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主教与南明永历王朝关系蠡测——以安龙碑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景尧 龙超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7-144,共8页
南明永历朝廷于1652年春至1656年初夏将地处贵州西南边陲的安龙作为其行宫所在地。在安龙发现的南明永历王朝与天主教关系的遗物和石碑——拉丁文石碑、法文石花瓶、刻有中西文永历皇太后等人教名的莲花石础、凯尔特式十字架碑,以及教... 南明永历朝廷于1652年春至1656年初夏将地处贵州西南边陲的安龙作为其行宫所在地。在安龙发现的南明永历王朝与天主教关系的遗物和石碑——拉丁文石碑、法文石花瓶、刻有中西文永历皇太后等人教名的莲花石础、凯尔特式十字架碑,以及教会现存的产于法国的落地长柜钟、传教士油画等,既是巴黎外方会传教士在19世纪前期和19世纪末期两个时段,与当地教徒一起为修建教堂和发展教会而作的标志性和纪念性的实物,也是为了张扬永历朝廷传教士卜弥格、贵州首任代牧都嘉禄、永历王朝太后、皇后、太子皈依天主教等的殉教"圣德"和传教"伟绩",并且含有寄寓将中国变成"皈依天主的东方罗马帝国"之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明 天主教 外方 安龙 石碑
原文传递
19世纪中叶法国人克里克南亚进藏活动史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瑞云 刘晓旭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9,共11页
据法国巴黎外方会(les M.E.P.)档案馆藏相关法文原档记载,为扩大其传教势力范围,19世纪中叶,该会传教士克里克从阿萨姆东北部底杭河及洛希特河沿岸先后四次尝试进藏均告失败,这反映出当时西方宗教势力进入中国西藏传教的强烈愿望,以及... 据法国巴黎外方会(les M.E.P.)档案馆藏相关法文原档记载,为扩大其传教势力范围,19世纪中叶,该会传教士克里克从阿萨姆东北部底杭河及洛希特河沿岸先后四次尝试进藏均告失败,这反映出当时西方宗教势力进入中国西藏传教的强烈愿望,以及中国西藏地方政府同青藏高原南麓各部族民众对西方入藏势力的强烈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外方 南亚 克里克 底杭河 洛希特河 进藏活动
下载PDF
白日昇与十八世纪初天主教四川传教史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华川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33,共9页
白日昇是18世纪初来川传教的法国巴黎外方会神甫,由于缺少第一手资料,国内学者对其传教活动讨论甚少,这使得四川传教史研究缺少18世纪初的重要一环。2012年巴黎出版的《白日昇书信集》法文本,收录了巴黎外方会档案馆所藏白日昇1702-170... 白日昇是18世纪初来川传教的法国巴黎外方会神甫,由于缺少第一手资料,国内学者对其传教活动讨论甚少,这使得四川传教史研究缺少18世纪初的重要一环。2012年巴黎出版的《白日昇书信集》法文本,收录了巴黎外方会档案馆所藏白日昇1702-1707年间所撰有关四川传教的信件,为我们弥补国内有关研究的缺失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此书及其它法文史料,论述了白日昇在四川的传教活动,认为他及另几位神甫一同重建了清初已荒芜数十年的四川教务,白氏务实而富有远见的传教理念也超越那个时代,预示了天主教的现代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日昇 巴黎外方 四川传教史
原文传递
清中期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李安德神父信札》书后
4
作者 李华川 《清史论丛》 2023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李安德神父信札》是一份收藏于巴黎外方会档案馆的拉丁文手稿,作者是清中期巴黎外方会中国教士李安德(1695~1775)。手稿由两位法国学者整理,并初步译成法文。借助这份十分罕见的文献,本文研究了其中所涉之暹罗、法国、罗马教廷的信息... 《李安德神父信札》是一份收藏于巴黎外方会档案馆的拉丁文手稿,作者是清中期巴黎外方会中国教士李安德(1695~1775)。手稿由两位法国学者整理,并初步译成法文。借助这份十分罕见的文献,本文研究了其中所涉之暹罗、法国、罗马教廷的信息,通过一些具体事例的分析,如李安德对缅甸灭亡暹罗大城王朝的了解,以及祝贺法国王太孙出生、感谢奥尔良公爵捐赠巨款、与罗马教廷讨论中国礼仪问题等,认为这位曾在暹罗留学9年的中国教士,虽生活在相对偏远的四川,却具有非凡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超越了那个时代,堪称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外方 中西文化交流 李安德
下载PDF
《党怀仁神父信札》书后
5
作者 李华川 《清史论丛》 2021年第2期184-192,共9页
党怀仁(1692~1745)是巴黎外方传教会培养的中国教士,雍乾时期曾在粤、闽、川地区传教,有关他的研究十分有限。方豪先生在《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中,对其仅有200字的介绍。我们借助极少有人利用的巴黎外方会档案馆所藏《党怀仁神父信札》... 党怀仁(1692~1745)是巴黎外方传教会培养的中国教士,雍乾时期曾在粤、闽、川地区传教,有关他的研究十分有限。方豪先生在《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中,对其仅有200字的介绍。我们借助极少有人利用的巴黎外方会档案馆所藏《党怀仁神父信札》,对这位中国教士的生平做了梳理,也对方豪先生的论述做了订正,并认为以党怀仁为代表的受过良好训练中国教士,在雍正、乾隆禁教期发挥了比外国传教士更大的作用。正是他们辛苦而又有危险的工作,方使民间社会深入地参与到中西文化交流的潮流中来,维系着中西交流的庞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怀仁 方豪 清代中西关系史 巴黎外方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
下载PDF
“民人张荣”:清前期巴黎外方会张多默(荣)神父考述
6
作者 李华川 《清史论丛》 2022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福建官员在两份奏折中提到“民人张荣”,此人就是巴黎外方会档案中的ThomasSanchez(张多默)。借助巴黎外方会的西文档案,我们大致可以勾勒这位本土神父丰富、曲折的人生遭际。本文对张多默(荣)神父的出生年和出生... 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福建官员在两份奏折中提到“民人张荣”,此人就是巴黎外方会档案中的ThomasSanchez(张多默)。借助巴黎外方会的西文档案,我们大致可以勾勒这位本土神父丰富、曲折的人生遭际。本文对张多默(荣)神父的出生年和出生地加以考证,并试图还原其一生的主要活动,尤其是在三次教案中的行为。我们认为,张多默称得上是虽历尽艰辛却仍对其信仰矢志不渝之人,值得记录和尊重。对于清史研究而言,两份奏折中微不足道的“民人张荣”,在西文档案中,其人生竟是如此波澜起伏,不免让人慨叹:浩瀚历史文献中众多不被关注的名字,貌似仅仅是一个个冰冷的符号,或许也曾是跟我们一样热烈地爱过、恨过、恐惧过、信仰过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外方 张多默 传教史 兴化府
下载PDF
七种生年说的迷雾——李安德神父生年考
7
作者 李华川 《清史论丛》 2020年第2期213-219,共7页
清前期中国神父李安德的生年问题,由于李安德自己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对象时有七种不同说法,一直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在逐一分析了七种说法的出处和背景之后,本文认为李安德本人不清楚自己的生年,是造成悬疑和歧义的主要原因。进而,本... 清前期中国神父李安德的生年问题,由于李安德自己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对象时有七种不同说法,一直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在逐一分析了七种说法的出处和背景之后,本文认为李安德本人不清楚自己的生年,是造成悬疑和歧义的主要原因。进而,本文借助李安德启蒙老师白日昇的两处记录,推断李安德出生于1695年。我们发现,在考证这个问题时,本应是有力证据的内证,反而是制造迷雾的始作俑者;而本只起辅助作用的外证,却成为确认生年的关键。可是,即使遇到这种出人意料的情况,借助有力的外证,我们仍然能够接近真相。考证研究的复杂和魅力,由此亦可窥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德日记》 巴黎外方 内证 外证
下载PDF
天主教“西康教区”述论 被引量:9
8
作者 冉光荣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33-40,共8页
人所共知,四川兄弟民族地区一向是外国教会所注目的对象,而与西藏毗邻的康区更是他们作了最大努力来从事经营的场所。但是,有关外国教会在康区的活动、影响,以及与当地喇嘛的关系等重大课题,由于资料等的限制,一直未能进行必要的研究。... 人所共知,四川兄弟民族地区一向是外国教会所注目的对象,而与西藏毗邻的康区更是他们作了最大努力来从事经营的场所。但是,有关外国教会在康区的活动、影响,以及与当地喇嘛的关系等重大课题,由于资料等的限制,一直未能进行必要的研究。虽然有少数同志就“巴塘教案”等作了初步探讨,也因对外国教会的基本情况缺乏充分的见解,势必影响讨论的广度和度深。又如对喇嘛教本身的研究,假若和其它宗教,特别是和在同一地区有过激烈斗争的外国宗教进行比较分析,无疑会得到新的启迪和认识。由此可见,开展对于康区外国教会活动的系统研究是很价值的。为此,本文先就天主教“西康教区”的概貌,根据所见到的有关中外档案资料,作一粗略地述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教 副主教 巴塘 兄弟民族 七十人 档案资料 在华传教 保禄 巴黎外方传教 入藏
下载PDF
“商人型传教士”的新型宗教: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滇西北的早期活动(1846-1865) 被引量:9
9
作者 施帝恩 尼玛扎西 刘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6,共11页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士为到达拉萨使西藏的民众皈依天主教,成为首批进驻汉藏边缘滇西北一带的西方人。1854年,罗勒拿(Charles Renou)以"汉商"的名义,在紧邻云南北部边境的西藏察瓦龙境内的崩卡谷地主持传道...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士为到达拉萨使西藏的民众皈依天主教,成为首批进驻汉藏边缘滇西北一带的西方人。1854年,罗勒拿(Charles Renou)以"汉商"的名义,在紧邻云南北部边境的西藏察瓦龙境内的崩卡谷地主持传道,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当地民众对法国传教士及新宗教的反应,揭示了滇西北边地复杂的族群关系、地方政治、经济和宗教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外方传教 滇西北 地方政治 经济与宗教
原文传递
龙华民《论中国人宗教的几个问题》(节选) 被引量:8
10
作者 龙华民 杨紫烟 《国际汉学》 CSSCI 201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论中国人宗教的几个问题》写于1623—1625年之间,是耶稣会在华传教士龙华民神父对前任耶稣会中国传教区会长利玛窦适应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的质疑,认为中国宗教经典著作中恰恰阐述的是与天主教相背离的教义,并对两者分歧所在条分缕析... 《论中国人宗教的几个问题》写于1623—1625年之间,是耶稣会在华传教士龙华民神父对前任耶稣会中国传教区会长利玛窦适应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的质疑,认为中国宗教经典著作中恰恰阐述的是与天主教相背离的教义,并对两者分歧所在条分缕析。该书当时未能立即刊印付梓,直到1701年方与利安当神父的《论中国传教事业的几个重要问题》同时在巴黎外方传教会神学院出版,共同成为"礼仪之争"中反对利氏"适应政策"的重要论著。此处节选的片断为原文开头部分,着重阐述了作者的著文动因及其对中国儒家哲学的理解。此文是关于"礼仪之争"的最重要的文献,长期以来中文学术界未读到原文,此次首次译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巴黎外方传教 在华传教 重要论著 礼仪之争 利安当 利玛窦 熊三拔 庞迪我 天学
原文传递
传教士西南官话文献的罗马字拼音方案 被引量:6
11
作者 庄初升 阳蓉 《文化遗产》 CSSCI 2014年第2期115-126,158,共12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西南官话区传教的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和属于基督新教的中国内地会、加拿大卫斯理会、美国圣公会等差会,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西南官话文献,包括词典、教材和同音字汇等。这些文献大部分使用罗马字拼音来记录西南官...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西南官话区传教的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和属于基督新教的中国内地会、加拿大卫斯理会、美国圣公会等差会,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西南官话文献,包括词典、教材和同音字汇等。这些文献大部分使用罗马字拼音来记录西南官话的语音,但拼音方案各有不同。本文结合各文献编印的历史背景,把传教士所使用的罗马字拼音方案分为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方案和基督新教的方案两大类,并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外方传教 新教 传教士 西南官话 罗马字拼音方案
下载PDF
巴黎外方传教会与天主教的中国本土化历程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丽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巴黎外方传教会是17世纪在巴黎形成的一个传教团体。从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材料分析,巴黎外方传教会直接听命于罗马教廷,肩负协助教廷传信部制衡葡萄牙保教权和建立远东土著教会的使命赶赴远东。巴黎外方传教会入华对天主教中国本土化产... 巴黎外方传教会是17世纪在巴黎形成的一个传教团体。从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材料分析,巴黎外方传教会直接听命于罗马教廷,肩负协助教廷传信部制衡葡萄牙保教权和建立远东土著教会的使命赶赴远东。巴黎外方传教会入华对天主教中国本土化产生过正面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 保教权 巴黎外方传教 天主教中国本土化 中法文化交流
下载PDF
拉萨宗座代牧区成立史实考述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瑞云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5-219,共5页
19世纪中叶拉萨宗座代牧区的成立是近代西方天主教藏区传教活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前承17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藏区早期传教事业之余晖,后启此后一百余年传教活动的新局面。它的成立是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各方积极协调的一个结果,使得西藏教... 19世纪中叶拉萨宗座代牧区的成立是近代西方天主教藏区传教活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前承17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藏区早期传教事业之余晖,后启此后一百余年传教活动的新局面。它的成立是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各方积极协调的一个结果,使得西藏教务的管理权完成了由卡普清修会到巴黎外方传教会的转移,体现了新形势下天主教集团内部对西藏教务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总座代牧区 巴黎外方传教 波尔基 西藏 天主教
原文传递
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罗勒拿藏区开教史实考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瑞云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8-243,共6页
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罗勒拿,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的奠基者,于1847年8月从四川崇庆州出发进藏活动,至次年3月在察木多被捕,其后遭朝廷遣返交至广州法国驻华公使陆英。罗勒拿此次进藏活动是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藏区开教之发端,一定程... 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罗勒拿,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的奠基者,于1847年8月从四川崇庆州出发进藏活动,至次年3月在察木多被捕,其后遭朝廷遣返交至广州法国驻华公使陆英。罗勒拿此次进藏活动是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藏区开教之发端,一定程度上增进了西方对藏区的认识和了解,为天主教会后续的藏区传教活动提供了借鉴。擅入西藏之罗勒拿的被捕和遣返,表明了清政府禁止西方擅入内地、染指西藏的强硬外交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拿 《黄埔条约》 巴黎外方传教 汉官
原文传递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传教士罗勒拿滇藏传教史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净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4,共10页
罗勒拿是巴黎外方传教会(MEP)的传教士,他从1847年便致力于探寻到西藏传教的途径,于1854年从滇西北潜入察瓦龙,创建崩卡传教点,成为清代第一个进藏开辟天主教社区的西方人。1858年和1865年,西藏噶厦政府两次用武力扫除察瓦龙的教会势力... 罗勒拿是巴黎外方传教会(MEP)的传教士,他从1847年便致力于探寻到西藏传教的途径,于1854年从滇西北潜入察瓦龙,创建崩卡传教点,成为清代第一个进藏开辟天主教社区的西方人。1858年和1865年,西藏噶厦政府两次用武力扫除察瓦龙的教会势力,传教士逃往云南,这成为天主教在藏边怒江、澜沧江流域建立诸多新传教社区的起点。因此,无论在西藏或云南的天主教史上,罗勒拿都是一个先驱式的人物。目前所见有关罗勒拿和藏地天主教的研究,多未能系统利用清朝教务教案档中的记载,以致相关的论述或失之简陋,或谬误甚多。有鉴于此,主要依据清档中涉及罗勒拿的史料,在参考有关学者论述的基础上,将该传教士在滇藏边界传教活动的史迹加以梳理,并借此厘清19世纪中叶天主教向西藏传播的基本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拿 罗启祯 巴黎外方传教 崩卡 传教社区
下载PDF
法国来客:清中期巴黎外方传教会马青山生平考述
16
作者 何炜 《清史论丛》 2024年第1期212-221,共10页
马青山是18世纪众多来华传教士中的一员,而其留存下来的日记则以第一视角记录了他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记录了他于1732~1745年在中国传教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马青山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其天主教信仰,这使得他的描述和思考值得进一步探... 马青山是18世纪众多来华传教士中的一员,而其留存下来的日记则以第一视角记录了他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记录了他于1732~1745年在中国传教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马青山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其天主教信仰,这使得他的描述和思考值得进一步探究。另外,外方传教会的底层传教方式,也决定了马青山主要聚焦于四川民间社会。而这些记录实际上是中西文化与观念的碰撞映照,也是清人与法人交流、交往之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 外方传教 马青山 四川民间社 传教史
下载PDF
20世纪初法国在四川藏区的宗教与政治势力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晓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0-143,共4页
四川藏区连接西藏与内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很早就引起法国的注意。19世纪中叶,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进入该区域活动,传教士们在四川藏区经历了种种波折与磨难,直至20世纪初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此同时,法国政治势力进驻四川,... 四川藏区连接西藏与内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很早就引起法国的注意。19世纪中叶,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进入该区域活动,传教士们在四川藏区经历了种种波折与磨难,直至20世纪初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此同时,法国政治势力进驻四川,更与本国宗教势力相结合,进一步深入到四川藏区,显示出法国希望在中国西部推广本国政治经济影响的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四川藏区 巴黎外方传教 成都总领事
原文传递
论巴黎外方传教会对天主教中国本土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丽娜 陈静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8-134,共7页
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材料显示,巴黎外方传教会的形成是十七世纪罗马为了落实天主教远东本土化政策和力排葡萄牙远东保教权而采取的一系列努力行动的结果。虽然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传教经费来源上与法国政府具有一定的资助关系,但就其本质而... 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材料显示,巴黎外方传教会的形成是十七世纪罗马为了落实天主教远东本土化政策和力排葡萄牙远东保教权而采取的一系列努力行动的结果。虽然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传教经费来源上与法国政府具有一定的资助关系,但就其本质而言,它首先是一个在组织上直属于罗马的传教团体(Association),而非宗教修会(Congrégation),其主要目的是协助传信部建立远东土著教会,因此巴黎外方传教会入华对天主教中国本土化过程曾经产生过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 巴黎外方传教 传教团体 天主教中国本土化
原文传递
清末广西天主教教案中的越事因素
19
作者 乔会妮 《基督宗教研究》 2024年第1期356-369,共14页
教案是清末广西历史上中外交涉与地方治理的重中之重。自西林教案发生后,广西民教矛盾愈发凸显,民教冲突直接造成中法间的交涉与赔款,激化了广西社会反教、仇教情绪。19世纪80年代,由于广西特殊的地缘环境,伴随着越事即越南问题的出现,... 教案是清末广西历史上中外交涉与地方治理的重中之重。自西林教案发生后,广西民教矛盾愈发凸显,民教冲突直接造成中法间的交涉与赔款,激化了广西社会反教、仇教情绪。19世纪80年代,由于广西特殊的地缘环境,伴随着越事即越南问题的出现,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在桂传教活动相继引起上思教案、贵县三板桥事件在内的多起教案。随中法越三国关系的变化,越事成为广西民教冲突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法战争的影响下,清末广西教案中的越事因素呈现出天主教教案复杂的历史面向、法国对华侵略企图以及在民教冲突过程中官方治理与地方因应的复杂变化,越事成为透视清末广西教案的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案 越事 广西 巴黎外方传教 中法战争
原文传递
19世纪中叶法国公使对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进藏活动态度之嬗变
20
作者 刘瑞云 刘晓旭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8,86,共11页
1848至1866年间,因进藏活动屡屡受阻,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多次求助法国驻华公使,后者的态度由之前的“竭力”支持、“鼎力”相助逐渐转变为后来的“尽力”劝退,甚至可以说是“抛弃”。法国公使们对西藏传教会进藏活动态度之嬗变,一方面... 1848至1866年间,因进藏活动屡屡受阻,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多次求助法国驻华公使,后者的态度由之前的“竭力”支持、“鼎力”相助逐渐转变为后来的“尽力”劝退,甚至可以说是“抛弃”。法国公使们对西藏传教会进藏活动态度之嬗变,一方面源于当时清朝中央同西藏地方两级政府通力协作坚决抵制法国传教士进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形势下法国政府基于对华“合作”政策选择放弃其“保教”立场。清朝中央同西藏地方通力协作成功阻断西藏传教会进藏活动,既反映出当时西藏地方基于国家安全大局的深思熟虑,又反映出清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重视和体恤,同时彰显出中国中央政府一直以来严密的治藏方略及其不容西方擅入藏地、染指西藏的坚定外交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公使 巴黎外方西藏传教 进藏活动 总理衙门 保教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