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青少年的“双性化”人格与养成:应然·实然·本然 |
公长伟
|
《枣庄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
马锦华
|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
2001 |
54
|
|
3
|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邹萍
|
《大连大学学报》
|
1999 |
43
|
|
4
|
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理想模式——双性化人格 |
王学
|
《现代大学教育》
|
2004 |
50
|
|
5
|
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
李方强
郑寒芳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4
|
|
6
|
独生子的人格双性化 |
陈建强
|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1
|
|
7
|
关于儿童教育中理想性别角色问题的探讨 |
韩仁生
孙丽丽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9
|
|
8
|
大学生的双性化人格与人际交往 |
刘玉梅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 |
7
|
|
9
|
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 |
李西彩
付俊贤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10
|
|
10
|
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 |
邓亚玲
|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
2014 |
12
|
|
11
|
论双性化人格在儿童早期的培养 |
经素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5 |
8
|
|
12
|
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教育觉知能力和行为水平——秉持和超越双性化人格理论 |
王峥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13
|
双性化人格理论与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 |
赵永乐
刘保平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14
|
女大学生性别气质类型与个性气质类型的关系 |
邹萍
嵇志红
邹伟
贾玉梅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
2005 |
5
|
|
15
|
更新性别认知,成为想成为的自己 |
赵雪滢
|
《山东教育》
|
2024 |
0 |
|
16
|
论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教师准备 |
刘春琼
|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17
|
单亲家庭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探讨——对两位单亲母亲家庭女大学生的个案研究 |
王伟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18
|
初中生双性化人格与交往归因特点的相关研究 |
戴美林
陈霞
马姝娟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 |
6
|
|
19
|
性别角色与妇女解放——安托瓦内特和玛丽·卡森性格特征解读 |
徐军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6
|
|
20
|
教师应积极促进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形成 |
臧传鹏
靖国平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09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