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近50a来的气温和蒸发变化 被引量:190
1
作者 苏宏超 魏文寿 韩萍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根据 77处国家水文、气象站点观测资料 ,分析了新疆不同地区近 5 0a来气温和蒸发两个气候要素的变化 .结果表明 ,新疆近 5 0a来的气温呈上升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 0 .2 7℃·10a-1.1987年以后的平均气温较 1986年以前有明显升高 ,尤... 根据 77处国家水文、气象站点观测资料 ,分析了新疆不同地区近 5 0a来气温和蒸发两个气候要素的变化 .结果表明 ,新疆近 5 0a来的气温呈上升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 0 .2 7℃·10a-1.1987年以后的平均气温较 1986年以前有明显升高 ,尤其是北疆西部、北部和东疆地区增幅较大 ,达 0 .6~ 1.6℃ .新疆各季平均气温的变幅以冬季为最大 ,夏季最小 ,但各季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新疆年蒸发量和干旱指数的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 ,反映出气候转湿的信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温变化 蒸发 冬季 干旱指数
下载PDF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23
2
作者 吴国雄 毛江玉 +1 位作者 段安民 张琼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8-540,共13页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激烈对流降水出现在其东面。因此孟加拉湾东部至中印半岛西部是亚洲季风最早爆发的地区。同时也指出盛夏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加热所激发的同相环流嵌套在欧亚大陆尺度的热力环流中 ,从而加强了东亚的夏季风 ,加剧了中西亚的干旱 ;并通过其所激发的波动对夏季东亚的气候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中还比较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伊朗模态和青藏模态性质的异同及其对亚洲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亚洲季风 南亚高压 气候研究 孟加拉湾 最新进展 夏季降水 春季 冬季 东部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环流异常与中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天气的关系 被引量:111
3
作者 孙淑清 孙柏民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40-450,共11页
选取1951—1991年中的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涝各10年,对它们前期的中高纬大型环流形势,低纬环流特征,垂直环流强弱,热带海洋状况等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其结果如下: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年前冬(12—1—2月),欧亚中高... 选取1951—1991年中的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涝各10年,对它们前期的中高纬大型环流形势,低纬环流特征,垂直环流强弱,热带海洋状况等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其结果如下: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年前冬(12—1—2月),欧亚中高纬呈经向型环流,东亚大槽较常年强且南伸,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发展,寒潮活动频繁,东亚沿海中低纬冷涌活动强烈,至使该经度带上的跨赤道气流加强,而且使南海至菲律宾地区的对流活动趋于活跃。而涝年前冬则基本上为相反形势。本文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旱涝年前冬东亚冬季风环流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促使我们寻找冬夏季风活动的可能联系及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旱涝 季风 冬季 江淮流域
下载PDF
近百年北半球冬季大气活动中心的长期变化及其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06
4
作者 朱乾根 施能 +1 位作者 徐建军 枕桐立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50-758,共9页
研究了近110a北半球冬季6个主要大气活动中心的长期变化,检测其突变年份,划分了各自的阶段性。同时分析了大气活动中心与中国气候的关系,发现西伯利亚高压强度与中国冬季气温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北太平洋高压强度与中国冬季降水... 研究了近110a北半球冬季6个主要大气活动中心的长期变化,检测其突变年份,划分了各自的阶段性。同时分析了大气活动中心与中国气候的关系,发现西伯利亚高压强度与中国冬季气温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北太平洋高压强度与中国冬季降水有较好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活动中心 年代际变化 气候变化 北半球 冬季
下载PDF
西北地区大风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4
5
作者 李耀辉 张存杰 高学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5-723,共9页
利用选取的西北5省(区)以及内蒙古西部(110°E以西)分布均匀的127个气象站1960—2000年41a逐月大风出现日数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北地区大风的空间、时间特征,并具体分析了大风与沙尘暴的时空关系,揭示了西北地区大风分布的一些新事实... 利用选取的西北5省(区)以及内蒙古西部(110°E以西)分布均匀的127个气象站1960—2000年41a逐月大风出现日数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北地区大风的空间、时间特征,并具体分析了大风与沙尘暴的时空关系,揭示了西北地区大风分布的一些新事实。西北大风天气可划分为较少区(年均大风日数小于10d)、较多区(年均大风日数10~50d)、多发区(年均大风日数50~100d)和频发区(年均大风日数大于100d)。西北地区大部分区域为大风较多区,占总站数的61 4%,大风频发区分布最小;大风最频繁发生的地方在新疆西北部的阿拉山口,年平均大风日数超过160d,平均不到3d就有一次大风天气,大风日数最少的地方是陕西北部延安,平均每年发生大风天气的日数不到1d。大风日数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很大关系,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以及高山和青藏高原极易出现大风天气。西北地区多数台站近40a来大风呈减少趋势,其中新疆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西部和陕西东部等地区减少最为明显,大风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东北部到青海西部地区,其代表站年均大风日数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后增加了近3倍,达到190d。总体来讲,西北地区大风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以5月最多,其次是夏季,秋、冬季特别是秋季大风最少;陕西、甘肃中南部夏季大风较多,青海东南部则夏季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天气 沙尘暴 西北地区 时空分布特征 沙源 台站 气象站 夏季 南疆 冬季
下载PDF
哈尔滨市冬季居民热舒适现场研究 被引量:81
6
作者 王昭俊 方修睦 廉乐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为了研究适于寒地居民热舒适的热环境参数指标及探讨如何改善该地区居室热环境现状 ,对哈尔滨市 6 6户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与居民热感觉、热舒适进行了现场调查 ,用室内气候分析仪及热舒适仪测试了热环境参数及PMV -PPD指标 ,收集了 12 ... 为了研究适于寒地居民热舒适的热环境参数指标及探讨如何改善该地区居室热环境现状 ,对哈尔滨市 6 6户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与居民热感觉、热舒适进行了现场调查 ,用室内气候分析仪及热舒适仪测试了热环境参数及PMV -PPD指标 ,收集了 12 0名居民填写的热感觉、热舒适等主观调查表 .与ISO 7730及ASHRAE 5 5 - 1992舒适标准对照 ,仅有 77.5 %的居民所处的热环境在热舒适范围内 ,但热环境接受率高达91.7% .80 %居民可接受的操作温度是 18.0~ 2 5 .5℃ ,说明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 .按ASHRAE 7点标度计算出的热中性温度为 2 1.5℃ (以t0 表示 ) ,所期望的温度为 2 1.9℃ .当相对湿度为 2 0 %~ 30 %时 ,80 %以上的居民感觉空气干燥 ,当相对湿度为 30 %~ 5 5 %时 ,仍有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市 冬季 居民 住宅 热环境 热舒适 热感觉 现场调查
下载PDF
冬季北极涛动和北极海冰变化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8
7
作者 武炳义 卞林根 张人禾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1-220,共10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冬季北极涛动 (北大西洋涛动 )和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关键词 北极涛动 北极海冰 东亚气候 北大西洋涛动 影响 变化 冬季 研究
下载PDF
冬季马鹿采食生境和卧息生境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84
8
作者 张明海 萧前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75-183,共9页
本文运用数量化理论模型分析、处理野外观测数据,进而研究马鹿冬季对采食和卧息生境的选择。经数量化模型Ⅰ分析:1.影响冬季马鹿采食的诸生态因子中,食物丰盛度是最主要因子,人为干扰和林型在冬初和冬末可成为主要因子,坡向和风向在中... 本文运用数量化理论模型分析、处理野外观测数据,进而研究马鹿冬季对采食和卧息生境的选择。经数量化模型Ⅰ分析:1.影响冬季马鹿采食的诸生态因子中,食物丰盛度是最主要因子,人为干扰和林型在冬初和冬末可成为主要因子,坡向和风向在中期可成为主要因子。雪深在冬季末期可成为主要因子,而坡度和隐蔽级在整个冬季始终是次要因子。2.影响马鹿冬季卧息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隐蔽级、人为干扰和风向,而坡度和雪深为次要因子。但诸生态因子在冬季的不同时期的变化不明显。此外还应用数量化模型Ⅲ评价了冬季马鹿的最适采食和卧息生境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马鹿 卧息生境 采食生境 冬季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450a冬季温度序列的重建与分析 被引量:95
9
作者 袁玉江 李江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70,共7页
相关计算表明,乌鲁木齐河村轮年表与大西沟气象站冬季(上年12月至当年3月)平均最低温度相关显著,最高单相关系数为0.61(α=0.001),给出了其在树木生理学方面的解释.使用7个年表序列构成的5个主分量可较好地重建... 相关计算表明,乌鲁木齐河村轮年表与大西沟气象站冬季(上年12月至当年3月)平均最低温度相关显著,最高单相关系数为0.61(α=0.001),给出了其在树木生理学方面的解释.使用7个年表序列构成的5个主分量可较好地重建乌鲁木齐河源大西沟气象站冬季平均最低温度长序列,解释方差达66.64%.通过探讨来自不同年表的同一气候要素的两个重建序列的合并条件,得到了453a的乌鲁木齐河源冬季平均最低温度长序列.对该序列的特征分析表明:1)乌鲁木齐河源冬季平均最低温度经历了5个偏冷及5个偏暖期;2)453a来,以14世纪50年代为最暖,比现今(1960~1993年均值)偏暖1.3℃本世纪20年代最冷,比现今偏冷1.9℃.5个极端冷冬的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比现今偏冷4.3℃,4个极端暖冬的平均值比现今偏暖3.8℃;3)453a的重建冬季温度长序列具有102a,29a及52a的变化准周期,且存在5次温度突变,在1691~1694年和1900~1906年发生过冬温由高向低的突变,而在1718~172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年表 冬季 温度 天山 乌鲁木齐河源
下载PDF
冬、夏季东海北部悬浮体分布及海流对悬浮体输运的阻隔作用 被引量:85
10
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2 位作者 张东奇 范德江 雷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80,共10页
依据 1 987年 6月、1 996年 1 2月、1 997年 2月和 1 998年 7月在东海北部所取得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该区冬季和夏季的悬浮体分布、影响因素和输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悬浮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中、外陆架区悬浮... 依据 1 987年 6月、1 996年 1 2月、1 997年 2月和 1 998年 7月在东海北部所取得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该区冬季和夏季的悬浮体分布、影响因素和输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悬浮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中、外陆架区悬浮体含量冬季明显高于夏季 .悬浮体的分布及输运受到东海环流、风暴和潮流等的影响 ,其中东海环流的季节性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 .受台湾暖流的阻隔 ,冬季和夏季长江入海泥沙在东海基本不能越过 1 2 4°0 0′E以东海域 .黄海沿岸流携带着老黄河口水下三角洲的再悬浮沉积物向陆架东南扩散 ,其搬运的量和在中、外陆架区的扩散范围冬季显著大于夏季 .在黄海暖流的阻隔下 ,陆架悬浮体冬季和夏季在 32°N断面很少能扩散至 1 2 6°30′E以东海域 .台湾暖流和黑潮爬升水的阻隔作用使得冬季和夏季陆架悬浮体在P -N断面也基本不能扩散至陆架边缘 .冬季在东海北部可有部分陆架悬浮体输送到冲绳海槽 ,但有区域性 ,其输送的可能位置是在P -N断面以北、32°N断面以南之黄海沿岸流向东南延伸的陆架边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 阻隔作用 东海 悬浮体 季节性变化 冬季 夏季 海洋沉积物
下载PDF
近20年气候变暖对东北农业生产水热条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3
11
作者 王石立 庄立伟 王馥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针对东北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对增温正效应关注较多 ,而对水热匹配等综合影响研究不够的情况 ,利用东北地区 1 961~ 2 0 0 0年 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对近 2 0年东北气候变暖的特点 ,温度升高的同时大气干湿程度及水热匹配状况的变化... 针对东北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对增温正效应关注较多 ,而对水热匹配等综合影响研究不够的情况 ,利用东北地区 1 961~ 2 0 0 0年 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对近 2 0年东北气候变暖的特点 ,温度升高的同时大气干湿程度及水热匹配状况的变化等相关现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东北气候变暖主要表现于冬季 ,2 0世纪 90年代变暖明显 ,南部大于北部 ;夏季增温幅度有限 ,不很稳定 ,仍时有温度偏低发生 ,并同时出现高温日数增多等极端异常气候事件 ;最低温度升高幅度大于最高温度的升高幅度 ,导致温度日较差变小 ,冬季更加明显 ;大气水分盈亏状况和水热状况在 1 0年时间尺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出现暖干化趋势 ,并由春季转至夏季 ,西部和南部比较明显 ,对农作物不利等结论。为克服盲目性 ,客观评估东北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 水热条件 东北地区 气象资料 冬季 种植结构
下载PDF
冬播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87
12
作者 郭天财 马冬云 +3 位作者 朱云集 王晨阳 夏国军 罗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48-953,共6页
选择冬播麦区9个小麦主产省份有代表性的9个品种,分别在9个省份种植,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的环境作用大于基因型作用;沉降值、硬度、稳定时间、... 选择冬播麦区9个小麦主产省份有代表性的9个品种,分别在9个省份种植,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的环境作用大于基因型作用;沉降值、硬度、稳定时间、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的基因型作用大于环境作用。通过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对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品种和环境互作程度比较大的为四川试点,比较小的为陕西和河南试点;同时,不同品种的不同品质指标有不同的适宜区,对于沉降值而言,陕65在四川有好的适宜性,对于稳定时间,豫麦70在山东、河南有好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季 品质性状 基因型 环境 互作效应
下载PDF
黄、东海冬季底层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86
13
作者 程济生 俞连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4,共6页
根据1991年和2000年冬季在黄海中南部和东海中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黄、东海底层鱼类群落的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的生态优势度与结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指数明显下降,个体... 根据1991年和2000年冬季在黄海中南部和东海中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黄、东海底层鱼类群落的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的生态优势度与结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指数明显下降,个体小型化使生物资源密度显著上升;重要种类成分发生演替,优势度有较大变化;物种丰富度指数(D)下降极其显著,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也有所下降,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冬季 底层鱼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空间分布格局 生物量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
下载PDF
新疆积雪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89
14
作者 李培基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1-501,共11页
积雪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当前正在争论的问题。文中通过地面气象台站和 SMMR微波卫星遥感两种积雪资料所建立的两个独立的积雪序列的一致性 ,证明前者在表现新疆积雪长期变化能力方面具有可靠性。阐明了积雪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 积雪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当前正在争论的问题。文中通过地面气象台站和 SMMR微波卫星遥感两种积雪资料所建立的两个独立的积雪序列的一致性 ,证明前者在表现新疆积雪长期变化能力方面具有可靠性。阐明了积雪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和降水量年际波动的关系 ,检验了积雪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 ,虽然近 5 0 a来新疆冬季变暖十分显著 ,尤其 2 0世纪 90年代为最温暖的时期 ,但是积雪并未出现持续减少的现象 ;积雪长期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年际波动过程叠加在长期缓慢的增加趋势之上。积雪年际波动是冬季降水量和气温两者年际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冬季气温和降雪量变化受不同的欧亚环流振荡所控制 ;积雪增加趋势与降雪量趋势相一致 ,这可能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洋蒸发量增加 ,以及在寒冷干燥气候下积雪对降雪量变化更为敏感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积雪年际变化 气候响应 全球变暖 冬季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大叶女贞抗寒性及冬季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89
15
作者 林艳 郭伟珍 +1 位作者 徐振华 贾宗锴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5期68-72,共5页
为了探索冬季大叶女贞叶片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植株抗寒性的关系,以不同树龄、不同抗寒性植株叶片为材料,于2011年11月上旬—2012年3月中旬的每1个节气内分别采样,测定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并在2012年4月初对... 为了探索冬季大叶女贞叶片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植株抗寒性的关系,以不同树龄、不同抗寒性植株叶片为材料,于2011年11月上旬—2012年3月中旬的每1个节气内分别采样,测定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并在2012年4月初对每个采样树冬季受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树龄及不同抗寒性的植株冬季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具有不同的变化曲线,低温胁迫下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含量出现上升趋势越早、上升幅度越大的植株,其抗寒性越差。丙二醛、可溶性糖反映出的抗寒性与植株实际的受冻情况基本一致,两者可作为植物抗寒性测定的生理指标。优树的抗寒性与普通树或受冻树的差异,是由于其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调节能力不同所致,这种生理调节能力和植株的遗传性有关,且随着树龄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女贞 冬季 丙二醛 可溶性糖
下载PDF
冬季北极涛动和华北冬季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78
16
作者 何春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北极涛动指数 ( AOI)、NCEP/NCAR4 0 a再分析资料中的海平面气压( SLP)、850、50 0、2 0 0 h Pa等压面高度场资料及中国 1 6 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 ,运用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 ( EOF)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华北冬季气温和冬季北极涛动... 利用北极涛动指数 ( AOI)、NCEP/NCAR4 0 a再分析资料中的海平面气压( SLP)、850、50 0、2 0 0 h Pa等压面高度场资料及中国 1 6 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 ,运用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 ( EOF)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华北冬季气温和冬季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 ,特别是在年代际尺度上关系尤其密切。华北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以前为持续冷冬 ,80年代中期之后变为持续暖冬 ,其间相对正常 ,而冬季北极涛动指数亦存在类似的 3个阶段。冬季北极涛动高(低 )指数年 ,华北地区为暖 (冷 )冬年。其原因在于 ,北极涛动在对流层低层和高层都可激发类似 EU遥相关型的异常 ,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大槽影响华北地区气温。强 (弱 )涛动年大气环流具有弱 (强 )东亚冬季风特征 ,西伯利亚高压减弱 (增强 ) ,亚洲大陆地面东北风减弱 (增强 ) ,高空东亚大槽减弱 (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气温变化 北极涛运 大气环流 小波分析 暖冬 冷冬 经验正交函数
下载PDF
冬季富营养化湖泊中水生植物的恢复及净化作用 被引量:59
17
作者 成小英 王国祥 +2 位作者 濮培民 张圣照 陈宝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秋末冬初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衰亡期 ,在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引种和恢复水生植物往往十分困难 .借助物理生态工程技术 ,秋末冬初在重富营养化湖泊中新建的 10 0 0m2围隔内 ,引种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利用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及人工干... 秋末冬初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衰亡期 ,在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引种和恢复水生植物往往十分困难 .借助物理生态工程技术 ,秋末冬初在重富营养化湖泊中新建的 10 0 0m2围隔内 ,引种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利用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及人工干预 ,若干种水生高等植物不仅能够引种存活 ,而且能够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 .引种水生高等植物 3周后 ,有水生高等植物的围区内水体透明度提高一倍 ,并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6周后 ,有植物围区内水体TN浓度比对照围区及开敞水域分别降低 4 3.7%和 5 9.4 % ,TP分别降低 5 0 .3%和 5 7.0 % ;6个月后 ,TN分别降低 6 1.6 %和 79.7% ;TP有植物围区较开敞水体降低 72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富营养化 湖泊 水生植物 恢复 净化作用 净化 水质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冬季辐射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1
18
作者 黄玉生 许文荣 +2 位作者 李子华 樊玲 黄文娟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2-117,共6页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是我国有名的热带多雾地区。雾中能见度低,影响了交通运输,它具有有害的一面;但它对生产高质量的茶叶十分有利,雾和逆温所形成的山腰暖带,又能使橡胶树种植范围向山地扩大,因而雾对西双版纳农林业生产又具有有...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是我国有名的热带多雾地区。雾中能见度低,影响了交通运输,它具有有害的一面;但它对生产高质量的茶叶十分有利,雾和逆温所形成的山腰暖带,又能使橡胶树种植范围向山地扩大,因而雾对西双版纳农林业生产又具有有益的一面。 1986年12月26日至1987年2月18日期间,我们对西双版纳地区的景洪、勐养和勐海等地辐射雾进行了28天的观测,用三用滴谱仪对雾滴谱取样,用GZW-1型低空探空仪进行边界屋温度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冬季 辐射雾 时控分布 温度层结
下载PDF
北方15个大型城市总悬浮颗粒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67
19
作者 安俊岭 张仁健 韩志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25-29,共5页
对 1 998年 7月至 1 999年 6月北方 1 5个大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中国北方大型城市 (北京除外 )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 ,年平均发生频数在 70 %~ 1 0 0 %之间。 ( 2 )各大城市空气质量为II级... 对 1 998年 7月至 1 999年 6月北方 1 5个大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中国北方大型城市 (北京除外 )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 ,年平均发生频数在 70 %~ 1 0 0 %之间。 ( 2 )各大城市空气质量为II级的发生频数均在夏、秋季高 ,春、冬季低。局地因素 (当地的气象条件、地貌状况、植被分布以及人们的活动状况 )是形成这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 3)空气质量为III级的发生频数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季节性。除局地因素的影响外 ,邻近城市之间的相互输送是一个主要原因。 ( 4 )各大城市空气质量IV级的发生频数均在春、冬季高 ,夏、秋季低。春、冬季节北方多大风或强风天气引起西北干旱区沙、尘的长距离输送是产生这种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也说明西北干旱区的绿化、固沙工作迫切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冬季 秋季 发生 季节变化 固沙 气象条件 频数 西北干旱区 强风
全文增补中
梅梁湾、大太湖夏季和冬季CDOM特征及可能来源分析 被引量:78
20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5-423,共9页
基于2004年夏季水华暴发期和冬季在梅梁湾及大太湖各2次采样,分析了夏季、冬季CDOM的特征及其可能的来源,发现夏季CDOM吸收系数、叶绿素a浓度均明显高于冬季,DOC浓度、CDOM吸收系数a(355)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7~12.42 mg/L、2.57~6.77 ... 基于2004年夏季水华暴发期和冬季在梅梁湾及大太湖各2次采样,分析了夏季、冬季CDOM的特征及其可能的来源,发现夏季CDOM吸收系数、叶绿素a浓度均明显高于冬季,DOC浓度、CDOM吸收系数a(355)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7~12.42 mg/L、2.57~6.77 m-1,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12月15日)的直湖港入湖口。CDOM吸收系数与DOC浓度、定标后的荧光值一般都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夏季由于受浮游植物降解的影响,与DOC浓度和荧光的相关性明显低于冬季。表征CDOM组成和来源的参数比吸收系数、M值、S值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吸收系数a*(355)值明显要大于冬季,而S值、M值则要小于冬季。夏季水华暴发时CDOM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存在正相关,浮游植物降解产物可能是水体中CDOM的重要来源;相反,冬季CDOM吸收系数呈现从梁溪河入湖口、湾内往湾口递减的趋势,其来源可能主要以陆源为主,受入湖河流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梁湾 太湖 夏季 冬季 CDOM 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