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卷入式”:概念学习的一条有效路径——以“升与毫升”教学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卷入”意即吸引进去。卷入可以理解为对某个活动、某个事物、某个产品与自己的关系或重要性的主观体验状态。在这里,“卷入式”是指学生全息投入数学学习的一种体验状态。以往的教材中,“升”与“毫升”一般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教学,但新教材考虑到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或多或少接触了这些容量单位,因此放在其后。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教学时,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切入,帮助学生找到概念学习的一条有效路径。
作者
陈惠芳
机构地区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出处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16年第2期78-79,共2页
Jiangxi Education
关键词
概念学习
“升与毫升”
教学
路径
主观体验
数学学习
日常生活
容量单位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陈惠芳.
“卷入式”:概念学习的一条有效路径——以“升与毫升”单元教学为例[J]
.小学数学教师,2016(4):61-64.
2
沈百军.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意识和能力——“升与毫升”的教学设计[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3(7):48-49.
3
李卫红.
关注学习过程 追求有效课堂——观卢秀娟老师的“升与毫升”有感[J]
.四川教育,2007(10):20-20.
被引量:1
4
冯立荣,连楚松,沈百军.
《升与毫升》教学实录与评析[J]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2006,0(Z2):24-25.
5
卢秀娟(执教),李卫红(评析).
“升与毫升”课堂实录及评析[J]
.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1):24-26.
6
惠如芳.
数学课上,也可扯些“题”外话[J]
.小学数学教育,2015,0(5X):53-54.
7
王聿轩.
数学课上的“交响曲”——《升和毫升》单元教学反思[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2):106-108.
8
宋末琴.
“升与毫升”教学片段及备课思路[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3(7):50-50.
9
尹延江.
“粟”即“沙”——与雷动纯先生商榷[J]
.语文月刊,1999,0(8):40-40.
10
陈培群,毛爱文.
问题,在哪儿?——基于问题解决的“升与毫升”教学实践与反思[J]
.小学数学教师,2014(2):34-37.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