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德法合治”方略的哲理思考 被引量:24
1
作者 龙大轩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81,共18页
法律与道德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大的合与分,大凡合的时候治理效果相对较好,分则相对较差,故新时代选择"德法合治"的治国理政方略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必然性。就操作性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法律制定要将重要道德直接... 法律与道德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大的合与分,大凡合的时候治理效果相对较好,分则相对较差,故新时代选择"德法合治"的治国理政方略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必然性。就操作性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法律制定要将重要道德直接上升为立法,或用道德来改革逆情悖理的法律,或用道德来改良力度不足的法律;法律实施要明确两个大的方向,即不得让违反道德的行为通过法律谋取不当利益,不得让符合道德的行为因为法律承受不利后果;法律遵守要用法治宣传裨助道德教化,用道德教育促进全民守法。从文化的角度考量,西方在"天人相分"的主体性价值观支配下形成了分析性思维方式,中国在"天人合一"的统一性价值观主导下形成了综合性思维方式,故西人所采道德法律分而治之的治理模式不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选择"德法合治"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原文传递
德法合治: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的反思与重塑 被引量:8
2
作者 彭凤莲 陈宏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66-75,共10页
从世界范围而言,存在两种典型的国家治理路径:德治中心主义与法治中心主义。古代中国是德治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近现代的西方是法治中心主义的典型例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前提下,法治与德治... 从世界范围而言,存在两种典型的国家治理路径:德治中心主义与法治中心主义。古代中国是德治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近现代的西方是法治中心主义的典型例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前提下,法治与德治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价值与目标方向上的内在一致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伦理目标,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德性所在。法治中心主义、德治中心主义都不是完美的治理方式,德法合治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更为妥当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理现代化 中心主义 中心主义 德法合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生态:以法治为主导的“德法合治”——兼与戴茂堂、余达淮两位教授商榷 被引量:6
3
作者 邹海贵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81,共9页
"德治""法治"以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概念需要正本清源。德治有广义德治与狭义德治、传统德治与现代德治之分。法治,不等于法制,是一个与人治相对立的概念,是"政道"而不是"... "德治""法治"以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概念需要正本清源。德治有广义德治与狭义德治、传统德治与现代德治之分。法治,不等于法制,是一个与人治相对立的概念,是"政道"而不是"治道"(治术),法治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一种民主政治理想和政治模式,是一种与专制、独裁相对立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转化为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是两个有限度的命题,既有逻辑上和理论上的偏差,也有实践的风险。"道德与法律相互作用、彼此支持"的命题,已经充分涵盖了所谓"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两个命题中的合理因素。社会转型以及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法治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主导性地位。国家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法治为主导的"德法合治"才真正构成我国当代国家治理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理生态 国家理现代化 德法合治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生成逻辑和实践向度 被引量:1
4
作者 袁芳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法典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互构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奠定思想灵魂塑造民法典的中国特色;民法典通过设定私法秩序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规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生成逻辑包括德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法典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互构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奠定思想灵魂塑造民法典的中国特色;民法典通过设定私法秩序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规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生成逻辑包括德法合治的历史传统、法律和价值的耦合关系、民法典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不同层面融入民法典,具有宣示国家价值目标、引领社会价值取向、明确个人价值准则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实践向度的具体方式和边界,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法典 良法善 德法合治
下载PDF
守正出新:新时代“德法合治”思想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龙大轩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102,共9页
"德法合治"作为一种治国理政模式,是道德与法律相互促进、协同发力的治理方略,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 "德法合治"作为一种治国理政模式,是道德与法律相互促进、协同发力的治理方略,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且对当下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家庭、个人层面,以道德风尚引领制度完善,提升公民道德修养、促进和谐家庭构建;在国家、社会层面,以道德理念滋养法律制度,促进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形成。新时代"德法合治"思想既是守正出新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守正出新 新时代 建设
下载PDF
传统“德法合治”思想的现代观照——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蒋海松 姚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85,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与文化底蕴。柔性德教与刚性制度的有机结合是传统中国治理的优长,道德为制度构建提供滋养,制度为德性弘扬提供保障。中华法系以德法合治为显著标志,在世界不同法系中卓然自立。德教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与文化底蕴。柔性德教与刚性制度的有机结合是传统中国治理的优长,道德为制度构建提供滋养,制度为德性弘扬提供保障。中华法系以德法合治为显著标志,在世界不同法系中卓然自立。德教传统也表达了对自由与法律的独特理解,在西方式制度自由之外,东方阐发了文教自由、德性自由的可能性。在当代立法实践中,优秀传统法文化仍然呈现其制度活力,如民法典“家风条款”入典,监察法借鉴了古代监察法制,德法合治传统成为法治实践的有效资源。但对传统法文化需要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传统德治理论也存在一定弊端,如德教伦理的实质内涵是等级名分,强推礼法结合可能损害法律的独立性与个体的内在自由,高扬的德教理念欠缺制度落实等,对此必须理性审视,择善而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思想 传统法文化 德法合治 德教 德性自由
原文传递
古典德治的依宪治国功能有关“德法合治”论的补充性说明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陈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24,共19页
当代学者倾向于将传统中国的政治模式形容为“儒法国家”,即以儒家意识形态正当化法家化的国家体制。这种“德法合治”有效地降低了统治成本,实现了长治久安。然而,这种纯粹基于国家能力视角的解释却从侧面呼应了“中国古代专制论”,进... 当代学者倾向于将传统中国的政治模式形容为“儒法国家”,即以儒家意识形态正当化法家化的国家体制。这种“德法合治”有效地降低了统治成本,实现了长治久安。然而,这种纯粹基于国家能力视角的解释却从侧面呼应了“中国古代专制论”,进而使得从传统中发掘出“依宪治国”资源变得不再可能。事实上,在“德法合治”之外,儒家德治理念有其自主性,这一理念经由法家化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一种清流主义的政治文化与心态,其内容大致包括道统与政统的分离、反绩效主义的治理观以及反形式主义的法律传统。这样的文化与心态虽未能固化为制度性传统,但却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公权力尤其是主权性权力的作用,而这正可作为当代“依宪治国”事业的传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儒法国家 依宪 中国古代专制论
原文传递
论警察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原则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冲 金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08,共7页
为防止警察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应当对它进行有效规制。关于警察自由裁量权,传统规制主要采用形式主义的法律路径,其在内容上涵盖扩大立法范围、强化执法监督、推进司法审查三个维度的内容。然而,此种依托规则而展开的形式主义法律规制路... 为防止警察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应当对它进行有效规制。关于警察自由裁量权,传统规制主要采用形式主义的法律路径,其在内容上涵盖扩大立法范围、强化执法监督、推进司法审查三个维度的内容。然而,此种依托规则而展开的形式主义法律规制路径,因存在难以克服的内生性困境,无法实现对警察自由裁量权的实质性约束。在理论上,警察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兼有规则与伦理双重属性的权力,即以规则为依据,以伦理为内核,这决定了对其规制不能偏重于形式主义法治路径,而应当以“德法合治”原则为基础确立法律与伦理相结合的规制原则。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德法合治”原则为警察自由裁量权规制原则的确立指明了方向。之于警察自由裁量权,规制原则确立的路径应以人民主体性与公共性塑造警察权力的伦理基础,并以警察伦理作为警察自由裁量权的价值指引,最终借由内在的美德伦理与外在的制度伦理共同实现对警察自由裁量权的实质性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思想 德法合治 警察自由裁量权 规制原则
下载PDF
德法合治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依据与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闫竑羽 吕星宇 《行政与法》 2023年第10期77-86,共10页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历史镜鉴,传统中国“德法合治”的成功范式昭示着新时代德法合治方略可行、必要。从法理依据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蕴含着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逻辑必然,既是新时代坚持依法治...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历史镜鉴,传统中国“德法合治”的成功范式昭示着新时代德法合治方略可行、必要。从法理依据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蕴含着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逻辑必然,既是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各环节,基本进路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科学立法、保障严格执法、裨助公正司法、促成全民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 依法
下载PDF
司法审判如何对接道德方能让群众信服之冷思考——从于欢案“官民”互动和江歌案的中日舆论反差说起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振庆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5-163,共9页
以彭宇案、许霆案等判决引起轩然大波,到于欢案的终审判决赢得舆论赞扬,中国司法与道德舆论应如何对接方为妥善?中国近代西法东渐以来的司法(法治)现代化在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上是否迷失了方向?笔者认为,彭宇案等"缺德"判决是... 以彭宇案、许霆案等判决引起轩然大波,到于欢案的终审判决赢得舆论赞扬,中国司法与道德舆论应如何对接方为妥善?中国近代西法东渐以来的司法(法治)现代化在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上是否迷失了方向?笔者认为,彭宇案等"缺德"判决是中国近代以来奉承道德与法律分离原则而导致的"毒"果。为防止"毒"果再现或恶性循环,一是理念上需确立新原则,抛弃与中华法系传统智慧相悖的道德与法律分离原则,秉持"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及德法合治的习近平法治新理论,并分清"司法的公平正义"与"舆论的公平正义"等;二是实践中引"德"入法,把道德作为审判要件确立为德法合治的长效机制,以逐步提升全社会对"涉德"案件的共识。我们不能做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者,要借鉴域外德法较好结合的现代法治经验,推动司法在内的国家社会多领域的德法合治,从而推进中国现代法治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审判 道德 对接 引德入法 德法合治
下载PDF
党内治理现代化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中强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2,共6页
党内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伦理问题,是通过道德对权力的制约,保证权力的内在善性。伦理价值取向决定党内治理的目标和方向,中国共产党把为民执政确定为党内治理现代化的伦理价值... 党内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伦理问题,是通过道德对权力的制约,保证权力的内在善性。伦理价值取向决定党内治理的目标和方向,中国共产党把为民执政确定为党内治理现代化的伦理价值目标,乃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功能以及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在伦理路径的选择上,让德治和法治共同发力,形成"善德"和"善法"同频共振、相辅相成的治理模式,是党内治理现代化必须采用的手段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 伦理 严以用权 为民执政 德法合治
下载PDF
新时代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佳翼 张家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德法合治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对中国传统"礼法合治"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同时也是对治国理政中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因而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这一相关论述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德法合治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对中国传统"礼法合治"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同时也是对治国理政中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因而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这一相关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国家治理中将德治与法治并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以新时代政德观引领政治生态营造等.我们应当通过良法和善治相辅相成,公民道德教育和党史宣传教育相得益彰,创新干部考核方式、确立以德为先任用原则等途径多管齐下,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依法 以德 德法合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建宇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8-43,共6页
习近平法治理念内容丰富、体系严整。深入总结习近平同志就全面依法治国各个时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提出和阐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悉心把握习近平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个理念具有重要... 习近平法治理念内容丰富、体系严整。深入总结习近平同志就全面依法治国各个时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提出和阐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悉心把握习近平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个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主要有:党法统一、法治为民、德法合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理念 党法统一 为民 德法合治
下载PDF
德法合治:历史沿革、时代价值与未来方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高隆 《岭南学刊》 2020年第2期90-98,共9页
德法合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治理模式,从西周时期到清朝末年,大体经历了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三个发展阶段。法律安定天下,道德滋润人心,两者相辅相成... 德法合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治理模式,从西周时期到清朝末年,大体经历了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三个发展阶段。法律安定天下,道德滋润人心,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法治中国建设要汲取传统法律文化的养分,德法结合必须渗透到法治各个环节:在法律制定层面,立法要体现道德的价值取向,用法律规范重要领域的道德,用道德改良背离情理的法律;在法律实施层面,禁止任何人从失德行为中获得不当利益,禁止符合道德的行为承受不利后果;在法律遵守层面,用法治教育助推道德素养的提升,用道德建设促进民众守法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历史沿革 时代价值 未来方向
下载PDF
古典德治的依宪治国功能
15
作者 杨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8期131-132,共2页
我国传统时代“德治”“法治”关系的主要方面固然可以被描述为“德法合治”,但“德治”不只是有助于以君权为中心的“法治”,为皇权一官僚体制提供正当性。作为儒家政治理想的“德治”仍有其自主性,即便“德治”理想以及相关的制度设... 我国传统时代“德治”“法治”关系的主要方面固然可以被描述为“德法合治”,但“德治”不只是有助于以君权为中心的“法治”,为皇权一官僚体制提供正当性。作为儒家政治理想的“德治”仍有其自主性,即便“德治”理想以及相关的制度设计不能直接限制君权,但“德治”理想经由皇权一官僚体制,所造成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心态却间接地发挥了限权功能。“德治”“法治”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或可成为有助于当代依宪治国的传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 德法合治 官僚体制 限权 辩证关系 限制君权
原文传递
“德法合治”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菲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9-62,共4页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德法合治”,以儒、法两家的“德治”“法治”为理论基础,经过不断的理论交锋和实践尝试,历经古代社会长期对德礼、刑罚作用的理性权衡,以汉代提出“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以及经义注律、春秋决狱等法律的道德...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德法合治”,以儒、法两家的“德治”“法治”为理论基础,经过不断的理论交锋和实践尝试,历经古代社会长期对德礼、刑罚作用的理性权衡,以汉代提出“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以及经义注律、春秋决狱等法律的道德化趋势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当代价值 传统内涵 传统法律文化 “德主刑辅” “法 “德 古代社会
原文传递
儒家思想的当代法治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聪 《人民法治》 2015年第9期114-117,共4页
法治文化是法律被敬畏、信仰的根基。正如钱穆先生所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奋斗目标,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前提就是要加强当前法... 法治文化是法律被敬畏、信仰的根基。正如钱穆先生所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奋斗目标,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前提就是要加强当前法治文化建设。文化具有地域性,法律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自然也会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如孟德斯鸠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德法合治 十八届四中全会 儒家思想 德主刑辅
下载PDF
构建高校德法合治体系 提高大学生德法意识
18
作者 陈会芳 宋风波 +1 位作者 梁丽娟 王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6年第S1期25-27,共3页
德法合治的治国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孔子主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意为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社会就能稳定。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大学生 社会主义道德 法意识 高校教师 高等学校 以德 依法 有中国特色 思想政理论课
原文传递
浅论基层烟草商业企业“德法合治”的路径
19
作者 梅锡章 杨钦 《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8X期133-134,共2页
以德治企与依法治企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在烟草这个特殊行业的具体体现,是烟草企业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对于基层烟草商业企业来说,既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组织生产经营,牢牢守护严格规范这条... 以德治企与依法治企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在烟草这个特殊行业的具体体现,是烟草企业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对于基层烟草商业企业来说,既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组织生产经营,牢牢守护严格规范这条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也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努力探索实现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结合的"德法合治"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基层烟草商业企业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