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意感悟与激情想象——试论孙犁小说中的战争书写
1
作者 康艳琴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1-12,17,共3页
孙犁的战争题材作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充满着一种非理性的浪漫主义诗意感悟与激情想象。他用诗意感悟消解了战争双方的二元对立因素,用浪漫激情遮蔽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种审美特质源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战... 孙犁的战争题材作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充满着一种非理性的浪漫主义诗意感悟与激情想象。他用诗意感悟消解了战争双方的二元对立因素,用浪漫激情遮蔽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种审美特质源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战争体验的缺失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小说 战争书写 浪漫激情
下载PDF
论13-15世纪古罗斯文学中的战争书写
2
作者 吴笛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1年第1期52-58,共7页
俄罗斯文学中的战争书写有着悠久的传统。自13世纪初至15世纪末,由于蒙古-鞑靼的入侵,统一的基辅罗斯不复存在,反抗异族入侵的战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本文从古罗斯文学的战争书写中所体现的爱国... 俄罗斯文学中的战争书写有着悠久的传统。自13世纪初至15世纪末,由于蒙古-鞑靼的入侵,统一的基辅罗斯不复存在,反抗异族入侵的战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本文从古罗斯文学的战争书写中所体现的爱国热忱、"战争与爱情"主题呈现、以及参战者尚武精神等三个方面入手,旨在探究古罗斯异族统治的"悲剧时代"战争书写所体现的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理想和尚武精神,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情感世界的展现等文化特质,并且探究古罗斯的战争书写在俄罗斯小说艺术发展进程中的独特的艺术贡献,认为这一时期的战争书写不仅具有历史真实的史料价值,而且在小说艺术的创新性方面,亦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罗斯文学 战争书写 爱国主义 尚武精神 民族意识
原文传递
试论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的有效性及影响限度——以《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为例
3
作者 布小继 马建荣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8-25,共8页
《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是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中典型的讽刺型作品,所引起的反响超越了一般的爱国、歌颂型作品。从整体上看,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成就不高,这除了国民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严密制约外,还有抗战文学领导权的争夺... 《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是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中典型的讽刺型作品,所引起的反响超越了一般的爱国、歌颂型作品。从整体上看,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成就不高,这除了国民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严密制约外,还有抗战文学领导权的争夺,作家生活环境的意识形态化与所持政治理念之间的矛盾,文学的工具性与审美性之间的矛盾及作品有效性与时衰减等缘由。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限制了抗战小说创作的影响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统区 抗战小说创作 有效性 影响限度
下载PDF
“一个军事民族”:杰克·伦敦日俄战争书写与帝国焦虑
4
作者 谭晓亮 赵祥凤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68-173,共6页
杰克·伦敦以日俄战争为背景的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中,有关日本新闻审查、武士道规训和“黄祸”问题频频出镜。结合近代日本国家主义、美国主流意识以及同时期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格局不难发现,杰克·伦敦的战争书写与美国的地缘政... 杰克·伦敦以日俄战争为背景的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中,有关日本新闻审查、武士道规训和“黄祸”问题频频出镜。结合近代日本国家主义、美国主流意识以及同时期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格局不难发现,杰克·伦敦的战争书写与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桴鼓相应。这也为探绎伦敦启示录般的预言——日本是“一个军事民族”提供了重要线索。事实上,伦敦频频告诫国人警惕日本“军事黄祸”,一方面,折射出俄国在战争中的失利引发西方白人普遍的焦虑心理;另一方面,则体认出杰克·伦敦对战后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和太平洋地区国际格局演变的准确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俄战争 军事黄祸 新闻审查 战争书写 焦虑心理
下载PDF
长歌当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另类战争观
5
作者 陈晓兰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0-78,共9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幸生逢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是其思想意识和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其重要作品大部分创作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即两次大战的间歇期。不同于主流战争文学,伍尔夫在战后或者战前,以后方平民特别是女性的视角,再现远...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幸生逢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是其思想意识和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其重要作品大部分创作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即两次大战的间歇期。不同于主流战争文学,伍尔夫在战后或者战前,以后方平民特别是女性的视角,再现远离战场的后方平民的间接战争体验,以独特的战争话语揭示了战争对个体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持久影响。伍尔夫的战争书写打破了战时与平时、前线与后方、战士与平民截然区分的界限,拓展了战争书写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她的战争书写表现出与国家主流战争话语截然不同的特征,她的另类战争观为后世理解两次大战提供了独特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战争书写 战争观
下载PDF
阿尔贝·加缪的战争观及其小说的战争书写
6
作者 陈阳 蒋丽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3-63,共11页
阿尔贝·加缪拒绝人们将其归入政治家或哲学家的某一阵营,他始终以记者和作家的身份来表达他的战争观。加缪在其小说中通过死刑和疾病来隐喻战争,并在其小说和评论中指明战争的荒诞本质。加缪认为,恐怖和暴力是战争的表征,非正义和... 阿尔贝·加缪拒绝人们将其归入政治家或哲学家的某一阵营,他始终以记者和作家的身份来表达他的战争观。加缪在其小说中通过死刑和疾病来隐喻战争,并在其小说和评论中指明战争的荒诞本质。加缪认为,恐怖和暴力是战争的表征,非正义和失序是战争产生的根源,实现平等与自由则是消除战争的根本途径。就反对战争的革命方案而言,加缪仍未摆脱西方民主现有的缺陷,因而其方案带有乌托邦色彩,但其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命价值的重视在国际独裁主义仍横行其道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反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贝·加缪 战争观 正义 战争书写
下载PDF
会说话的身体——基于福克纳小说《士兵的报酬》中的身体叙事
7
作者 黄芬 刘明录 《保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2-87,共6页
身体是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的首部长篇小说《士兵的报酬》中文本叙事的关键符号,福克纳通过对主人公身体境遇的书写,赋予其丰富而多元的隐喻。基于身体叙事学视角,通过分析主人公唐纳德在经历战争创伤后的身... 身体是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的首部长篇小说《士兵的报酬》中文本叙事的关键符号,福克纳通过对主人公身体境遇的书写,赋予其丰富而多元的隐喻。基于身体叙事学视角,通过分析主人公唐纳德在经历战争创伤后的身体表征,揭示福克纳以身体之名控诉战争对人类身心的双重戕害,指涉人类作为客体被规训为战争工具的事实,以及战争背景下“英雄”所遭遇的身份认同危机,体现了作者对人性与战争的深度透视。研究表明,身体不仅是客观意义上的肉体呈现,更是一种能指符号,福克纳将身体寓于叙事中,通过身体构成了故事的叙事主线,成为书写战后“迷惘一代”的媒介及隐喻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士兵的报酬》 身体叙事 战争书写
下载PDF
隐喻·见证·哲思——鲍勃·迪伦战争书写的三个维度
8
作者 陈恒汉 方质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20,共9页
鲍勃·迪伦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学和文化内涵。政治隐喻、民权运动、哲学省思等维度构建了迪伦的战争书写,也回答了他何以反战、以何反战的中心问题。迪伦通过政治隐喻间接揭示了战争的实质。他对民权运动的见证和剖析,体现了真正的... 鲍勃·迪伦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学和文化内涵。政治隐喻、民权运动、哲学省思等维度构建了迪伦的战争书写,也回答了他何以反战、以何反战的中心问题。迪伦通过政治隐喻间接揭示了战争的实质。他对民权运动的见证和剖析,体现了真正的社会担当。迪伦复杂的宗教背景和精神内省也反映出他对于战争的矛盾心理与深层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勃·迪伦 战争书写 政治隐喻 民权运动 哲学省思
原文传递
在普鲁士传统与拿破仑道路之间——论克莱斯特《洪堡亲王》与普鲁士军事改革
9
作者 史敏岳 曾悦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3年第1期32-44,共13页
克莱斯特的《洪堡亲王》创作于拿破仑战争的语境之下,19世纪初的军事变革和作家的军事知识构成了戏剧文本建构的重要元素。通过改写1675年的费尔贝林战役,克莱斯特演绎了普鲁士军事传统与拿破仑时代军事原则之间的冲突,从而以戏剧的形... 克莱斯特的《洪堡亲王》创作于拿破仑战争的语境之下,19世纪初的军事变革和作家的军事知识构成了戏剧文本建构的重要元素。通过改写1675年的费尔贝林战役,克莱斯特演绎了普鲁士军事传统与拿破仑时代军事原则之间的冲突,从而以戏剧的形式表达了时代的军事文化之变,反映了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困境。《洪堡亲王》的文本与同时代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发展之间的互文关系证明了克莱斯特对军事问题的关切及其人生最后几年中的文学创作与普鲁士军事改革之间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斯特 《洪堡亲王》 普鲁士军事改革 战争书写
原文传递
重构女性战争文学创作历史--从华顿的《一个战争故事的创作过程》谈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101,共6页
本文从伊迪丝·华顿的短篇《一个战争故事的创作过程》入手分析女性作家在创作战争文学时所面临的困境。男性作家对女性从事创作的消极态度、男性在(战争)文学创作领域的权威地位、现代主义写作手法等都在该作品中得到了揭示及反讽... 本文从伊迪丝·华顿的短篇《一个战争故事的创作过程》入手分析女性作家在创作战争文学时所面临的困境。男性作家对女性从事创作的消极态度、男性在(战争)文学创作领域的权威地位、现代主义写作手法等都在该作品中得到了揭示及反讽。在发掘和阐释女性战争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读者可见证女性为建立作家身份所付出的努力及其结果,这对重构女性(战争)文学创作历史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战争文学创作 伊迪丝·华顿 一个战争故事的创作过程
下载PDF
历史祛魅、英雄重构与身份追寻--论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战争书写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贵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51,共6页
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战争书写在中西跨文化视域下,以人道主义立场关注中国近代以来的战争以及海外华人经历的战争灾难,挖掘被集体记忆遗忘的历史,反思战争的残酷性;以独特视角关注底层、边缘群体,塑造另类英雄的光辉形象;以流散书写隐喻自... 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战争书写在中西跨文化视域下,以人道主义立场关注中国近代以来的战争以及海外华人经历的战争灾难,挖掘被集体记忆遗忘的历史,反思战争的残酷性;以独特视角关注底层、边缘群体,塑造另类英雄的光辉形象;以流散书写隐喻自我身份,凭借全球化视野消解西方霸权,建构身份的合法性。这些作品,突显了写作主体的双重视野,彰显着中西文化的碰撞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文学 战争书写 跨文化写作 流散
下载PDF
美国“后9·11”战争书写的真实阈限与伦理可能——论菲尔·克莱的《重新派遣》 被引量:2
12
作者 但汉松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27,共8页
菲尔·克莱在短篇小说集《重新派遣》中展现了"后9·11"语境下美国战争书写的一条独特进路:不再重复奥布莱恩、海明威等人战争文学正典中的"绝望"和"创伤"程式,也拒绝将当代伊战的个体经验贴上&q... 菲尔·克莱在短篇小说集《重新派遣》中展现了"后9·11"语境下美国战争书写的一条独特进路:不再重复奥布莱恩、海明威等人战争文学正典中的"绝望"和"创伤"程式,也拒绝将当代伊战的个体经验贴上"不可言说性"的神秘主义封条,而是以一种更为实用主义的伦理表达,寻求战争经验和日常生活的最大通约性,从而寻求两者的交流潜能与道德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克莱 《重新派遣》 战争故事 后9·11
原文传递
走进美国民族空间:美国黑人战争书写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亚敏 《英语研究》 2021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美国黑人的战争经历与美国的民族建构过程密切相关。虽然美国黑人与白人一起参加了美国历史上的每场战争,却始终被排除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因此,黑人战争文学既是对美国战争的书写,更是对美国国内种族冲突和矛盾的书写,是对黑人逐渐参... 美国黑人的战争经历与美国的民族建构过程密切相关。虽然美国黑人与白人一起参加了美国历史上的每场战争,却始终被排除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因此,黑人战争文学既是对美国战争的书写,更是对美国国内种族冲突和矛盾的书写,是对黑人逐渐参与美国民族建构过程的书写。许多黑人作家创作的作品被称为"黑人男子气概战争小说",他们利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借助战争提供的机会,刻画黑人作为美国公民的优良品质,展现黑人在身体、精神和道德上的强健、坚毅和高尚,展现黑人士兵英勇的男性气概,从而颠覆白人对黑人的刻板印象,以期让黑人更充分地进入美国民族空间。在众多黑人战争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将军队内部的种族歧视与奴隶制相提并论的"军事新奴隶叙事",还是描写黑人老兵遭受战争创伤和种族歧视双重伤害的创伤叙事,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黑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复杂态度,以及对黑人在美国民族空间中定位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美国黑人 战争书写 民族建构
下载PDF
白马意象说——兼议古典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战争书写 被引量:1
14
作者 卜键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10,共6页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白马情结",古代统治者在献祭或结盟时往往以白马为牺牲,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过一些著名的白马将军,红尘中也不乏招摇过市的白马郎君,从而催发了文学艺术中的"白马意象"。其是一种内蕴丰饶的多...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白马情结",古代统治者在献祭或结盟时往往以白马为牺牲,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过一些著名的白马将军,红尘中也不乏招摇过市的白马郎君,从而催发了文学艺术中的"白马意象"。其是一种内蕴丰饶的多重意象,骁勇、俊朗、放逸、纯良与轻率、骄妄、虚嚣、诈伪皆在其中。而《淮南子》所言"将军不敢骑白马",也使我们对古典文学中的战争书写,对那些美化、简化、儿戏化的叙述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审视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将军 战争书写 传奇化 白马意象
下载PDF
从生态视阈解读《赛比利亚》中的战争书写
15
作者 张洁颖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科威特代表作家伊斯玛仪·法赫德·伊斯玛仪在小说《赛比利亚》中讲述了一位老妇人在两伊战争时期返回家乡赛比利亚的故事,展现出超越民族主义的生态视域,丰富了阿拉伯文学的生态书写。本文将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挖掘小说生态危... 科威特代表作家伊斯玛仪·法赫德·伊斯玛仪在小说《赛比利亚》中讲述了一位老妇人在两伊战争时期返回家乡赛比利亚的故事,展现出超越民族主义的生态视域,丰富了阿拉伯文学的生态书写。本文将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挖掘小说生态危机意识的根源,分析被摧毁的家园如何在人的积极介入与自然复魅的协同作用下得到修复。小说的战争书写从施暴者与受害者的对立关系,拓宽至探究战争本质与生态系统的关系,重新审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定位,呼应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整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威特文学 伊斯玛仪·法赫德·伊斯玛仪 《赛比利亚》 生态文学 战争书写
原文传递
论伍尔夫的战争书写
16
作者 邱高 罗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作为生活在战乱年代的著名作家,伍尔夫虽较少对战争进行宏观上的全景描述,却从微观视角对战争语境下英国的文化意识、社会观念、家庭生活进行了重新审视。借文学之笔,伍尔...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作为生活在战乱年代的著名作家,伍尔夫虽较少对战争进行宏观上的全景描述,却从微观视角对战争语境下英国的文化意识、社会观念、家庭生活进行了重新审视。借文学之笔,伍尔夫揭示了战争给英国民众带来的身体与心灵上的双重创伤,揭开了战争神话的虚伪面纱,批判了英国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体系下潜藏的不公与暴力,并对"英雄"一词重新释义,极富人文关怀。一改传统书写中对战争的至爱至恶之描绘,伍尔夫采取了一种独特的、自省式的书写模式,极具艺术魅力与文化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战争书写 战争神话 创伤 英雄
下载PDF
航行于锡拉岩礁和卡律布迪斯漩涡之间——从沃顿的战争小说看沃顿写作战争的独特方式
17
作者 邱敏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伊迪丝.沃顿写作战争的方式跟一般男性作家和一般女性作家写作战争的典型方式都不同:她总是以一种尽力接近前线而不真正踏上前线的姿态写作战争。这一写作姿态在其战争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对不适于上战场的男性主人公的塑造、以及对前线与... 伊迪丝.沃顿写作战争的方式跟一般男性作家和一般女性作家写作战争的典型方式都不同:她总是以一种尽力接近前线而不真正踏上前线的姿态写作战争。这一写作姿态在其战争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对不适于上战场的男性主人公的塑造、以及对前线与后方之间的中间地带景观的描写。沃顿笔下的中间地带为我们了解一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顿 战争小说 战争写作
下载PDF
战乱中的身份重构——林纾译著之外的诗文创作与解读
18
作者 张书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08-115,共8页
易代之际的诗文书写是林纾复杂心态的现实流露。一方面,诗文的大量出现代表了林纾由文学翻译到文学创作的实践转向,这一转向也间接地表明林纾对于文学意图的改变和重塑;另一方面,林纾的诗文多以战乱之惨烈、个人之悲怆为旋律,在文学书... 易代之际的诗文书写是林纾复杂心态的现实流露。一方面,诗文的大量出现代表了林纾由文学翻译到文学创作的实践转向,这一转向也间接地表明林纾对于文学意图的改变和重塑;另一方面,林纾的诗文多以战乱之惨烈、个人之悲怆为旋律,在文学书写中凸显作者在易代时期的价值定位,进而展现战乱因素对于林纾“共和老民”与“大清遗老”的身份影响。在这双重身份的摇摆之间,林纾内心深处的酸楚、惊恐与无奈跃然纸上,令人动容。因此,解读易代时期的林纾诗文是研究晚清遗民之身份形成及选择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诗文创作 共和老民 大清遗老 战乱书写 身份重构
下载PDF
洛恩小说中的文学与军事启蒙
19
作者 史敏岳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9年第4期24-33,共10页
洛恩的小说属于18世纪德意志启蒙文学参与和探讨政治的话语传统,小说中的战争话语一方面对当时的军事实践和战争状况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将启蒙价值引入国家军事组织的主张,发出了18世纪中叶普鲁士军事启蒙的先声;另一方面站在启蒙的立场... 洛恩的小说属于18世纪德意志启蒙文学参与和探讨政治的话语传统,小说中的战争话语一方面对当时的军事实践和战争状况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将启蒙价值引入国家军事组织的主张,发出了18世纪中叶普鲁士军事启蒙的先声;另一方面站在启蒙的立场,通过理想军人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德意志修养市民阶层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政治诉求。小说以文学创作为媒介,表达了一种理性和人道的启蒙式战争观,在战争书写中寄寓了对当时军人品质、战争艺术与和平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书写 约翰·迈克尔·冯·洛恩 军事启蒙 市民阶层 德国启蒙文学
原文传递
小说《白鹿原》中的战争书写分析
20
作者 尹威 《淄博师专学报》 2015年第1期45-47,共3页
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战争叙事书写,确保了其小说故事内容得以完整地展现、展开及收官。其中,战争场域的设置对文本主体结构的构建、文本叙事节奏的起伏变化及文本主题的深化均起到了非同寻常的重要影响。它是作家所设置作品叙事层面... 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战争叙事书写,确保了其小说故事内容得以完整地展现、展开及收官。其中,战争场域的设置对文本主体结构的构建、文本叙事节奏的起伏变化及文本主题的深化均起到了非同寻常的重要影响。它是作家所设置作品叙事层面构建的关节点所在,它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文本的意义呈现效果,且推动了作品意蕴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战争书写 意义呈现 主题深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