫过当不法判断的立场与标准。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应当否定防卫损害与不法侵害基本相当说,采纳社会伦理许可的必需说,根据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与防卫结果是否为"重大损害结果"进行依次判断。正当防卫案件的司法裁判必须克服"圣人标准论""事后诸葛论""对等武装论""唯结果论"等惯性思维,根据社会一般人的通常理解与可能反应,站在防卫人防卫当时的立场,遵循"行为—结果"的逻辑进路,对防卫行为是否过当进行具体判断与实质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保护与法秩序确证 法益需保护性 社会伦理许可必需 行为过当与结果过当 司法裁判逻辑
原文传递
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法律—经济财产说之提倡 被引量:57
15
作者 江溯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8,共12页
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我国存在两种研究视角,一种是以"所有权(本权)/占有"这一框架为基础的视角;另一种是以刑法上的财产概念为出发点的视角。由于适用范围的局限,前一种视角无法为我国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提供一个共通的... 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我国存在两种研究视角,一种是以"所有权(本权)/占有"这一框架为基础的视角;另一种是以刑法上的财产概念为出发点的视角。由于适用范围的局限,前一种视角无法为我国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提供一个共通的、统一的理论基础,因此并不可取。由于我国刑法上的绝大多数财产犯罪是针对整体财产的犯罪,因此可以借鉴第二种视角,从刑法上的财产概念入手研究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对于什么是刑法上的"财产",德国刑法上存在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和法律—经济的财产说。从我国刑法典和司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关于财产犯罪采取的是法律—经济的财产说。对于违禁品是否可以作为财产犯罪的行为客体、所有人擅自取回他人合法占有的本人财产、不法原因给付以及权利行使的情形下是否成立财产犯罪,都应当在分析相关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基础上,从法律—经济财产说的角度考察是否存在法秩序所保护的财产,以此判断相关财产犯罪是否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犯罪 保护法益 所有/占有 法律—经济财产
原文传递
论财产性利益可否成为盗窃罪行为对象——“介入行为标准”说之提倡 被引量:42
16
作者 王莹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163,共12页
针对所谓财产性利益实施的非法获取行为是否应当按照盗窃罪或抢夺、抢劫罪等取得型财产犯罪定性,理论上与实务界皆存在较大争议。目前探讨也多从法律解释与法益保护必要性或曰可罚性漏洞填补的角度展开,形成了肯定派与否定派的观点。根... 针对所谓财产性利益实施的非法获取行为是否应当按照盗窃罪或抢夺、抢劫罪等取得型财产犯罪定性,理论上与实务界皆存在较大争议。目前探讨也多从法律解释与法益保护必要性或曰可罚性漏洞填补的角度展开,形成了肯定派与否定派的观点。根据德国刑法关于盗窃罪非法占有对象的"狭义的物的价值说"理论,应当区分财产性利益载体这一物的存在形式与其所体现的价值(即所谓财产性利益),以转移占有财产性利益载体与转移占有该财产性利益之间是否需要实施其他行为为标准,划定盗窃罪非法占有对象的范围以及盗窃罪构成要件的边界:如果占有物的存在形式即取得了其特殊功能或对该特殊功能的支配可能性,中间不需要其他行为介入(主要是欺诈行为),则该特殊功能就是物的价值,可以成为盗窃罪非法占有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非法占有 转移占有 狭义价值 规范保护目
原文传递
正当防卫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法教义学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邹兵建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9-153,共15页
在判断防卫行为是否过当的过程中,《刑法》第20条第2款中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一个重要的规范依据,有必要加强对它的法教义学研究。关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地位,理论上存在单一条件说和双重条件说之争。从... 在判断防卫行为是否过当的过程中,《刑法》第20条第2款中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一个重要的规范依据,有必要加强对它的法教义学研究。关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地位,理论上存在单一条件说和双重条件说之争。从逻辑基础、法理依据和司法效果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应当反对单一条件说,支持双重条件说。关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内涵,理论上既有的必需说、基本适应说和折衷说混淆了研究对象,并且滞后于刑事立法的发展。应当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拆成"必要限度"和"明显超过"分别加以理解。其中,"必要限度"是指最低强度的有效防卫行为的强度;"明显超过"是指防卫行为给不法侵害人造成的危险比最低强度的有效防卫行为给不法侵害人造成的危险至少高出一个档次,并且,在判断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时,存疑有利于防卫人。关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判断视角,应当采用情境论的立场,以防卫人的实际能力作为能力标准,并且以防卫人在行为时实际获取的信息以及当时本来应当能够获取的信息作为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最低强度有效防卫 情境论
原文传递
商标侵权中“商标性使用”的地位与认定 被引量:37
18
作者 吕炳斌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7,193,共16页
明确"商标性使用"的是与非,既是解决新型商标纠纷的实践需求,也牵涉商标法原理的基本构造。基于法定主义的立场,商标侵权构成中的"使用"应当是"商标性使用",即来源识别意义上的商标使用。"商标性使... 明确"商标性使用"的是与非,既是解决新型商标纠纷的实践需求,也牵涉商标法原理的基本构造。基于法定主义的立场,商标侵权构成中的"使用"应当是"商标性使用",即来源识别意义上的商标使用。"商标性使用"是商标侵权构成中与混淆可能性并列的一个独立要件。从理论上而言,"商标性使用"对应于商标财产化的程度,即对来源指示功能所产生的财产利益的保护。商标性使用的判断标准应采用"行为人主体标准",行为人使用行为的定性需要进行主客观的综合考察。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并非不可知悉,在法律构造上需要进行的是主观判断的客观化努力。行为人主体标准在涉外定牌加工、关键词广告等边界案件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商标性使用 并列独立要件 行为人主体标准 边界案件
原文传递
经济的财产说之主张 被引量:26
19
作者 陈洪兵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39-50,共12页
德国在财产罪的法益和财产损失认定问题上,存在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和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之争。相比较而言,经济的财产说更具有合理性。我国存在大量的以经济"损失"的大小作为定罪量刑根据的罪名,即使存在民法上的债... 德国在财产罪的法益和财产损失认定问题上,存在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和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之争。相比较而言,经济的财产说更具有合理性。我国存在大量的以经济"损失"的大小作为定罪量刑根据的罪名,即使存在民法上的债权,只要这种债权的实现显著困难,就应认为已经产生经济上的损害。其他人夺取赃物、违禁品的,应认为占有人存在经济上的损害。不法原因给付的情形,也应认定存在经济上的损害,应作为诈骗罪、侵占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财产 损害 赃物 违禁品 不法原因给付
下载PDF
区分制犯罪参与体系与“规范的形式客观说”正犯标准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开骏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69,176-177,共14页
当今中外刑法中存在单一正犯和限制正犯这两个对应的概念,前者倾向于不区分正犯和共犯,而后者倾向于区分。与之相关的共犯理论体系,则为单一制犯罪参与体系或单一正犯理论、区分制犯罪参与体系或限制正犯理论。单一制存在根本缺陷,区分... 当今中外刑法中存在单一正犯和限制正犯这两个对应的概念,前者倾向于不区分正犯和共犯,而后者倾向于区分。与之相关的共犯理论体系,则为单一制犯罪参与体系或单一正犯理论、区分制犯罪参与体系或限制正犯理论。单一制存在根本缺陷,区分制具有优越性。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参与体系可以解释为区分制。刑法学中应坚持"规范的形式客观说"的正犯标准,即构成要件的实行行为标准,但应对其进行规范性的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组织犯属于独立于教唆犯和帮助犯的第三种狭义共犯类型,其犯罪成立和处罚范围需遵循共犯从属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参与体系 正犯概念 区分制 单一制 规范形式客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