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整体建构中实现单元作业的精致融合——“升和毫升”单元中量感作业的设计
1
作者 刘海兰 《我爱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1期55-56,共2页
“升与毫升”的内容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需要掌握的知识重点;对数学教师来说,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将具象与抽象相结合,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从量感作业的角度出发,结合课堂学习与作业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升与毫升”,从而... “升与毫升”的内容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需要掌握的知识重点;对数学教师来说,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将具象与抽象相结合,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从量感作业的角度出发,结合课堂学习与作业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升与毫升”,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升 量感教学 作业设计
下载PDF
课堂教学中体验活动有效性的观察与分析
2
作者 郑义富 《师道(教研)》 2015年第5期63-64,共2页
新修订的课标颁布后,教师们对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愈加重视。课堂中能够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与感悟。在教学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认识”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设计一些观察或操作活动。比起一般的计算教学,体验活... 新修订的课标颁布后,教师们对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愈加重视。课堂中能够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与感悟。在教学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认识”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设计一些观察或操作活动。比起一般的计算教学,体验活动已经算丰富了。但根据我们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在学习了容积单位“升与毫升”之后,有接近60%的学生依然很难凭直觉判断物体的到底有多少升(或毫升)。而我们几乎每天生活中都要接触与升或毫升相关的事物,“升和毫升”是不折不扣的生活数学。学生既有生活经验又有现实需求。缘何未能建立起清晰的“概念”呢?教师设计的体验活动是否有效?如何优化体验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活动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基本活动经验 毫升 生活数学 创设情境 操作活动
下载PDF
问题,在哪儿?——基于问题解决的“升与毫升”教学实践与反思
3
作者 陈培群 毛爱文 《小学数学教师》 2014年第2期34-37,共4页
【教学片断一】师:像这些小瓶装的食醋、罐装的饮料、瓶装的酱油、桶装的油,表示液体的多少时,用什么作单位呢?你留意过吗?
关键词 毫升 教学实践 题解 教学片断 瓶装 液体
原文传递
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用“科学”课上“认识毫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4
作者 胡爱民 《小学数学教师》 2010年第7期155-157,共3页
“认识毫升”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升与毫升”中的教学内容。但教材配套的教具以光盘为主,学具中缺乏与容量、容量单位有关的材料,自备教具、学具也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往往无法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 “认识毫升”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升与毫升”中的教学内容。但教材配套的教具以光盘为主,学具中缺乏与容量、容量单位有关的材料,自备教具、学具也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往往无法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产生对“升与毫升”的丰富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践 毫升 科学 容量单位 教学内容 《数学》 数学活动
原文传递
小学数学体验活动的优化策略——以“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为例
5
作者 郑义富 《小学数学教师》 2014年第6期76-77,51,共3页
在教学“升和毫升的认识”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设计一些体验活动。例如,观察滴管滴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杯;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容积,等等。比起一般的计算教学,体验活动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在学习了“升与毫... 在教学“升和毫升的认识”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设计一些体验活动。例如,观察滴管滴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杯;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容积,等等。比起一般的计算教学,体验活动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在学习了“升与毫升”之后,很多学生依然很难判断物体的容积。这是因为,上述的体验活动还不足以在学生的头脑中真正建立起一个比较清晰的“参照模型”,学生依然缺乏足够的、直接且有效的体验,“数量感”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如何才能使体验活动更优化?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活动 计算教学 优化策略 小学数学 毫升 有效发展 学生 容积
原文传递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意识和能力——“升与毫升”的教学设计
6
作者 沈百军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3年第7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毫升 教学设计 浙教版 五年制 数学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小学
原文传递
好课“磨砺”出——以“升与毫升”教学为例谈数学研课模式
7
作者 谢作长 《江苏教育》 2006年第03B期24-26,共3页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时下教育改革中的热门话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很多。其中教研组合作研课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基于对传统数学教研中“各扫门前雪”的缺陷与教研组群体教研不深入等的认识。构建数学教师之间合作性教学研...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时下教育改革中的热门话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很多。其中教研组合作研课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基于对传统数学教研中“各扫门前雪”的缺陷与教研组群体教研不深入等的认识。构建数学教师之间合作性教学研究的“沙龙式”研课模式.经过“合作备案——跟踪实践——微格反思——再度实践”四阶段的研制历程,让数学教师在螺旋上升的“磨砺”讨稃中郫松懊乐她获得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师 教学研究 毫升 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研组 合作性 教育改革 专业成长 四阶段 实践
下载PDF
“升与毫升”课堂实录及评析
8
作者 卢秀娟(执教) 李卫红(评析)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单位”第二课时。
关键词 毫升 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 五年级 课时 下册
下载PDF
“卷入式”:概念学习的一条有效路径——以“升与毫升”教学为例
9
作者 陈惠芳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16年第2期78-79,共2页
“卷入”意即吸引进去。卷入可以理解为对某个活动、某个事物、某个产品与自己的关系或重要性的主观体验状态。在这里,“卷入式”是指学生全息投入数学学习的一种体验状态。以往的教材中,“升”与“毫升”一般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教学... “卷入”意即吸引进去。卷入可以理解为对某个活动、某个事物、某个产品与自己的关系或重要性的主观体验状态。在这里,“卷入式”是指学生全息投入数学学习的一种体验状态。以往的教材中,“升”与“毫升”一般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教学,但新教材考虑到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或多或少接触了这些容量单位,因此放在其后。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教学时,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切入,帮助学生找到概念学习的一条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学习 毫升 教学 路径 主观体验 数学学习 日常生活 容量单位
原文传递
追求“生活味”与“数学味”的最佳契合——卢秀娟“升与毫升”课例写真
10
作者 余小刚 《四川教育》 2007年第10期18-19,共2页
恩格斯曾经精辟地指出:"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和数量关系。"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正视一个事实——数学对象描述形式的高度抽象性。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的形象思维为主。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非就没... 恩格斯曾经精辟地指出:"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和数量关系。"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正视一个事实——数学对象描述形式的高度抽象性。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的形象思维为主。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非就没有注意到小学生的思维实际,但价值取向是指向学科特点,所以,尽管有生活形象向数学抽象演绎的过程,但知识的传输性十分明显;新课程强调生命课堂,强调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与资源的整合,价值取向明显指向"以学生为本"。然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然要负载学生的数学学习任务,学习数学就意味着学生能够从给定的具体情景中识别并抽象出数学概念、数学法则和计算方式,能够做数学,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许多著名教师在实践新课程中,发出了在注重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味"的同时,要突出"数学味"的呼吁。那么,怎样求得"生活味"与"数学味"的契合呢?卢秀娟老师获得省竟课一等奖的"升与毫升"一课,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升 数学对象 生活形象 契合 数学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本” 写真 课例
下载PDF
关注学习过程 追求有效课堂——观卢秀娟老师的“升与毫升”有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卫红 《四川教育》 2007年第10期20-20,共1页
如何在朴实的课堂中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这一直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卢老师执教的“升与毫升”一课,在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方面体现得非常充分。
关键词 数学学习过程 毫升 有效课堂 老师 课堂教学活动 有效性 学生 朴实
下载PDF
实验操作让知识的建构有了依托——“认识升和毫升”教学案例与思考
12
作者 葛铭敏 《新课程》 2018年第1期178-178,共1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实验操作使教学内容"可视化",学生更容易建构抽象的数学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通过苏教版四上"认识升和毫升"教学案例的设计以及思考,进一步感受学生通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实验操作使教学内容"可视化",学生更容易建构抽象的数学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通过苏教版四上"认识升和毫升"教学案例的设计以及思考,进一步感受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不仅能掌握理论,而且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基本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操作 毫升 数学教学
下载PDF
“升与毫升”教学片段及备课思路
13
作者 宋末琴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3年第7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毫升 教学片段 备课思路 小学 数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