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双性化的个体在主观幸福感、社会适应、人际交往、人格特征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很多优势,双性化教育必然成为性别角色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为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双性化发展,幼儿家长应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限制,父亲应积极参与教养,教师应有双性化的教育期待并鼓励幼儿体验异性的活动,在幼儿异性同伴的交往过程中渗入双性化教育内容。此外,以幼儿读物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应多传播双性化人物榜样。
作者
邓亚玲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14年第10期6-8,共3页
Early Education
关键词
双性化人格
幼儿性别
角色教育
分类号
G617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8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38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0
1
杨美荣,陈明珊,牛宙,彭建国.
某高校大学生性别角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0,31(7):808-810.
被引量:7
2
张赫.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和谐性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45-247.
被引量:34
3
王中会,张建新.
性别、性别角色和性别观念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3):50-55.
被引量:22
4
王学.
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理想模式——双性化人格[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4):86-88.
被引量:50
5
李少梅,郭显梅,周方.
幼儿双性化人格的研究及其培养[J]
.早期教育(上半月),2003(1):13-14.
被引量:3
6
李方强,郑寒芳.
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17-122.
被引量:34
7
马锦华.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9(4):87-89.
被引量:54
8
李少梅.
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149-153.
被引量:101
9
卜卫.
大众传媒与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J]
.青年研究,1997(2):26-33.
被引量:27
10
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92.
二级参考文献
48
1
李少梅.
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149-153.
被引量:101
2
钱铭怡,罗珊红,张光健,陈萍,姚萍.
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J]
.应用心理学,1999,5(1):14-19.
被引量:54
3
佐斌.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的社会心理思考[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9-13.
被引量:13
4
方俊明.
性别差异与两性化人格[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3):165-167.
被引量:55
5
卢勤,苏彦捷.
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642-651.
被引量:59
6
王学.
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理想模式——双性化人格[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4):86-88.
被引量:50
7
姜玉飞,黄恩,邵海燕,朱跃华,胡纪明,张载福,尹浩冰.
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与归因风格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148-149.
被引量:40
8
王红瑞.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质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5(1):49-50.
被引量:21
9
张莉,冯江平.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征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34-436.
被引量:27
10
任伯绪,张晓方.
大学生性别特质分布特点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47-148.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238
1
咸金花,胡庆.
高职学生性别角色对拖延的影响:专业认同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J]
.心理月刊,2024(2):84-86.
2
聂建亮.
对我国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J]
.社会心理科学,2007(Z2):89-92.
被引量:9
3
陈剑梅.
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71-73.
被引量:28
4
刘艳,许佳君.
大学生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文教资料,2007(28):182-185.
被引量:3
5
卢勤.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4):276-280.
被引量:30
6
宁维卫,董洁,赵慧,肖放.
灾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人口学易感因素研究[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76-81.
7
王伟.
单亲家庭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探讨——对两位单亲母亲家庭女大学生的个案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43-46.
被引量:5
8
邹萍,嵇志红,邹伟,贾玉梅.
女大学生性别气质类型与个性气质类型的关系[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131-132.
被引量:5
9
殷明.
社会发展与中学生的双性化性度取向[J]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1):32-36.
被引量:4
10
曾洁,吕尚彬.
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成见”与青年女性社会化[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76-7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9
1
罗世兰,张大均,刘云艳.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37(1):26-33.
被引量:15
2
何艳,付海玲,韩洁.
关于大学生性别特质与恋爱关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16-618.
被引量:9
3
李少梅.
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149-153.
被引量:101
4
卜卫.
大众传媒与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J]
.青年研究,1997(2):26-33.
被引量:27
5
裴秀芳.
幼儿认知、个性发展的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8(2):45-46.
被引量:10
6
张博,王乃正.
成人眼中的儿童——5—8岁儿童社会性发展性别差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1997(2):27-30.
被引量:5
7
王学.
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理想模式——双性化人格[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4):86-88.
被引量:50
8
肖水源.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被引量:4004
9
师曙光.
“第一印象效应”浅析[J]
.太原大学学报,2005,6(3):31-32.
被引量:16
10
杜丹,苏彦捷.
性别刻板印象及刻板信息对3~9岁儿童玩具选择的影响[J]
.心理学探新,2005,25(4):56-61.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2
1
杨溢.
双性化视野下我国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8):253-253.
被引量:1
2
张艳,徐东.
基于家庭视角的儿童双性化人格教育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8-11.
被引量:4
3
邓亚玲.
父亲参与视角下幼儿双性化人格的培养[J]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2016(6):49-52.
被引量:5
4
刘芳.
农村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J]
.考试周刊,2016,0(48):186-186.
5
张海钟,陈小萍.
陕甘小学教师双性化人格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3(2):105-108.
被引量:1
6
朱璐璇,李晔.
我国幼儿性别发展理论与性别教育研究综述——基于1992~2017年CNKI文献分析[J]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2018(5):26-29.
7
武玮.
从性别刻板印象浅析幼儿性别教育问题及对策[J]
.科教文汇,2017(31):81-83.
被引量:1
8
赵玲玲,胥兴春.
学前儿童“双性化”教育研究综述[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34(2):126-131.
被引量:1
9
邵磊.
3~6岁幼儿性别意识的发展研究[J]
.科学咨询,2020(37):185-186.
10
王洪燕,张莉.
教师刻板印象对幼儿的负面影响及消除策略[J]
.教育观察,2022,11(21):70-7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黄红.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J]
.求知导刊,2016(15):47-48.
2
刘玉红,秦东方.
家庭离异对学前儿童身心影响的个案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7):66-69.
3
朱璐璇,李晔.
我国幼儿性别发展理论与性别教育研究综述——基于1992~2017年CNKI文献分析[J]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2018(5):26-29.
4
徐东,李璐.
近五年我国关于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研究综述[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1):107-115.
被引量:9
5
赵玲玲,胥兴春.
学前儿童“双性化”教育研究综述[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34(2):126-131.
被引量:1
6
陈小萍,高敏.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4(2):101-103.
7
赵灼,孙崇勇.
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研究综述[J]
.河南教育(幼教),2019,0(11):44-49.
被引量:1
8
王素珍,黄方肇,张雪艳,章德林.
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与生命质量相关性研究[J]
.企业经济,2020,39(7):93-99.
被引量:10
9
王肖肖,杨梦萍.
幼儿父母性别角色教养态度的差异性——来自苏州市两所幼儿园的调查[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36(6):48-55.
被引量:1
10
杨梦萍,宋云萍,王肖肖,胡娟.
学前儿童家庭教养投入类型与母亲守门行为的关系[J]
.教育学术月刊,2022(7):90-96.
被引量:1
1
吴卫东.
双性化视角的幼儿性别角色教育[J]
.教育探索,2011(6):21-22.
被引量:27
2
李真娜,逯红榴.
双性化视角的幼儿性别角色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18):106-106.
3
左军章.
基于双性化视角的幼儿性别角色教育探讨[J]
.时代教育,2013(10):31-31.
被引量:2
4
杨溢.
双性化视野下我国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8):253-253.
被引量:1
5
吴佳佳.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3).
被引量:2
6
陈竞芳.
关于新型幼儿性别教育的几点思考[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1):45-46.
被引量:2
7
王峥.
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教育觉知能力和行为水平——秉持和超越双性化人格理论[J]
.学前教育研究,2014(2):49-53.
被引量:8
8
杨振英,郑莉,乔成军,迟文举.
角色教育浅探[J]
.教育研究,2000,21(6):78-80.
被引量:2
9
付艳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角色教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2004,0(8):61-62.
被引量:2
10
程永佳,张莉.
3岁~5岁: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敏感期[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4):29-31.
被引量:3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1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