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译者的显形——对后现代语境下译者主体性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6
1
作者 石红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9,共5页
本文从哲学角度反思译者主体性与翻译的关系,澄清翻译中涉及的本体与现象、意义与解读、翻译主体与译者主体性等关键概念,提出"原作、译者、译作"三位一体的翻译主体概念。研究发现,译者主体性是译者作为人的规定性,而非译者... 本文从哲学角度反思译者主体性与翻译的关系,澄清翻译中涉及的本体与现象、意义与解读、翻译主体与译者主体性等关键概念,提出"原作、译者、译作"三位一体的翻译主体概念。研究发现,译者主体性是译者作为人的规定性,而非译者的规定性,主体性的发挥是在"同"的观照下"趋"向理想译文的过程。作者进一步探讨了译者显形的社会历史渊源,即后现代语境下的各种社会运动,是利用翻译创建"有意义的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显形 有意义的他者
原文传递
性别译者:主体性与身份建构 被引量:6
2
作者 耿强 《宜春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89-93,共5页
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 ,表达等级体系的“忠实”概念成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镣铐。“显形”译者和“性别”译者充分展现了一个解放了的译者形象。本文试图超越国内译界在译者主体性研究中的阐释学 /接受美学范式 ... 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 ,表达等级体系的“忠实”概念成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镣铐。“显形”译者和“性别”译者充分展现了一个解放了的译者形象。本文试图超越国内译界在译者主体性研究中的阐释学 /接受美学范式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来阐释译者的主体性问题 ,它突出地表现在译者对自我身份的寻觅和建构。通过“深度翻译” ,译者充分挪用元文本空间来塑造一个具有独特身份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身份 显形 主体性 深度翻译
下载PDF
《鹿鼎记》英译本中的语境重构与译者显形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雪岚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69,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的一些实例,证明了翻译中所谓的"译者隐形"其实是一种幻象。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译者在对译文进行语境重构时必须要充分"显形",... 本文通过分析《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的一些实例,证明了翻译中所谓的"译者隐形"其实是一种幻象。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译者在对译文进行语境重构时必须要充分"显形",理解的能动性和译者作为译文文本创造者的话语权又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成为可能。因而必须承认,翻译的过程其实是译者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重构 译者 显形 主体性 创造性
原文传递
口述历史:从隐形到显形的战争译员——“战争与翻译工作坊:援越抗美京族翻译人员解密”综述
4
作者 曹旸 王祥兵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本文在总结“战争与翻译工作坊:援越抗美京族翻译人员解密”的突出特点的基础上,彰显了这次研讨会对推进军事翻译史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一,本次研讨会集中展示了针对京族援越抗美翻译活动所开展的口述历史研究,让鲜为人知的战争译员从隐... 本文在总结“战争与翻译工作坊:援越抗美京族翻译人员解密”的突出特点的基础上,彰显了这次研讨会对推进军事翻译史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一,本次研讨会集中展示了针对京族援越抗美翻译活动所开展的口述历史研究,让鲜为人知的战争译员从隐形走向显形。第二,本次研讨会以援越抗美京族翻译纪事为契机,汇集国内从事军事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学者,深入探讨了战争中的翻译活动,通过翻译学、历史学、民族学的交叉融合,多重向度、全方位地拓展了军事翻译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 战争译员 隐形 显形 军事翻译史
下载PDF
从“忠实论”角度分析译者的“隐身”与“显形”
5
作者 王文俊 王司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5-88,共4页
从“忠实论”角度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隐身”与“显形”两种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论述了忠实原则的重要性,并在忠实原则基础上比较“隐身”与“显形”的异同,分析译者在翻译中从“隐身”到“显形”趋势背后的原因;通过“显形”翻译... 从“忠实论”角度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隐身”与“显形”两种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论述了忠实原则的重要性,并在忠实原则基础上比较“隐身”与“显形”的异同,分析译者在翻译中从“隐身”到“显形”趋势背后的原因;通过“显形”翻译策略在非文学翻译中的局限性来证明其不足,强调忠实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忠实 隐身 显形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谈谈译者的“无形可见” 被引量:3
6
作者 魏泓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关于译者主体有种种说法。笔者认为流行的"隐形"与"显形"说都有相应的局限性。根据韦努狄的"有形可见",笔者提出译者的"无形可见"的说法。"无形可见"意味着对译者主观能动性的认可;... 关于译者主体有种种说法。笔者认为流行的"隐形"与"显形"说都有相应的局限性。根据韦努狄的"有形可见",笔者提出译者的"无形可见"的说法。"无形可见"意味着对译者主观能动性的认可;对原作与原作者的忠实与尊重;对译者应有的翻译职责的自然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 显形 无形可见 主观性
下载PDF
论译者的“隐形”和“显形”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铮 杨贤玉 《邢台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0-71,79,共3页
译者"隐形"和"显形"是翻译界一直争论不止的话题,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目的。但无论是"隐形"和"显形"都是译者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结果。在当今全球化的前提下,译者要合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 译者"隐形"和"显形"是翻译界一直争论不止的话题,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目的。但无论是"隐形"和"显形"都是译者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结果。在当今全球化的前提下,译者要合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恰当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译文要做到在介绍异质文化的同时保证通顺并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隐形 显形 主观能动性
下载PDF
译者角色:隐身、显形、操纵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家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86-88,共3页
本文探讨传统译论下的译者的隐身和文化转向后译者的显形与操纵,分析译者角色形成的哲学渊源,指出译者"隐形"下的忠实和对等是难以企及的理想,译者的显形肯定了译者的文化创造者身份,彰显了译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译者"操纵... 本文探讨传统译论下的译者的隐身和文化转向后译者的显形与操纵,分析译者角色形成的哲学渊源,指出译者"隐形"下的忠实和对等是难以企及的理想,译者的显形肯定了译者的文化创造者身份,彰显了译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译者"操纵"说有"矫枉过正"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角色 隐身 显形 操纵
下载PDF
刍议武术文化在教育传承中的“显形传承”与“隐形传承” 被引量:2
9
作者 彭翔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第25期78-78,81,共2页
本文借鉴课程理论中"显"和"隐"思维形式,按照武术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将教育活动中的武术内容分为"显形武术"和"隐形武术",提出武术文化在教育传承中具有"显形传承"与"隐... 本文借鉴课程理论中"显"和"隐"思维形式,按照武术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将教育活动中的武术内容分为"显形武术"和"隐形武术",提出武术文化在教育传承中具有"显形传承"与"隐形传承",武术教学是在二者辩证统一条件下进行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教育传承 显形 隐形
下载PDF
从“再现”到“显形”:论当代艺术中时间意识的媒介化转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影村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8期81-93,共13页
在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传统中,空间都被视为再现的主要对象,因而图像被认为是静态的。随着19世纪印象派的崛起,艺术家开始探寻图像的运动感,尝试在二维平面上“暗示”时间。然而,只有在晚近的当代艺术中,一种真正让时间“显形”的... 在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传统中,空间都被视为再现的主要对象,因而图像被认为是静态的。随着19世纪印象派的崛起,艺术家开始探寻图像的运动感,尝试在二维平面上“暗示”时间。然而,只有在晚近的当代艺术中,一种真正让时间“显形”的艺术才得以发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艺术”。时间在艺术中从“再现”走向“显形”的过程,经历了重要的媒介意识转换,并且出现了几个关键的艺术观念节点。本文意在探索当代艺术与时间的关系转变,并解析其背后的艺术与哲学动因。此外,透过当代艺术时间观的转变,本文也提供了一个艺术的哲学化样本:一方面,哲学热衷于解释形形色色的观念艺术;另一方面,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转变,成为一种“行动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时间意识 显形 媒介化 观念
下载PDF
从译者的“隐形”“显形”到“忘形”谈译者主体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 田翠芸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根据译者的“隐形”、“显形”到“忘形”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研究。由于先前翻译地位的低下以及对译者要求不当,造成译者“隐形”,从而使得译者主体性遭到忽视;现在,翻译地位的提高以及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促使译者“显形”,译者主体... 根据译者的“隐形”、“显形”到“忘形”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研究。由于先前翻译地位的低下以及对译者要求不当,造成译者“隐形”,从而使得译者主体性遭到忽视;现在,翻译地位的提高以及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促使译者“显形”,译者主体性也随之受到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崭新的翻译时代背景下,各种翻译技术的发展导致译者“忘形”,从而使译者主体性面临挑战。译者主体性作为翻译研究的重点,不应拘泥于由忽视到重视的转变,而应以全面地眼光,发现并正视其现在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隐形” 显形 “忘形”
下载PDF
指纹“显形” 成为柯南的第一步
12
作者 可可 《学与玩》 2022年第7期24-25,共2页
乔乔木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名侦探柯南,一心也想做个侦探。他离侦探还有多远呢?实事求是地讲,还有很远。现在,面对可乐王给他出的几道难题,他又是动手,又是动脑,又是查资料,又是问老师……似乎离成为侦探更进了一步。入门级挑战摆在乔乔... 乔乔木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名侦探柯南,一心也想做个侦探。他离侦探还有多远呢?实事求是地讲,还有很远。现在,面对可乐王给他出的几道难题,他又是动手,又是动脑,又是查资料,又是问老师……似乎离成为侦探更进了一步。入门级挑战摆在乔乔木面前的是一张白纸和一块玻璃板。白纸和玻璃板上都有个模模糊糊的痕迹,一点也不清楚。据可乐王说,痕迹就是他刚刚按上去的指纹。乔乔木会用什么方法让它们显形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通人物 名侦探柯南 玻璃板 可乐 指纹 显形 查资料 实事求是
原文传递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隐身”与“显形”——以《第十个人》翻译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华 李国超 《智库时代》 2019年第41期130-132,共3页
《第十个人》这部小说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中,体现了'隐身'与'显形'两种截然相反的概念,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对'隐身'和'显形'两种方式结合使用,让这部文学作品的翻译形成了更好的效果,也切实的反应了... 《第十个人》这部小说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中,体现了'隐身'与'显形'两种截然相反的概念,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对'隐身'和'显形'两种方式结合使用,让这部文学作品的翻译形成了更好的效果,也切实的反应了原著作者的创作理念与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个人》 文学翻译 “隐身” 显形
下载PDF
萝卜萝卜快显形
14
作者 晓星 《动漫界(幼教365)》 2022年第10期30-31,共2页
越冬萝卜要收获了,小兔子请魔法师来帮它一起收萝卜。没想到,魔法师不小心把土壤里所有的物体都变没了,包括萝卜,只留下了物体的轮廓。宝宝,请你在这些轮廓中找出萝卜的轮廓,然后一边默念咒语“萝卜萝卜快显形”,一边把萝卜描画出来,并... 越冬萝卜要收获了,小兔子请魔法师来帮它一起收萝卜。没想到,魔法师不小心把土壤里所有的物体都变没了,包括萝卜,只留下了物体的轮廓。宝宝,请你在这些轮廓中找出萝卜的轮廓,然后一边默念咒语“萝卜萝卜快显形”,一边把萝卜描画出来,并涂上漂亮的颜色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魔法师 显形 轮廓 土壤
下载PDF
论乔伊斯小说中作者与人物的内在间距——以《伊芙琳》为例
15
作者 吕国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2,共4页
对作者与人物内在间距的自觉控制是乔伊斯写作的显著特点,在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伊芙琳》对此的体现最具典型性,集中呈现了乔伊斯操作文本的匠心。由于在故事结尾处,女主人公伊芙琳在都柏林北墙码头近似疯狂的行止,使得这部... 对作者与人物内在间距的自觉控制是乔伊斯写作的显著特点,在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伊芙琳》对此的体现最具典型性,集中呈现了乔伊斯操作文本的匠心。由于在故事结尾处,女主人公伊芙琳在都柏林北墙码头近似疯狂的行止,使得这部小说显得艰涩费解,在众口称颂的同时,也引来颇多歧见。本文拟以艺术家与人物的内在间距为着眼点,从乔伊斯的“瘫痪”和“显形”两个概念入手,并通过细查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相关论述,试图廓清《伊芙琳》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瘫痪 显形 乔伊斯《伊芙琳》
下载PDF
从译者“隐身”与“显形”看译者的主体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蕾 《科教文汇》 2014年第20期99-100,共2页
随着"译者隐身"概念的提出,很多人将译者"可见性"与译者的主体性联系到了一起,认为"隐身"抑制了译者的主体性。本文将结合本体性的内涵,分析译者"可见性"与其主体性的关系,从而说明不管译者选... 随着"译者隐身"概念的提出,很多人将译者"可见性"与译者的主体性联系到了一起,认为"隐身"抑制了译者的主体性。本文将结合本体性的内涵,分析译者"可见性"与其主体性的关系,从而说明不管译者选择"隐身"还是"显形"都体现了其主体性的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不会因其在译文中"透明"还是"可见"而受到抑制或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 显形 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 主体性
下载PDF
基于译论译作的译者主体身份建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舍茹 魏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6-139,共4页
二元对立论把原作与译作视为对立的两元,认为原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过程,占据主导地位,而翻译则是一个消极的传输过程,处于派生、从属地位,这种观念已经受到多元系统论的挑战,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都对译者的从属地位进行了解... 二元对立论把原作与译作视为对立的两元,认为原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过程,占据主导地位,而翻译则是一个消极的传输过程,处于派生、从属地位,这种观念已经受到多元系统论的挑战,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都对译者的从属地位进行了解构。分析中西方译论和译作不难发现:翻译实践中译者"隐身"的不合理性以及"显形"的必然性。译者的翻译功能在于,译者对原著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最终获得的认识结果(译文)都渗透凝结着译者的主体意识活动,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译者在翻译中的边缘地位,确立译者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隐身 显形 主体性
下载PDF
走向存在——论“光”在残雪小说中的叙事功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福成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8-151,共4页
"光"在残雪小说中始终在场,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叙事功能。文章从"祛魅"、"拯救"、"神性在场"等路径考量"光"在其小说中的叙事功能,从而揭示残雪小说在"光"的照耀下,开启黑... "光"在残雪小说中始终在场,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叙事功能。文章从"祛魅"、"拯救"、"神性在场"等路径考量"光"在其小说中的叙事功能,从而揭示残雪小说在"光"的照耀下,开启黑暗的灵魂之窗,与生命本真的晤面中,走向存在,实现自我的拯救与解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形 祛魅 拯救 神性在场
原文传递
名人显形图
19
《音乐世界》 2003年第9期10-12,14-16+18-20+22-24+26-28+30-32,共12页
好家伙!这么多巨星!反町隆史(左二),竹野内丰(左三),常盘贵子(左四),江角真纪子(右二)……共同出演日本朝日台庆祝45周年开拍的古装大戏《飘摇的王妃最后的皇帝》,该剧改编自1987年逝世的王妃所撰写的自传《飘摇的王妃昭和史》,讲述中... 好家伙!这么多巨星!反町隆史(左二),竹野内丰(左三),常盘贵子(左四),江角真纪子(右二)……共同出演日本朝日台庆祝45周年开拍的古装大戏《飘摇的王妃最后的皇帝》,该剧改编自1987年逝世的王妃所撰写的自传《飘摇的王妃昭和史》,讲述中国末代皇弟傅杰与贵族之女跌宕起伏的爱情传奇,竹野内丰和常盘分别扮演中国亲王和王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装 显形
下载PDF
心理投射在译者译风中的显形
20
作者 王永建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90-92,共3页
译者在翻译作品,特别是文学类作品时,不论是采用何种翻译方法,直译也好,意译也好,二者兼顾也好,对作品个人情感的天秤都难免会往某一端倾斜,这种自我喜好的倾向在诗歌作品中体现尤为显著。它不仅用词的区别,甚至影响到文体的选择。这就... 译者在翻译作品,特别是文学类作品时,不论是采用何种翻译方法,直译也好,意译也好,二者兼顾也好,对作品个人情感的天秤都难免会往某一端倾斜,这种自我喜好的倾向在诗歌作品中体现尤为显著。它不仅用词的区别,甚至影响到文体的选择。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在译者最终译风形成过程中的显形。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常常将个人的感情、意志、爱好特性等投射到他人身上,造成片面或偏执的知觉。译者通过阅读原作的行为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克服投射效应带来的这种心理定势,生产的译作对原作语言和风格的解码就可能会有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风格 投射效应 显形 文学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