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养成教育途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赵群慧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9-121,共3页
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重要意义。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因此,探讨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养成教育 途径
下载PDF
大学生养成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路径探究——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朝晖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将大学生养成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融合,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素质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论述了大学生养成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的现实原因及构建养成教育四个二位一体新模式,... 将大学生养成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融合,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素质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论述了大学生养成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的现实原因及构建养成教育四个二位一体新模式,即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方法、个体教育与群体教育、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建立起二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较为理想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成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合路径 探究
下载PDF
德育工作“传授·训练·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验
3
作者 吕捷 杜长民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8-39,共2页
“传授·训练·实践”这种德育工作模式,可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为实施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载体。文章从“抓学生的德育认知、行为规范化和德育成果的内化”三方面论述了运用“传授·训练·实践”... “传授·训练·实践”这种德育工作模式,可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为实施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载体。文章从“抓学生的德育认知、行为规范化和德育成果的内化”三方面论述了运用“传授·训练·实践”模式实施养成教育的流程和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授·训练·实践 德育工作模式 实施 养成教育
下载PDF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 被引量:9
4
作者 吕秋薇 《商业经济》 2010年第5期118-120,共3页
目前高职院校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阻碍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高职学院应转变办学理念,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转变培养方式,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师资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人文环境,全面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阻碍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高职学院应转变办学理念,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转变培养方式,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师资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人文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文素养教育 必要性 手段
下载PDF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飞加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8-520,共3页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是大学生强健体魄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形成机制、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地探讨。本研究结果为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开拓了理论研究的空间,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是大学生强健体魄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形成机制、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地探讨。本研究结果为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开拓了理论研究的空间,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生活方式 养成教育
原文传递
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探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滨 李振龙 +1 位作者 许庆林 刘国强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0-23,共4页
养成教育是强化与内化统一于受教育个体发展全过程的和谐教育,是他人教育指导下的自我教育,它具有周期较长、外在规范性、自律性的特征。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学生的特点及现状迫切需要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养成教育。利用课堂... 养成教育是强化与内化统一于受教育个体发展全过程的和谐教育,是他人教育指导下的自我教育,它具有周期较长、外在规范性、自律性的特征。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学生的特点及现状迫切需要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养成教育。利用课堂,建立大教育观念,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和检查督促及尊重引导是对高职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职学生 养成教育
下载PDF
高校素质教育重在养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9-102,共4页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成为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素质教育重在养成 ,需要高校各方面相互配合 ,共同努力 ,营造良好氛围。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图书馆等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成为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素质教育重在养成 ,需要高校各方面相互配合 ,共同努力 ,营造良好氛围。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图书馆等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校园文化建设
下载PDF
司法行政部门指导高职法治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8
作者 刘庆林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加强行业指导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整合教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司法行政部门作为司法高职院校的主办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对高职法治人才培养加强行业指导的必要性,切实履行对高职法治人才培养加强... 加强行业指导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整合教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司法行政部门作为司法高职院校的主办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对高职法治人才培养加强行业指导的必要性,切实履行对高职法治人才培养加强行业指导的职责,着力推动司法高职院校法治人才培养与司法行政事业融合发展,促进司法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更好地赋能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人才 培养教育 司法行政部门 行业指导
下载PDF
谈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机制创新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国胜 徐若虹 王健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38-140,共3页
为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培养教育是关键,教育机制创新是保障和必然要求。论文对新时期大学生入党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进行了分析,以党校为阵地,以分层次分阶段教育为主线,提出了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过程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入党 培养教育 创新
下载PDF
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楼丽文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第6期26-28,共3页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是高职学生强健体魄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对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实践方法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结果为高职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开拓了理论研究的空间,对高职学...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是高职学生强健体魄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对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实践方法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结果为高职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开拓了理论研究的空间,对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健康生活方式 养成教育
下载PDF
试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的养成教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杰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4-55,共2页
创新人才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高等学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结合课程教学积极进行创新实践。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养成教育 创新实践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高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师范生养成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究——基于对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琪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以师范生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对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应届毕业生、毕业5年以上在职教师、幼儿园园长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表明,通过日常行为管理促进师范生养成教育,对日后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得到园长、在职教师的认可... 以师范生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对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应届毕业生、毕业5年以上在职教师、幼儿园园长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表明,通过日常行为管理促进师范生养成教育,对日后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得到园长、在职教师的认可。但在校生认同度不高,促使我们反思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完善。继而进一步探索研究师范生养成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一体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日常行为管理 养成教育 职业道德培养
下载PDF
构建优质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大坤 姜莉莉 《高教学刊》 2020年第22期139-141,共3页
建设优质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措施,金融学院优质教育建设将遵循顶层设计思路,以第一课堂为主线,拔高度;一、二课堂相结合为面,拓宽度;一、二、三课堂立体化培养为体,构建“优质教育立方”,培养“厚德乐学,强能精技”的应用型... 建设优质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措施,金融学院优质教育建设将遵循顶层设计思路,以第一课堂为主线,拔高度;一、二课堂相结合为面,拓宽度;一、二、三课堂立体化培养为体,构建“优质教育立方”,培养“厚德乐学,强能精技”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同时坚持将养成教育贯穿始终,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最终实现优质教育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教育 应用型人才 能力工程 养成教育
下载PDF
论形象思维的培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海林 姚海明 《唐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5-86,共2页
提出形象思维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逻辑思维的有力补充,其开发可早可晚,不受年龄限制,针对如何培养形象思维提出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 形象思维 协调发展 培养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机制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浩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阐述了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取得的有益成果,对大学生村官机制推进中存在的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生村官培育按照成熟的机制推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机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阐述了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取得的有益成果,对大学生村官机制推进中存在的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生村官培育按照成熟的机制推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机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源头选拔跟踪制、农村实践淘汰制、跟踪培养导师制、跟踪培养联动制等多种培养大学生村官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培养教育 机制
下载PDF
民办高校大学生情商教育与养成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16
作者 赵丹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2期30-31,共2页
当前在社会就业领域中,情商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个人技能,学生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外部协调能力和自我协调能力,且个人生活习惯、工作习惯良好,这样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以正面印象参与工作。本文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而言,将具体的培... 当前在社会就业领域中,情商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个人技能,学生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外部协调能力和自我协调能力,且个人生活习惯、工作习惯良好,这样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以正面印象参与工作。本文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而言,将具体的培养方式分为两个要点,即情商教育与养成教育,将两者加以融合化处理进行研究。望文中内容能够为高校思想类教师提供一些教育融合方面的参考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大学生情商教育 养成教育 融合路径
下载PDF
注重养成教育 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
17
作者 饶广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4-36,共3页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目标。注重养成教育,采取“五教育,一坚持”的措施,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的行为...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目标。注重养成教育,采取“五教育,一坚持”的措施,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养成教育 习惯 坚持
下载PDF
现代大学生传统孝道养成教育路径探析
18
作者 陈粟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9-83,共5页
传统孝道植根于人性和人情之中,是基本的人伦和道德,也是政治治理和文化教化的基点,因而对于现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依然具有重大价值。通过面向现代大学生的孝道经典论述的解析、孝道诗文涵咏和家书写作交流这三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以期为传... 传统孝道植根于人性和人情之中,是基本的人伦和道德,也是政治治理和文化教化的基点,因而对于现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依然具有重大价值。通过面向现代大学生的孝道经典论述的解析、孝道诗文涵咏和家书写作交流这三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以期为传统孝道的现代复兴探索通达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孝道 现代大学生 养成教育
下载PDF
民办高校学生养成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及意义
19
作者 姜曦彤 柴万春 《黑龙江科学》 2018年第7期102-103,共2页
养成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民办高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养成教育现实必要性的探析,从民办高校学生生源特征入手,分析学生养成教育缺失的表现,阐述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现实意义,以供人们参考。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学生 养成教育 现实必要性 意义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路径探赜——基于电视理论节目的话语创新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庭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近年来,电视理论节目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大思政课”走进社会生活提供了关切大众性、融入参与性、兼具开放性的话语典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巧设追根式、走访式、对比式话语议题,提升电视理论节目的话语吸引力;汲取马克思主... 近年来,电视理论节目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大思政课”走进社会生活提供了关切大众性、融入参与性、兼具开放性的话语典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巧设追根式、走访式、对比式话语议题,提升电视理论节目的话语吸引力;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成长故事资源、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升电视理论节目的话语阐释力;借助话语角色互动化、话语形式通俗化、话语场域叠加化等方法,提升电视理论节目的话语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理论节目 “大思政课” 话语自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铸魂育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