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乾南巡与江浙地区行宫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康乾南巡导致江浙地区的城市和地域文化景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以南巡行宫的营建为代表。江浙地区南巡行宫的修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扬州以南地区多倚官署、名胜而建,扬州以北地区多在原有行营的基础上建造。行宫的分布状况体现了苏州... 康乾南巡导致江浙地区的城市和地域文化景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以南巡行宫的营建为代表。江浙地区南巡行宫的修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扬州以南地区多倚官署、名胜而建,扬州以北地区多在原有行营的基础上建造。行宫的分布状况体现了苏州、杭州、江宁、扬州这四座城市在南巡中的重要地位,前三者作为省会城市,先后建有城内织造府行宫和城外名胜行宫,体现了南巡以政务为主,到政务、游赏并重的发展脉络。扬州驻跸处所与行宫的修建,经历了从城市边缘向城市核心发展的历程,体现了南巡期间清帝王与扬州城之关系由疏远而亲近的过程。淮安、宿迁、徐州一带,是清代水灾较严重的地区,数处行宫的修建主要与"河工"这一事务性工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宫 南巡 清代 江浙地区
下载PDF
康乾南巡中的景观营建与遗产保护
2
作者 何峰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93-99,115,共8页
清康熙、乾隆南巡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江浙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景观营建活动,并对途经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维护。南巡中的营缮活动主要包括:对公共建筑及遗产的修缮与维护、居住及游赏性景观的查勘与营缮、地方官商对帝王活动的景... 清康熙、乾隆南巡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江浙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景观营建活动,并对途经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维护。南巡中的营缮活动主要包括:对公共建筑及遗产的修缮与维护、居住及游赏性景观的查勘与营缮、地方官商对帝王活动的景观记载。中国古代地域景观的系统性维护与更新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契机,对于清代的江浙地区而言,帝王南巡这一大型政治文化事件正是这一契机,从康熙南巡到乾隆南巡,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力量的集体参与,推动了江浙地区物质景观的系统更新及景观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营建 遗产保护 康熙 乾隆 南巡
下载PDF
南巡、盐商与清代扬州城市景观的变迁 被引量:8
3
作者 何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5,共7页
康乾南巡期间,两淮盐商对扬州城市景观变迁产生重要影响并发挥积极作用。两淮盐商是南巡差务经费的重要承担者,为南巡提供了重要的经济、物质支持。因迎銮需要,盐商不但在行宫营建与修缮中积极出资出力,而且主动参与扬州城各类迎銮景观... 康乾南巡期间,两淮盐商对扬州城市景观变迁产生重要影响并发挥积极作用。两淮盐商是南巡差务经费的重要承担者,为南巡提供了重要的经济、物质支持。因迎銮需要,盐商不但在行宫营建与修缮中积极出资出力,而且主动参与扬州城各类迎銮景观及建筑的营建与修缮。至乾隆南巡期间,扬州城市景观发生显著变化,盐商修建的园亭遍布南巡沿经地区,也成为乾隆帝游赏扬州景观的主要类别,扬州城的景观与文化营建活动达到极盛。盐商对南巡的贡献,得到了帝王的嘉赏,盐商不仅巩固了其专商地位,而且社会、政治地位迅速提升;通过大批园林建筑的兴建与拓展,两淮盐商成为影响清中叶扬州城市景观与文化的中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淮盐商 康乾南巡 扬州 景观
下载PDF
论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南巡镇江唱和苏轼诗
4
作者 喻世华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乾隆六次南巡都曾在镇江停留,每次都留下与苏轼有关的诗词。从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可以看出,乾隆对苏轼以及苏轼诗歌的了解与推崇,就此可一窥苏轼在清代的巨大影响。研究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唱和苏轼诗的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拓展苏轼研究,对... 乾隆六次南巡都曾在镇江停留,每次都留下与苏轼有关的诗词。从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可以看出,乾隆对苏轼以及苏轼诗歌的了解与推崇,就此可一窥苏轼在清代的巨大影响。研究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唱和苏轼诗的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拓展苏轼研究,对促进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苏轼润州诗 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
下载PDF
康乾南巡运河水路御道研究
5
作者 何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9-98,共10页
京杭大运河是康乾南巡的水路御道,南巡中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集聚,为保障顺利通行,江浙地区对运河进行了一系列勘察、疏浚及修治工作,巡幸过程中亦采取了相应的交通回避措施。帝王御舟及各类随扈船只作为南巡水路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京杭大运河是康乾南巡的水路御道,南巡中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集聚,为保障顺利通行,江浙地区对运河进行了一系列勘察、疏浚及修治工作,巡幸过程中亦采取了相应的交通回避措施。帝王御舟及各类随扈船只作为南巡水路交通工具,数量众多,涉及调运、纤挽等诸多事宜。帝王驻跸场所除行宫外,水路御道附近也根据里程和地理状况搭建水营,南巡早期还存在驻跸于御舟中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乾南巡 江浙运河 勘察疏浚 交通回避 船只调运
下载PDF
乾隆南巡与“江浙二老”交游的政治文化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欢萍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121,159-160,共11页
清高宗乾隆前四次南巡期间,通过赏赐品衔、食俸、匾额与赐诗、俯和等方式对"江浙二老"沈德潜、钱陈群示恩尤隆。这一特定时空背景下发生的君臣遇合佳话颇具典型意义。一方面,乾隆的示恩出于帝王文治需要的主动选择,建立在作... 清高宗乾隆前四次南巡期间,通过赏赐品衔、食俸、匾额与赐诗、俯和等方式对"江浙二老"沈德潜、钱陈群示恩尤隆。这一特定时空背景下发生的君臣遇合佳话颇具典型意义。一方面,乾隆的示恩出于帝王文治需要的主动选择,建立在作为对象的二老具备江南之地域、士人、耆老等多重符号意义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江南缙绅领袖沈、钱也利用乾隆南巡契机确认与巩固已拥有的文化权力。后两次南巡,乾隆对沈氏态度逆转,对"二老"区别看待,剥去了君臣友谊的温和外衣,显示了皇帝示恩的强烈目的性,即帝王通过赏罚并举、恩威兼施的策略,控制江南这个思想活跃、人才辈出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沈德潜 钱陈群 江南 文坛生态
原文传递
康乾南巡、典籍编纂与文化事业
7
作者 何峰 《教育文化论坛》 2022年第1期49-54,共6页
康乾南巡期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与江浙地区的文人士绅群体积极互动,通过特恩加试、官绅书赋能力测试等方式考察和延揽人才,并积极搜寻典籍或接受文人士绅进献书籍画册。帝王对江浙地区文人及文化资源的吸纳,为其在京师和江浙地区以汉... 康乾南巡期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与江浙地区的文人士绅群体积极互动,通过特恩加试、官绅书赋能力测试等方式考察和延揽人才,并积极搜寻典籍或接受文人士绅进献书籍画册。帝王对江浙地区文人及文化资源的吸纳,为其在京师和江浙地区以汉文化典籍刊刻为核心的典籍编纂事业储备了力量,并在南巡中及南巡后,将经过清政府重新调整、系统整理后的文化典籍颁赐给江浙地区,而江浙地区颁赐典籍的贮藏之所多为南巡影响下的行宫或名胜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乾南巡 典籍编纂 江浙地区 文化事业
下载PDF
乾隆朝江南文人迎銮戏民俗文化探析
8
作者 王之 刘奇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9-73,共5页
乾隆年间,江南官府、富商为迎接乾隆皇帝南巡,聘请江南文人创作迎銮戏。这些剧作以颂圣、祝寿、歌咏太平为目的,利用仙佛献瑞颂祝,反映民俗信仰;利用市井风情,展现淳朴民风;利用地方风物传说,突出地域特色,有着很浓的民俗特色。
关键词 乾隆南巡 文人迎銮戏 民俗特色
下载PDF
新奇炫目,精彩纷呈——试析乾隆南巡迎銮戏舞台艺术
9
作者 王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乾隆南巡,江南迎銮戏演出场面宏大,注重视觉效果。戏台上大量运用机关布景,场景亦真亦幻;演员服饰艳丽华贵,个性特色明显;音乐上各地声腔云集,新声悦耳动听。舞台艺术上声、光与画的结合,对当时文人的戏曲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乾隆南巡 迎銮戏 舞台艺术
下载PDF
乾隆南巡视域下的江南文人承应戏
10
作者 王汉民 郭晓彤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10,23,共6页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江南官府、富商为了满足乾隆皇帝的欣赏需要,一方面改编旧剧,推存出新;另一方面聘请厉鹗、王文治、蒋士铨等人创制新剧承应。由于面对的是特殊的观众,江南文人的迎銮承应戏以颂圣德、祝圣寿、歌太平为主题,同时又展现...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江南官府、富商为了满足乾隆皇帝的欣赏需要,一方面改编旧剧,推存出新;另一方面聘请厉鹗、王文治、蒋士铨等人创制新剧承应。由于面对的是特殊的观众,江南文人的迎銮承应戏以颂圣德、祝圣寿、歌太平为主题,同时又展现了江南的美丽风景、民风民情,有着很浓的地域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迎銮承应戏 颂圣德 祝圣寿 歌太平
下载PDF
乾隆“南巡”中的文人迎銮剧与同朝宫廷寿戏影响关系研究
11
作者 李黎媛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乾隆朝江南迎銮剧,是高宗南巡期间文人为迎接帝王而创作、演出的大戏,以献瑞祝寿的题材居多。迎銮剧所表现的江南风尚与文人巧思,开拓与增强了仪典戏曲的审美表现力。并且,借由高宗回銮将江南艺人带返至宫廷这一机遇,迎銮剧成为上层文... 乾隆朝江南迎銮剧,是高宗南巡期间文人为迎接帝王而创作、演出的大戏,以献瑞祝寿的题材居多。迎銮剧所表现的江南风尚与文人巧思,开拓与增强了仪典戏曲的审美表现力。并且,借由高宗回銮将江南艺人带返至宫廷这一机遇,迎銮剧成为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中介,对乾隆朝清宫寿戏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宫廷戏曲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巡 迎銮剧 清宫寿戏 影响关系
原文传递
皇权与科举:清代钦赐殿试考论
12
作者 王学深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27-40,共14页
清代的“钦赐殿试”意指士人未经会试或会试落第后,出于皇帝恩典而直接参加殿试的特例。清代“钦赐殿试”现象是朝廷为了奖掖人才、平衡地域政治资源的有效举措,也是眷顾老臣加强皇帝与臣属联系的有效途径,更是康熙帝借南巡之机和乾隆... 清代的“钦赐殿试”意指士人未经会试或会试落第后,出于皇帝恩典而直接参加殿试的特例。清代“钦赐殿试”现象是朝廷为了奖掖人才、平衡地域政治资源的有效举措,也是眷顾老臣加强皇帝与臣属联系的有效途径,更是康熙帝借南巡之机和乾隆帝开四库馆修书之时的策略选择。总之,“钦赐殿试”措施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皇恩远播”,有效地扩大和巩固了统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钦赐殿试 网罗人才 南巡 修书
原文传递
大礼议与明显陵——兼论湖广明显陵对明嘉靖朝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8-55,共8页
明显陵是湖北地区唯一一座明代帝王陵,也是湖北地区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明显陵的扩建与升格同明代嘉靖朝大礼议事件息息相关,是大礼议事件的见证。显陵的扩建体现了明世宗(又称嘉靖皇帝)皇权的巩固,也是嘉靖朝大兴土木的缩影... 明显陵是湖北地区唯一一座明代帝王陵,也是湖北地区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明显陵的扩建与升格同明代嘉靖朝大礼议事件息息相关,是大礼议事件的见证。显陵的扩建体现了明世宗(又称嘉靖皇帝)皇权的巩固,也是嘉靖朝大兴土木的缩影和例证。嘉靖十八年三月,明世宗率领夏言、严嵩等文武大臣前往湖广承天拜谒显陵,该事件成为明代帝王的最后一次南巡,对嘉靖朝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显陵 大礼议 土木兴建 南巡 影响
下载PDF
民间信仰中“南巡”一词使用之探讨——以大甲妈祖百年南巡绕境为例
14
作者 陈致颖 《妈祖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48-57,共10页
前清集权统治瓦解之后,原具有皇权垄断色彩的“南巡”“巡狩”等词汇逐渐被民间信仰广泛使用,致使“南巡”原本的运用场景与范围合宜性逐渐被淡化乃至遗忘。因此,本文透过“湄洲妈祖”与“大甲妈祖”的实际案例,对“巡境”“迎神”“竭... 前清集权统治瓦解之后,原具有皇权垄断色彩的“南巡”“巡狩”等词汇逐渐被民间信仰广泛使用,致使“南巡”原本的运用场景与范围合宜性逐渐被淡化乃至遗忘。因此,本文透过“湄洲妈祖”与“大甲妈祖”的实际案例,对“巡境”“迎神”“竭祖”“会香”的词汇与概念加以界定与整理,探讨与梳理民间宗教“南巡”现象的产生及其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巡 大甲妈祖 湄洲祖庙 会香
下载PDF
清代扬州园林中的皇家气质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兵 刘亚捷 《中国名城》 2018年第10期59-65,共7页
扬州园林从分类上虽从属于江南园林,但在风格上却兼具了"北雄"、"南秀"的特点。在这种皇家气质形成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与经济原因。关于扬州园林,虽然此前已有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剖析,但大多是从地域特点、材... 扬州园林从分类上虽从属于江南园林,但在风格上却兼具了"北雄"、"南秀"的特点。在这种皇家气质形成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与经济原因。关于扬州园林,虽然此前已有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剖析,但大多是从地域特点、材料技术、空间布局、苏州与扬州园林的对比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还未有人对扬州园林的皇家气质进行分析探究。从扬州园林中皇家气质的形成原因着手,分别从山石、建筑、水体、植物等园林四要素的角度对扬州园林中的皇家气质作深入的探究挖掘与全面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扬州园林 皇家气质 园林要素 南巡
下载PDF
周昭王南巡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敬华 蓝晓玲 +2 位作者 陈君 姜星宇 陈静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8-35,共8页
周昭王南巡溺亡是西周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周与楚,周与汉江流域古方国关系及汉水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周人避忌,"其卒不赴告",正史纪实极少。自古以来,史学者对此有许多探究,但由于时代久远,对周昭王卒于南巡还是南... 周昭王南巡溺亡是西周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周与楚,周与汉江流域古方国关系及汉水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周人避忌,"其卒不赴告",正史纪实极少。自古以来,史学者对此有许多探究,但由于时代久远,对周昭王卒于南巡还是南征、为何落水及落水地等问题,尚未能达成共识。本文依据史籍和调研资料,通过史典寻省、金文解析、杂史辨正、成因盈成四个辨考过程,考证周昭王卒于南巡,殉难于意外事故,事发地在堵河与汉江交汇地堵口,即今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店子河莲花石滩处渡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周昭王 南巡 绞国 郧关 十堰 郧阳
下载PDF
北魏前期的官制结构:侍臣、内职与外臣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桢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99,125-126,共17页
北魏官制是北族与华夏两个传统遭遇、碰撞、调适的结果,时代越早,其中的北族特性与相对于汉晋制度的特殊性就越明显。由侍臣、内职与外臣组成的圈层构造是北魏前期最根本的官僚组织形式,从道武帝初登代王之位到孝文帝迁洛前夕,该体系长... 北魏官制是北族与华夏两个传统遭遇、碰撞、调适的结果,时代越早,其中的北族特性与相对于汉晋制度的特殊性就越明显。由侍臣、内职与外臣组成的圈层构造是北魏前期最根本的官僚组织形式,从道武帝初登代王之位到孝文帝迁洛前夕,该体系长期存在。根据这一认识,结合《文成帝南巡碑》碑阴题名的材料,可使侍中、内羽真、殿中尚书、内都幢将、内阿干等"内侍之官"的面貌更为清晰,内职武卫的等级序列与统辖关系也可以复原。侍臣、内职与外臣的体系在政治生活的诸多层面都发挥着作用,皇帝亦将其作为操纵官僚集团的框架。这对理解北魏前期的国家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前期 官僚结构 《文成帝南巡碑》北族
原文传递
北魏《南巡碑》与《南巡颂》研究
18
作者 秦俊丽 《云冈研究》 2023年第2期45-49,共5页
北魏《南巡颂》专门记载北魏文成帝南巡至冀州之事,与20世纪山西灵丘发现的北魏文成帝《皇帝南巡之颂》碑多处契合,有必要对比两种记载的异同,更真实复原这段历史。通过从《南巡颂》所记时间、地点、史实三方面进行验证,与《南巡碑》皆... 北魏《南巡颂》专门记载北魏文成帝南巡至冀州之事,与20世纪山西灵丘发现的北魏文成帝《皇帝南巡之颂》碑多处契合,有必要对比两种记载的异同,更真实复原这段历史。通过从《南巡颂》所记时间、地点、史实三方面进行验证,与《南巡碑》皆能对接,详略互见,可证《南巡颂》所记真实可信。两碑对照互补,再现了南巡全过程,宣扬了文成帝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尊老敬老的举措,也透露出北魏统治者宽猛并济政策的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巡颂 南巡碑 文成帝 南巡
原文传递
南方谈话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四重逻辑”
19
作者 卢志华 吴国林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2-30,66,共10页
邓小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杰出代表,而南方谈话则是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经典之作。具体来讲,“促改革”化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张力,“抓本质”得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要领,“定标... 邓小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杰出代表,而南方谈话则是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经典之作。具体来讲,“促改革”化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张力,“抓本质”得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要领,“定标准”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底气,“提原则”划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底线。因而,促改革、抓本质、定标准、提原则可以成为南方谈话文本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四重逻辑。这四重逻辑构成了四重意蕴,它们层层递进、有机耦合、互成系统,有力地凝聚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理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南方谈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四重逻辑
下载PDF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开拓者
20
作者 石仲泉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3-38,44,共1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果。邓小平的初心及其与其他革命者为新中国诞生和内地完全解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使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他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果。邓小平的初心及其与其他革命者为新中国诞生和内地完全解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使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他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他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开拓者。他阐述了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直接历史条件,为其作出重要政治理论准备,实施了一系列“大政策”。他主持党的十三大开幕式,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工程初步成型。他在“南方谈话”中全面论述了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工程中的重大政治理论战略问题。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