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法总则中基本原则体系的立法构建 被引量:71
1
作者 周佑勇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5,共13页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行政法规范的基础性原理、准则和基本精神,具有立法上的整合统领、执法上的行为准则和司法上的可适用性功能,是“行政法总则”不可或缺的灵魂条款。从体系化构建上看,对于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需要采取学理和规范分析的...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行政法规范的基础性原理、准则和基本精神,具有立法上的整合统领、执法上的行为准则和司法上的可适用性功能,是“行政法总则”不可或缺的灵魂条款。从体系化构建上看,对于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需要采取学理和规范分析的方法,以能够反映行政法的根本价值和特殊规律为标准,从众多的行政法规范、司法裁判、政策性文件以及各种学说学理中加以提取,并对域外立法例予以分析借鉴。据此,可以将行政法基本原则分为权益保障、行政法定、行政均衡、行政正当和行政效能五大类共十二项具体的子原则。在立法技术上,对基本原则条款的设置,应当坚持罗列式及分层式表达的方式,以全面而精准地表达出各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及其效力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总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 体系化 立法构建 条款表达
原文传递
离婚冷静期:由经验到逻辑——《民法典》第1077条评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姜大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33,共13页
《民法典》设立离婚冷静期是立法对社会积极应对轻率离婚实践经验的确认与反映,对防止轻率离婚、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以及构建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民法典》第1077条存在制度供给不足之缺憾,尚有亟待完善和补正... 《民法典》设立离婚冷静期是立法对社会积极应对轻率离婚实践经验的确认与反映,对防止轻率离婚、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以及构建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民法典》第1077条存在制度供给不足之缺憾,尚有亟待完善和补正的空间。冷静期不独适用于协议离婚,诉讼离婚亦有适用余地,在期间设置上宜采“区分设置”模式,尤其在出现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等严重人身侵害情形,应予排除适用。立法应明确规定夫妻人身关系及财产关系在冷静期内的变动规则,同时密切关注和保护儿童利益,冷静期内的未成年子女抚养务须妥善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冷静期 社会基础 价值基点 立法表达
下载PDF
“三权分置”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立法表达 被引量:27
3
作者 管洪彦 孔祥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82,共9页
植根于"两权分离"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三权分置"下的农地改革实践,集体土地所有权基本构造体系的缺陷集中体现在:权利属性与权利主体的模糊性;行使主体与行使机制的不健全;权能体系和保障机制欠... 植根于"两权分离"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三权分置"下的农地改革实践,集体土地所有权基本构造体系的缺陷集中体现在:权利属性与权利主体的模糊性;行使主体与行使机制的不健全;权能体系和保障机制欠缺。未来立法应该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基本构造体系与农民集体成员权综合治理体系进行科学的立法表达。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基本构造体系需要:明确特定社区范围内的成员集体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行使主体;丰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体系。农民集体成员权是克服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缺陷的重要设计,建构其综合治理体系应该在理论上厘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民集体成员权之间的关系,设计出科学可行的集体成员身份认定标准,丰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体系,健全农民集体成员权利行使规则与救济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集体土地所有权 农民集体成员权 立法表达
下载PDF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技术问题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兰岚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7,共8页
国家终身教育立法是一项教育立法实践活动,立法精神与内容的诠释是一个重要环节,立法技术关系整部法律的成败。终身教育立法的总则部分可以采用纲领性立法模式,原则性地阐明我国终身教育的立法思想、原则、目标等,确立整部法律的稳定性... 国家终身教育立法是一项教育立法实践活动,立法精神与内容的诠释是一个重要环节,立法技术关系整部法律的成败。终身教育立法的总则部分可以采用纲领性立法模式,原则性地阐明我国终身教育的立法思想、原则、目标等,确立整部法律的稳定性、权威性以及在终身教育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分则部分采取集权和分权协调一致,使中央政府让渡出来的权力在地方政府、市场、学校和社会之间进行合理配置;最后配合科学的立法表述技术,力求达到内容规范、逻辑严谨、语言精准,努力呈现一部优质的国家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立法 立法技术 纲领性立法 集权与分权 表述技术
下载PDF
立法需求的生成与确立问题探究——析《立法法》第72条第4款 被引量:21
5
作者 石东坡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4,共10页
《立法法》第72条第4款将"立法需求"作为一个衡量设区的市立法权获得实际行使"资质"的法定裁量因素和事实基础条件,使之成为了一个法律概念,但却是一个"不确定法律概念"。为此,在《立法法》的解释和实施... 《立法法》第72条第4款将"立法需求"作为一个衡量设区的市立法权获得实际行使"资质"的法定裁量因素和事实基础条件,使之成为了一个法律概念,但却是一个"不确定法律概念"。为此,在《立法法》的解释和实施中,立法需求不仅成为针对设区的市,而且成为各种立法主体特别是立法职权主体在评判立法项目及其制度设计的全过程中的目标指向,具有了普遍意义。在其本源和生成的过程中,立法需求导源并依次来自利益需求和价值需求。作为一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制度供给需求,不为既有的政策、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调整机制所有效满足的情形下,同时不为已然的法律制度所切实对应,即转化为对法律规范的变革、创设的需求,并因此产生立法参与、立法表达和立法项目、立法过程中构建和提供某种新的法律规范及其实施机制的需要、愿望,此即立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需求 利益需求 价值需求 政策需求 制度需求 立法表达
原文传递
立法语言的表述伦理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爱龙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60,共9页
作为思维的载体,语言既产生于又服务于人际交流和社会实践。基于语言自身的本体论目的价值和语词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双重特质,不同语言表述所型塑的行为模式以及基于此上的意义空间并不总是能够确证其是足以导引人类过上幸福生活... 作为思维的载体,语言既产生于又服务于人际交流和社会实践。基于语言自身的本体论目的价值和语词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双重特质,不同语言表述所型塑的行为模式以及基于此上的意义空间并不总是能够确证其是足以导引人类过上幸福生活的正当性行为模式与生存意义,因而任何语言的表述都不可避免地具有道德性,也因而立法者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语言的表述伦理。笔者认为,立法语言的表述伦理主要有衡平伦理、中庸伦理和公正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技术 法律语言 表述 伦理准则
下载PDF
公司章程“排除”公司法:立法表达与司法检视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飞飞 《北方法学》 CSSCI 2014年第4期154-160,共7页
我国现行《公司法》中的"公司章程另有规定,从其规定"条款,消解了实践中公司章程"排除"公司法相应条款的合法性危机。然而遗憾的是,对于公司法中的"另有规定"条款之立法筹划与司法裁判问题学界少有系统... 我国现行《公司法》中的"公司章程另有规定,从其规定"条款,消解了实践中公司章程"排除"公司法相应条款的合法性危机。然而遗憾的是,对于公司法中的"另有规定"条款之立法筹划与司法裁判问题学界少有系统性研究。从实现章程自治的制度初衷而言,未来公司法规则之修订应充分利用"假设交易"方法、"遵守反之则解释"方法与"单向缺省"方法重新塑构其中的缺省性规范,以进一步明确并扩展公司章程可"排除"的规则范围;同时,相关案件之司法裁判应抛弃公司合同主义的裁判路径和初始章程与后续章程二元界分的裁判标准,转而采用"目的性标准"与"公正度标准",以团体法标准从实质意义上判别公司章程"排除"公司法决议的效力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 公司章程 立法表达 司法检视
下载PDF
立法技术中的几种语言表述问题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红婴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0-63,共4页
现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普遍存在着语言表述上的问题 ,这些问题较明显地体现为语言的冲突、语言逻辑的错误、语言内部结构的不规范和语体风格的误区。解决这些问题是立法学的重要任务 ,不仅要针对立法行为的实际要求 ,还须从立法技术理... 现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普遍存在着语言表述上的问题 ,这些问题较明显地体现为语言的冲突、语言逻辑的错误、语言内部结构的不规范和语体风格的误区。解决这些问题是立法学的重要任务 ,不仅要针对立法行为的实际要求 ,还须从立法技术理论的高度予以全面的框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技术 表述 立法语言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的立法统合及其表达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玖玖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6,共8页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不同类型,比较和分析适合中国现阶段发展需要和制度基础的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统合模式,为研究制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性法律探索可行进路。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不同类型,比较和分析适合中国现阶段发展需要和制度基础的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统合模式,为研究制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性法律探索可行进路。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离不开立法统合,但是现行国土空间规划分散立法模式存在现实局限性,无法回应“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性法律”这一根本要求。结合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的阶段性和既有立法的制度基础,适度法典化是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统合更为合适的路径选择。研究结论:(1)在制度特征上,寻求开放性与封闭性、稳定性与回应性、调适性与渐进性的适度均衡;(2)在立法形式上,初期阶段通过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凝练共识规则和一般原则,在法典化时升级为《国土空间规划基本法》;(3)在体系衔接上,合理衔接与宪法以及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体系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立法统合 法典化 制度表达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界定与立法表达 被引量:12
10
作者 管洪彦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21年第1期17-30,共14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涵与外延界定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立法的前置性问题。学理界定尚未形成共识,学理界定与法律界定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是,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理论支撑。国家层面立法存在明显缺失,政策表达、地方立法和改革实践可为法...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涵与外延界定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立法的前置性问题。学理界定尚未形成共识,学理界定与法律界定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是,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理论支撑。国家层面立法存在明显缺失,政策表达、地方立法和改革实践可为法律界定提供借鉴与支撑。法律规范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涵,应表达为“以乡(镇)、村、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建立的合作经营、民主管理、服务成员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外延的立法表达,宜采纳“正面列举+反面排除”的综合表达模式。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参照适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有关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合作社 立法表达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消费者碳责任及其立法表达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传轩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80,共14页
“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实现,需要在法制层面对碳减排责任进行合理分担和高效实施,而我国目前碳责任规范主要围绕着生产供给侧和生产者进行设计,对消费需求侧的碳减排问题、消费者碳责任的关注和规范远远不够。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消费者... “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实现,需要在法制层面对碳减排责任进行合理分担和高效实施,而我国目前碳责任规范主要围绕着生产供给侧和生产者进行设计,对消费需求侧的碳减排问题、消费者碳责任的关注和规范远远不够。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消费者主权自由的传统观念、消费行为的非营利性以及责任实现的便利性困境都阻碍着消费者碳责任的承担。对此,需要从全新视角,以低碳消费理论、气候正义理论以及“三重失灵”理论等层面来对消费者碳责任进行证成。当然,消费者与生产者存在着重大差异,其碳责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不同之处,需要根据消费者的特殊情况,划出合理的责任边界。在立法表达方面,应采取碳中和专项立法与关联法律协动立法相结合、柔性责任与刚性责任相结合等模式,并从购买、使用和废弃物处置多环节以及全过程来构建消费者碳责任的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消费者 碳责任 立法表达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终止的法理证成与立法展开 被引量:8
12
作者 管洪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4,共13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终止制度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设计。学界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终止、特别是破产问题争论激烈。地方立法已经围绕合并、分立等终止情形进行了实践探索。构建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终...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终止制度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设计。学界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终止、特别是破产问题争论激烈。地方立法已经围绕合并、分立等终止情形进行了实践探索。构建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终止制度对巩固和完善农村集体所有制、完善和优化市场经济体制、激活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颇具实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终止的“特别性”集中体现为终止制度目标的多元性、终止事由的严苛性和终止规则的强制兼自治性。应当在充分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终止“特别性”法理的基础上,围绕终止事由和类型设计、登记机构和程序选择、集体财产处置的程序规则等展开立法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 终止 合并 分立 破产 立法表达
下载PDF
我国个人敏感信息的界分基础及其立法表达——兼评《民法典(草案)》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被引量:9
13
作者 潘林青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30-39,共10页
根据敏感度、价值梯度和侵害风险性等不同,个人信息分为一般个人信息与个人敏感信息。面对个人敏感信息亟待保护的需求,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陆续出台新近界分范例,而我国相关规范则或狭窄或宽泛且司法裁判缺乏统一标准。结合域内外理... 根据敏感度、价值梯度和侵害风险性等不同,个人信息分为一般个人信息与个人敏感信息。面对个人敏感信息亟待保护的需求,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陆续出台新近界分范例,而我国相关规范则或狭窄或宽泛且司法裁判缺乏统一标准。结合域内外理论与实践,我国立法应对个人敏感信息做出立体界分:内涵上,界定为“一旦泄露或滥用,将会对个体的自由与人格尊严造成极大威胁,极易给信息主体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的个人信息”;种类上,列举为“个人健康信息、生物识别信息、身份证件号码、行踪信息、财产信息、性生活和性取向等”;判定上,规定为“需考量信息处理情景和信息处理目的等因素”。基于此,应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民法典(草案)》)第一千零三十四条,并设计未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条文,从而对个人敏感信息进行恰当的立法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敏感信息 界分基础 模式选择 立法表达
下载PDF
立法博弈的规制及其程序表现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信瑜 石东坡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5,共8页
立法权限的划分设定了一定层级中立法博弈的前提或限度,立法起草、立法审议和立法表决等诸环节中的程序规范既要将立法博弈及其利益裁量、价值衡量予以客观写实,又要对其可能的冲击予以适度管控。立法博弈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准则与... 立法权限的划分设定了一定层级中立法博弈的前提或限度,立法起草、立法审议和立法表决等诸环节中的程序规范既要将立法博弈及其利益裁量、价值衡量予以客观写实,又要对其可能的冲击予以适度管控。立法博弈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准则与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上,确立其中的利益甄别基准与利益调整方案。在转型发展时期,立法博弈的复杂程度致使立法中的交涉、妥协和对于法律规范的设计、表述的认同度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由此,应当进一步细化立法基本原则和立法体制机制,加强对立法博弈的深入揭示和程序引领,从而提升立法质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博弈 重要条款单独表决 立法法
原文传递
耕地保护补偿的双层谱系法理逻辑及法治化回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大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69-2580,共12页
推进耕地保护政策治理向法治化治理的转型,亟待厘清耕地保护补偿的实践困境及正当性基础,明晰其法权构造和入法路径。与损害性补偿(赔偿)和预防性补偿不同,耕地保护补偿是基于土地财产权管制的保护性补偿,发挥着激励性管制的分配正义功... 推进耕地保护政策治理向法治化治理的转型,亟待厘清耕地保护补偿的实践困境及正当性基础,明晰其法权构造和入法路径。与损害性补偿(赔偿)和预防性补偿不同,耕地保护补偿是基于土地财产权管制的保护性补偿,发挥着激励性管制的分配正义功能。土地财产权与生态利益构成了耕地保护管制双重影响下的权益基础,而生态利益实质上是从土地权利束分离而来的土地发展权,二者“一体二维”的关联结构导致耕地保护补偿呈现出土地财产权公益限制补偿与生态利益补偿的二维交织样态,形成双层架构。公平负担和利益共享理论的耦合关联关系让双层谱系的利益补偿竞合为一体化的耕地保护补偿。在双层谱系架构中,土地利用管制下私人财产利益损失之弥补处于第一层级,土地发展权之期待利益的公平分配处于第二层级,第一层级具有决定作用。耕地保护补偿的双层谱系法理逻辑是其法治化建构的重要指引。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三维一体的耕地保护,平衡私益和公益,实现分配正义,亟待建立面向微观主体的国家补偿体系,构建以土地发展权为纽带的补偿调节机制,建立健全“互惠”型多元补偿方式,确立村集体利益补偿分配的双重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 公益限制补偿 生态利益补偿 法治逻辑 立法表达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利益集团多元利益立法表达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保民 王焱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8,共9页
改革开放30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探索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利益集团也逐渐浮出水面。利益集团通过多种渠道对立法和政策施加影响。目前我国利益集团的发展存在着利益集团法律地位不明确,立法表达途径不畅通,立法... 改革开放30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探索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利益集团也逐渐浮出水面。利益集团通过多种渠道对立法和政策施加影响。目前我国利益集团的发展存在着利益集团法律地位不明确,立法表达途径不畅通,立法表达环境不佳、不当影响或俘获政府等问题,对此我国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法律措施予以规制,以趋利避害,促进民主法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集团 立法表达 法律规制
原文传递
“托幼一体”立法:规范表达、体例结构与立法权限配置——基于上海和台湾地区地方立法的比较与启示
17
作者 马晶 杨天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1-48,共8页
法治化在各国或地区的托幼一体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上海市和台湾地区分别于2022年和2011年制定了地方托幼一体法,以规范和引导辖区内托幼一体事业发展,保障公民权利。但因立法动因不同,两地立法在“托幼一体”的立法表达、“托... 法治化在各国或地区的托幼一体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上海市和台湾地区分别于2022年和2011年制定了地方托幼一体法,以规范和引导辖区内托幼一体事业发展,保障公民权利。但因立法动因不同,两地立法在“托幼一体”的立法表达、“托幼一体法”的立法体例和法律文本呈现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地方立法对全国立法具有试验和先导功能,分析上海和台湾地区托幼一体地方立法的差异,把握差异背后的法理与逻辑,可为全国托幼一体立法提供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幼一体 法治 立法表达 立法体例
下载PDF
《民法典》中“公共利益”概念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运用
18
作者 孙宗龙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67,共20页
《民法典》中公共利益概念有抽象表达和具体表达两种语词表达形式,二者均具有多样表达样态,广泛分布于《民法典》。前者的具体指向较为模糊和不确定,后者可以被细分为主体公共性的表达和利益内容公共性的表达两种样态。抽象表达和具体... 《民法典》中公共利益概念有抽象表达和具体表达两种语词表达形式,二者均具有多样表达样态,广泛分布于《民法典》。前者的具体指向较为模糊和不确定,后者可以被细分为主体公共性的表达和利益内容公共性的表达两种样态。抽象表达和具体表达的不同样态之间在形式上体现为属种关系、全异关系等逻辑关系,内容上体现了利益的纯公共性和准公共性。《民法典》的公共利益条款多属于充分条件假言规范命题,公共利益主要位于命题的前件部分,不仅会影响规范的性质,还能限制私权的权能、证成强制行为的正当性和成为公共所有权制度的建构基础。《民法典》中公共利益概念实践运用的关键在于司法具体化,其具体化进路具有一定的自然主义倾向。利益公共性的概括判定可借鉴公共物品的判定方法,具体判定可以通过运用动态体系论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公共利益 立法表达 规制功能 具体化
原文传递
立法语言中的法律常用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东海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5,101,共8页
在立法文本的词汇系统中,除法律术语外,最有研究价值的是法律常用词。根据法意表达功能,将其分为语篇连接词、法意具指词、书面语体风格词、情态词、模糊限制词、介引对象词、近义区别词、高频法律术语构成词(素)八类。准确掌握法律常... 在立法文本的词汇系统中,除法律术语外,最有研究价值的是法律常用词。根据法意表达功能,将其分为语篇连接词、法意具指词、书面语体风格词、情态词、模糊限制词、介引对象词、近义区别词、高频法律术语构成词(素)八类。准确掌握法律常用词的用法可以提高立法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语言 法律常用词 法律术语
下载PDF
税收立法中的立法依据条款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昌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61-74,共14页
学界关于立法依据条款是否有必要设置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民法学者和宪法学者之间。学者们就宪民关系展开的立法依据条款的论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立法实践。然而,在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过程中,税收法律中的立法依据条款却存在普遍缺失的... 学界关于立法依据条款是否有必要设置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民法学者和宪法学者之间。学者们就宪民关系展开的立法依据条款的论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立法实践。然而,在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过程中,税收法律中的立法依据条款却存在普遍缺失的问题。立法依据条款为税收法律提供了立法权源和内容依据,强化了税收法律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因而有必要在税收法律中设置立法依据条款。税收法律中的立法依据条款应当直接申明其在宪法上依据的具体条文或内容;在申明具体宪法条文或内容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情况下,至少应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表述来设置税收法律的立法依据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法定原则 立法依据条款 宪法 立法权 立法表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