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译文与译者行为的双向评价——译者行为研究(其六) |
周领顺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1
|
|
2
|
译者行为的自主性和规范化 |
傅敬民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9 |
30
|
|
3
|
译者行为批评:翻译批评新聚焦——译者行为研究(其十) |
周领顺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6
|
|
4
|
许渊冲译者行为研究 |
李正栓
张丹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2 |
15
|
|
5
|
译者行为批评论纲 |
周领顺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5
|
|
6
|
译者行为批评的系统逻辑 |
傅敬民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2 |
14
|
|
7
|
译出态度与译者行为——以本土译者汉语乡土语言译出实践为例 |
周领顺
任俊
|
《山东外语教学》
|
2020 |
11
|
|
8
|
“译者行为批评”几组概念正解——与宋以丰先生商榷 |
赵国月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8 |
10
|
|
9
|
葛浩文式意译 |
周领顺
|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10
|
中国武侠小说英译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以《射雕英雄传》(卷一)郝玉青英译本为例 |
李伟
颜海峰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11
|
制度化翻译视域下的译者行为研究——兼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 |
高玉霞
|
《中国外语研究》
|
2016 |
7
|
|
12
|
译者多重身份对译者行为影响路径的语料库考察——以《传习录》英译本为例 |
赵秋荣
孙培真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3
|
译者行为批评中的译评者类型研究——以莫言小说日译评价争议为例 |
朱芬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14
|
译者行为批评中的“翻译外”研究——兼作翻译内外分析框架与“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评价系统的比较 |
周领顺
|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5
|
中国文学在日本译介活动中的“译者行为”研究——以《中国现代文学》丛刊的译介选择为例 |
鲍同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6
|
国内自译群体译者行为研究 |
滕梅
杨君宜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3 |
4
|
|
17
|
“讲好中国故事”之译者角色化研究 |
周领顺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8
|
不可靠叙述小说外译的译者行为批评视角 |
马婷婷
|
《焦作大学学报》
|
2024 |
0 |
|
19
|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的译者行为研究 |
李正栓
苏赛迪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4
|
|
20
|
《囧妈》字幕翻译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
蔡佳立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2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