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儿童在不同卷入情境下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特点:内群体偏爱的作用 |
刘璐
肖雪
刘丽莎
徐良苑
张旭然
李燕芳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7
|
|
2
|
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自豪感与内群体偏好的关系 |
张莹瑞
佐斌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2 |
18
|
|
3
|
好人也会做坏事:有限道德视角下的不道德行为 |
王芃
王忠军
李松锴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4
|
|
4
|
低地位群体的内/外群体偏好:基于SC-IAT的检验 |
佐斌
徐同洁
|
《心理研究》
|
2015 |
11
|
|
5
|
使用加工分离程序对低地位群体内/外群体偏爱的研究 |
向玲
赵玉芳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6
|
群体偏好与年级对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 |
郭庆科
徐萍
吴睿
胡姗姗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7
|
农民工群体身份认同与群体偏好研究———自我认同的中介作用 |
赵立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8
|
藏族、汉族大学生内外群体偏爱效应的差异研究 |
吕庆燕
王有智
|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9
|
认知分歧与内群偏私:公共政策绩效损失问题研究 |
霍春龙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10
|
内群体偏爱与儿童基于贡献的分配公平性:心理理论的调节作用 |
肖雪
刘璐
刘丽莎
徐良苑
张旭然
李燕芳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11
|
积极内群关注的来源:群内还是群外 |
潘璠
佐斌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2
|
身份经济学理论与实验研究综述 |
汪敏达
李建标
|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3
|
社会比较和利益得失对5~6岁儿童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社会关系的作用 |
丁天娇
朱梦怡
张慧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为了谁,幼儿更可能说谎?不同受益者对5~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 |
张文洁
黄子君
谭佩霞
范伟
钟毅平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验证及修正:以典型职业群体为例 |
石长慧
王卓妮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6
|
面孔可信度评价的跨维度同化效应:社会经济地位调节下的内群体偏好不对称性 |
王一漫
何婷婷
陈文锋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7
|
儿童群际态度:理论、证据及对流动儿童研究的启示 |
陈陈
龚欣梅
白丽
耿丽娜
张心玮
|
《心理研究》
|
2018 |
1
|
|
18
|
回族儿童族群偏爱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
万明钢
高承海
党宝宝
撒丽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9
|
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民族刻板印象:文化适应策略的中介作用 |
李寿欣
车现楠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7 |
1
|
|
20
|
虚拟社区中他人群体身份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
李明阳
吕厚超
黄希庭
|
《社区心理学研究》
|
2020 |
0 |
|